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突间融合论文_姜平,赵学钢,李念虎,孔鹏,徐展望

导读:本文包含了横突间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生物,椎体,力学,影像。

横突间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姜平,赵学钢,李念虎,孔鹏,徐展望[1](2019)在《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的人体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CT叁维重建的影像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尸体解剖,研究下胸椎各横突间结构,进一步确认安全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操作区域。方法:为模拟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的手术操作过程,对6具人体标本进行相应的解剖及操作,观察相关手术区域周围的解剖结构及相互间的空间关系,并进行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置入操作。结果: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操作可经胸最长肌与胸棘肌的间隙达到深层组织,并解剖横突间区域的组织结构,探寻周围神经、血管,并观察椎间孔外神经根、肋间后神经、肋间后动静脉的走行规律及彼此间的关系。之后顺利到达椎间隙,进行了Cage植入,并尝试模拟进行了同侧的椎弓根螺钉的置入。结论:人体标本的解剖对研究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通过观察分析解剖结构并尝试同一切口附加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发现T_(10)/T_(11)和T_(11)/T_(12)节段横突间区域较T_8/T_9和T_9/T_(10)更加充分,神经根游离空间大且不易损伤周围血管,操作简单安全,更适合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从而明确了安全的手术操作区域,充分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润生,毛克亚,黄承军,钟睿,姜威[2](2018)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横突定位法置钉的影像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的可行性及术后影像学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行MISTLIF手术患者82例,根据置钉位置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40例)按横突定位法置钉,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5.0岁(46~67岁)。对照组(42例)以"人字嵴"顶点法置钉,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56.2±5.5岁(47~70岁),术后平均随访24.0±3.5个月。分别记录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年复查腰椎CT平扫+叁维重建。按照Rao分级评估椎弓根螺钉穿出情况,CT轴位测量椎弓根螺钉水平角(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CT矢状位测量矢状角(sagittal section angle,SSA)。CT轴位评估椎弓根螺钉对头侧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破坏(facet joint violation,FJV)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为95.0±10.5min,出血量为120.0±11.2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50.0±10.5min,出血量150.0±11.5ml,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o分级法评估椎弓根螺钉穿出情况两组椎弓根螺钉穿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SA无统计学差异(P>0.05),TS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JV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突定位法,与"人字嵴"顶点法相比,均具有较高的置钉准确率,横突置钉法头侧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破坏率低,且有利于通道下操作、缩短了置钉时间,但横突定位法置钉时进钉点偏外,术中需适当增大TSA。(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孔鹏[3](2016)在《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CT增强叁维重建技术和尸体解剖,研究下胸椎横突间区域的解剖,为下胸椎横突间入路寻找安全的手术操作区域和空间,进一步明确经横突间入路行下胸椎椎体间融合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1.基于CT增强叁维重建技术的下胸椎横突间区域的解剖研究。对20例无胸椎疾病的志愿者进行胸8-胸12节段CT增强叁维重建检查,测量下胸椎横突长度、椎间隙斜径、上下横突间距、椎间孔外椎间隙高度、横突远端间距,观察下胸椎横突间入路区域内的血管分布情况,测量下胸椎横突间入路区域内血管内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2.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尸体解剖学研究。采用完整的尸体脊柱标本,在CT影像学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方案的设计模拟手术过程进行横突间入路解剖结构的分离、显露与观察,确认安全的手术操作区域和空间。结果:1.下胸椎横突长度,相同节段左右侧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节段相比较胸8>胸9>胸10>胸11>胸12(P<0.05),其中胸8、胸9、胸10>胸11、胸12(P<0.05);胸8、胸9>胸10(P<0.05);胸11>胸12(P<0.05)。下胸椎上下横突间距胸8-胸9<胸9-胸10<胸10-胸11<胸11-胸12;其中胸8-胸9<胸9-胸10(P>0.05);胸8-胸9、胸9-胸10<胸10-胸11、胸11-胸12(P<0.05);胸10-胸11<胸11-胸12(P<0.05)。下胸椎横突远端间距胸8>胸9>胸10>胸11>胸12(P<0.05),其中胸8、胸9、胸10>胸11、胸12(P<0.05);胸11>胸12(P<0.05)。下胸椎椎间孔外椎间隙高度胸8-胸9<胸9-胸10<胸10-胸11<胸11-胸12;其中胸8-胸9<胸9-胸10(P>0.05);胸8-胸9、胸9-胸10<胸10-胸11、胸11-胸12(P<0.05);胸10-胸11<胸11-胸12(P<0.05)。下胸椎椎间隙斜径胸8-胸9<胸9-胸10<胸10-胸11<胸11-胸12;胸8-胸9、胸9-胸10<胸10-胸11、胸11-胸12(P<0.05);胸10-胸11<胸11-胸12(P<0.05)下胸椎横突间区域血供主要来源于肋间后动脉及其分支,肋间后动脉入肋间后走行多上下迂曲,并可见共干变异,于横突前、肋骨后间隙多有CT可见背支发出,走行于椎间孔水平,位于横突间隙上份水平。横突间区域血管内径胸11-胸12<胸10-胸11(P<0.05),胸8-胸9节段与胸11-胸12节段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取胸背部后正中线外侧约10cm的纵行切口,经胸棘肌和胸最长肌的间隙进入到达横突间区域,在胸11-胸12及胸10-胸11节段有足够的空间显露下胸椎的椎间盘并完成下胸椎椎间融合器的植入。横突间入路寻找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简单方便,可非常顺利的完成椎弓根钉的置入。而胸9-胸10、胸8-胸9节段横突间空间相对较小,植入下胸椎椎间融合器相对困难。结论:1.CT叁维重建技术,在下胸椎横突间区域骨性结构及动脉分布走行的解剖基础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下胸椎横突间区域血供很丰富,血管走行有一定规律,尤其是肋间后动脉及其分支,因此,熟悉并掌握下胸椎横突间区域骨性血管结构加上仔细操作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胸10-胸11、胸11-胸12节段具有可行性。2.在下胸椎胸10-胸11、胸11-胸12节段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行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手术,可通过同一切口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下胸椎胸8-胸9、胸9-胸10节段横突间区域相对较小,行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操作较困难。(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20)

