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收敛论文_余素芳,陈靖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平收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平,收敛性,转移支付,模型,差异,生态,因素。

水平收敛论文文献综述

余素芳,陈靖[1](2019)在《我国省际消费水平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我国1993-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收敛模型对中国省际消费水平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消费水平存在σ收敛趋势,但绝对β收敛不显著,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存在条件β收敛。最后,文章通过步进法得出了影响消费水平收敛速度的显着因素,并指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开放力度、提高地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能够进一步挖掘我国的消费潜力。(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宋辉武[2](2019)在《《200道物理学难题》“问题85”水平收敛位移的求解——对时间—速度图像围成面积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时间—速度图像和速度轴围成的面积等于速度—时间图像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这一特点,求解了200道物理学难题"问题85"拓展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将时间表示成速度的函数,重点利用两种"面积"数学上量值相等的特点,将时间对速度进行积分进而求解位移.(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9年11期)

谢贤君,王晓芳,张娜,雷明[3](2019)在《国际比较视角下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水平测度及收敛性分析——基于OECD经济体的数据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国际比较视角,整合OECD绿色增长战略框架,推演和总结了可持续性绿色增长的内在逻辑,并据此构建了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测算指标体系,采用极差熵权法对1998~2015年间OECD 36个经济体的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指数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OECD经济体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水平在1998~2008年间表现为逐渐波动上升的趋势,2009~2015年间表现为逐渐波动下降的趋势;从地理区位来看,2008年之前,北欧地区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水平最高,2008年之后,则北美地区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水平最高;OECD经济体整体上都存在显着性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的收敛特征,分区域而言,只有大洋洲地区和除北欧外的欧洲地区的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指数具有显着性的收敛特征,而北欧和北美地区则不存在显着性收敛特征。(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辛冲冲,陈志勇[4](2019)在《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收敛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标:探究2007~2016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构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综合指数"来刻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之后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分布动态与地区差异,继而利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全国整体与中部和西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梯度特征明显,而东部区域则由显着两极分化现象渐趋弱化为一极集聚现象。全国总体相对差异呈趋缓下降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最大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最小。全国整体及叁大区域不仅都存在σ收敛,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刻画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测度了其地区差异及来源,揭示了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加深认知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地区差距提供了事实参考依据,也对如何推进区域间、区域内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李悦,李俊才,陈小满,王峥辉[5](2019)在《坑间既有地铁隧道侧方土体加固对隧道水平收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京某邻近弧形地铁隧道两侧的深基坑工程为实例,重点研究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坑间既有弧形地铁隧道侧方注浆加固对隧道水平收敛的影响。利用Midas/GTS对车站深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了本基坑条件下的合理的加固范围:高5.0 m、隧道外侧宽1.8 m/隧道内侧宽2.4 m,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既有隧道侧方土体进行微扰动注浆加固,注浆前后的监测资料对比表明,侧方土体加固能有效控制既有隧道的水平收敛,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临近既有隧道进行保护。(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杨玥[6](2019)在《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收敛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无论是大学生数量还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有了显着的提高。但在河南省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资源逐渐向郑州、洛阳、新乡、开封等中心城市集中,河南省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愈发明显。若对这一现象不能及时加以控制与干预,将会对地方乃至全省的经济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法以及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收敛性进行系统检验,以期发现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动态特征,并揭示影响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工作:首先,对教育公平理论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以此作为研究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理论基础;其次,利用当量平均综合评价法,通过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师资力量叁个维度构建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基尼系数对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σ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存在σ收敛;第叁,通过平均增长速度法对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绝对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存在绝对β收敛,;第四,对影响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进行详细阐释,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教育经费,并把叁个影响因素加入到条件β收敛模型中对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叁大影响因素均出现了条件β收敛;最后,根据以上检验结果,针对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提高河南省落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优化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以及强化河南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改革这叁点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朱金鹤,樊琴[7](2019)在《西北五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收敛性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DPSR模型,采用熵权TOPSIS、β收敛检验及面板数据回归,从"经济社会发展D-驱动力、生态胁迫压力P-压力、生态系统环境S-状态、环境保护R-回应"4个系统测度西北五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并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期为西北五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6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先缓后急"波动攀升的趋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力、压力子系统均存在显着的绝对β、条件β收敛,状态、回应系统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人均居住消费、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人均食品消费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GDP、城市化率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7期)

