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墨铸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蠕墨铸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蠕墨铸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铸铁,裂纹,合金,稀土,组织,白口,性能。

蠕墨铸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姜爱龙,张孟枭,孟令健,庞建超,姜宏[1](2019)在《RuT400蠕墨铸铁热疲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热疲劳试验等对比分析了RuT400蠕墨铸铁在不同循环温度区间的热疲劳性能,研究了裂纹萌生及扩展的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开裂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在450~25℃及650~25℃热疲劳循环温度下,疲劳裂纹长度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且温度越高,增长越快。在420~25℃循环温度下,仅形成了表面裂纹,裂纹没有贯穿材料基体,其原因是该温度尚不足以引起晶界滑动。当循环上限温度超过450℃时,晶界滑动促进了裂纹的形成。热疲劳条件下石墨和铁素体相界首先开裂,随后向铁素体区扩展,多个脱粘微裂纹形成主裂纹。(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9年06期)

熊毕伟,李远,王刚,王延荣,朱永国[2](2019)在《蠕化率对蠕墨铸铁热疲劳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V型缺口试样,通过对试样反复加热冷却,研究了不同蠕化率(55%、70%、90%)对蠕墨铸铁热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蠕化率的增加,蠕墨铸铁的抗热疲劳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蠕化率为70%时,蠕墨铸铁抗热疲劳性能最佳。不同蠕化率,蠕墨铸铁的裂纹萌生和扩展机制具有显着差异。当蠕化率90%时,在V型缺口裂纹萌生明显,主裂纹沿着蠕虫状石墨生成二次裂纹,最后V型缺口凹陷成崩塌趋势;而蠕化率70%和55%时,V型缺口附近裂纹明显减少,仅在球状石墨尖端部位和基体组织产生少量微小裂纹,且裂纹没有明显扩展,产生裂纹倾向低,V型缺口凹陷未形成崩塌。(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朱嘉楠,廉心桐,刘庆义,姜爱龙,房夺[3](2019)在《稀土合金对蠕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五种不同稀土含量的蠕墨铸铁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室温、400℃高温拉伸实验以及600℃冷热疲劳试验,探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冷热疲劳性能随稀土含量变化的规律。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金相、拉伸断口以及冷热疲劳试样裂纹形貌;通过电子探针(EPMA)及原位扫描俄歇电子探针(AES)研究稀土元素的存在位置。结果表明,稀土含量较低的铸铁试样中石墨形态为蠕虫状,并且存在较多处于畸变状态的石墨,稀土含量较高的试样中石墨形态大部分为球状。电子探针结果表明珠光体中的La含量明显多于Ce,而Ce则更多存在于铁素体中。拉伸实验结表明,无论室温还是400℃高温拉伸实验,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随稀土添加量的增加而得到提高。俄歇实验数据显示Ce原子会向断口界面富集,可提高断口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在600℃冷热疲劳实验中,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试样中主裂纹扩展长度及宽度都有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肖伯涛[4](2019)在《蠕化处理温度及试样壁厚对消失模铸造蠕墨铸铁初生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初生组织形态及分布是影响铸铁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蠕化处理温度及试样壁厚对消失模铸造蠕墨铸铁初生组织形态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浇注温度条件下,因蠕化剂严重失效而不利于获得蠕虫状石墨。在合金成分及蠕化处理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在壁厚尺寸较小的试样中蠕虫状石墨呈现明显的球化趋势;而在壁厚较大的试样中,蠕虫状石墨析出量增加,有利于提高蠕墨铸铁的蠕化率。因此,为了获得蠕化质量良好的蠕墨铸铁,蠕化处理温度不宜过高,且试样壁厚尺寸不宜过小。(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9-10-28)

邱汉泉,翟志军,傅现强,文景宝,崔宏宝[5](2019)在《突破蠕墨铸铁生产技术瓶颈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以镁为主要蠕化元素的新型镁-低稀土蠕化剂,用它制取蠕铁件,不需要孕育处理,即使在直径为10 mm的试棒中也没有发现自由碳化物。在Y形试块的铸造中,为获得蠕化率>80%和>50%的蠕铁,其适宜的加入量上下限之差的范围分别为0.3%和0.55%。这么宽的"适宜范围",以人工控制来制取预定蠕化率的蠕铁不困难,而且熔制工艺简单易行,每吨蠕铁消耗的蠕化剂和孕育剂成本可降低62.2%~67.4%,稀土消耗可减少89%~91%。(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9年10期)

刘洪涛,齐育梅,徐洪森[6](2019)在《PCBN超硬刀具加工蠕墨铸铁切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蠕墨铸铁切削施工使用PCBN超硬刀具进行加工,可以达到较高的切削效率,满足生产需要,刀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寿命,对切削加工带来巨大帮助。基于此,本文先是介绍了蠕墨铸铁加工,并围绕PCBN超硬刀具切削性能展开分析。以期通过了解切削性能,为优化刀具质量,通过调整切削参数延长刀具使用寿命,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4期)