孔鹏,李念虎,徐展望[4](2015)在《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术基于3DCT重建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CT增强叁维重建技术,研究下胸椎横突间区域的解剖,为下胸椎横突间入路寻找安全的手术入路,明确在下胸椎通过横突间手术入路进行椎体间融合术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例无胸椎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T_(8~12)的常规CT及增强扫描,最后软件对检查节段行叁维重建,观察并测量下胸椎的横突长度、下胸椎的横突远端间距、下胸椎的上下2个胸椎的横突间距、下胸椎椎间孔外椎间隙的高度以及下胸椎椎间隙斜径,观察并测量下胸椎横突间手术入路范围内的主要血管分布及内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胸椎每节横突的长度,在同一节段左右两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同一节段相比较T_8>T_9>T_(10)>T_(11)>T_(12)。下胸椎上下横突间距T_(8、9)、T_(9、10)<T_(10、11)<T_(11、12)。下胸椎横突远端间距T_8>T_9>T_(9、10)>T_(11)>T_(12)。下胸椎椎间孔外椎间隙高度T_(8、9)、T_(9、10)<T_(10、11)<T_(11、12);其中T_(8、9)节段与T_(9、10)节段无显着差异。下胸椎椎间隙斜径T_(8、9)<T_(9、10)<T_(10、11)<T_(11、12)。下胸椎横突间区域血供主要来源于肋间后动脉及其分支,肋间后动脉入肋间后走行多上下迂曲,并可见共干变异,于横突前、肋间后间隙多有CT可见背支发出,走行于椎间孔水平,位于横突间隙上份水平。下胸椎横突间区域血管内径测量情况T_(11、12)<T_(10、11);T_(8、9)节段与T_(11、12)节段无显着差异;T_(9、10)节段与T_(10、11)节段无显着差异。结论 CT增强叁维重建在下胸椎横突间手术入路区域的骨性解剖结构及动脉特点的基础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下胸椎横突间区域血供很丰富,血管走行有一定规律,尤其是肋间后动脉及其分支,因此,熟悉并掌握下胸椎横突间区域骨性解剖结构及动脉特点可明显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通过横突间手术入路进行下胸椎的椎体间融合术在T_(10、11)和T_(11、12)节段十分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吕波,董文,刘武清[5](2015)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在脊柱横突间融合中应用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现如今关于组织工程骨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骨干临界性骨缺损方面,关于其在脊柱融合中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部分,制备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材料,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再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组织工程骨。取24只山羊,制备横突间植骨床,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右侧植入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对照组左侧植入自体髂骨,右侧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植入后4,8,12周获取融合节段,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X射线显示,两组植入材料均固定良好,固定效果可靠。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植入材料均处于良好位置,材料周围组织未出现化脓或者坏死等,且均出现软组织长入、包裹,植入材料周围均未出现积液和坏死等,其中组织工程骨组影像学表现与组织学表现优于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与自体骨最接近。植入后12周,组织工程骨组最大弯曲载荷最接近自体髂骨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表明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43期)

