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小静(迁安市第三初级中学,河北迁安064400)
时事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了解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观察世界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但由于中考开卷,时事就考几道选择题,分值不大。于是时事教育就流于形式,渐渐成为了教师与学生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一、“鸡肋”产生的原因
1.学校与教师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学校重视文化学科的教学,淡化时事教育。中考前一个月,教师将之前准备好的资料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指导,囫囵吞枣背条条,不求甚解。这种时事教育方式,使原本鲜活的时事教育教学变成了一种应付考试的“形式”,违背了时事教育的初衷。
2.学生对时事政治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时事是应付考试,存在应试心理,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理解问题能力欠缺,喜欢听教师讲结论,自己主动思考少,思维灵活性差,发散思维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长此以往,时事教育就真的成为了学生和教师心中的“鸡肋”。
二、化“鸡肋”为“鸡汤”的方法
怎样才能把这看似无用的“鸡肋”,变成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鸡汤”呢?
1.今日新闻
利用每节课讲课前的5至7分钟时间,播报当日最新的新闻事件,随时随地,有感而发。比如,“3.15消费者权益日”当天,问今年的主题是什么;日本大选当天,问谁当选为日本的新任首相等。采用这一形式,思想品德教师要特别关注时事动态。只有自己头脑中有丰富的时事才能跟学生讲解有关的时事内容。每天可以通过观看电视新闻或网络把当天重大的时事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跟学生讲解与之有关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实际到理论的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2.组织时事兴趣小组
“兴趣是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因此,开学初,将学生分成5个时事学习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轮流把各自收集的时事资料在课前进行宣读,并把收集来的资料整理并张贴在班上的学习板报上。时事兴趣小组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大门,让他们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国际风云,让他们自觉去关心时事,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3.利用时事材料创建鲜活的背景
思想品德的时效性很强,不可否认教材总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适时引入相关的、鲜活的时事材料进行教学,特别是针对九年级的国情教学。讲时事要时刻注意补充最新的内容;讲概念要联系与时事有关的内容;讲原理时用丰富多彩的时事内容加以印证,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
4.搞好中考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中考出题以热点为依托,考查知识,体现能力,注重情感价值观。所以复习的依据是:①是否重大,与学生生活是否相关联;②与教材相关度,找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③要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④热点问题是否已经成为人们共识。
时事政治专题复习的关键一步是找时事政治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因为找结合点的过程,既是消化时政热点的过程,又是巩固课本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升华思想的过程。
5.时事知识竞赛
任何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活动的开展。如果学生之间没有比较,没有一定的奖励制度,势必导致学习热情的降低。成立时事兴趣小组,互相交流,竞争评价,保证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时事学习兴趣小组进行“时事知多少”、“时事小测验”、“写时事小论文”等活动,然后评选出优胜者当堂进行物质奖励。让优胜组继续想保持优胜的势头,让后进组迎头赶上甚至是超越优胜组。这样,各时事学习兴趣小组形成良性竞争,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时事内容,把课本的知识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关心和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习惯,真正学到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不断地提高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