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其琛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 李炳才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论文文献综述)
王家明[1](2018)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两岸融合发展得到两岸关系学界较多关注,也是当前和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面向。在一个中国政治体系下,两岸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层次上看,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双方各个阶层的团体和个人经由多业态、多形式、多渠道地交流互动、消除障碍、彼此融合,使得双方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相适应、相融洽、相贯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伴的经济文化共同体,为两岸政治融合创设充足条件,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本文的主旨就是通过解析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分析若干有关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此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岸高度融合格局,造福两岸人民,达臻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体而言,本文以两岸融合发展为中心,围绕回答什么是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怎样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好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可能带来怎样的政治变迁以及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包括正文六章、加上绪论和结语一共八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是关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回顾、文章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介绍。第一章是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性理论。包括两岸融合发展的定义及其特征,主要回答什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问题;两岸融合发展的结构和相关要素,主要回答两岸融合发展是在什么样的结构环境中进行和谁在进行的问题;两岸融合发展的运行过程,主要回答两岸怎样融合发展的问题。第二章是对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增强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底蕴,并总结归纳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启示。第三章是为进一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寻求理论准备,阐述与两岸经济、社会、政治融合发展相关的复合理论模型。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关系;民间社会理论及其与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关系;政治整合理论及其与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关系。总的思路是,从层次角度出发,在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随着交往的增加和利益融合的深化,两岸逐步形成以文化共同体为特征的两岸间市民社会,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冀以进一步实现两岸政治整合。第四章关注进一步推进两岸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每一领域都分析论述了若干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第五章关注两岸融合发展可能带来的政治上的变迁。包括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社会化的扩展;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文化的世俗化;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结构的分化;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参与扩大化。第六章进一步探讨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进一步升华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两岸统一的基本内涵及其分析变量;两岸融合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及它们分别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两岸融合发展可能面对的挑战及其因应等内容。结语部分是全文的概括性总结。两岸融合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结合新时代特征,紧紧依靠两岸人民,不断增强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两岸融合发展正当其时;两岸同胞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共创美好生活,祖国完全统一也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得以实现。本文紧贴两岸关系发展现实,尝试探讨两岸融合发展的若干理论和实践路径问题,希冀有助于添加和充实两岸关系理论思想库,有助于两岸融合发展和祖国完全统一的现实推进。
张春英[2](2009)在《海峡两岸“三通”政策——从博弈到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峡两岸"三通"政策是中共对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大陆首倡两岸"三通"后,中共就开始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推进"三通"。进入21世纪,为推进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中共又针对两岸关系的特点,出台一系列务实灵活、简单可行的措施。但由于台湾当局僵化的大陆政策,特别是"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破坏,直到2008年底,两岸直接"三通"才终于实现。
本刊编辑部[3](2009)在《两岸关系风雨六十年》文中研究指明 在世界地图上,中国就像一只报晓东方的雄鸡而一个梭型的岛屿守护在东海、南海和太平洋交界处的粼粼波光中,它就是台湾岛。这座中国第一大岛屿,与祖国大陆命相连、情相依,在历史上历经被割让和被殖民的屈辱,加之内战结束后岛内当局的拒统政策,以及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致使两岸至今没有统一,从而产生倍受瞩目的"台湾问题"、"两岸关系"。犹记,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美,在会见华侨华人时,一句"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令人动容。
王霜蕾[4](2005)在《热点2 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得到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因涉及台湾问题仍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目前我国政治时事的一大焦点和热点。除了台湾问题外,我国的边疆如新疆、西藏、西南等既涉及民族关系问题,又关乎边疆开发问题,这些都是每年高考不可回避的重点。
