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L-8、TNF-α在Hp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掌朝,安俊丽,程帅师,赵新跃,郭旗[1](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IL-8、PCT、TNF-α表达水平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CAG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2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CAG患者(疾病组)和8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胃镜下观察CAG患者胃萎缩严重程度,比较疾病组、对照组Hp阳性感染率、血清IL-8、PCT、TNF-α水平,同时分析CAG患者Hp感染与IL-8、PCT、TNF-α表达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疾病组Hp阳性感染率、血清IL-8、PCT、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患者Hp感染阳性者血清IL-8、PCT、TNF-α水平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患者病情严重者Hp阳性感染率、血清IL-8、PCT、TNF-α水平显着高于病情一般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G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与血清IL-8、PCT、TNF-α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8、PCT、TNF-α水平或与Hp共同介导了CAG病理过程,对CAG早期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雨梅[2](2021)在《丁酸盐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炎症、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丁酸盐(Sodium butyrate,SB)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生长活力和HP的主要致病毒力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在体内补充SB对HP感染小鼠的炎症、肠道菌群、粪便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影响,为更清楚地了解胃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临床有效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寻找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在微需氧培养条件下,用不同浓度SB处理HP ATCC 43504菌株,通过测定OD600测定HP ATCC 43504菌株分别在不同时间(0,24,48,72 h)不同浓度含SB(0,5,10,20 mM)的脑心浸液(Brai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用Trizol法提取细菌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SB对HP主要的毒力因子如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及空泡毒素相关基因A(Vacuolating cytotoxin A,VacA)的含量影响。2.购进24只健康雄性的特异性无病原体(SPF)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N组,n=8)、HP感染组(HP组,n=8)和补充SB组(HPSB组,n=8),使用HP SS1菌株对HP组和HPSB组的C57BL/6小鼠进行灌胃造模,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粪便抗原检测试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HE)验证SS1菌株成功了感染C57BL/6小鼠。将HPSB组小鼠通过灌胃补充SB,其余小组通过灌胃补充等量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采用qRT-PCR测得3组小鼠胃组织中HP主要毒力因子CagA和VacA的含量情况,并测得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含量情况;收集3组小鼠的胃组织、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得不同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含量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得3组小鼠胃组织中几种通路蛋白p-IκBα、p-NF-κBp65、IκBα、NF-κBp65的表达量;用HE染色观察不同小组小鼠胃组织中炎症情况;收集不同小组小鼠的粪便,提取粪便样本细菌中的总DNA,利用基因测序平台对16S r 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测序数据进行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粪便样本中SCFAs的含量,进一步用Spar CC分析潜在肠道菌群、SCFAs和炎症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体外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SB各剂量组HP生长活力均显着降低(P<0.05),随着SB作用时间的延长,HP生长活力也随之下降(P<0.05)。SB不同剂量组之间的HP生长活力差异均显着(P<0.05)。qRT-PCR结果提示SB处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HP主要毒力因子CagA和VacA m RNA水平(P<0.01)。2.RUT、粪便抗原检测试验、HE染色结果提示HP组、HPSB组小鼠HP感染为阳性。3.qRT-PCR结果提示,与HP组相比,HPSB组小鼠胃组织中CagA和VacA m RN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与CN组相比,HP组的TLR2和TLR4 m RNA水平升高(P<0.001),与HP组相比,HPSB组TLR2和TLR4 m RNA水平下降(P<0.01)。4.WB测定的结果表明,与CN组相比,HP组小鼠胃组织中的p-IκBα、p-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上升,HPSB组小鼠胃组织中的p-IκBα、p-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比HP组下降。小鼠胃组织HE染色结果提示与CN组相比,HP组小鼠胃组织中发现了许多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HPSB组小鼠胃组织中炎性细胞数量比HP组明显减少。ELISA结果提示,与CN组相比,HP小鼠胃组织、血清中IL-8、TNF-α和LPS的水平升高(P<0.001),与HP组相比,HPSB组小鼠胃组织、血清中IL-8、TNF-α和LPS的水平降低(P<0.001)。5.16S r RNA结果提示,与CN组相比,HP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增加,与HP组相比,HPSB组小鼠部分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有变化。