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解释论文_刘方圆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冷战,主体性,历史,范式,客体,信息。

认知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圆[1](2019)在《从客体到主体:法学范畴分类的认知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法学范畴分类理论以经典范畴理论为根据,认为范畴分类是对客观世界实体秩序的直接反映。此种叙事纯粹从客体视角来解释法学范畴分类的思维形成和语言表述,不考虑主体性认知在其中的作用。当解释视角从客体转向主体,法学范畴分类将被描述为主体性认知构建之过程,其思维形成遵循认知中的整体性原则,其语言表述也以"图形—背景"认知习惯为基础,这将为法学范畴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全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方建武,方珍妮[2](2019)在《我国保险股“孪生股票”现象的认知偏差行为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的"A+H"股在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上"同股不同价"的表现为切入点,以中国拥有"A+H"股条件的主要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出发,从时间和空间等多维度数据挖掘分析,对其"同股不同价"的原因进行剖析。分析发现,保险股"A+H"股"同股不同价"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投资者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而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李承贵[3](2019)在《价值:制约认知范式应用的隐秘力量——以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为案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国学者在理解或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应用了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等五大认知范式。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好奇的情形,如认知范式的选用被控制,认知范式的应用过程被制约,使用认知范式所获得的结论被改变等。那么"操纵"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的隐秘力量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解释主体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刘同舫[4](201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叁重解释张力及其认知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整体上构成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学术传统。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深化面临着叁重解释张力问题: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解释张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性质,反映了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矛盾,规范性议题将在经典文本的耕犁与社会现实的探寻中成为研究的生长点;批判性与建构性之间的解释张力,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态度,要求哲学研究发挥"社会病理学"的解剖作用,并立足现实问题建构一种迈向"利益和价值共同体"的世界观;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解释张力,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如何切入现实的理论方法取向,要求对进入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身的"条件"形成高度的认识自觉,建立理论体系与现实实践相互检验的中介环节,从而推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双向互动。重视和审思叁重解释张力及其认知变化,有助于从总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域以及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钱坤[5](2019)在《从经验到话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认知统一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并不是镜像似地反映现实,从外部经验到话语生成要受认知方式的调节。这种调节在语义、语法、语用各层面都可用"AS认知方式"进行进一步分析:一方面它表现为舞台模型、原型范畴、语法隐喻等不同形式,另一方面它又可按照双域整合认知作出统一解释。这就澄清了"语言首先象似于人类认知方式"这一命题的内涵,同时也证实了"AS认知方式"确实是人类最根本的元认知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9期)

车敬上,孙海龙,肖晨洁,李爱梅[6](2019)在《为什么信息超载损害决策?基于有限认知资源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超载是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于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超载会降低决策质量,延长决策时间,降低决策满意度,引起慢性压力。信息超载损害决策的机制可以从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和工作记忆资源来解释。在信息超载条件下,一方面用于过滤和控制信息的注意力资源总量被快速消耗,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信息得不到高效加工;另一方面负责保持和加工信息的工作记忆在限定时间内不能充分加工海量信息,进而损害决策绩效。未来可以运用眼动赋权法探索信息超载下的信息加工模式;发展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的动态耦合模型指导个体减轻信息超载;探索运用智能代理和交互记忆系统缓解组织中的信息超载。(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陈长锁[7](2019)在《在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统一中培育解释素养——《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教科书中专题之间、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内容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学习内容。"~([1])培育历史解释素养时要关注逻辑关系。逻辑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学好历史就要建立在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之上。掌握逻辑,可发掘出学生头脑中的资源,打开观察世界的窗口,掌握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为问题的解决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笔者认为,知识逻辑和认知逻辑尤为重要。掌握知识逻辑,就是在整(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9年08期)

朱林娜[8](2019)在《“就”表主观量的历时演变及认知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梳理了历史上副词"就"表示主观性的演变路径,认为"就"先产生前指表"主观小量"的用法,这一用法在明代出现,这一用法和"就"的"短时义"有关,同时也离不开语境的推理作用;后产生后指表"主观小量"的用法,这一用法由其表"限指"的意义发展而来,清代用例渐多。(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0期)

李伟平[9](2019)在《释义·思辨·认知:例谈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由于历史解释是建立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基础之上,同时为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创造条件~([1])。(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3期)

郭爱,张胜平[10](2019)在《基于学生认知层次的历史解释素养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使学生达到较高层次的历史解释,教师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层次,从四个维度着力设计和实施教学:收集可靠史料,促进历史理解;区别史实史论,分析历史因果;分辨多样解释,探究差异原因;基于正确史观,形成科学解释。(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06期)

认知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我国的"A+H"股在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上"同股不同价"的表现为切入点,以中国拥有"A+H"股条件的主要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出发,从时间和空间等多维度数据挖掘分析,对其"同股不同价"的原因进行剖析。分析发现,保险股"A+H"股"同股不同价"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投资者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而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方圆.从客体到主体:法学范畴分类的认知解释[J].政法论坛.2019

[2].方建武,方珍妮.我国保险股“孪生股票”现象的认知偏差行为解释[J].金融理论探索.2019

[3].李承贵.价值:制约认知范式应用的隐秘力量——以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为案例的考察[J].江汉论坛.2019

[4].刘同舫.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叁重解释张力及其认知变化[J].哲学研究.2019

[5].钱坤.从经验到话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认知统一解释[J].现代语文.2019

[6].车敬上,孙海龙,肖晨洁,李爱梅.为什么信息超载损害决策?基于有限认知资源的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19

[7].陈长锁.在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统一中培育解释素养——《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2019

[8].朱林娜.“就”表主观量的历时演变及认知解释[J].青年文学家.2019

[9].李伟平.释义·思辨·认知:例谈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

[10].郭爱,张胜平.基于学生认知层次的历史解释素养培育[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

论文知识图

各组焦虑情绪变化趋势图中西分类模式的差异:“树状结构”—...散点图保尔尼视觉曲线图态,人的公共价值3“抱抱团”流行趋势图

标签:;  ;  ;  ;  ;  ;  ;  

认知解释论文_刘方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