田恒国[5](2002)在《论“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关系》文中提出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建立,打破了我国“一国一制”时期单一的政治体制模式,形成了一种中央统一制与地方行政区域多元民主政治体制相结合的新型政治体制,我们把它称为“一国两制”条件下的政治体制。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央及大陆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议行合一”、“一府两院”的政治体制;特别行政区实行以行政为主导,行政与立法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司法独立的政治体制。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之间既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又有显着的差异。两种体制之间需要不断磨合。它们之间的磨合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地协调矛盾、减少摩擦、互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的过程。通过两种政治体制之间不断磨合,更好地保证“两制”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趋成熟和完善。本文针对国内外学术界对“政治体制”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的情况,把它界定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具体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这种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又是我国诸多具体政治制度中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本文重点从立法、行政、司法和政党四个方面论述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国家立法机关。国家立法机关享有制定、修改及解释基本法、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其他法律以及监督特别行政区实施以上法律的权力。立法会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享有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事务的立法权。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如认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不符合基本法,可将法律发回而令其失效。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在各自立法活动及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立法活动的监督过程中,由于职能的部分交叉,会有一些矛盾和摩擦。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中央的立法权应限制在严格的范围内。<WP=3>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以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针对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事务进行过直接立法,这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立法。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以后,不应再进行类似的立法。中央的立法权限必须严格地限定在国防、外交以及其他由中央管理事务的范围内。第二,对基本法的修改要充分尊重特别行政区的意见。第三,利用“行政主导”政制,建立特别行政区立法活动与中央立法机关的沟通协调机制。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在向立法会提出法律草案之前,可主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沟通,避免出现与基本法规定不相符合的法律而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的问题。这一机制不是强制性的,可在实践过程当中形成一种惯例。立法会议员个别或联名提出的法律草案,如果涉及政府政策,而该法律草案与基本法的有关规定不符,政府可以拒绝同意而令其无法在立法会通过。如果行政长官发现立法会通过的法案违背基本法,则可以行使否决权,使其不能生效。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特别行政区立法活动中,形成事前沟通与事后强制两种监督方式,并以事前沟通机制为主的监督模式。这样,全国人大常委会既不需要直接干预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活动,又能够透过行政机关,保证特别行政区立法活动严格按照基本法的规定运作。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权力有明确分工,但是两种行政体制之间仍然存在需要协调的工作。处理中央与特别行政区行政体制关系时,应该做到:第一,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对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的任免权与特别行政区选举权有机结合的沟通协调机制。特别行政区在组织行政长官候任人选举时,将候选人名单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在确定没有不符合基本法要求以后再进行候任人选举,可以避免事后中央不同意任命的问题。对于不称职的行政长官或主要官员,中央政府既可以在特别行政区的请求下免职,也可以主动进行免职。第二,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门与特别行政区政府各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中央政府在特别行政区的驻军、联络办公室以及外交部特派员公署是其派出机构,它们与特别行政区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关系。特别行政区驻北京办事处,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各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进行工作联系,与内地在各个领域进行交往,以及增进两地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中央政府各部门与特别行政区政府各机构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相互协商原则下,以沟通情况、协商咨询、促进合作和共同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应的沟通协<WP=4>调机制,以利于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第三,国务院有必要设立特别行政区事务委员会,作为统一协调处理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机构。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将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台湾事务办公室合二为一,成为类似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机构,统一协调处理特别行政区事务。这既与特别行政区的地位相符,又有利于国家机构的“精简、统一和效能”。四“一国两制”带来我国法律制度“一国、两法、三系、四域”的多元新格局。司
寒冰,王凡,石向东[6](2001)在《2001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参考资料 时事政治》文中研究指明
金燕[7](2001)在《海峡两岸离“三通”还有多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进入新世纪,台湾和大陆的两岸关系陡然现出一些新气象:1月2日,金门"县长"陈水在率乡亲访问团到厦门参观考察;1月3日,来自金门、马祖的访问进香团直航厦门、福州,完成了分隔50多年来的首次客轮直航;1月4日,台湾多位"立委"和部分海运、航空界人士踏上大陆访问,与有关方面就"三通"问题交换意见。这些迹象显示,两岸"三通"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正如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会见何智辉率领的国民党"三通"参访团和冯
陈斌华,廖翊[8](2001)在《钱其琛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 李炳才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文中提出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陈斌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今天在中南海分别会见了何智辉率领的国民党“三通参访团”和冯沪祥率领的新党“三通参访团”。 钱其琛对台?