6.GC-MS结果提示3组小鼠粪便中SCFAs的总体水平基本相似,主要是由乙酸(Acetic acid,AA)、丙酸(Propionic acid,PA)及丁酸(Butyric acid,BA)组成。与CN组相比,HP组小鼠粪便的异丁酸(Isobutyric acid,IBA)、BA,戊酸(Valeric acid,VA)和己酸(Hexanoic acid,H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HP组相比,尽管AA,PA和异戊酸(Isovaleric acid,IVA)的水平降低,但未观察到显着差异。7.梭菌属与IL-8和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在嗜冷杆菌属和IVA水平之间观察到明显的正相关,而在脱硫弧菌属与AA,HA,BA和VA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1.SB能分别呈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抑制HP的生长活力,呈浓度依赖性使HP的主要毒力因子CagA和VacA的含量减少。2.SB通过减少HP感染小鼠胃组织中的毒力因子CagA、VacA、LPS,减少TLR2、TLR4的含量进而抑制IκBα/NF-κB通路,促使TNF-α和IL-8含量下降,降低炎症反应。3.HP感染小鼠肠道菌群和粪便SCFAs含量发生了改变,补充SB对HP感染小鼠部分肠道菌群有影响,可能对粪便SCFAs含量没有明显的改变。4.部分肠道菌群和炎症、SCFAs相关,SB可能通过与HP感染小鼠的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减轻炎症,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崔庆科[3](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张弛[4](2019)在《ASH2L表达下调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siRNA技术下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AGS细胞中的ASH2L表达,研究在Hp感染的AGS细胞中ASH2L表达下调对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揭示ASH2L在Hp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为Hp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siRNA技术下调AGS细胞中的ASH2L表达,用Hp感染AGS细胞,免疫印迹法技术检测ASH2L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分子(IκBα、H3和H3K4me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NF-κB靶基因(IL-8、TNF-α和IκBα)表达,以此研究ASH2L表达下调对Hp感染AGS细胞后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1.ASH2L-siRNA序列的设计及选择(1)ASH2L-siRNA序列的设计:按siRNA的设计原则,针对ASH2L靶序列设计3对siRNA序列和1对siRNA NC序列,分别命名为ASH2L-homo-251、ASH2L-homo-1455、ASH2L-homo-1564和siRNA-NC。(2)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检测ASH2L-siRNA序列的沉默效果:培养AGS细胞,制备细胞悬液。用lipofectamine2000分别包裹上述3对siRNA和siRNA-NC,转染AGS细胞,建立siRNA沉默ASH2L实验组和siRNA-NC阴性对照组。转染48h后的15min收集各组细胞,提取RNA以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3对siRNA对细胞中ASH2L的沉默效果。2.ASH2L表达下调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AGS细胞后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研究(1)ASH2L在AGS细胞中的表达下调:用上述siRNA技术实现ASH2L在AGS细胞中的表达下调,设立siRNA-ASH2L实验组和siRNA-NC对照组,在加入处理因素(Hp活菌悬液或细胞培养液)后的15min、45min、75min、105min收集各组上清培养液和细胞,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SH2L在AGS细胞中的沉默效果。(2)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分子的表达:将收集的细胞超声破碎,进行SDS-PAGE电泳,转膜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免疫杂交信号,检测p65、IκBα、H3和H3K4me3在各组细胞不同处理因素的各时间点的表达情况。(3)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NF-κB靶基因的表达:检测上述方法收集的各时间点的上清培养液中IL-8和TNF-α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各时间点的各组细胞中IκBα的表达情况。结果1.ASH2L-siRNA序列的选择及条件优化(1)转染条件优化结果:经实验发现AGS细胞生长汇合至70%进行转染,siRNA-ASH2L/lipofectamine 2000和siRNA-NC/lipofectamine 2000的比例在3:2时,转染48h后瞬时转染效率最高。(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NA沉默ASH2L效应的结果:将ASH2L-homo-251、ASH2L-homo-1455、ASH2L-homo-1564作为实验组,siRNA-NC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发现ASH2L-homo-251下调ASH2L表达下调效果优于ASH2L-homo-1455和ASH2L-homo-1564,故选用ASH2L-homo-251作为siRNA-ASH2L实验组,siRNA-NC作为对照组来进行后续实验。2.ASH2L表达下调对Hp感染AGS细胞后NF-κB信号通路激活影响的研究结果(1)siRNA-ASH2L在感染和未感染Hp的AGS细胞中沉默ASH2L效果的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以ASH2L-homo-251作为siRNA-ASH2L实验组,siRNA-NC为对照组,分别研究在Hp感染和Hp未感染的条件下AHS2L的表达下调情况。在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中AGS细胞的ASH2L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siRNA-NC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p感染的siRNA-ASH2L实验组中AGS细胞的ASH2L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对应时间点siRNA-N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Hp感染和未感染的条件下,通过siRNA技术均可实现ASH2L在AGS细胞中的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ASH2L在不同处理因素的siRNA-ASH2L实验组和siRNA-NC对照组细胞中的表达:在未感染Hp的AGS细胞中,ASH2L在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显着低于siRNA-N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Hp的细胞中,ASH2L在实验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显着低于siRNA-N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感染和未感染Hp的AGS细胞中均实现了ASH2L的表达下调。