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建筑论文_陈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验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建筑,策略,集群,迪奥,科研,高校,实验性。

实验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陈扬[1](2018)在《现代科研实验建筑的场所表达——芜湖双翼航空科技工业园航空维修工程研究实验楼设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维修实验楼的方案设计中,我们综合考虑了场地自身及周边各类空间环境要素,并且在以对新建筑将要容纳的相关专业要求的理解为前提下,通过具有逻辑性和秩序感的功能布局,多层次的空间塑造,生态与技术的适宜性运用,隐喻精神与文化的时代表达,试图建构起一种场所。(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李毛毛[2](2018)在《集群式实验建筑设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关于对集群式的实验建筑方面研究偏少,本文旨在以工科高校的集群式实验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及关于集群式实验建筑相关理论与实践,探讨集群式实验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20期)

赵喆骅[3](2018)在《开放建筑理论指导下的高校通用实验建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国的高校教育正逐步朝着科技化、信息化、多元化等方面全速前进。新的方式不断引导着高等教育的进步,而高校校园的建设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也在大踏步的前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通用实验建筑便成为了高校进行相关科研与实验工作的重要平台,其对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高校通用实验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如若校方无法在设计之初提供具体使用人员或空间的规模要求,或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变革使得建筑所经历的建造耗时过长而无法满足科研任务的要求都会导致高校实验建筑在建成之后将不得不面临重新改造甚至是“推倒重建”的局面,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局面并会使学校背负更重的财政负担。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文希望借助开放建筑理论来解决高校通用实验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高校通用实验建筑注入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故文章从建筑学设计的角度出发,首先从理论研究入手,在梳理开放建筑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开放建筑理论的定义、设计目标、基本特点及空间组织与布局原则等相关内容,并对开放建筑理论在高校通用实验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了探讨分析。其次,在开放建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通用实验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理论研究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通用实验建筑的功能空间构成及特点进行总结,在反思高校通用实验建筑设计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之后,对开放建筑理论与高校通用建筑的结合进行了必要性的探讨和研究。最后,在结合开放建筑理论与高校通用实验建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的归纳与总结出了开放建筑理论指导下的高校通用实验建筑设计方法。并结合具体的项目实践应用案例---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二期来对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项目的应用验证,并依据此案例来为后续的相关设计提供更好的帮助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娴[4](2018)在《建筑与身体——迪勒与斯科菲迪奥实验建筑作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古希腊时期,建筑就隐喻人体并带有性别的意味,而最早建立建筑学与身体之间联系的则是古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迪勒与斯科菲迪奥对"身体"的研究则是质疑空间中的相沿成习,打破传统界限,将身体作为政治、文化、经济的载体,与建筑进行交流。(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15期)

