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塑性变形论文_李建新,张胜,王春旭,刘少尊,厉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温塑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高温,方程,合金,奥氏体,模型,结晶。

高温塑性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新,张胜,王春旭,刘少尊,厉勇[1](2019)在《Ni63W30Co5TiAl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1000~1250℃温度范围,以0. 01~10 s~(-1)应变速率对Ni63W30Co5TiAl合金进行轴向热压缩试验,获得该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对Ni63W30Co5TiAl合金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变形组织进行了系统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Ni63W30Co5TiAl合金流变曲线表现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软化类型,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和变形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在1150~1200℃温度范围,Ni63W30Co5TiAl合金可获得细小均匀的等轴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组织,而当变形温度高于1200℃时,合金的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发生长大;另外,计算得到Ni63W30Co5TiAl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Q为398. 9403 kJ·mol~(-1),临界应变ε_c和稳态应变ε_s与ln Z近似呈线性增长关系。基于双曲正弦函数模型建立了Ni63W30Co5TiAl合金的峰值应力热变形本构方程。(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夏雨,王快社,胡平,胡卜亮,李世磊[2](2019)在《纯钼金属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有金属钼属战略性基础材料,具有熔点高、高温强度大、膨胀系数小、高温蠕变速率低和导电/导热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半导体照明、医疗、机械加工等重要工业领域,纯钼金属板材作为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终端产品和冲压结构件原材料,更是被大量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然而,由于钼本身具有变形温度高、低温塑性差、高温下氧化严重等一系列加工缺点,导致钼板轧制加工过程困难,经常出现各种缺陷和问题,如头部张嘴开裂、分层和边裂等,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研究高纯钼金属塑性变形中的变形行为,并根据真应力-应变关系建立纯钼板材高温塑性变形的本构方程,探究工艺参数、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的相互关系可以为高性能、高纯钼粉末烧结材料的加工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而提高我国粉末冶金钼产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以及影响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借助热模拟试验机对纯钼高温变形行为和真应力-应变本构方程进行研究,通过在不同温度、应变速率下进行的热模拟压缩及拉伸实验得到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及微观结构图,阐述了纯钼高温塑性变形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形机制:在较低温度、高应变速率作用下,加工硬化起主要作用;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时,会发生流变软化现象,进而得到纯钼热加工最佳的温度范围及应变速率。另外,研究者根据热模拟实验所得到的真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采用包含考虑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模型Arrhenius方程,建立了纯钼板高温塑性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本构方程。依据此本构方程计算出的纯钼板坯流变应力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对纯钼热成形加工工艺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纯钼金属塑性变形行为及其本构方程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粉末冶金纯钼高温热模拟压缩及拉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温度、应变速率、应变程度对纯钼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建立了纯钼高温热变形过程中的本构方程,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设性的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9期)

胥润润,李淼泉,李宏[3](2019)在《γ-TiAl合金高温塑性变形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轻质高强γ-TiAl合金是航空发动机关键结构件减重的首选材料。概括总结了γ-TiAl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重点分析了变形工艺参数、变形历史和预热处理、元素、原始组织对γ-TiAl合金高温压缩变形力学行为的影响。本文概括了3种本构模型:经验型本构模型、不同软化机制下的本构模型和耦合变形机理的微观模型,并对Arrhenius模型和H-S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不同软化机制下的本构模型和耦合变形机理的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指出,γ-TiAl合金高温压缩变形力学行为的未来研究重点是建立耦合多相协调性高温变形机理的本构模型。(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凯,吴运新,龚海,刘磊[4](2019)在《2219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3500热压缩试验机,在不同的应变速率(0.01~01 s~(-1))和温度(350~500℃)获得了2219铝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研究了2219铝合金的高温流动特性。然后,考虑到应变的影响,建立了应变补偿的双曲正弦本构模型。结果表明:2219铝合金流动应力随着变形温度降低和应变速率升高而增加。建立的应变补偿的双曲正弦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2219铝合金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的流动行为。(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9期)