同时发现感染Hp的对照组ASH2L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和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分子的表达结果p65的表达情况:p65在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表达量低于siRNA-N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Hp的细胞中,p65在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应时间点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Hp对照组细胞中的p65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和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κBα的表达情况:IκBα在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表达量均低于siRNA-N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Hp的细胞中,IκBα在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应时间点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Hp对照组细胞中的IκBα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和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的表达情况:H3在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表达量均低于siRNA-N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Hp的细胞中,H3在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应时间点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Hp对照组细胞中的H3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和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K4me3的表达情况:H3K4me3在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表达量均低于siRNA-N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Hp的细胞中,H3K4me3在siRNA-ASH2L实验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应时间点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Hp对照组细胞中的H3K4me3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和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同ELISA检测NF-kB靶基因表达的结果IL-8的检测结果:在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细胞中IL-8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略低于对应时间点未感染Hp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p感染的细胞中,IL-8在siRNA-ASH2L实验组细胞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对应时间点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Hp对照组细胞中的IL-8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和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TNF-α的检测结果:在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细胞中TNF-α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略低于对应时间点未感染Hp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p感染的细胞中,TNF-α在siRNA-ASH2L实验组细胞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对应时间点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Hp对照组细胞中的TNF-α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和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IκBα的检测结果:在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细胞中IκBα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显着低于对应时间点未感染Hp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p感染的细胞中,IκBα在siRNA-ASH2L实验组细胞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对应时间点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Hp对照组细胞中的IκBα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和未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结论1.设计的ASH2L-siRNA序列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可在AGS细胞中实现ASH2L表达的下调。2.对照组中随Hp感染AGS细胞时间的延长,ASH2L表达量增高,表明Hp感染可导致上调ASH2L表达,进而激活NF-κB信号通路。3.在感染Hp对照组细胞中的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分子(P65、IκBα、H3、H3K4me3)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未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及未感染Hp的实验组细胞,表明感染Hp可导致AGS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而这些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分子在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细胞中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应时间点的感染Hp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说明下调ASH2L表达可使Hp感染后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度下降。4.感染Hp的对照组细胞中NF-κB靶基因(IL-8、TNF-α、IκBα)的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表明Hp的感染可增加NF-kB靶基因的表达量;而这些靶基因在感染Hp的siRNA-ASH2L实验组细胞中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应时间点的感染Hp的siRNA-NC对照组细胞,表明下调ASH2L表达可使Hp感染后的NF-κB相关靶基因IL8、TNF-α、IκBα的表达下调。5.本研究初步表明下调ASH2L表达可使Hp感染后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度下降,同时下调NF-κB相关靶基因IL-8、TNF-α、IκBα的表达。