二、钱其琛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 李炳才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钱其琛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 李炳才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论文提纲范文)
(1)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概念 |
第一节 融合发展的定义与特征 |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结构和要素 |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运行过程 |
第二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特征和启示 |
第一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历程 |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历程的基本特征 |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历程的基本启示 |
第三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复合理论模型 |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理论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
第二节 民间社会理论与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
第三节 政治整合理论与两岸政治融合发展 |
第四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探讨 |
第一节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
第二节 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
第三节 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
第五章 两岸融合发展与两岸政治发展 |
第一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社会化的扩展 |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文化的世俗化 |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结构的分化 |
第四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参与扩大化 |
第六章 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 |
第一节 两岸统一的基本内涵及其分析变量 |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直接效应与促进两岸统一 |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间接效应与促进两岸统一 |
第四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挑战及其因应 |
结语 在新时代的融合发展中两岸同胞共创美好生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海峡两岸“三通”政策——从博弈到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通”与“三不”的较量 |
(一) 祖国大陆“三通”主张的提出 |
(二) 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被突破, 两岸由相互隔绝向间接“三通”转变 |
二、直接“三通”的呼吁与阻扰 |
(一) 祖国大陆对两岸直接“三通”的呼吁及政策措施 |
(二) 台湾当局的阻扰 |
三、以“小三通”拖延“大三通” |
四、两岸直接“三通”形成共识及其实现 |
(一) 两岸直接“三通”共识的形成 |
(二) 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 |
(5)论“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一、 “一国两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
二、 政治体制的含义 |
三、 研究“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关系的意义及方法 |
第一章 “一国两制”条件下的政治体制概述 |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
一、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了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
二、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三、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有明确的权限划分 |
四、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给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 |
第二节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 |
一、 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是在中央授权、参与之下建立的 |
二、 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是在中央监督、协调之下运作的 |
第三节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之间的差异 |
一、 中央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 |
二、 特别行政区实行以行政为主导、立法与行政互相配合与制衡、司法独立的政治体制 |
第四节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之间的磨合 |
一、 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摩擦 |
二、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之间矛盾摩擦的解决 |
第二章 “一国两制”条件下立法体制的契合 |
第一节 中央立法机关的职权 |
一、 基本法的制定及修改权 |
二、 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其他法律 |
三、 法律监督权 |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的权限 |
一、 特别行政区立法体制及其历史沿革 |
二、 立法会拥有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事务的立法权 |
三、 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拥有对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监督权 |
第三节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立法体制的调适 |
一、 中央的立法权应限制在严格的范围内 |
二、 对基本法的修改要充分尊重特别行政区的意见 |
三、 建立特别行政区立法活动与中央立法机关的沟通机制 |
第三章 “一国两制”条件下行政体制的对接 |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体制 |
一、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 |
二、 行政长官的双重法律地位及职权 |
三、 行政会议协助行政长官决策 |
第二节 中央政府行政体制与特别行政区行政体制的关系 |
一、 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体制 |
二、 中央行政体制与特别行政区行政体制之间的联系 |
第三节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行政体制的相互适应 |
一、 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对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的任免权与特别行政区选举权有机结合的沟通协调机制 |
二、 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门与特别行政区政府各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 |
三、 在条件成熟时,国务院有必要设立特别行政区事务委员会,作为统一协调处理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机构 |
第四章 “一国两制”条件下司法体制的磨合 |
第一节 “一国两制”下司法体制的特点 |
一、 “一国两制”下我国法律制度的新变化 |
二、 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三、 特别行政区司法系统与内地司法系统没有隶属关系 |
四、 “一国两制”下的司法体制存在法律矛盾冲突 |
第二节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司法体制的关系 |
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解释基本法和审查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的权力 |
二、 建立适当的机构和机制,将中央的法律监督权与特别行政区的司法独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 |
三、 内地司法机关与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司法协助 |
第五章 “一国两制”条件下政党体制的衔接 |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政党及政治组织现状 |
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存在政党组织 |
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党组织的发展趋势 |
三、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组织的情况 |
第二节 台湾多党政治现状 |
一、 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 |
二、 转型后多党政治的出现 |
三、 政党轮替的出现及其原因 |
四、 政党轮替后的多党政治乱象 |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爱国民主党派及政治组织在国家政党体制中应有适当政治地位 |
一、 明确特别行政区政党组织的地位,规范其行为,依法有序地参与特别行政区的政治生活 |
二、 在中央政党体制中作出适当安排,以利于爱国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 |
附录二:就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钱其琛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 李炳才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论文参考文献)
- [1]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D]. 王家明. 厦门大学, 2018(07)
- [2]海峡两岸“三通”政策——从博弈到共识[J]. 张春英. 中共党史研究, 2009(10)
- [3]两岸关系风雨六十年[J]. 本刊编辑部. 台声, 2009(09)
- [4]热点2 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J]. 王霜蕾.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5(Z1)
- [5]论“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关系[D]. 田恒国. 中共中央党校, 2002(02)
- [6]2001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参考资料 时事政治[J]. 寒冰,王凡,石向东. 北京成人教育, 2001(03)
- [7]海峡两岸离“三通”还有多远[J]. 金燕. 中国青年, 2001(03)
- [8]钱其琛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 李炳才分别会见国民党新党“三通参访团”[N]. 陈斌华,廖翊. 新华每日电讯,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