杨雨童,罗锐,程晓农,桂香,陈乐利[5](2019)在《新型含铝奥氏体耐热合金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和热加工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含铝奥氏体耐热合金(AFA)进行压缩热模拟试验,使用OM和EBSD等手段研究了这种合金在950~1150℃和0.01~5 s~(-1)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建立了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热加工图、分析了变形参数对合金加工性能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区域组织变形的特征构建了合金的热变形机理图。结果表明:新型AFA合金的高温流变应力受到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显着影响。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和应变速率为0.18~10 s~(-1)条件下,这种合金易发生流变失稳。在变形温度为1050~1120℃、应变速率0.01~0.1 s~(-1)和变形温度1120~1150℃、应变速率10-0.5~10-1.5 s~(-1)这两个区间,这种合金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行为且其再结晶晶粒均匀细小,功率耗散因子η达到峰值45%。新型AFA合金的热加工艺,应该优先选择再结晶区域。(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兴艳[6](2019)在《铜合金(CuSn8P)高温塑性变形行为与热加工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锡青铜合金因其机械性能、工艺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及国防工业等领域,尤其是发动机中重要的耐磨耐蚀件,诸如衬套、轴承等。随着发动机向高转速、高爆压、高功率的方向发展,对轴承及连杆衬套等重要部件提出更高要求。本课题组提出通过热加工工艺可改变材料组织形态以达到强化衬套等部件性能。因此,研究铜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特性,优化成形工艺,可有效提高连杆衬套等零部件的强度、可靠性、耐磨耐蚀等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工程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CuSn8P合金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单因素热压缩模拟试验,研究合金在温度200℃~500℃、应变速率0.005s~(-1)~5s~(-1)范围内的热塑性变形行为。首先运用Origin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下的流变应力曲线,揭示了合金的流变应力受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及应变量影响的变化规律;其次以Arrhenius模型的双曲正弦本构方程为基础构建能准确描述铜合金CuSn8P高温流变力学行为的本构模型;再次以DMM材料动态模型理论和Prasad失稳判据为基础分别构建合金CuSn8P在不同应变下的功率耗散图和流变失稳图,再将二者迭加构建合金在不同应变下的热加工图,确定合金材料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安全区和流变失稳区,获得其在热加工时的最优工艺参数范围;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析CuSn8P合金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机制和组织变化情况。主要结论有: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提高,合金的流变应力逐渐增大,说明该合金是热敏感型、正应变速率敏感型合金;在同一应变条件下,能量耗散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不同应变条件下,CuSn8P合金的能量耗散效率峰值均是在低应变速率区域出现,且随着应变的增加,其能量耗散效率峰值逐渐增大;合金CuSn8P在热加工时,最优工艺参数范围是:350℃~500℃、0.005s~(-1)~0.05s~(-1)。(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0)

熊震,刘晓波,陈鹏[7](2018)在《高温塑性变形条件下7050铝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7050铝合金在高温塑性变形条件下所受变形条件影响的问题,利用Gleeble-2000D试验机进行热压缩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高温塑性变形条件下7050铝合金微观组织演化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7050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程度达到一定值后,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再结晶晶粒增加,且晶界明显,亚晶组织减少;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亚晶晶粒的尺寸变大,亚晶组织趋于稳定;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合金内的亚晶组织逐渐增多,尺寸逐渐变小。(本文来源于《轻合金加工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程晓农,王皎,罗锐,朱晶晶,杨雨童[8](2018)在《超(超)临界火电用新型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新型奥氏体不锈钢CHDG-A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合金在950~1100℃和0.01~1 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及变形组织演变规律。建立了新型奥氏体不锈钢CHDG-A的传统Arrhenius本构模型,耦合应变量后建立改进型本构模型,并引进相关系数R、平均相对误差δ评估改进型本构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高温热变形过程中,新型奥氏体不锈钢CHDG-A的流变应力值受应变速率以及变形温度的影响显着,且动态再结晶更易在较低应变速率、较高变形温度条件下发生;应用改进型本构模型得到的流变应力预测值与试验值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44,而平均相对误差值δ仅为1.9952%,说明该本构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新型奥氏体不锈钢CHDG-A的流变应力。(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欧玲,浦荣,曾方欣,聂宇峰,阳建君[9](2018)在《5A06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5A06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20~440℃,变形速率为0.3,1.0和10 s~(-1)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计算材料的特征参数并导入双曲正弦形式的Arrhenius方程,获得了以ZenerHollomon参数表示的本构方程,建立了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变形速率之间的关系,为该合金热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指导,同时得出该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154.2 k J·mol~(-1)。利用DMM加工图理论与Prasad失稳准则,通过迭加功率耗散图与失稳图绘制出不同变形程度下5A06合金的加工图。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加工图中的失稳区增大。在安全加工区域内,变形速率为5~10 s~(-1)时功率耗散率值最大,为32%~38%,是最佳的热加工区间。(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邱旭东[10](2018)在《C_(sf)/AZ91D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行为与热加工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连续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由于其质轻、力学性能优异、可二次塑性加工成形等特点而受到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高度关注。相比应用广泛的铝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仍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密排六方结构镁基体室温滑移系少和增强体碳纤维的加入,使得镁基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较差。为了使其在轻质结构材料中占有一席之地,亟需制定合适的二次塑性加工工艺制度以改善组织性能并最终实现其制件成形。本文针对铸造法制备的短碳纤维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C_(sf)/AZ91D),通过实验研究了其高温塑性变形力学行为,基于热加工图方法获得了其在不同真应变条件下的可加工性,结合实验分析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变形参数范围内的塑性加工失稳机理。采用真空压力浸渗工艺制备碳纤维体积分数为20%的C_(sf)/AZ91D复合材料。基于其高温变形流变应力曲线及微观组织金相观察实验,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量对复合材料流变应力和微观变形机制的影响;建立了纤维体积分数为20%的C_(sf)/AZ91D复合材料高温流变力学本构模型和其在真应变0.2、0.4、0.6和0.7下的热加工图。基于所建立的热加工图分析复合材料在不同高温变形条件下的变形特点和相应的微观变形机制,通过与镁合金AZ91D热加工图的对比,揭示了短碳纤维对C_(sf)/AZ91D复合材料高温变形力学与组织演变行为的影响机理,并确立了C_(sf)/AZ91D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极限条件,为合理制定C_(sf)/AZ91D复合材料塑性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C_(sf)/AZ91D复合材料高温变形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或应变速率降低而减小;复合材料高温变形时真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变软化程度明显高于基体镁合金。C_(sf)/AZ91D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机制中存在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短碳纤维的加入增加了形核位置,极大地促进了复合材料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发生,并细化了其动态再结晶晶粒组织。在变形温度约415~460℃、应变速率约10~(-3)-10~(-2)s~(-1)范围内,C_(sf)/AZ91D复合材料能量耗散效率因子的值均大于30%,较高变形温度和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复合材料基体合金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充分进行,塑性变形后基体合金的晶粒组织细小且均匀,因此位于热加工图右下侧的动态再结晶区域是复合材料热加工的最佳成形参数取值范围。C_(sf)/AZ91D复合材料在流变失稳区变形时,热加工图显示存在两种塑性流变失稳机制:一种是基体合金与纤维局部界面开裂,另一种是不均匀动态再结晶细晶区形成的局部剪切带,并且随着真应变的增加复合材料塑性变形失稳区有扩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8-06-01)