潘永建[5](2019)在《健胃祛痛方对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症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健胃祛痛方对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TNF-α、IL-2、IL-4含量的影响,从炎症因子角度探讨健胃祛痛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38只),采用阿莫西林溶液+NaHCO3+Hp SS1菌液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胃组、四联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自由进食水;模型组采用灭菌水灌胃;健胃组和四联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灌胃,连续干预治疗14天后观察其对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TNF-α、IL-2、IL-4含量,胃组织尿素酶含量,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1、造模第5周时,模型组大鼠胃组织HE染色显示胃黏膜上皮细胞结构排列尚整齐,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可见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硼酸亚甲蓝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Hp在胃内定植。说明成功复制出Hp相关性CNAG大鼠模型。2、疗程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健胃组、四联组大鼠血清TNF-α、IL-2、IL-4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胃组和四联组大鼠血清IL-4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2和胃组织尿素酶含量均无明显差异。3、疗程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健胃组和四联组胃组织HE染色示较少炎症细胞浸润;健胃组、四联组大鼠胃粘膜组织炎症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用阿莫西林溶液+NaHCO3+Hp SS1菌液灌胃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大鼠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模型。2、相较于造模第4周时,造模第5周时的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Hp感染程度均更加明显,提示可以适当延长造模时间来提高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的造模成功率。3、健胃祛痛方能明显增加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血清中抑炎因子L-4的含量,提示其可能通过增加对抑炎因子IL-4的表达来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
胡奕[6](2019)在《RACK1调控NF-κB信号通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最新的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胃癌位于全球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第五位及第三位。我国是胃癌发病大国,全球每年新发的胃癌患者中,半数以上来自中国。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阐明胃癌的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胃癌防治策略至关重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被WHO列为I类致癌原,是胃癌的主要病因。Hp阳性患者的胃黏膜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可进一步进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并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Hp感染主要在这一胃黏膜病理演变阶段中扮演着“启动子”的角色,Hp感染诱导的胃内炎症在Hp致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p的不同毒力因子可与宿主的受体或靶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炎症信号通路(例如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促炎因子的释放,此过程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一步。我们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分析Hp阳性及阴性胃癌的差异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发现NF-κB信号通路与Hp感染密切相关。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1,RACK1)为胞浆的支架蛋白,已有研究报道其可通过负性调控WNT及NF-κB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的进展。此外,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表明RACK1在胃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但何种机制调控RACK1的表达尚不清楚。众多基因参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RACK1可作为NF-κB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者,抑制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炎症因子的释放。