中国分离株论文_刘荣飞,郭中敏,吴建勇,林震宇,原丽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分离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耐药性,分枝,真菌,杆菌,病毒,结核。

中国分离株论文文献综述

刘荣飞,郭中敏,吴建勇,林震宇,原丽红[1](2019)在《中国寨卡病毒分离株E基因B细胞抗原表位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国寨卡病毒分离株的E基因多态性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分布及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中下载所有中国分离的寨卡病毒株、主要输入地委内瑞拉和萨摩亚的病毒株,从免疫表位数据库中检索获得寨卡病毒的B细胞抗原表位。使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中国寨卡分离株的基因变异情况及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结果中国所有寨卡分离株均为亚洲型,E基因上有19个单核苷酸突变,其中3个异义突变,只有5个突变位点与来自委内瑞拉和萨摩亚的病毒株的突变位点相同。已验证的寨卡病毒B细胞抗原表位均存在于E蛋白上,尤其是DⅢ结构域。中国分离株和MR766株相比有3个B细胞表位发生改变,中国分离株自身产生的变异导致1个表位改变,B细胞表位的变异位点主要存在于DⅢ结构域。结论中国寨卡分离株总体变异率不高,与输入地病毒株相比也产生变异。有3个B细胞表位发生变异,DⅢ结构域是E蛋白上重要的抗原位点所在域且突变率高。(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姚学君,张雪峰,沈进进[2](2019)在《中国部分地区埃可病毒30型分离株VP1区基因序列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国部分地区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cho30)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和遗传进化规律。方法利用Mega6.0软件对Gen Bank核苷酸数据库收录的分离于中国10个地区的Echo30分离株全长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测算分离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计算核苷酸分子进化速率。结果纳入中国10个地区E-cho30分离株合计361株,分析结果显示中国10个地区地区Echo30流行毒株潜在的优势基因型为D。收录中国10个地区Echo30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性为7.8%~26.1%和1.2%~9.1%,与其他基因型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性为17.3%~28.5%和5.3%~9.5%。基因型D分离株核苷酸进化速率为5×10-3/(位点/年)。结论 Gen Bank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地区Echo30分离株以基因型D为主,各亚型间毒株序列核苷酸差异性较小,亲缘性较近。(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志勇[3](2018)在《“超级真菌”可能并非全部耐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首席记者刘志勇)近日,国际学术期刊《新现微生物与感染》发表我国科学家对中国首例“超级真菌”感染病例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该菌株与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国等国的分离株亲缘关系比较接近,但与多个国家报道的多重耐药菌株不同,中国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8-05-30)

刘秀兰,姚学君,管书慧,姜仁杰[4](2018)在《中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序列基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中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和进化规律,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MEGA6.0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地区分离株的完整S片段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收集到248株中国地区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主要为人源毒株232株,占93.55%,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9%~96.8%和91.4%~95.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国地区流行优势株为C2基因亚型,占58.06%;5种亚型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6.8%、91.4%~95.2%,同亚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9.1%、96.8%~98.6%。与汉坦病毒属和白蛉病毒属亲缘较远,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39.3%~40.2%和47.3%~48.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13.6%~14.4%和22.5%~23.9%。人源毒株与宿主动物分离株高度同源,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3%~97.1%和94.0%~95.7%。结论我国近年来新型布尼亚病毒流行毒株以基因亚型C2为主,存在多种基因亚型间循环交替流行。(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王楷宬,庄青叶,邱源,侯广宇[5](2017)在《水貂冠状病毒中国分离株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水貂冠状病毒中国分离株的遗传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从山东省青岛市某养殖场分离的水貂冠状病毒基因组,首次报道了水貂冠状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特性分析与比较基因组研究。结果显示:该病毒全基因组大小为28924 bp,具有与其他冠状病毒相似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顺序;5′端具有帽子结构,3′端具有poly(A)尾。该分离株与19株代表性毒株的全基因组和N基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都证实,该分离株与美国分离株的同源性较高,与其余2株水貂冠状病毒和2株雪貂冠状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的一个新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7年12期)

