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离子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交换,葡萄糖,莽草,过程,烟酸,内酯,赖氨酸。
连续离子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朱明新,李志强,任长洪[1](2019)在《连续离子交换技术高效纯化莽草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利用连续离子交换技术高效纯化发酵液中的莽草酸。方法采用连续离子交换技术对莽草酸预处理液进行阴离子交换树脂预纯化。充分利用预纯化过程中柱流出液的pH和电导率变化与流出液组分变化之间的高度对应关系,对预纯化过程实行精准自动控制。预纯化液再进行阴离子交换树脂精纯、浓缩、喷雾干燥可得到高纯度莽草酸成品。结果采用预纯化工艺去除了预处理液中大量存在的强结合力杂质阴离子,进而大幅提高了精纯步骤的处理量,树脂总使用量减少了约80%,精纯洗脱液色谱纯度高达99%以上,洗脱收率提高了15%以上。结论该工艺所得产品纯度高,不需要结晶操作,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19年04期)
李清潭,丁燕,籍立新,崔伟斌,朱靖博[2](2019)在《连续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甘草酸和甘草黄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吸附率及解析率为指标,探究了6种树脂对二者吸附和解析性能,筛选了最佳分离树脂。考察了影响二者分离效果的条件,确定了连续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二者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D941是分离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最佳树脂。最佳分离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1.0mg/mL,体积2.70L,体积流量12.5mL/min;乙醇洗脱体积分数70%,体积1.80L,体积流量12.50mL/min;NaOH洗脱浓度0.50mol/L,体积0.6L,体积流量5.0m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甘草酸纯度为76.53%,得率2.09%;甘草黄酮纯度为67.33%,得率2.68%。结果说明连续离子交换色谱可以实现甘草酸与甘草黄酮的同时分离,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俊灯,程亮,陈尚东,刘岩[3](2018)在《烟酰胺连续离子交换纯化工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氰基吡啶化学催化法水解生成烟酰胺,常会产生少量产物烟酸胺,浓缩制粒后生成烟酸,会影响烟酰胺的品质。传统树脂提纯工艺因涉及树脂饱和再生人工操作复杂,难以连续生产,影响分离效率,增加生产成本。运用连续离子交换系统分离纯化烟酰胺水溶液,考察系统水耗、碱耗、酸耗、收率、树脂处理量、产品纯度等最佳参数,验证连续离子交换法替代固定床工艺的可行性,寻找最佳生产配比,为工业系统设计作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崔如,董霞[4](2018)在《分析连续离子交换过程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处理连续离子交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再生次数频繁,树脂膨胀收缩,再生剂消耗较大,出水水质恶化等情况。所以严格控制离子交换过程水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补给水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07期)
黄根树,徐美娟,杨套伟,张显,饶志明[5](2017)在《连续离子交换法分离发酵液中的L-精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传统的固定床离子交换提取工艺,连续离子交换工艺分离发酵液中L-精氨酸具有连续、稳定、高效等优点。钝齿棒杆菌是1株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高产L-精氨酸工业用菌株,产量达74.5 g/L。该研究通过静态吸附及解吸实验,筛选得到最优树脂D155,可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达121.31 mg/g。通过固定床实验,确定了最佳进料流速为6 mL/min,穿透时间为29 min,半饱和时间为59 min,饱和时间86 min,穿透吸附容量为134.7 mg/g,半饱和吸附容量为193.8 mg/g,饱和吸附容量为261.2 mg/g,为最佳洗脱剂为2 mol/L的氨水,洗脱率为97.14%。通过30柱连续离子交换实验,确定了交换区、交换后水洗区、洗脱区、洗脱后水洗区、顶水区最佳进料流速分别为6、6、5、10、3 mL/min。在各区最佳进料流速下,各出口浓度呈周期性变化。该工艺提高了L-精氨酸分离工艺的连续性、稳定性及分离效率,有效地降低了分离过程中的耗水量、耗碱量及劳动力投入,为发酵生产L-精氨酸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分离工艺。(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7年06期)
