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论文和设计-卢颖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收塔,包括塔体,塔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液体进口,所述液体进口连接有液体分布器;所述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一级填料、液体再分布装置和二级填料;所述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椎体形的环形主体,所述环形主体内设有至少两级台阶,每级台阶上均匀分布有布液孔;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气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对吸收塔内部液体再分布装置进行改进,使液体再分布装置的环形主体设置有多级台阶,并在每级台阶上设置布液孔,可避免液体全部由中部落出,提高液体再分的均匀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吸收塔,包括塔体,其特征在于:塔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液体进口,所述液体进口连接有液体分布器;所述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一级填料、液体再分布装置和二级填料;所述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椎体形的环形主体,所述环形主体内设有至少两级台阶,每级台阶上均匀分布有布液孔;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气体进口和液体出口。

设计方案

1.一种吸收塔,包括塔体,其特征在于:塔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液体进口,所述液体进口连接有液体分布器;

所述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一级填料、液体再分布装置和二级填料;

所述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椎体形的环形主体,所述环形主体内设有至少两级台阶,每级台阶上均匀分布有布液孔;

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气体进口和液体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填料与二级填料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填料支承板,位于填料支承板上的填料和填料上方的填料压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呈水平状,布液孔分布在台阶面上呈环形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为等间距布置的2-3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液孔为向塔体中部倾斜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位于环形主体的中部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孔到塔体间壁的最小距离应不少于5~10c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收塔。

背景技术

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板式塔、鼓泡吸收塔、搅拌鼓泡吸收塔;第二类是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射器、文氏管、喷雾塔;第三类为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吸收塔和降膜吸收塔。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可以逆流也可并流。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

填料塔由外壳、填料、填料支承、液体分布器、中间支承和再分布器、气体和液体进出口接管等部件组成,塔外壳多采用金属材料,也可用塑料制造。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它提供了塔内气液两相的接触面,填料与塔的结构决定了塔的性能。填料必须具备较大的比表面,有较高的空隙率、良好的润湿性、耐腐蚀、一定的机械强度、密度小、价格低廉等。

液体分布器是填料塔内极为关键的内件,不仅影响着填料的传质效率,而且还会对填料的操作弹性产生影响。为了减少由于液体不良分布所引起的放大效应,充分发挥填料的效率,必须在填料塔中安装液体分布器,把液体均匀地分布于填料层顶部。液体初始分布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填料的传质效率,而且还会对填料的操作弹性产生影响。

液体再分布装置安装在吸收塔的中部,用于消除塔内的壁流效应,使液体重新分布在塔内;而现有的液体再分布装置一般为椎体形,存在液体分布不均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塔,对内部液体再分布装置进行改进,使液体再分布装置的环形主体设置有多级台阶,并在每级台阶上设置布液孔,可避免液体全部由中部落出,提高液体再分的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收塔,包括塔体,塔体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和液体进口,所述液体进口连接有液体分布器;

所述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一级填料、液体再分布装置和二级填料;

所述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椎体形的环形主体,所述环形主体内设有至少两级台阶,每级台阶上均匀分布有布液孔;

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气体进口和液体出口。

被吸收的混合气体由塔体底部的气体进口送入,吸收液由塔体顶部的液体进口进入,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分布后从塔顶喷淋而下,液体与气体在两级填料表面进行气液传质,完成传质后的气体由塔顶的气体出口排出,液体由塔底部的液体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同时改进塔体中部的液体再分布装置,在环形主体的中部设置至少两级台阶,且台阶上设置有布液孔,一部分液体通过布液孔下落,另一部液体由环形主体的中部下落,液体重新分布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一级填料与二级填料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填料支承板,位于填料支承板上的填料和填料上方的填料压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台阶呈水平状,布液孔分布在台阶面上呈环形分布。

水平的台阶具有缓冲作用,使液体有足够时间聚集,并通过布液孔下落。在另一优选的方案中,也可以设置台阶为一定的倾斜角度,减缓台阶阻碍液体的流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台阶为等间距布置的2-3阶。

台阶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通常为2-3阶,每级台阶应具有适宜的宽度,即台阶宽度不宜过大。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布液孔为向塔体中部倾斜的通孔。

布液孔具有倾斜度,用于引导液体流动塔体的中部,防止液体出现壁流效应。

作为优选的,所述台阶位于环形主体的中部区域。

作为优选的,所述布液孔到塔体间壁的最小距离应不少于5~10cm。这个距离可根据塔体的尺寸设置选择,一般不小于5cm,使下落的液体原理塔壁。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对吸收塔内部液体再分布装置进行改进,使液体再分布装置的环形主体设置有多级台阶,并在每级台阶上设置布液孔,可避免液体全部由中部落出,提高液体再分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吸收塔的结构图;

图2为液体再分布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3所示的吸收塔,包括塔体100,塔体100顶部设有气体出口103和液体进口101,所述液体进口101连接有液体分布器102;所述塔体100内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一级填料、液体再分布装置107和二级填料108;所述液体再分布装置107包括椎体形的环形主体,所述环形主体内设有至少两级台阶111,每级台阶111上均匀分布有布液孔112;所述塔体100的底部设有气体进口109和液体出口110。

被吸收的混合气体由塔体底部的气体进口109送入,吸收液由塔体顶部的液体进口101进入,通过液体分布器102均匀分布后从塔顶喷淋而下,液体与气体在两级填料表面进行气液传质,完成传质后的气体由塔顶的气体出口103排出,液体由塔底部的液体出口110排出。

本实施例同时改进塔体中部的液体再分布装置107,在环形主体的中部设置至少两级台阶111,且台阶上设置有布液孔112,一部分液体通过布液孔下落,另一部液体由环形主体的中部下落,液体重新分布更加均匀。

一级填料与二级填料10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填料支承板105,位于填料支承板上的填料104和填料上方的填料压板106。

台阶111呈水平状,布液孔112分布在台阶面上呈环形分布。水平的台阶具有缓冲作用,使液体有足够时间聚集,并通过布液孔下落。在另一优选的方案中,也可以设置台阶为一定的倾斜角度,减缓台阶阻碍液体的流动。

台阶11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通常为2-3阶,每级台阶应具有适宜的宽度,即台阶宽度不宜过大。

布液孔112为向塔体100中部倾斜的通孔。布液孔112具有倾斜度,用于引导液体流动塔体的中部,防止液体出现壁流效应。

环形的台阶111位于环形主体的中部区域,所述布液孔112到塔体间壁的最小距离应不少于5~10cm。这个距离可根据塔体的尺寸设置选择,一般不小于5cm,使下落的液体原理塔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吸收塔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9771.9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406002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01D 53/18

专利分类号:B01D53/18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绍兴上虞华伦化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绍兴上虞华伦化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2369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纬三路2号

发明人:卢颖斌;李典正

第一发明人:卢颖斌

当前权利人:绍兴上虞华伦化工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红娟

代理机构:33224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吸收塔论文和设计-卢颖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