姚豹,李开南,聂海[6](2014)在《可生物降解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的体内生物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为增加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率,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李开南等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材料制成了可吸收横突间融合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0810148018.0)。目的:研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电脑将96只波尔山羊随机分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咬除L4横突下缘和L5横突上缘的皮质骨,实验组在羊右侧L4、5横突间隙置入填有自体髂骨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对照组在相应位置植入同融合器大小相当的自体髂骨块,分别于术后1,3,6,9,12,18个月取整个腰椎制成标本,用脊柱叁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各组标本L4、L5节段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结果与结论:两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分别于术后1,3,6,9,12,18个月依次减少;实验组术后3,9,12个月前屈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9,12个月后伸、旋转、右侧弯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9,12个月左侧弯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可生物降解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置入山羊体内后,在早期能够提供初始力学稳定,中期可以避免应力遮挡,同时可以为骨形成提供支架作用,有利于骨的爬行替代,生物力学性能优于自体髂骨植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4年52期)

李晋玉,徐林,金合,谭荣伟,俞兴[7](2013)在《中药提取物AFDR对IBRC材料复合ADMSCs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采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Injectable Bone Regeneration Composite,IBRC)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ADMSCs)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模型,骨碎补总黄酮(Assemble Flavone of Drynaria Rhizome,AFDR)灌胃,观察融合效果。方法:60只成年白兔,制成兔腰椎横突间融合模型,采用安全随机法随机分为5组:A组植入IBRC材料结合AFDR灌胃;B组植入IBRC材料复合自体髂骨(Autologous iliac Crest Bone,ACB),结合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DW﹚灌胃;C组植入IBRC材料+ADMSCs,DW灌胃;D组,植入ACB,DW灌胃;E组植入ACB,AFDR灌胃。以术后第8周为观察时间点,进行大体观测,手触检测,X线片,组织学观察。结果:IRBC+ADMSCs,ACB+AFDR组获得较好的融合率,显着高于单纯IRBC,ACB组(P<0.05),与ACB+DW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ADMSCs结合IRBC材料可实现与ACB组相似的融合率,结合中药AFDR灌胃,能够提高兔腰椎横突间的骨性融合率。(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3年12期)

