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入型心房除颤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心脏,心律,起搏器,多态性,心室。
植入型心房除颤器论文文献综述
Dong-fei,WANG,Jia-lan,LYU,Juan,FANG,Jian,CHEN,Wan-wan,CHEN[1](2019)在《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DB3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的相关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LDB3(LIM domain binding 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相关性,并分析LDB3基因多态性对患者临床表现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的影响。创新点:首次明确LDB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密切相关,发现了叁个与脑钠肽、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相关的多态性位点和一个与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159例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47例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并收集基线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后,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LDB3基因的14个外显子,经Sanger一代测序,获得基因突变位点。通过关联分析,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连锁不平衡系数和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单倍体分析,研究不同单倍体分型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影响。结论:在LDB3基因多态性分析中,发现9个多态性位点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其中rs4468255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密切相关。rs11812601、rs56165849和rs3740346位点多态性与患者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存在显着关联(P<0.05)。且携带rs4468255多态性的患者更倾向于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9年09期)
魏文佳[2](2016)在《动态心电图在扩张型心肌病植入心室同步化起博电复律除颤器后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植入心室同步化起博-电复律除颤器(CRT-D)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扩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植入CRT-D治疗。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于植入CRT-D后进行实时监测;对照组不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护。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压、收缩压、E/A值、FS、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年之后,观察组无一例复发或病死,而对照组中有3例复发、1例病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监测患者的心电信息,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和监测作用,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指标,能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性高,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6年04期)
汪琰[3](2015)在《植入式除颤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结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脏非对称性肥厚为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心源性猝死(SCD)是其重要的死亡原因,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因而及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猝死发生率。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最近ICD越来越多被用于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但是单个研究病例数较少,观察指标多样,对其疗效以及患者的选择仍未完全明确,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ICD治疗HCM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目的:使用循证医学中通用的系统评价法,对植入式除颤器(ICD)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系统阐明植入式除颤器在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中的临床获益,并评估ICD治疗HCM的预后。研究方法:遵循循证医学方法,系统检索至2014年8月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对纳入疾病的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为“肥厚型心肌病”,外文数据库中为“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对治疗策略的检索,中文数据库中检索词为“植入式除颤器”或“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外文数据库中检索词为“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人分别阅读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stata10.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共搜索到基于19个ICD治疗HCM患者队列的30个研究报告;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重庆维普均没有检索到相关文献。对ICD干预、死亡率进行提取、合并和分析。2621名患者经过随访,心血管年死亡率为0.6%,非心血管年死亡率为0.8%,恰当的ICD干预率为4.1%/年,不恰当的ICD干预率为4.9%/年。结论:分析后发现植入ICD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后患者的心脏死亡率和非心脏死亡率低,恰当的ICD干预率为4.1%/年,可以认为植入式除颤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能有效预防猝死。(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侯翠红,郝素芳,程怀兵,浦介麟,任晓庆[4](2015)在《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疗效。方法:系统收集我院2004-01至2013-10期间31例植入ICD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包括门诊复诊、ICD程控及电话随访。根据ICD有无正确识别及治疗,分析放电的相关性。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54.9±15.0)岁,病史年限(13.5±11.5)年,植入ICD前出现晕厥或晕前反应26例,经电复律或药物复律22例,心肺复苏生存者3例。有HCM家族史7例,其中一级亲属猝死3例。31例患者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1.0±5.2)mm,5例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现象。ICD一级预防5例,二级预防26例。3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9±29.0)个月,随访期间41.9%(13/31)患者在植入ICD后平均2年(0.5年~5年)发生ICD正确治疗事件。ICD正确识别共放电63次,平均2.1次/人,5例发生超速起搏抑制治疗共64次,平均2.0次/人,发生放电事件均为二级预防患者。6.7%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电极移位调整1例,电极感知故障1例。与无放电患者比较,有放电患者的年龄更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心室颤动发生率更高,复律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及无放电患者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中安装单腔ICD与安装双腔ICD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既往有晕厥或心室颤动史的HCM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更能从ICD植入中获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姜江芬,叶志弘[5](2015)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术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术后管理。重点是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心脏功能评估,做好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护和改善心功能,辅以全程心理干预,详细的出院指导,定期随访及个体化程控。平均随访2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康复良好。(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5年01期)
陈旭华,华伟[6](2014)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植入后的长期生存率和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肌病,而心脏性猝死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首位死因。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被推荐用于改善猝死高危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是,尽管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猝死预防方面起到了不可否定的作用,但术后不良事件及进展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居高不下,导致了部分植入ICD的患者预后改善不理想,引人深思,笔者就次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田月华,阮中宝,顾爱琴,张宜生[7](2013)在《1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扩张型心肌病植入CRT-D患者,严密观察病情,预防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充分重视手术中除颤阈值(DFT)测试护理。结果:13例患者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术后护理到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RT-D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好的方法,通过术前精心的准备,手术中DFT测试的高度重视,严格术后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3年22期)
杨娅辉[8](2013)在《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接受心脏再同步除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 7例患者经细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是行CRT-D植入术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3年15期)
秦胜梅,宿燕岗,柏瑾,葛均波[9](2011)在《扩张型心肌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后反复电风暴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51岁,既往有扩张型心肌病史,发作室性心动过速(VT)一次入院,有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Ⅰ类适应证而行ICD植入术,同时口服抗心律失常、抗焦虑及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术后仍反复发作VT、快VT及心室颤动(VF),并于术后9月余首次发生电风暴。ICD植入后共记录到106次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其中电风暴时81次,非电风暴时25次;68次(64.8%)VT(包括VT、快VT)经过一次或多次ATP治疗转复;31次(29.5%)ATP治疗后加速事件,电风暴与非电风暴时加速事件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曾尝试射频治疗未成功。在加大倍他洛克剂量、增加镇静、抗抑郁药物和静脉应用可达龙后,曾一度使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减少,但未能完全终止电风暴的发作并最终死于心力衰竭。(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胡伟芳,孟丽萍,周娟华[10](2010)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入选共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CRT-D,术前予完善各项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密切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强化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CRT-D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0年03期)
植入型心房除颤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植入心室同步化起博-电复律除颤器(CRT-D)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扩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植入CRT-D治疗。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于植入CRT-D后进行实时监测;对照组不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护。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压、收缩压、E/A值、FS、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年之后,观察组无一例复发或病死,而对照组中有3例复发、1例病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监测患者的心电信息,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和监测作用,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指标,能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性高,疗效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入型心房除颤器论文参考文献
[1].Dong-fei,WANG,Jia-lan,LYU,Juan,FANG,Jian,CHEN,Wan-wan,CHEN.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DB3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的相关性研究(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9
[2].魏文佳.动态心电图在扩张型心肌病植入心室同步化起博电复律除颤器后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学.2016
[3].汪琰.植入式除颤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结果的Meta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
[4].侯翠红,郝素芳,程怀兵,浦介麟,任晓庆.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15
[5].姜江芬,叶志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术后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5
[6].陈旭华,华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植入后的长期生存率和风险[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4
[7].田月华,阮中宝,顾爱琴,张宜生.1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围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8].杨娅辉.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
[9].秦胜梅,宿燕岗,柏瑾,葛均波.扩张型心肌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后反复电风暴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
[10].胡伟芳,孟丽萍,周娟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的围手术期护理[J].浙江实用医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