赵莉佩[6](2017)在《中国不同地区球形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表型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孢子丝菌病是由双相型真菌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Sporothrix schenckii complex)感染引起的常见深部真菌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可累及皮肤甚至造成系统性感染,迁延不愈。最近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申克孢子丝菌是由6个亲缘种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狭义的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 sensu stricto)、巴西孢子丝菌(Sporothrix brasiliensis)、球形孢子丝菌(Sporothrix globosa)、卢艾里孢子丝菌(Sporothrix luriei)、墨西哥孢子丝菌(Sporothrix mexicana)和苍白球孢子丝菌(Sporothrix pallida)。球形孢子丝菌是我国孢子丝菌病的主要优势菌种,然而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临床菌株表型仍存在差异,且部分研究表明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性,因此深入研究球形孢子丝菌是否存在基因型、表型特征、药物敏感性等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我国不同地区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分离株进行种系发生分析及表型特征分析,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研究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球形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多态性,并探讨其与临床分型、地理来源、药物敏感性及菌株生长速度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09年至2013年来自中国8个不同省市孢子丝菌病的225株临床分离株及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临床分离株的钙调蛋白(CAL)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将CAL序列上传至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利用MEGA 6.0软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构建种系发生树。2.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组合Eco RⅠ和Saq AⅠ,对AFLP分析中各实验步骤进行优化,并用64对引物进行筛选,选取1对DNA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采用优化后的AFLP反应体系,对225株临床分离株进行AFLP分析,利用NTSYS-pc version 2.10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3.将225株临床分离株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中,分别置于30℃、35℃和37℃温箱中,于7天、14天、21天分别观察菌落直径,计算生长速度;同时将临床分离株进行碳源同化实验。4.参照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颁布的微量液基稀释法M38-A2方案,选用临床分离株的菌丝相,对来源于不同AFLP基因型别,分别包括Ⅰ型(n=10)、Ⅱ型(n=10),Ⅲ型(n=2)、Ⅳ型(n=9)、Ⅴ型(n=4)、Ⅵ型(n=2)、Ⅶ型(n=3)、Ⅷ型(n=3),共4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卡泊芬净、阿巴康唑。结果:1.建立球形孢子丝菌AFLP反应的最佳体系:约1000ng模板DNA经限制性内切酶Fast Digest Eco RⅠ与Fast Digest Saq AⅠ(各1U),37℃酶切5min;取8μl酶切液加入1μl Eco RⅠ接头、1μl Saq AⅠ接头、T4DNA连接酶2.5U,25℃连接1h;20μl扩增体系,取稀释20倍的连接产物5μl,加入Mg2+2m M、Taq酶1U、d NTPs 0.2m M each、引物0.1μM;20μl扩增体系,取稀释20倍的预扩增产物5μl,加入Mg2+1m M、Taq酶1.5U、d NTPs 0.15m M each、引物0.06μM。选择性扩增引物采用E4:GACTGCGTACCAATTCACT,M1:GATGAGTCCTGAGTAACAA效果较好。2.通过对225株临床分离株的CAL基因序列鉴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为球形孢子丝菌,系统进化树显示各地区的球形孢子丝菌可分为3个Subgroup(命名为globosaⅠ,globosaⅡ,globosaⅢ),globosaⅠ最常见,首次发现globosaⅢ。AFLP聚类分析可得到8个区分明显的型别(命名为I至Ⅷ),其中Ⅰ型(23%)、Ⅱ型(41%)和Ⅳ型(22%)最为常见。来自长春的临床分离株主要分为Ⅱ型(35/60)和Ⅳ型(25/60),四平的临床分离株主要聚类于Ⅱ型(23/31),吉林市的临床分离株(18/20)和白城的临床分离株(12/13)以Ⅰ型为主,Ⅲ型(n=2)和Ⅷ型(n=3)全部为松原的临床分离株。AFLP基因分型和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未发现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3.所有球形孢子丝菌在PDA上于30℃培养21天后,菌落直径达16~42mm,于35℃培养21天后,菌落直径达3~15mm,而大部分临床分离株(218/225)在37℃呈限制性生长(菌落直径达1.5~5.5mm),少数(7/225)不能生长;所有球形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均能同化蔗糖不能同化棉子糖;对于球形孢子丝菌的菌丝相,特比萘芬表现最好的抗真菌活性,MIC值为0.03~8μg/ml,GM值为0.05μg/ml;其次为泊沙康唑、阿巴康唑、卡泊芬净,MIC值分别为0.5~>16μg/ml、4~16μg/ml、0.25~>16μg/ml,GM值分别为2.99μg/ml、8.26μg/ml、9.55μg/ml;而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MIC值均较高,分别为1~>16μg/ml、8~>16μg/ml、>16μg/ml、>64μg/ml。统计学分析显示,每种抗真菌药对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基因型别、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形孢子丝菌的MIC值无明显差异。结论:1.球形孢子丝菌为我国孢子丝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2.在种系发生上,球形孢子丝菌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我国globosaⅠ最常见,首次发现globosaⅢ。3.采用AFLP方法,利用Eco RⅠ-ACT/Saq AⅠ-CAA引物可将球形孢子丝菌分为8个主要基因型别。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分型与AFLP基因分型无相关性。4.中国南北区域的球形孢子丝菌AFLP基因分型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其中吉林省的基因分型与省内城市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5.大部分球形孢子丝菌在37℃呈限制性生长,仅有少数不能生长;球形孢子丝菌能同化蔗糖,不能同化棉子糖;八种抗真菌药物中,特比萘芬的抗真菌活性最高,其次为泊沙康唑、阿巴康唑、卡泊芬净,而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MIC值均较高。球形孢子丝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与孢子丝菌病致病的临床分型、菌株的基因分型、地理来源无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11-01)