此外,新近研究利用全基因组RNAi技术筛选特异调控Hp感染致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基因,通过对646个激酶及激酶相关基因进行干扰并检测p65的入核率,发现RACK1可调控Hp感染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但相关机制未阐明。整合素(Intergrin,ITG)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跨膜蛋白,在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免疫应答、细胞周期进展、细胞死亡、侵袭、转移及血管形成)。ITG可与Hp的毒力因子相互作用并激活下游的致癌信号通路,参与Hp致病过程。RACK1与ITG-β相结合并调控后者的功能,但是Hp感染、RACK1、ITG-β及NF-κB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如何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拟通过体内外实验系统探讨RACK1、ITG-β1及NF-κB信号通路在Hp致癌中的作用,为Hp的致癌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Hp相关胃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材料与方法:(一)RAC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1.提取TCGA数据库胃癌信息并分析RACK1在胃癌及癌旁的表达;收集不同病理分期的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CK1在胃癌及癌旁的表达;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芯片(90对胃癌及癌旁)中的RACK1表达,并分析RACK1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RACK1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关系;3.qRT-PCR方法检测不同分化阶段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RACK1 mRNA表达水平。(二)Hp感染对RACK1及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体内外研究:1.生物信息学分析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功能;2.建立Hp活菌体外与GES-1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检测RACK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qRT-PCR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靶基因的表达;3.构建Hp感染蒙古沙鼠动物模型,Giemsa及PCR方法检测Hp在胃黏膜的定植,H&E方法检测Hp感染介导的胃黏膜病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的RACK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三)RACK1调控Hp感染介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机制:1.Hp活菌与RACK1过表达稳转GES-1细胞共培养,qRT-PCR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靶基因的表达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2.生物信息学分析ITG-β1参与的生物学进程及ITG-β1在胃癌及癌旁的表达,通过GEPIA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ITG-β1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关系;3.通过体外Hp活菌与GES-1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检测ITG-β1的表达;4.Hp活菌与RACK1低表达AGS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ITG-β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5.Hp活菌与ITG-β1低表达AGS细胞共培养,qRT-PCR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靶基因的表达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6.同时干预RACK1及ITG-β1的表达水平,观察RACK1对调控Hp感染介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是否通过ITG-β1。(四)胃黏膜不同病理阶段的RACK1、整合素β-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及与Hp感染的关系:1.生物信息学分析RACK1、ITG-β1在Hp阳性及阴性胃癌中的表达;2.收集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病变阶段RACK1、ITG-β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一)RAC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了说明RACK1在胃癌中的作用,我们利用了TCGA数据库分析RACK1在胃癌及癌旁的表达,结果显示RACK1在胃癌中的表达显着低于癌旁。我们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3对胃癌及癌旁标本(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标本)及90对胃癌及癌旁标本(组织芯片)中RACK1的表达。Western blot数据显示RACK1在87%(20/23)的胃癌标本中的表达低于癌旁。与此结果相一致,免疫组化结果同样显示胃癌中RACK1的表达低于癌旁。我们利用Kaplan-Meier数据库分析876例胃癌患者中RACK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低表达RACK1的胃癌患者预后差。与分化程度差的胃黏膜上皮细胞(AGS及HGC-27细胞)相比,分化程度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SGC-7901细胞)的RACK1 mRNA表达水平更高。(二)Hp感染对RACK1及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体内外研究:胃癌患者中RACK1的表达下调,我们进一步阐明Hp感染对RACK1表达及经典NF-κB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我们利用不同MOI的三种细菌(野生型的Hp ATCC43504、7.13菌株及cagA-7.13菌株)作用于GES-1细胞并检测RACK1、P65及p-P65(Ser 536)的表达,结果显示Hp感染以MOI=100:1或200:1作用于GES-1细胞时可下调RACK1及上调p-P65(Ser 536)的表达,且此过程不依赖于Hp的毒力因子CagA。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结果,我们利用野生型的Hp ATCC43504(MOI=100)及TNF-α(1ng/ml or 10 ng/ml)刺激GES-1细胞0、15、30、45、60及75分钟。虽然Hp感染及TNF-α处理组别均可上调p-P65(Ser 536)的表达及下调IκBα的表达,但只有Hp感染组的RACK1表达下调。