许景峰,鲁栋,杨淑欣,时晓,陈曦[7](2019)在《大吨位蠕墨铸铁件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约蠕墨铸铁稳定生产的技术得以解决,但大吨位蠕墨铸铁技术圣待进行开发。生产大吨位蠕墨铸铁,需要对蠕化设备、包芯线、蠕化处理工艺、蠕化衰退等技术难点逐一攻破,原材料最好蠕墨铸铁专用,并增加检测手段,保证产品顺利产出。(本文来源于《铸造设备与工艺》期刊2019年04期)

杨伟,马志军,杨忠,段洪波[8](2019)在《氧化对蠕墨铸铁导热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役条件下蠕墨铸铁的氧化导致其导热性能下降,进而恶化材料的服役环境。为准确评估蠕墨铸铁的服役寿命,文中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蠕墨铸铁氧化后的微观组织形貌,借助氧化条件下蠕墨铸铁金相组织构建了蠕墨铸铁二维有限元导热模型,定量讨论了石墨和基体界面氧化层厚度δ对蠕墨铸铁的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层厚度约为6μm时,由于低导热氧化层的阻隔,基体的传热效率开始高于石墨;当氧化层厚度逐渐达到12μm时,蠕墨铸铁导热系数λ由无氧化状态的35.8 W·m-1·K-1下降至26.7 W·m-1·K-1,下降幅度高达25.4%。(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庞铭,刘全秀[9](2019)在《激光参数对蠕墨铸铁熔凝组织演变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额定功率为3 kW的Nd:YAG激光器开展不同激光参数的激光熔凝蠕墨铸铁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硬度仪和高温加热炉表征了激光熔凝宏观形貌、微观特性变化、硬度分布和高温回火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激光熔凝蠕墨铸铁中匙孔效应及不同激光参数差异等影响,熔凝区宏观形貌呈现勺形、帽形、碗形和盆形;伴随激光功率的增加和扫描速度的降低,且激光功率密度达到形成匙孔能量密度阈值时,熔凝区域的深宽比增加;伴随激光扫描速度和侧吹保护气流量的增加,熔凝区网状莱氏体分布区域减少;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凝中心区域莱氏体由层片状转变为网状;对激光熔凝蠕墨铸铁进行500℃回火工艺处理,熔凝区硬度增加,基体与热影响区硬度降低。(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6期)

纪有君,于学全,武喜刚,于海东,李晓静[10](2019)在《大型发动机蠕墨铸铁缸盖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已实际应用的大型发动机(包括柴油机及气体机)蠕墨铸铁气缸盖研发过程中在设计原则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研究,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合金铸铁、球铁缸盖及蠕墨铸铁缸盖进行对比,从零部件结构、毛坯铸造、加工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性,提出对蠕墨铸铁材料的缸盖在研发过程中需注意的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S1期)

蠕墨铸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V型缺口试样,通过对试样反复加热冷却,研究了不同蠕化率(55%、70%、90%)对蠕墨铸铁热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蠕化率的增加,蠕墨铸铁的抗热疲劳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蠕化率为70%时,蠕墨铸铁抗热疲劳性能最佳。不同蠕化率,蠕墨铸铁的裂纹萌生和扩展机制具有显着差异。当蠕化率90%时,在V型缺口裂纹萌生明显,主裂纹沿着蠕虫状石墨生成二次裂纹,最后V型缺口凹陷成崩塌趋势;而蠕化率70%和55%时,V型缺口附近裂纹明显减少,仅在球状石墨尖端部位和基体组织产生少量微小裂纹,且裂纹没有明显扩展,产生裂纹倾向低,V型缺口凹陷未形成崩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蠕墨铸铁论文参考文献

[1].姜爱龙,张孟枭,孟令健,庞建超,姜宏.RuT400蠕墨铸铁热疲劳性能研究[J].上海金属.2019

[2].熊毕伟,李远,王刚,王延荣,朱永国.蠕化率对蠕墨铸铁热疲劳行为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9

[3].朱嘉楠,廉心桐,刘庆义,姜爱龙,房夺.稀土合金对蠕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4].肖伯涛.蠕化处理温度及试样壁厚对消失模铸造蠕墨铸铁初生组织的影响[C].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9

[5].邱汉泉,翟志军,傅现强,文景宝,崔宏宝.突破蠕墨铸铁生产技术瓶颈的研究与实践[J].铸造.2019

[6].刘洪涛,齐育梅,徐洪森.PCBN超硬刀具加工蠕墨铸铁切削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7].许景峰,鲁栋,杨淑欣,时晓,陈曦.大吨位蠕墨铸铁件工艺探讨[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9

[8].杨伟,马志军,杨忠,段洪波.氧化对蠕墨铸铁导热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

[9].庞铭,刘全秀.激光参数对蠕墨铸铁熔凝组织演变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10].纪有君,于学全,武喜刚,于海东,李晓静.大型发动机蠕墨铸铁缸盖的研发与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

标签:;  ;  ;  ;  ;  ;  ;  

蠕墨铸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