张帅,宁静,张伟,Christian,Salcedo,赵莉蔺[7](2017)在《实验室条件下中国和北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Tylenchida:Aphelenchoididae)分离株之间的发育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和Buhrer,1934)),是松树萎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是一种起源于北美的入侵物种.然而,并未有在起源地大规模爆发的报道~([1]).松材线虫于1900年左右传入日本,1982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近期扩散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亚洲和欧洲的松林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浙江省舟山区是中国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413 km~2),几乎所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李雨晴,万李,陈杏,刘海灿,蒋毅[8](2017)在《中国西北四省(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一线药物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西北4省、自治区(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2005-2011年从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的757株结核分枝杆菌(MTB),采用比例法检测MTB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M)、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和乙胺丁醇(EMB)的敏感性,结合病例背景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检测了757株结核分枝杆菌,对SM、RFP、INH和EMB的耐药率分别为28.14%、26.68%、26.02%和7.53%,总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40.55%和18.63%。西藏、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总耐药率和MDR率分别为64.42%和42.94%、40.48%和23.81%、41.61%和3.36%、27.90%和11.29%。χ2检验结果显示,各省份间菌株对INH、RFP和SM 3种药物的耐药率以及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核病耐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病例类型。复治病例发生耐药的危险性是新发病例的2.582倍(95%CI 1.869-3.566)。结论中国西北地区耐多药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西藏和新疆。加强对结核病耐药性监测,规范化和针对性的全程治疗,防止疾病复发,是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陈杏[9](2017)在《中国南方四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基因分型与一线药物耐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南方四省(市、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从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收集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方法(Spoligotyping)联合15位点的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BioNumerics 5.1软件聚类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SPSS 22.0中的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500株临床菌株。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00株菌可分为2个基因群,北京家族(58.60%)和非北京家族(41.40%);非北京家族中,T家族、MANU家族、LAM家族、H家族和新基因型分别占20.80%、2.40%、1.60%、2.00%和14.60%。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菌株中最大的一个基因型均为北京家族。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不同性别、年龄、病例类型、地区和耐药菌株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VA分型结果显示,500株菌可分为323种VNTR基因型,基因多态性为64.60%;总成簇率为35.40%。不同性别、年龄、病例类型和基因型与菌株成簇率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敏感菌株较耐药菌株的成簇率更高(P<0.05)。15个VNTR位点的MLVA对所有菌株的HGDI值为0.96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耐药率为40.60%,复治耐药率(63.59%)显着高于初始耐药率(27.22%);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0.40%、26.00%、9.80%和24.40%;复治病人的耐药率分别为52.17%、50.54%、16.85%和39.13%;单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13.40%和20.80%。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菌株的总耐药率分别为64.10%、28.88%、59.54%和20.19%,MDR率分别为34.62%、11.23%、39.69%和3.85%。各地区菌株对4种药物的耐药率、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和病例类型是结核病耐药及耐多药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复治病例发生耐药、耐多药的危险性分别是初治病例的3.430倍(95%CI=2.238~5.256)和4.858倍(95%CI=2.935~8.041)。结论南方四省的结核分枝杆菌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北京基因型是主要的流行菌株;发现了73种新的Spoligotyping基因型,进一步完善了Spoligotyping数据库的菌株信息。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不同性别、年龄、病例类型、地区和耐药菌株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南方四省的耐药结核病较为严重,尤其是贵州和四川地区的耐药结核病和耐多药状况严峻;复治耐药率显着高于初始耐药率。(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祎,孙凯[10](2017)在《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YM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中国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RT-PCR的方法从某兔场病死兔肝脏组织中分离到RHDV,命名YM株。克隆出衣壳蛋白VP60并测序,测序结果显示VP60全长1 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从Gen Bank下载包括EBHSV、RCV、RHDV共45条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世界不同地区RHDV分离株氨基酸保守性较高,可达94.1%~99.7%,EBHSV与RHDV氨基酸同源性约为75%,而RCV与RHDV的同源性>9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所选的RHDV可分为两个基因群,一组是包括WX-84的经典RHDV群,另一组是抗原变异RHDVa群,包括了除WX/84其余所有的中国分离株。总的来说RHDVa已经替代经典的RHDV在中国流行。(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7年04期)