王成贵[8](2013)在《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山羊体内降解融合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可生物降解PLGA(?)要椎横突间融合器山羊体内骨融合的影像学观察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山羊体内骨融合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特点.方法:96只2-3岁健康波尔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只,实验组在山羊L4、5右侧横突间放置填满自体髂骨的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对照组在山羊相同部位植入同实验组大小相当的白体髂骨块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处死两组动物各8只,取出腰椎标本行X线片、CT检查,观察结果;结果:1个月时X线及CT见融合器、植骨块无移位,结构变化不明显,两组标本均未发生融合;3月时实验组融合器无移位,融合器与横突间隙模糊,见少量骨痂生长,对照组植骨与横突交界处骨痂较实验组多,有1例植骨块向后移位,两组标本仍未发生融合;6月时融合器大部分破裂,融合器与横突,椎板间隙不清,融合区见大量骨小梁生长,实验组有4例,对照组有3例融合;9个月实验组有6例融合,对照组有3例融合;12个月时实验组有7例融合,对照组有3例融合;18月时实验组有7例融合,对照组有3例融合;CT叁维重建1月时两组均未见明显骨颗粒出现,3月时实验组见横突边缘有少许骨颗粒向融合区生长,未贯通融合区,对照组横突边缘亦出现散在细小骨颗粒,两组均无融合;6月时见实验组上下横突处骨颗粒进一步向融合区延生,融合器与椎板交界处可见骨颗粒生长,已有4例出现融合,对照组有3例出现融合,椎板旁无骨颗粒生长;9月时实验组有6例出现融合,对照组3例出现融合,实验组骨颗粒较对照组粗大,对照组融合区可见散在透光区;12月时,实验组7例融合,对照组3例融合,实验组融合骨颗粒较对照组粗大;18月实验组7例融合,对照组3例融合,实验组骨颗粒进一步增大,与上下横突、内侧椎板成一致密整体,对照组融合区与内侧椎板间仍可见少量透光区。结论:(1)聚DL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固定牢固可靠,融合始发于融合器与横突交界处;(2)聚DL腰椎横突间融合器早期降解速度慢,中晚期降解加速,骨融合速度增快,较单纯植骨组在羊横突间骨融合效果更好。第二部分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山羊体内骨融合的组织学观察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山羊体内骨融合的组织学特点。方法:96只2-3岁健康波尔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只,实验组在山羊腰4、5右侧横突间放置填满自体髂骨的聚-DL乳酸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对照组在山羊相同部位植入与融合器大小相当的自体髂骨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处死两组动物各8只,取出腰椎标本,融合部位按要求进行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融合部位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情况,同时观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测量TFS%、TBV%、TBS%、电镜观察聚-DL乳酸腰椎横突间融合器材料降解情况。结果:1月时实验组能清楚分辨融合器与横突接触部位界线,融合器内壁与填充骨之间可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其间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并见散在成软骨细胞;其间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并见散在成软骨细胞;对照组可见大量的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分布于植骨块与横突、关节突外侧、峡部交界处;电镜见融合器表面出现轻微改变,变得凹凸不平,可见细小不规则裂隙和少许微球样颗粒和表浅杂乱分层;3个月时实验组横突与融合器界线稍模糊,该处可见较多胶原纤维、大量成软骨细胞和成骨母细胞出现于纤维组织中;对照组见大量纤维组织,软骨细胞和骨细胞,纤维组织中出现散在软骨组织;电镜见融合器表面裂隙明显增宽,出现大量微球,分层更明显杂乱;6个月实验组融合器与横突关节突外侧、峡部界线模糊不清,融合器碎裂,融合部位成软骨细胞和成骨母细胞进一步增多,可见大量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交错;对照组融合器见少量纤维组织,大量软骨组织,骨组织,可见少量钙化骨;电镜见融合器表面出现大量蜂窝状孔洞,放大后见大量较大的碎片和粉末状颗粒;9个月实验组融合区可见少量纤维组织和胶原组织,融合器与横突关节突外侧、峡部间界线已消失,并见排列整齐的骨小梁和少量板层骨。对照组见纤维组织与软骨组织交错,并见部分板层骨;电镜见融合器降解为大量泥沙碎粒状颗粒,材料表面见大量沙粒样微球,放大后见材料满布大小不同的孔洞,周围被大量波浪状分离包围;12个月实验组骨小梁排列整齐,见大量板层骨出现,基本达到骨性融合。对照组板层骨进一步增多,塑形;电镜见纤维组织和新生骨组织中可见少量的微小材料颗粒,颗粒表面可见蜂窝状孔洞及波浪状分层,排列紊乱;18个月实验组骨小梁排列规则整齐,板层骨塑形良好,完成骨性融合;对照组板层骨塑形好完成骨性融合,融合器电镜扫描仅见少许残存材料颗粒散在组织之间。叁个衡量骨量主要指标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TFS%),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骨小梁表面百分比(TBS%)1个月、3个月都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两组无差异,9个月,12个月则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月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聚-DL乳酸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山羊体内植骨融合的主要成骨方式是软骨内成骨和纤维性成骨。(2)聚-DL乳酸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山羊体内骨融合发生的时间较自体髂骨晚,中后期(6个月后)材料降解和融合速度均增快,取得了更好的融合效果。(3)聚-DL乳酸腰椎横突间融合器1月、3月仅表浅部分发生降解,6月后内部降解加速,18月时已基本完全降解。(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3-05-01)