吴孟奇[5](2018)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科研实验建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学校生物医学科研实验建筑是一种拥有校园建筑和科研实验建筑双重性质并包含教学、科研、生产、交往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特殊科研实验建筑。其设计重点在于综合多方面因素解决选址与总体布局、空间组织与设计以及建筑空间内外环境设计方面的问题。论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和生物医学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高等学校生物医学科研实验建筑的特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类建筑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体,拥有多元功能组成、特殊的实验空间并且对建筑空间环境有特殊的要求。针对这些特质,提出了相关的设计策略。首先,选址和总体布局要注重其角色定位,要综合功能、环境、校园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其次,空间的组织与设计要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实验的特殊要求以及空间的社会化问题。再次,指出建筑空间内环境要满足使用者多层次需求,内外空间要融合并利用景观植被、建筑体量、立面形象营造良好的外环境。最后,通过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方案设计对前文提出的设计策略进行印证。(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陆艳芳[6](2017)在《科学实验建筑的适用性绿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化持续推进,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匮乏,污染逐渐加重的今天,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建筑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体系日益完善。近几年笔者参与了多个科学实验建筑项目,发现科学实验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能耗水平较高且现有设计标准陈旧,在节能环保背景下研究绿色技术在其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针对科学实验建筑的适用性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了研究。第一章,绪论主要梳理了国内外绿色建筑技术和科学实验建筑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围绕绿色建筑技术和科学实验建筑的概念展开。国内绿色技术发展迅速,已经从学习欧美先进国家到逐步赶超。科学实验建筑方面,国外科学实验建筑研究不止关注硬件,更关注实验人员的需求。国内科学实验建筑规范颁布时间较早,同时缺少相关的研究。故研究科学实验建筑的适用性绿色建筑技术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二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绿色建筑涉及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四个方面相关绿色建筑技术。并结合科学实验建筑的特点对其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价,整理出适合科学实验建筑应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列表。第叁章,采用比较分析和归纳法来论述,科学实验建筑能耗高,仅依赖提高建筑材料性能并不可取,应结合被动设计考虑,最大程度地借助建筑自身和场所气候,辅以机械、电气、设备的手段降低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而提出了被动为主,主动技术为辅的适用性技术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第四章,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上海检验检疫局检测技术中心案例对其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项目是典型的科学实验建筑,主要运用了被动优先为主、主动为辅的绿色建筑技术理念。项目采用了机械停车库、透水铺装、高效照明灯具、智能化系统、节水器具与设备的运用、排风能量回收、太阳能、自然通风、环保材料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从而达到科学实验建筑的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第五章,本文对科学实验建筑概念做了清晰的定义,根据其特殊性和能耗特点,研究了科学实验建筑中各项绿色技术的应用可行性。以上海检验检疫局检测技术中心项目为实例,总结了当前绿色建筑技术在科学实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科学实验建筑的后期维护、及其法规、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是今后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葛佳新[7](2017)在《基于人本观的电力计量实验建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计量中心,是一种专业化要求极高的重要工业部门。其主要工作是利用多种精密大型设备,对电力产品、核心元件进行精准度的检测和校准。电力计量工作一方面为我国整个电力计量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另一方面,影响着电力产业的产品质量以及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当今我国电力计量实验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在承载生产工艺、实验设备等“硬环境”方面初具国际水准,然而在如何将建筑空间中的计量与检测场所与人更好的充分融合,设计更具国际先进水准的“软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文在研究电力计量实验建筑设计问题中,提出了“人本观”这一设计切入点,并以此视角解读了我国当下电力计量实验建筑与国际一流工业建筑的差距与原因。旨在,通过“人本观”的设计理念,提升电力计量实验建筑的设计水平。提出我国电力计量实验建筑的“人本观”设计策略和设计手法,为从建筑设计角度提升我国计量科学整体水准做出贡献。论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逻辑。首先分析了我国电力计量实验建筑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人本意识提升电力实验建筑设计水平与空间品质的论点;接下来对“人本主义”的设计理论和电力计量实验建筑特征进行了解析;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人本观的电力计量实验建筑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规划设计策略,中观层面的建筑设计策略和微观层面的室内空间设计策略;最后本文以黑龙江省电力计量中心项目为例进行了基于人本观的电力计量实验建筑设计手法的实践探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9-01)