中国分离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中国部分地区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cho30)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和遗传进化规律。方法利用Mega6.0软件对Gen Bank核苷酸数据库收录的分离于中国10个地区的Echo30分离株全长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测算分离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计算核苷酸分子进化速率。结果纳入中国10个地区E-cho30分离株合计361株,分析结果显示中国10个地区地区Echo30流行毒株潜在的优势基因型为D。收录中国10个地区Echo30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性为7.8%~26.1%和1.2%~9.1%,与其他基因型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性为17.3%~28.5%和5.3%~9.5%。基因型D分离株核苷酸进化速率为5×10-3/(位点/年)。结论 Gen Bank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地区Echo30分离株以基因型D为主,各亚型间毒株序列核苷酸差异性较小,亲缘性较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分离株论文参考文献

[1].刘荣飞,郭中敏,吴建勇,林震宇,原丽红.中国寨卡病毒分离株E基因B细胞抗原表位多态性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9

[2].姚学君,张雪峰,沈进进.中国部分地区埃可病毒30型分离株VP1区基因序列的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3].刘志勇.“超级真菌”可能并非全部耐药[N].健康报.2018

[4].刘秀兰,姚学君,管书慧,姜仁杰.中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序列基因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8

[5].王楷宬,庄青叶,邱源,侯广宇.水貂冠状病毒中国分离株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7

[6].赵莉佩.中国不同地区球形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表型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7

[7].张帅,宁静,张伟,Christian,Salcedo,赵莉蔺.实验室条件下中国和北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Tylenchida:Aphelenchoididae)分离株之间的发育差异[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7

[8].李雨晴,万李,陈杏,刘海灿,蒋毅.中国西北四省(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一线药物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

[9].陈杏.中国南方四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基因分型与一线药物耐药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7

[10].张祎,孙凯.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YM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中国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分析[J].饲料博览.2017

论文知识图

有翅橘蚜产若蚜Fig.3-4Ab}ariisgT.ad...株系5}sUTR二级结构株系导端L)下R二级结构株系p25二级结构株系p23二级结构株系HR二级结构

标签:;  ;  ;  ;  ;  ;  ;  

中国分离株论文_刘荣飞,郭中敏,吴建勇,林震宇,原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