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学论文_蒙惠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因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因,工效,装配线,病案,驾驶舱,虚拟现实,包装箱。

人因学论文文献综述

蒙惠文[1](2019)在《基于人因学的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可在操作者进行手工物料搬运操作时提供辅助作用。在我国,快递行业的手工物料操作作业强度很高,且缺少辅助搬运结构和不合理的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会使操作者作业负荷加大,造成相关职业性的肌肉骨骼疾病。因此使用人因学方法对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在快递手工物料搬运作业中对人体的生理负荷影响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使用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快递包装箱提举、携带过程中人体工作能力、生理负荷和关节力矩的研究,分析了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类型对操作者工作能力(最大可接受重量)、主观疲劳度和提举作业人因学危险性的影响;研究了快递包装箱长度与辅助搬运结构高度位置对以心率变化率和表面肌电为表征的操作者生理负荷的影响;使用人体多刚体模型,模拟人体在进行快递箱操作时上肢的受力情况,并结合人体使用习惯对快递箱尺寸、辅助搬运结构设置进行优化建议;根据手部工具设计的人因学指导建议,对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内部设计进行优化并使用主观打分表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使用不同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时,操作者的工作能力存在差异,并且在提举和携带两种任务中工作能力差异存在不同。在提举任务中操作者使用箱体中部手孔型辅助搬运结构时的工作能力最高,在携带任务中操作者使用箱体底部凹槽型辅助搬运结构时的工作能力最高。合理的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能够减轻操作者的工作负荷。快递包装箱的长度和辅助搬运结构高度位置均会影响操作者整体生理负荷及局部肌肉负荷;竖脊肌和肱二头肌肌肉负荷受包装箱手部操作位置影响显着,叁角肌中束肌肉负荷受包装箱长度影响显着。这两种因素均对斜方肌肌肉负荷产生影响。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可知,L_5/S_1腰椎处力矩随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位置升高而减小。肩部肌群外展力矩随包装箱长度增加而增加。肘部屈曲力矩随包装箱把手位置升高而增加。并根据以上结论结合操作者搬运快递包装箱习惯给出包装箱设计建议尺寸长约为471 mm,宽约为371 mm,宽度不超过319 mm。辅助搬运结构应同时设置于箱体底部和箱体侧面中线上方H/6处,分别为凹槽型手孔和开孔型手孔。凹槽型手孔宜以使用对象的前两指关节长度为深度尺寸,箱体侧面的手孔宜采用叁棱柱的折迭方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31)

黄刚[2](2019)在《考虑人因学和供料策略的装配线平衡问题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越来越关注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导致有限的装配空间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物料空间需求,而装配空间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装配线的物料供应过程,并最终影响整个装配系统的成本和效率。因此,研究物料供应策略的选择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稳定高效的物料供应系统是装配线持续生产的前提,合理地选择供料策略会大幅度地改善装配线的效率、装配空间的利用率和操作者的作业负荷水平。另一方面,装配线平衡的结果决定了物料的需求、备料时间和配料员数量,合理的装配线平衡设计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库存水平和物流成本。目前,关于装配线平衡问题和物料供应问题的研究,一般被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进行研究,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影响,装配系统与物料供应系统之间不协调,导致了整个制造系统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因此,本文针对装配线平衡问题和物料供应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装配线平衡问题和物料供应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装配线平衡、物料供料策略和装配线平衡中的人因学叁部分进行文献梳理,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内容中的成果和不足,从物料供料和人因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考虑人因学和供料策略的装配平衡问题的相关理论,为后文构建优化模型和评估体系奠定基础。其次,构建了考虑人因学和供料策略的装配平衡问题的评估体系,将物料供应策略分为直接供料和间接供料,并引入能量消耗率和脑力承受度来评估操作者的人因负荷。最后,以最小化操作者数量和最小化总平滑指数为优化目标构建了考虑人因学和供料策略的装配平衡问题的集成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所设计的算例进行仿真与对比,分析了分层优化和集成优化的优劣。(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3)

蔡建奇[3](2018)在《基于光健康的人因学研究和标准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9-06)

许为,葛列众[4](2018)在《人因学发展的新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新技术、人机交互的新特征、社会和人的新需求给中国人因学(Human Factors)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时机。本文首先讨论和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开拓了人因学科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新技术和新途径,包括神经人因学,认知工程,协同认知系统,社会技术系统;以及人因学科应用中的一些挑战和策略。然后,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人因学科,本文提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人因学科的科研教育体制,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理论创新,以创新设计为突破点,在智能系统、用户体验、航天航空和医疗健康等领域中优先发展和应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建立完善的人因学科高校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人因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科研体系,以及建立人因学科行业资质标准和设计标准体系。(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9期)

王烁[5](2018)在《从人因学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人因学地角度分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原因,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见解,为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贡献了人因学的力量。(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8年05期)