高温塑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稀有金属钼属战略性基础材料,具有熔点高、高温强度大、膨胀系数小、高温蠕变速率低和导电/导热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半导体照明、医疗、机械加工等重要工业领域,纯钼金属板材作为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终端产品和冲压结构件原材料,更是被大量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然而,由于钼本身具有变形温度高、低温塑性差、高温下氧化严重等一系列加工缺点,导致钼板轧制加工过程困难,经常出现各种缺陷和问题,如头部张嘴开裂、分层和边裂等,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研究高纯钼金属塑性变形中的变形行为,并根据真应力-应变关系建立纯钼板材高温塑性变形的本构方程,探究工艺参数、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的相互关系可以为高性能、高纯钼粉末烧结材料的加工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而提高我国粉末冶金钼产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以及影响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借助热模拟试验机对纯钼高温变形行为和真应力-应变本构方程进行研究,通过在不同温度、应变速率下进行的热模拟压缩及拉伸实验得到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及微观结构图,阐述了纯钼高温塑性变形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形机制:在较低温度、高应变速率作用下,加工硬化起主要作用;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时,会发生流变软化现象,进而得到纯钼热加工最佳的温度范围及应变速率。另外,研究者根据热模拟实验所得到的真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采用包含考虑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模型Arrhenius方程,建立了纯钼板高温塑性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本构方程。依据此本构方程计算出的纯钼板坯流变应力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对纯钼热成形加工工艺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纯钼金属塑性变形行为及其本构方程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粉末冶金纯钼高温热模拟压缩及拉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温度、应变速率、应变程度对纯钼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建立了纯钼高温热变形过程中的本构方程,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设性的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温塑性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新,张胜,王春旭,刘少尊,厉勇.Ni63W30Co5TiAl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行为[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夏雨,王快社,胡平,胡卜亮,李世磊.纯钼金属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3].胥润润,李淼泉,李宏.γ-TiAl合金高温塑性变形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4].王凯,吴运新,龚海,刘磊.2219铝合金高温塑性变形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J].热加工工艺.2019

[5].杨雨童,罗锐,程晓农,桂香,陈乐利.新型含铝奥氏体耐热合金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和热加工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19

[6].李兴艳.铜合金(CuSn8P)高温塑性变形行为与热加工特性试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9

[7].熊震,刘晓波,陈鹏.高温塑性变形条件下7050铝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化[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8

[8].程晓农,王皎,罗锐,朱晶晶,杨雨童.超(超)临界火电用新型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J].塑性工程学报.2018

[9].欧玲,浦荣,曾方欣,聂宇峰,阳建君.5A06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行为[J].锻压技术.2018

[10].邱旭东.C_(sf)/AZ91D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行为与热加工图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挤压态ZK20+3.67Y合金TEM照片:(a)LP...一1所示的各流变应力曲线在达到峰值后呈...高温剪切带中宏观变形组构(a)构造片麻...[sinh(ασ)]与1000/T的关系与ln[sinh(ασ)]的关系浸渗(a)0,(b)3,(c)5次后热障...

标签:;  ;  ;  ;  ;  ;  ;  

高温塑性变形论文_李建新,张胜,王春旭,刘少尊,厉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