此外,NF-κB信号通路靶基因(TNF-α,A20和IκBα)的表达上调,进一步提示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体外结果,我们构建了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Giemas染色及PCR方法均提示Hp成功定植于胃黏膜。H&E染色结果提示在cagA+及cagA-7.13菌株组,部分老鼠的食管-胃结合部中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及上皮增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RACK1、IκBα及核中的P65表达,结果提示Hp感染可下调RACK1及IκBα的表达、上调核内P65的表达。RACK1的表达水平与IκBα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与核内P65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三)RACK1调控Hp感染介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机制:为了进一步说明RACK1是否可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我们构建了RACK1过表达稳转GES-1细胞并感染Hp ATCC 43504菌株75分钟。与GES-1对照组相比,RACK1过表达组的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及靶基因表达下降。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数据中的胃癌数据发现ITG介导的信号通路与Hp感染呈正相关且ITG-β1参与众多生物过程。而ITG-β1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且高表达ITG-β1的胃癌患者预后差。此外,Hp感染可上调ITG-β1的表达。敲减内源性的RACK1可上调整合素β-1及p-P65(Ser 536)的表达。而敲减ITG-β1的表达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及NF-κB信号通路的靶基因表达。为了进一步说明ITG-β1在RACK1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我们在过表达RACK1的AGS细胞中转入ITG-β1过表达质粒并感染Hp ATCC43504菌株75分钟,qRT-PCT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均提示过表达RACK1的同时补入ITG-β1可恢复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四)胃黏膜不同病理阶段的RACK1、整合素β-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及与Hp感染的关系:我们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了Hp阳性及阴性胃癌中RACK1、ITG-β1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组间的RACK1及ITG-β1的表达无差异。与此结果一致,RNA测序结果显示RACK1、ITG-β1在Hp阳性及阴性胃癌中表达无差异。为了揭示Hp感染在哪个病变阶段影响RACK1、ITG-β1及p-P65(Ser 536)的表达,我们收集了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患者的胃黏膜并检测上述指标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p感染在癌前病变阶段(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可下调RACK1及上调ITG-β1的表达,而Hp感染可在慢性胃炎阶段上调p-P65(Ser536)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Hp感染可在体内下调RACK1并上调ITG-β1及p-P65(Ser536)的表达。结论:1.Hp感染可下调RACK1的表达及促进经典NF-κB信号通路激活,此过程不依赖于毒力因子CagA。2.RACK1可通过调控ITG-β1的表达负性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在Hp感染致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郑伟[7](201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胃十二指肠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其致病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儿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一般认为,HP是细胞外病原体,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细菌可以在胃上皮细胞中增殖,免疫反应很难去除细胞内的HP并引起胃部疾病的发生。正常平衡的微生物菌群对于建立和维持宿主免疫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动物和临床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物群可以显着影响疾病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HP感染能够引起机体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可诱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目前关于HP感染相关的细胞因子研究多集中于Th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根据不同的细胞因子谱和生物学功能,效应性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Treg是具有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其在免疫抑制作用中不同于Th1和Th2效应性T细胞,并且在多种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免疫学领域的热点。根据其表面标志物、产生的细胞因子和作用机制,Treg可分为CD4+CD25+Treg、Treg1和Th3等[4,5]。胃微生物群是胃黏膜免疫必不可少的调节因子。共生菌群的特定成员,如梭菌属和脆弱拟杆菌(荚膜多糖A产生),是天然forkhead盒蛋白3(Foxp3+Tregs)的强诱导剂。Foxp3+Tregs表达CD4+CD25+Treg,在调节胃肠道免疫稳态、促进外周耐受性的建立和维持方面的重要性在动物和人类实验中都得到了证实[6-8]。既往研究发现,寡养单胞菌具有免疫刺激作用,可诱导TNF-α表达,对炎症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许多不占优势的胃细菌与两种主要的免疫抑制细胞有显着的相关性。这些细菌大多属于变形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它们单独或与细菌代谢产物一起调节胃黏膜免疫[9]。既往研究大多以肠道环境为基础,侧重于微生物群与黏膜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相互作用在胃中的研究相对较少。HP感染引起Tregs及Th17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目前尚不清楚HP感染的胃黏膜相关微生物群与Tregs的改变是否相关及如何相关。