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种群论文_吕宣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种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土壤,种群,昭通市,多样性,苹果园,宏基。

微生物种群论文文献综述

吕宣惠[1](2019)在《不同基质载体表面微生物种群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温9.3~14℃、水交换周期为168h的条件下,构建了两组平行的玉米麸基质组合式浮床(Integrated floating bed with corn flakes,简称IFB-CF)和轻质陶粒基质组合式浮床(Integrated floating bed with light ceramsite,简称IFB-LC),研究了不同载体表面微生物种群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表征方法对IFB-CF和IFB-LC上基质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表征:玉米麸表面有15个门类,165个属类,78个科类,丰度最高的门类、属类、科类分别是Proteobacteria(48.29%)、Trichococcus(10.39%))、Comamonadaceae(12.45%)。轻质陶粒表面有15个门类、144个属类、93个科类,丰度最高的门类、属类、科类分别是Proteobacteria(46.10%)、Dyadobacter(22.67%)、Cytophagaceae(28.75%)。IFB-LC和IFB-CF的Chao,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081,6295,5.10和0.05;4938,7461,5.77和0.02。(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5期)

陆宁海,杨蕊,郎剑锋,吴利民,张强[2](2019)在《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未还田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并系统调查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小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比未还田的严重。秸秆还田后,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5个生育期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均比未还田区的发病率高,分别高出12.00%、13.00%、17.50%、17.00%和16.00%,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比未还田区分别高出3.38、5.28、7.37、8.25和8.13。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未还田土壤中的显着增加,真菌的增长幅度最大,在小麦5个生育期中分别比未还田土壤中的真菌增长591.32%、373.63%、212.62%、285.74%、373.95%。因此,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4期)

王鹏,刘梅,翁益松,郑海宏,孙静亚[3](2019)在《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种群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为河道水体黑臭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道水体黑臭前、黑臭中、黑臭后的水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确定水中引起黑臭变化的硫酸盐还原菌优势属种为狭义梭菌属严格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甲苯单胞菌属、伯克氏菌属、马赛菌属等优势种群,并得出关键致黑致臭微生物种群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这一菌种在黑臭水体中的数量约20 000 cell/mL以上,占比64.09%,为黑臭核心微生物种,致黑臭微生物种群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为狭义梭菌属严格芽孢杆菌属类,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是主要的硫酸盐还原菌种群。[结论]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在河道黑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周石磊,张艺冉,孙悦,杨文丽,黄廷林[4](2019)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富集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演变特征——典型城市景观水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富集驯化过程中水体微生物群落的演变,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法对景观水系沉积物富集驯化样本的微生物信息进行统计,对其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微生物属的信息进行了微生物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类型培养基在富集驯化完成后氮素得到有效去除,脱氮效果明显;富集驯化过程中的OUT主要属于7个,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bacteric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此同时,富集驯化过程中有关氮循环的细菌有上升的变化过程;主成分分析(PCA),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以及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富集驯化过程中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而培养基的类别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网络分析显示模块核心和网络核心均为低丰度的稀有物种;膨胀因子分析(VIF)和冗余分析(RDA)得出温度、氨氮和硝酸盐氮是影响群落结构演变的关键环境因子.综上可知,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富集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演变可行,为实现微生物菌剂"定向-精准-高效"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马召稳,李元晓,梁含,王占彬,李旺[5](2019)在《苜蓿青贮中微生物种群分析及主要菌种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反刍动物最主要的粗饲料蛋白来源,可通过青贮保持其最佳的饲用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苜蓿青贮的主要微生物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到苜蓿青贮的主要菌种,研发适合苜蓿青贮的微生物添加剂。首先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天然半干苜蓿青贮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利用MRS、NA、LB、PDA以及麦氏培养基,采用有氧和厌氧两种培养方式从天然苜蓿青贮饲料中筛选微生物菌种;对筛选到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确定其种属。结果表明,苜蓿青贮中的主要微生物群落(鉴定到属的水平)为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i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is),分别占到24.9%、14.3%、13.9%。在37℃有氧和厌氧条件下以不同培养基共分离出30株菌株。经过形态学和保守序列比对确定,其中15株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8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2株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各1株。所筛选菌株和鉴定结果与宏基因组测序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表明所筛选的菌种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蓓蓓,汪家权,郭婧,祁晨,储朋朋[6](2019)在《MFC的除As(Ⅲ)产电性能及其优势微生物种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对含As(Ⅲ)废水的解毒效果和产电能力,以As(Ⅲ)和乙酸钠为阳极底物,对不同As(Ⅲ)初始浓度下MFC的产电性能、As(Ⅲ)氧化情况及其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MFC可有效氧化As(Ⅲ)以降低毒性,同时产生稳定电压,其最大功率密度为1.368 6 W·m~(-3), As(Ⅲ)去除率达75.0%,变形菌、长绳菌、不动杆菌等为该MFC上的优势种群.(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德华,孙宝林[7](2019)在《胃肠道微生物种群与人类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胃肠(GI)道附着有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种群,即肠道菌群,它们对宿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显着的影响。胃肠道细菌在维持人体免疫、代谢稳态以及预防病原体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组成的改变与许多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大量研究揭示了不同微生物组对人类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如胃炎、炎症性肠病和癌症等。人体胃肠道微生物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也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总结目前对人类胃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发展的理解,以及胃肠道微生物对胃肠道完整性和宿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这是人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相关性研究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许姗姗,杨光柱,阚望,孔宝华,李毅[8](2019)在《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云南昭通不同栽培模式苹果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云南昭通苹果栽培模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关系。【方法】以云南昭通苹果主产区不同栽培和管理程度的苹果果园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16SrDNA、ITS序列,并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精品果园和普通果园根际土壤中的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的含量高于粗放果园,而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低于粗放果园。普通果园与精品果园根际土壤高频检测出的细菌属菌群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而与粗放果园高频检测出的细菌属菌群亲缘关系较远。叁类果园根际土壤高频检出的真菌属的种群与果园类型相关,精品果园真菌属种亲缘关系更远。【结论】在叁类果园根际土壤中明确存在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中性微生物与未知微生物。不同栽培模式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从而影响苹果的生长。(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邓晓,武春媛,李怡,吴东明,谭华东[9](2019)在《土壤微生物种群与酶活性对草铵膦和草甘膦胁迫响应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草铵膦和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2种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差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对50~500 mg/kg 5种不同质量分数草铵膦和草甘膦的胁迫响应。[结果]草铵膦和草甘膦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种群的生长表现为低剂量促进高浓度抑制;对土壤真菌种群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也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药剂剂量提高逐渐增强;对土壤酸性转化酶活性草铵膦表现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草甘膦表现为随药剂剂量提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结论]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酸性磷酸酶、酸性转化酶对2种除草剂胁迫的响应均表现为草铵膦敏感于草甘膦。(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8期)