洪侃,杨幼明,毛振强,张剑[6](2016)在《钨连续离子交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床单柱离子交换技术的不足,文章进行钨连续离子交换试验研究。采用转盘式模拟移动床实现了钨连续离子交换,试验中在吸附段和解吸段的进料方式采用下进料,洗钨和洗氯段采用上进料,各段柱子数量依次为3、3、4、2,按照一定流速进料,得到的解吸段高纯液WO_3浓度能达到243.93 g/L,与固定床单柱相比,洗钨洗水量节约55.7%,洗氯洗水量节约44.4%,连续离子交换工艺较现有生产工艺更环保、高效。(本文来源于《中国钨业》期刊2016年04期)
胡富贵[7](2016)在《连续离子交换法提取赖氨酸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连续离子交换色谱法从发酵液中提取赖氨酸的工艺研究,通过对系统柱排布与树脂转型优化,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辅料消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23期)
白献刚[8](2015)在《连续离子交换系统的变频器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两种连续离子交换系统的传动设计,一种为伺服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加链条的方案;另一种为矢量变频器,加丝杆减速机方案,通过这两种方案的介绍可知:变频器辅助高精度丝杆机械,一样也可以实现精确的传动控制。(本文来源于《变频器世界》期刊2015年06期)
于海彬[9](2015)在《连续离子交换的过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本厂精提车间离交工序指标控制不稳、各项单耗偏高、收率偏低的现象,从运行、再生过程控制、再生剂质量及相应的技术改造角度出发,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5年05期)
崔光水,李贵伶,陈洪景,孙洪贵,彭广生[10](2015)在《连续式离子交换法生产葡萄糖酸内酯的工艺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基于山东凯翔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某车间固定床工艺,运用Star sep连续式离子交换系统设计,优化葡萄糖酸内酯生产工艺,实现了葡萄糖酸内酯经济、稳定、高效的生产。通过连续离子交换实验,确定了连续式离子交换法生产葡萄糖内酯的初步进料参数,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产品中酸含量达到35%以上,产品收率99%以上。影响连续离子交换法生产葡萄糖酸内酯主要因素有进料性质,连接工艺和再生剂用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5年06期)
连续离子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吸附率及解析率为指标,探究了6种树脂对二者吸附和解析性能,筛选了最佳分离树脂。考察了影响二者分离效果的条件,确定了连续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二者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D941是分离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最佳树脂。最佳分离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1.0mg/mL,体积2.70L,体积流量12.5mL/min;乙醇洗脱体积分数70%,体积1.80L,体积流量12.50mL/min;NaOH洗脱浓度0.50mol/L,体积0.6L,体积流量5.0m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甘草酸纯度为76.53%,得率2.09%;甘草黄酮纯度为67.33%,得率2.68%。结果说明连续离子交换色谱可以实现甘草酸与甘草黄酮的同时分离,提高生产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离子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朱明新,李志强,任长洪.连续离子交换技术高效纯化莽草酸[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9
[2].李清潭,丁燕,籍立新,崔伟斌,朱靖博.连续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甘草酸和甘草黄酮[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9
[3].陈俊灯,程亮,陈尚东,刘岩.烟酰胺连续离子交换纯化工艺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2018
[4].崔如,董霞.分析连续离子交换过程的控制[J].化工管理.2018
[5].黄根树,徐美娟,杨套伟,张显,饶志明.连续离子交换法分离发酵液中的L-精氨酸[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
[6].洪侃,杨幼明,毛振强,张剑.钨连续离子交换试验研究[J].中国钨业.2016
[7].胡富贵.连续离子交换法提取赖氨酸工艺研究[J].化工管理.2016
[8].白献刚.连续离子交换系统的变频器改造[J].变频器世界.2015
[9].于海彬.连续离子交换的过程控制[J].化学工程师.2015
[10].崔光水,李贵伶,陈洪景,孙洪贵,彭广生.连续式离子交换法生产葡萄糖酸内酯的工艺设计与优化[J].山东化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