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敏赵淑红(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21-01
医院的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和传染性污物接触,可以从病人获得感染,也可以把所得的感染或携带的病原体传给病人,并能在病人及工作人员之间传播,甚至扩散到社会上去。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而且也有益于全院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
在医院众多职工中,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最多,每日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可说是处于各种病原菌包围之中,时刻受到感染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感染管理。
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
对护理人员感染的监测即是职业性健康服务和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建立健康状况档案,了解受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在医院中许多科室和工作环节对职工具有较高的感染危险性,尤其是护理人员在调入或调离某一部门时,都应进行健康检查,查明有无感染,感染的性质,是否取得免疫力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个部门的感染管理工作,明确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二、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针刺、清洗机械等操作时,极易被锐利的器械刺伤。人体的皮肤黏膜稍有破损,在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中就有被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处置血液和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应带手套或采用不直接接触的操作技术,谨慎的处理利器,严防利器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必须立即处理,挤血并冲洗伤口、清创、消毒、包扎、报告和记录、跟踪监测,尽量找到可能感染的病原种类证据,以便根据病原学的特点阻断感染。护理人员手上一旦出现伤口就不要再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对于从事有可能被病人体液或血液溅入眼部及口腔黏膜内的操作者,应强调戴口罩及佩戴护目镜,在供应室的污染区还应佩戴耳塞,穿防护衣、防护鞋等。在进行化学消毒时,应注意通风及戴手套,消毒器必须加盖,防止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三、做好预防感染的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双手极易被病原菌污染。有些护士往往只注意操作后洗手,而忽视了操作前同样需要洗手;有的护理人员本身就是病原携带者,或由于长期接触大量抗菌药物已经改变了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成为耐药细菌的储菌源。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手或先污染环境和物品,继而导致病人感染。例如,曾提及的新生儿室发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流行,即可由于护理人员皮肤病灶化脓或鼻咽部带菌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强化洗手意识,对一切未经训练的新工作人员,应给予预防感染的基本操作技术培训,并结合各种形式(如板报、壁画、警示等)的宣传教育。
四、强化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为防止感染扩散,应在一定时期内调离直接治疗或护理病人的岗位,并在工作中做好避免交叉感染的各项措施。对从事高危操作的工作人员,如外科医师、监护病房护士以及血液透析工作人员等均应进行抗乙型肝炎的免疫接种。被抗原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利器械刺破皮肤或溅污眼部、口腔黏膜者,应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发生。同时,还应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以及在传染病流行期或遭受某种传染物质污染后,及时为护理人员进行各种相应的免疫接种,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综上所述,在为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几乎都是与患者零距离的接触.重视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保证工作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