常强,吴再节,孙伟,刘翠兰,韦孝宇[10](2019)在《不同培养温度对大曲微生物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顶温培养下的中温曲和中高温曲为样品,对其培养温度、感官理化指标以及培养和贮存微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温曲挺火长,曲香好,但糖化力和发酵力低;培养过程中高温曲细菌数量多于中温曲,但酵母菌和霉菌低于中温曲,贮存过程中变化趋势相近。(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2期)

微生物种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未还田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并系统调查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小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比未还田的严重。秸秆还田后,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5个生育期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均比未还田区的发病率高,分别高出12.00%、13.00%、17.50%、17.00%和16.00%,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比未还田区分别高出3.38、5.28、7.37、8.25和8.13。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未还田土壤中的显着增加,真菌的增长幅度最大,在小麦5个生育期中分别比未还田土壤中的真菌增长591.32%、373.63%、212.62%、285.74%、373.95%。因此,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种群论文参考文献

[1].吕宣惠.不同基质载体表面微生物种群特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9

[2].陆宁海,杨蕊,郎剑锋,吴利民,张强.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王鹏,刘梅,翁益松,郑海宏,孙静亚.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种群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4].周石磊,张艺冉,孙悦,杨文丽,黄廷林.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富集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演变特征——典型城市景观水系[J].中国环境科学.2019

[5].马召稳,李元晓,梁含,王占彬,李旺.苜蓿青贮中微生物种群分析及主要菌种的筛选鉴定[J].草业科学.2019

[6].李蓓蓓,汪家权,郭婧,祁晨,储朋朋.MFC的除As(Ⅲ)产电性能及其优势微生物种群[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刘德华,孙宝林.胃肠道微生物种群与人类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9

[8].许姗姗,杨光柱,阚望,孔宝华,李毅.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云南昭通不同栽培模式苹果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J].西南农业学报.2019

[9].邓晓,武春媛,李怡,吴东明,谭华东.土壤微生物种群与酶活性对草铵膦和草甘膦胁迫响应的差异[J].农药.2019

[10].常强,吴再节,孙伟,刘翠兰,韦孝宇.不同培养温度对大曲微生物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J].现代食品.2019

论文知识图

基因组中k-mer字符串出现的频...、B组合湿地不同季节污染物去除率比...一8EUB338同EUK1379的杂交信号对比一2基于156DrNA序列分析的分离菌株分类...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堆体中pH与C/N的变化曲线

标签:;  ;  ;  ;  ;  ;  ;  

微生物种群论文_吕宣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