李毛毛[8](2016)在《高校集群式实验建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群式实验建筑是指通过公共空间将同一产业链上不同学科的实验功能综合、集约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共生与互补关系,从而使不同学科之间充分实现交叉和促进。在建筑形态上表现为一座综合型建筑或一组紧凑、有联系的建筑群体。集群式实验建筑作为实验建筑的一种类型,是教育建筑综合体的一个分支。集群式实验建筑的出现,主要受现代教育理念、产业化集聚、实验室管理模式等转变的影响。不仅可以在校园空间中形成紧密联系、开敞、复合的共享空间,同时,作为传承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浓缩凝聚学术氛围的关键单元与重要节点。本论文中的集群式实验建筑指高校的工科实验建筑,功能上不仅包含传统的实验室部分,也包含工科大学生实践所需要的实训空间。集群式实验建筑的研究意义在于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对建筑设计中的功能和空间等进行集约化设计,即对建筑的功能要素组织、空间组织等进行有效的整合设计和资源优化配置,使集群式实验建筑达到多元群构、资源协调和互动共生的目的。由于集群式实验建筑在国内起步较晚,因此专门研究较少,本文将集群式实验建筑作为一个系统的研究对象,在明确其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及国内外相关建筑理论与实践,探讨其设计趋势——集约化的设计、考虑使用者行为的设计,并提出相关的设计策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现阶段,集群式实验建筑有着明显的整体化、集约化、人性化的设计倾向,基于集约化设计的集群式实验建筑创作理念将在日后的实践和理论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和认可。本文包括以下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概述”,分为集群式实验建筑出现的原因、现状调研、设计相关理论及集群式实验建筑的优势等阐述。第叁章、第四章“核心”,分别从集群式实验建筑的布局形式、功能组织、空间营造、形象塑造四个方面对集群式实验建筑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文章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6-01)

刘琦[9](2016)在《“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小”建筑逐渐受到建筑师和设计师的青睐和重视,对“小”建筑设计的讨论也随之越来越多。本文选择“小”建筑不同于大型建筑的特点、设计方法及策略的视角来切入这个问题的讨论。基于对“小”建筑易于操控和具有一定实验性的特点,本文以在空间、结构、建造、材料等方面有一定创新点的实验性“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研究、实地调研,得出该类“小”建筑的一般性设计策略。第一章从已有的“小”建筑设计实践出发,探讨了现阶段国内外“小”建筑设计实践发展的现状。这一类实践除了建筑师的设计项目实践之外,还包括国内外各大院校关于“小”建筑的研究课题和相关设计实践。然后探讨了“小”建筑异于大型建筑而具有的特点,即个性化、人性化和界限模糊。第二章到第五章从设计的构思角度出发,在大量案例阅读、调研和分析操作后整理归纳。根据设计目标的不同,将其分为以极限为目标、以可变为目标、以材料为目标和以构筑化为目标的“小”建筑设计四大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进行分类阐述,每个分类下选取若干典型案例,从空间、结构、建造、材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对比操作,为下一章得出具体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做铺垫。第六章作为对第二章到第五章的总结和升华,提出“小”建筑设计策略并具体阐述,同时以前文涉及到的相关案例进行支持。本章分为空间、结构策略和材料、建造策略两大部分。(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5-25)

张达,李文西[10](2015)在《实验建筑电气接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建筑的使用和功能有其特殊性,其电气接地系统相对于其他常见民用建筑如住宅、办公等较为复杂且要求更高,根据国家规范,实验建筑电气接地安全设计的要点。(本文来源于《2015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8-27)

实验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国内关于对集群式的实验建筑方面研究偏少,本文旨在以工科高校的集群式实验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及关于集群式实验建筑相关理论与实践,探讨集群式实验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设计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验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陈扬.现代科研实验建筑的场所表达——芜湖双翼航空科技工业园航空维修工程研究实验楼设计解析[J].华中建筑.2018

[2].李毛毛.集群式实验建筑设计策略[J].居舍.2018

[3].赵喆骅.开放建筑理论指导下的高校通用实验建筑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

[4].周娴.建筑与身体——迪勒与斯科菲迪奥实验建筑作品研究[J].艺术品鉴.2018

[5].吴孟奇.高等学校生物医学科研实验建筑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6].陆艳芳.科学实验建筑的适用性绿色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

[7].葛佳新.基于人本观的电力计量实验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8].李毛毛.高校集群式实验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6

[9].刘琦.“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6

[10].张达,李文西.实验建筑电气接地设计[C].2015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论文知识图

律筑樟型简图吊扇实验气候室内布置种PAHs标准样品的荧光色谱图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动态过程实验建筑外立面效果图实验建筑DeST模型搭建平面图

标签:;  ;  ;  ;  ;  ;  ;  

实验建筑论文_陈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