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波束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LCMV,精准定位
多波束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1](2019)在《基于LCMV的卫星导航多波束形成抗干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实时、连续性等特点,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加强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提升,对提升卫星的信号传输能力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笔者基于LCMV的卫星导航多波束形成抗干扰技术展开分析,旨在提高卫星导航技术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王旭,谢菊兰,何子述,李会勇[2](2019)在《基于Farrow结构的宽带同时多波束形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基于Farrow结构的宽带同时多波束算法。在不更新固定加权端权值的情况下,仅在波束指向控制端进行多组加权,便在通带内实现了同时多波束。所提算法在满足恒定束宽的同时,降低了波束旁瓣。考虑到Farrow阵列结构存在抽头数过多、实现难度大的问题,引入了抽头稀疏优化设计思想,经过稀疏优化之后,Farrow结构的有效阶数减小,降低了工程实现的复杂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何梅昕,张晓东[3](2018)在《基于SOCP理论的子阵级干扰多波束形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阵列天线包含成百上千个阵元,如果仍然采用基于阵元级的数字波束形成(DBF),则需要对每一个阵元进行加权处理,会导致系统复杂度很高。若将阵列中相邻的若干个阵元划分为单个子阵,然后对每个子阵进行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复杂度将大大降低。同时针对现有方法难以形成多频点、多方向的同时干扰多波束形成等缺点,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SOCP)理论的子阵级数字多波束干扰形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子阵级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应约束条件下同时多波束干扰优化设计问题。(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刘新星,张贞凯,费晓[4](2018)在《模拟退火算法的共享孔径多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共享孔径多子阵交错分布方法,该方法以波束频率不同为约束条件,以天线阵列的栅格间距和阵元位置为优化变量,两个子阵的峰值旁瓣电平为目标函数。首先,约束阵元栅格间距,设置最小间距和最大间距,确定阵元位置分布后计算阵元的栅格距离,然后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阵元栅格间距和阵元位置分布,计算并保存目标函数值,最终生成不同频率、不同指向的两个波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地降低两个子阵的峰值旁瓣电平,且形成的两个不同频率的波束方向图性能相似。(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8年11期)
周志伟,王志国[5](2018)在《一种分布式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控阵的数字多波束形成,提出一种分布式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在相控阵信号接收信道和发射信道前端,FPGA芯片通过串口接收波束指向信息。然后在FPGA芯片中计算各个波束的权值,对每个天线对应的多通道移相器进行控制,直接改变模拟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实现波束形成。对阵列方向图进行仿真并与理论阵列方向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多波束形成方法性能接近理论值,适用于相控阵测控工程。(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6期)
张琦,唐斌[6](2018)在《一种稳健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拍数较少且多个输入期望信号功率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针对多数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难以同时保持强弱期望信号波束稳健性的问题,文中联合子空间变换技术以及对角加载技术对协方差矩阵进行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稳健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不仅能够在快拍数较少且多个期望信号功率差异较大情况下同时保持各波束主波束无畸变,而且能够保持各波束零陷的稳健性。最后,通过波束图对比仿真实验分析验证了重构协方差矩阵对强弱期望信号波束主瓣与零陷稳健性的提升,并且通过输出信干噪比对比实验证明了文中提出的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抗干扰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8年01期)
张宇萌,杨明川,刘晓锋,张中兆[7](2017)在《基于改进最小均方算法的卫星多波束形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通量卫星采用多波束技术实现极化隔离和空间隔离以复用频率资源,从而使通信容量成倍增加,但这对快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采用LMS算法进行波束形成时收敛速度与稳态误差不能同时满足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最小均方算法,它使用统计平均进行梯度更新解决瞬时梯度导致的形成波束不稳定问题,旨在波束形成开始阶段加快速度,而在收敛达到稳定状态后保持小的误差值。考虑在高通量卫星强降雨衰减的环境中,仿真应用61阵元正六边形排布相控阵天线形成7点波束。结果显示改进算法在仅少量增加复杂度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收敛速度并获得了更优的稳态性能,可应用于应急通信场景下存在严重波束间同频干扰的高通量卫星波束形成技术。(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黄森洪,宫新保[8](2017)在《一种改进的宽带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带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空间增益和空域分辨率,是现代电子侦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是宽带波束形成技术的实现存在信号处理复杂度高、系统功耗大的问题,给电子侦察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较大的考验。提出了一种通过频域方式实现时域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器的方案,能够在宽带、多波束的应用场景中有效降低系统的实现复杂度和功耗。(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17年05期)
徐玉奇[9](2017)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多波束形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通信技术作为实现移动通信的重要手段,在通信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多波束天线技术作为下一代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多波束卫星系统可以利用多个点波束实现对整个服务区域的覆盖,类似于地面的蜂窝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频率复用,增加系统吞吐量;通过窄波束对地面的覆盖,系统可以为服务区域提供更高的EIRP和G/T值,有利于地面终端的小型化;通过对波束指向的灵活调整,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波束重构,提升系统的灵活性。为发展我国空间通信技术,建立新一代的卫星移动通信网络,有必要对多波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论文首先结合卫星多波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现有使用多波束技术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从系统架构、星载天线体制、波束形成方式叁个方面对多波束卫星系统进行了剖析,比较了不同技术之间的优缺点,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多波束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选择多波束卫星系统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参考。接下来,在之前的基础上,对卫星多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经典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估计的变步长LMS算法(KBLMS)。该算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器的优良特性,在进行权值迭代求解的过程中,使用了随采样信号变化的估计步长。相比于传统算法,新算法的复杂度介于LMS和RLS算法之间,但在收敛速度和最终残差剩余方面均优于两种经典算法。最后,针对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经常面对突发业务的特点,对热波束的形成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现有可供选择的波束覆盖方案并进行了优缺点比较,之后从LMS算法中受到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思想的“凝视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通过对阵列权值的不断调整,可以使卫星实现对特定用户或地区的持续覆盖,进而可以令卫星有效地应对突发业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明,柳桃荣[10](2017)在《发射多波束形成技术在电子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子对抗领域,发射多波束技术是提高电子干扰性能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发射多波束技术应用于电子对抗已成为可能。发射波束零陷技术、发射通道之间的幅度相位误差分析及校正技术是发射多波束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论文主要针对这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7年02期)
多波束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基于Farrow结构的宽带同时多波束算法。在不更新固定加权端权值的情况下,仅在波束指向控制端进行多组加权,便在通带内实现了同时多波束。所提算法在满足恒定束宽的同时,降低了波束旁瓣。考虑到Farrow阵列结构存在抽头数过多、实现难度大的问题,引入了抽头稀疏优化设计思想,经过稀疏优化之后,Farrow结构的有效阶数减小,降低了工程实现的复杂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波束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杨帆.基于LCMV的卫星导航多波束形成抗干扰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
[2].王旭,谢菊兰,何子述,李会勇.基于Farrow结构的宽带同时多波束形成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3].何梅昕,张晓东.基于SOCP理论的子阵级干扰多波束形成方法[J].舰船电子工程.2018
[4].刘新星,张贞凯,费晓.模拟退火算法的共享孔径多波束形成[J].电光与控制.2018
[5].周志伟,王志国.一种分布式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J].数字通信世界.2018
[6].张琦,唐斌.一种稳健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J].信号处理.2018
[7].张宇萌,杨明川,刘晓锋,张中兆.基于改进最小均方算法的卫星多波束形成技术[J].通信学报.2017
[8].黄森洪,宫新保.一种改进的宽带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J].航天电子对抗.2017
[9].徐玉奇.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多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王明,柳桃荣.发射多波束形成技术在电子战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对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