张欢,汤尚颖,耿志润[8](2019)在《长叁角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轨迹及其收敛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标:探究长叁角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轨迹及二者间收敛性。研究方法:运用熵权法、融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和单位根检验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5~2015年,长叁角城市群宜业和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呈现"高—低—高—高"发展轨迹和空间集聚特征;宜业建设仍滞后于生态宜居建设,2011年后南京、合肥、泰州等城市生态宜居滞后于宜业建设;浙江、安徽、江苏叁省宜业与生态宜居建设具有分散性和分异性特征,城市中仅有上海、马鞍山和台州宜业与生态宜居建设具有收敛性和均衡化趋势。研究创新:构建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均衡化发展分析框架。研究价值:为推进长叁角城市群宜业和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均衡化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靳友雯,唐世芳[9](2018)在《财政转移支付与我国教育水平收敛性的空间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水平无疑是公认的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但地区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为协调地区间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不断加大对地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其成效值得深入和持续关注。本文借助收敛性分析方法,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8年47期)

逯艺[10](2018)在《基于多水平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参数异质性和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多水平建模的分析方法,从两个部分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和参数异质性,所用到的数据是基于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发展的数据,将城市作为1水平,省区作为2水平,由此得到一个两水平模型,先对数据建立了空模型,以此来验证采用多水平模型对数据进行建模的必要性,得到数据存在组间异质性的结论,因此应该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分析。接着进行了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在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1水平变量,这一部分证明了运用多水平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交互效应证明了省区之间存在显着的参数异质性。得到了物质、人力资本增加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在技术进步率和资本折旧率一定的情况下,人口增长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增长的结论。第二部分是用多水平模型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所用到的数据是1996-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数据,先用多元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为了达到更加准确的结果,对这些数据建立无条件两水平模型和单变量条件两水平模型,得到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资本投入、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数量关系,并通过得到的方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此来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得到各省之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带动的,而包括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进、规模效应和其他尚未明确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而劳动力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小的结论。文章的最后从对外开放、技术进步以及加强劳动力质量叁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成功的将多水平模型运用到了经济领域,为研究经济增长情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5)

水平收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时间—速度图像和速度轴围成的面积等于速度—时间图像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这一特点,求解了200道物理学难题"问题85"拓展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将时间表示成速度的函数,重点利用两种"面积"数学上量值相等的特点,将时间对速度进行积分进而求解位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平收敛论文参考文献

[1].余素芳,陈靖.我国省际消费水平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

[2].宋辉武.《200道物理学难题》“问题85”水平收敛位移的求解——对时间—速度图像围成面积的探究[J].物理教师.2019

[3].谢贤君,王晓芳,张娜,雷明.国际比较视角下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水平测度及收敛性分析——基于OECD经济体的数据经验研究[J].软科学.2019

[4].辛冲冲,陈志勇.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收敛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

[5].李悦,李俊才,陈小满,王峥辉.坑间既有地铁隧道侧方土体加固对隧道水平收敛的影响研究[J].江苏建筑.2019

[6].杨玥.河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收敛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9

[7].朱金鹤,樊琴.西北五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收敛性及影响因素[J].北方园艺.2019

[8].张欢,汤尚颖,耿志润.长叁角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轨迹及其收敛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

[9].靳友雯,唐世芳.财政转移支付与我国教育水平收敛性的空间检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8

[10].逯艺.基于多水平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参数异质性和增长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模型分割算法的实现流程图锚杆轴力分布图基于聚类分组的能源强度变异系数变化...沿海与内陆地区能源强度比较(z)=0.95时重复预测器的预测误差收敛...水平调平对准收敛过程

标签:;  ;  ;  ;  ;  ;  ;  

水平收敛论文_余素芳,陈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