姚豹[9](2013)在《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及BMP-2,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部分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的体内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目的:研究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制成的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动物体第一部分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目的:研究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制成的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动物体外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进一步加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6具山羊新鲜腰椎骨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制成腰椎失稳标本模型,两组分别置入腰椎横突间融合器,A、B两组置入融合器前标本分别标记为A1,B1,置入后分别标记为A2,B2。运用脊柱叁维运动试验机和叁维激光扫描仪测定两组腰椎标本置入融合器前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状态下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A1组的ROM值两两比较均小于B1组;后伸、右侧弯、旋转运动:A2组的ROM值两两比较小于A1组,B2组的ROM值两两比较亦小于B1组,A2,B2两两比较两组的ROM值无差异;前屈、左侧弯运动:A1,A2和B1,B2分别两两比较ROM值无差异,后伸、右旋运动:A2、B2两组两两比较ROM值无差异。结论: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置入运动稳定性,能满足临床植入的生物力学要求。内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加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96只波尔山羊电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实验组在波尔山羊右侧L4、5横突间隙置入填有自体髂骨的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对照组在相应位置植入同融合器大小相当的自体髂骨块,分别于术后1、3、6、9、12、18月取整个腰椎制成标本,用脊柱叁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各组标本L4、L5节段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两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分别于术后1、3、6、9、12、18月依次减少,18月时两组ROM值无差异。前屈运动:实验组术后3、9、12月两两比较ROM均小于对照组,术后1、6、18月无统计学差异,后伸,旋转,右侧弯运动:实验组术后1、3、9、12月两两比较ROM值均小于对照组,术后6、18月无统计学差异,左侧弯运动:实验组术后9、12月两两比较ROM值均小于对照组,术后1、3、6、18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植入山羊体内后,在早期能够提供初始力学稳定,中期可以避免应力遮挡,同时可以为骨形成提供支架作用,有利于骨的爬行替代,生物力学性能优于自体髂骨植骨。第叁部分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体内降解过程的BMP-2和VEGF表达目的:研究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体内降解过程中BMP-2和VEGF表达情况及其对横突间融合的影响。方法:将96只波尔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3、6、9、12、18月取腰椎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P-2, VEGF表达的情况。结果:BMP-2和VEGF的表达强度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两因子的表达出现高峰的时间具有一致性。术后1、3、18月,两组光密度均值两两比较无差异。术后3、6、9、12月两组光密度均值两两比较实验组强于对照组。结论:PLGA横突间融合器的植入早期对横突间的骨组织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中期PLGA的降解促进骨生长因子的聚集,促进骨组织的生长,从而促进了横突间的融合,晚期促进骨的塑性,提高了横突间融合的质量。(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3-05-01)

苏旻罡,刘志国,夏铁成,郝建学,张建鹏[10](2012)在《自体骨髓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诱导成骨的组织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诱导成骨作用。方法骨骼成熟的中国白兔24只,行双侧腰5~6椎体横突间植骨融合。实验组除植入髂骨外,取2ml自体骨髓植入融合区。不同时期处死动物,脊柱标本应用组织学方法分析。结果各时期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切片中均可见到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成骨方式,实验组标本中膜内成骨明显占优势,对照组则以软骨成骨为主,此组切片中可见到更多的纤维组织。结论兔腰椎横突间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髓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骨移植添加物,可在应用有限自体髂骨植骨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2年15期)

横突间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的可行性及术后影像学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行MISTLIF手术患者82例,根据置钉位置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40例)按横突定位法置钉,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4±5.0岁(46~67岁)。对照组(42例)以"人字嵴"顶点法置钉,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56.2±5.5岁(47~70岁),术后平均随访24.0±3.5个月。分别记录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年复查腰椎CT平扫+叁维重建。按照Rao分级评估椎弓根螺钉穿出情况,CT轴位测量椎弓根螺钉水平角(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CT矢状位测量矢状角(sagittal section angle,SSA)。CT轴位评估椎弓根螺钉对头侧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破坏(facet joint violation,FJV)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为95.0±10.5min,出血量为120.0±11.2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50.0±10.5min,出血量150.0±11.5ml,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o分级法评估椎弓根螺钉穿出情况两组椎弓根螺钉穿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SA无统计学差异(P>0.05),TS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JV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突定位法,与"人字嵴"顶点法相比,均具有较高的置钉准确率,横突置钉法头侧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破坏率低,且有利于通道下操作、缩短了置钉时间,但横突定位法置钉时进钉点偏外,术中需适当增大TS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突间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姜平,赵学钢,李念虎,孔鹏,徐展望.下胸椎横突间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的人体解剖学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2].王润生,毛克亚,黄承军,钟睿,姜威.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横突定位法置钉的影像学评价[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

[3].孔鹏.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4].孔鹏,李念虎,徐展望.横突间入路下胸椎椎体间融合术基于3DCT重建的基础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

[5].吕波,董文,刘武清.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在脊柱横突间融合中应用的可行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6].姚豹,李开南,聂海.可生物降解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的体内生物力学[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7].李晋玉,徐林,金合,谭荣伟,俞兴.中药提取物AFDR对IBRC材料复合ADMSCs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3

[8].王成贵.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山羊体内降解融合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

[9].姚豹.可生物降解PLGA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及BMP-2,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

[10].苏旻罡,刘志国,夏铁成,郝建学,张建鹏.自体骨髓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诱导成骨的组织学评估[J].河北医药.2012

论文知识图

3PLF横突间融合模型,a:正...A1(a)、A2(b)、B1(c)、B2(d)四组术后...7PLF横突间融合模型第3...) 两种接种密度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β-T...线观察横突间融合Fig3.3.4X...术后l年时各方法组触合情况示例(自上...

标签:;  ;  ;  ;  ;  ;  ;  

横突间融合论文_姜平,赵学钢,李念虎,孔鹏,徐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