刘香均[6](2018)在《人因学视野下现代居室家具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中曾记载:“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坐卧、凭倚、贮藏、间隔等功能的器具。一般由若干个零部件按一定的结合方式装配。”~((1))上述可知,家具切实属于人类生活中的必要器具。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质量日渐提高,生活方式随之变化。对居室家具的需求不只停留于感性的认识阶段,对现代家具的各项设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都市生活的各种压力,人们希望自己的居室空间设计趋于舒适,缓解压抑的情绪,而家具是居室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是否科学,能否达到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是每位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类生活中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方面要理论与科技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家具最终服务于人,所以人的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人因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研究人的因素为主要原则和条件,以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为依据,研究人—器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因学是现代居室家具设计的理论支撑,研究人与家具、人与居室以及家具与居室之间的关系,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受众使用家具时舒适安全、功能易用、愉悦心情和人、机工效的发挥充分,设计适应于人的现代居室家具。本文以人因学为理论基础,将人的因素作为出发点,探索人因学与现代居室家具设计的关系,引出现代居室家具设计中的问题及反思,并总结出相对设计原则和策略,为现代居室家具设计道路提供新鲜血液。(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常松涛,罗晓利,田磊[7](2018)在《民机驾驶舱人因学综合评价方法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目前民机驾驶舱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一些问题,以文献研究的方式,对常用民机驾驶舱综合评价方法作了述评。同时,在熟悉驾驶舱评价标准和构建驾驶舱评价剖面以提取评价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驾驶舱人因学评价框架。(本文来源于《物流工程与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崔荣臻[8](2016)在《面向人因学的工程机械仿真实验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机械是进行现代化建设施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技术以经济实用为出发点,较少进行与工程机械相关的面向人因学的实验。因此,工程机械操作的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导致工程机械操作事故的原因中,人的因素又占主导地位。由此可见,进行面向人因学领域的工程机械相关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工程机械本身规模庞大及其所工作场所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较为复杂,这就为进行真实环境的常规实验带来了很多困难。在工程机械等结构规模庞大、作业场景复杂的施工设备中引入仿真实验,有效减少实验成本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被应用到各种仿真实验中。虚拟现实技术是上世纪末广泛兴起的走在科技前沿的一门综合性信息技术,它结合了系统仿真、通信、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给用户提供一个沉浸感极强的、具有非常完善交互能力的、能构筑和启发人们构思的叁维虚拟环境,使用户能够通过直观且自然的感知交互手段,与虚拟的环境进行对话和交互,从而使用户与虚拟环境融为一体。在工程机械的建模和仿真实验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重复作业,还能提高工程设计、生产等过程的可视化程度,使用户可以真正参与到虚拟场景中。本文首先选取典型的起重机械平头塔吊作为工程机械的原型,通过建模软件与叁维引擎搭建塔吊驾驶的虚拟工作场景,初步研究搭建面向人因学的工程机械仿真实验平台的方法与技术;然后,参照工程机械作业环境,设计真实场景、二维计算机场景与叁维虚拟仿真场景叁种模式下的实验,进一步研究面向人因学的工程机械仿真实验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6-06-01)

余园园,陈肖鸣[9](2016)在《人因学+信息化 让医患双赢》一文中研究指出"你们早已把我书中的设想付诸实践。令人十分震撼。"这是《移动医疗:医疗实践的变革和实践》(EHEALTH:GLOB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一书的主编DAVE LEVIN教授在参观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一院)后的感叹。近几年,温医一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思维,对医疗就诊流程进行了颠覆式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人才》期刊2016年03期)

陈莹,赵清[10](2015)在《沈阳地铁的人因学分析及改进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着城市中心区地上空间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的现状,世界各地的大中型城市都已经或者正在建设地铁。地下铁道交通不但可以节省宝贵的地上空间和资源,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它运行准时、速度快、运量大,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分析沈阳地铁的实际情况;从人因学的角度,分析沈阳地铁车站内部环境、标识系统、内部的设施装备以及辅助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人性化改进建议。通过本论文,希望为沈阳地铁设施人因学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5-09-16)

人因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越来越关注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导致有限的装配空间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物料空间需求,而装配空间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装配线的物料供应过程,并最终影响整个装配系统的成本和效率。因此,研究物料供应策略的选择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稳定高效的物料供应系统是装配线持续生产的前提,合理地选择供料策略会大幅度地改善装配线的效率、装配空间的利用率和操作者的作业负荷水平。另一方面,装配线平衡的结果决定了物料的需求、备料时间和配料员数量,合理的装配线平衡设计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库存水平和物流成本。目前,关于装配线平衡问题和物料供应问题的研究,一般被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进行研究,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影响,装配系统与物料供应系统之间不协调,导致了整个制造系统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因此,本文针对装配线平衡问题和物料供应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装配线平衡问题和物料供应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装配线平衡、物料供料策略和装配线平衡中的人因学叁部分进行文献梳理,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内容中的成果和不足,从物料供料和人因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考虑人因学和供料策略的装配平衡问题的相关理论,为后文构建优化模型和评估体系奠定基础。其次,构建了考虑人因学和供料策略的装配平衡问题的评估体系,将物料供应策略分为直接供料和间接供料,并引入能量消耗率和脑力承受度来评估操作者的人因负荷。最后,以最小化操作者数量和最小化总平滑指数为优化目标构建了考虑人因学和供料策略的装配平衡问题的集成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所设计的算例进行仿真与对比,分析了分层优化和集成优化的优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因学论文参考文献

[1].蒙惠文.基于人因学的快递包装箱辅助搬运结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2].黄刚.考虑人因学和供料策略的装配线平衡问题建模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3].蔡建奇.基于光健康的人因学研究和标准进展[C].2018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8

[4].许为,葛列众.人因学发展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8

[5].王烁.从人因学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J].数码世界.2018

[6].刘香均.人因学视野下现代居室家具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7].常松涛,罗晓利,田磊.民机驾驶舱人因学综合评价方法述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

[8].崔荣臻.面向人因学的工程机械仿真实验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9].余园园,陈肖鸣.人因学+信息化让医患双赢[J].中国卫生人才.2016

[10].陈莹,赵清.沈阳地铁的人因学分析及改进建议[C].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5

论文知识图

基因组全长RT-PCR扩增产物Fig.19...全舱式驾驶模拟器[144]实验场景中的叁种引导车检测口大月百基因在明恢36的10...工作环境与人因学的交互关系基于人因学的制造单元规划模型

标签:;  ;  ;  ;  ;  ;  ;  

人因学论文_蒙惠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