HP感染在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同时,还可诱导胃上皮细胞产生自噬,通过自噬可降解病原体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研究发现HP诱导的自噬通过降解胞内的VacA减少了 HP对胃上皮细胞造成的损伤;但同时又观察到在自噬体中的HP只有一部分得到了清除,而另一部分HP能在自噬体中生存、增殖。目前HP激活宿主的自噬过程仍未完全明确,尽管涉及不同的细菌和宿主因素,但使用不同的菌株和宿主细胞系会产生不同的结果。HP如何调控或阻断自噬介导的病原体向溶酶体的转运有利于其自身在自噬体中的存活和复制的呢?研究发现除HP外,其它多种细菌均可操纵自噬(如沙门氏菌、志贺菌等),可以调节细胞膜表面,也可以表达效应器和毒素,干扰、操纵自噬,增加细胞内复制和进一步入侵的潜力。那么HP感染是否影响改变了胃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呢?成人的研究报道了HP感染者胃黏膜菌群以HP为主,同时伴随着其他菌属的相对耗竭。HP感染患儿胃黏膜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很少,国外研究提出HP感染患儿胃黏膜菌群中HP占绝对优势,但涉及样本量少。中国儿童HP感染状态下胃黏膜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对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综合上述,我们做出以下推测:HP感染影响改变了胃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改变的微生物菌群影响Tregs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影响胃黏膜局部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HP感染影响改变了胃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改变的微生物菌群是否影响胃上皮细胞的自噬过程呢?因此,研究微生物菌群对自噬调节有可能揭示HP慢性持续性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机制。因此本研究拟结合动物实验,探讨HP感染胃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改变与黏膜免疫因子、黏膜细胞自噬及相关通路的关系,证明HP感染对胃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其调节局部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目的:1.了解HP感染对胃黏膜及十二指肠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影响。2.明确HP感染对胃黏膜组织免疫相关因子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3.阐明HP感染胃黏膜诱导自噬发生的过程及其信号通路变化。方法:选择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因“反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患儿122例,分为三组:HP感染胃炎组患儿(HP 阳性组)57例,HP阴性胃炎组患儿(HP阴性组)37例,HP阴性胃黏膜镜下及组织病理学均无异常的患儿(对照组)28例,分别活检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进行以下研究。1.HP感染对儿童胃黏膜以及十二指肠黏膜微生态的影响取每例患儿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各1块,提取黏膜总DNA,通过PCR提取16S rDNA V4区序列,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序测定三组间胃黏膜及十二指肠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变化。2.HP感染对胃黏膜组织免疫相关因子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机制对于HP阳性组、HP阴性组和对照组儿童胃镜下活检的胃窦部黏膜,每组随机选取12例,提取胃窦部黏膜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FOXP3、IL-10、TGF-β、TNF-α、IFN-γ、IL-1β、IL-6、IL-8、IL-12、IL-17A、IL-21、IL-23的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4+T细胞及巨噬细胞(CD68)的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患儿CD4+T细胞、CD68细胞、FOXP3、IL-10、TGF-β、IL-17A、IL-23的表达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HP感染胃黏膜组织自噬发生过程及其信号通路变化每例患儿胃窦部黏膜各1块,分别用于提取组织总蛋白。另有6例(每组2例)活检胃窦部黏膜各1块予2.5%戊二醛固定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检测HP感染患儿胃黏膜组织细胞自噬小体形成。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HP感染患儿胃黏膜标本自噬标志性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结果:1.基于细菌高通量测序分析证实儿童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均存在大量细菌群落,且具有其独特的菌群特征和多样性。HP感染显着影响胃黏膜相关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但十二指肠黏膜相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不大。HP 阳性组患儿和HP阴性组患儿,组间胃黏膜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存在显着差异,和HP阴性组相比,HP阳性组的6个门、5个纲、9个目、10个科、8个属的丰度水平显着降低;只有螺杆菌属的比例更为丰富。HP 阳性组患儿、HP阴性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无显着差异。HP感染对十二指肠黏膜相关微生物群影响不明显,组间多个分类水平丰度无显着性差异。2.HP 阳性组 FOXP3、TGF-β1、IL-10、IL-17A、IL-23 的 mRNA 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及对照组(p<0.01)。HP 阳性组FOXP3 mRNA水平与TGF-β1、IL-10的 mRNA 水平正相关(r=0.836,p<0.01;r=0.711,p<0.01),FOXP3 mRNA 水平与HP丰度正相关(r=0.833,p<0.001)。HP 阳性组CD4+T细胞及CD68细胞的数量均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p<0.05),CD4+T细胞的数量与炎症评分正相关(r=0.795,p<0.001),IL-17A mRNA/FOXP3 mRNA 比率与 HP 丰度负相关(r=-0.717,p<0.01)。HP 阳性组 IL-1β、IL-6、IL-8、IL-12、TNF-α、IFN-y、IL-21的表达与HP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Westem-blot检测显示HP 阳性组较HP阴性组及对照组自噬标志性蛋白LC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P6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Atg16L1表达量较HP阴性组及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磷酸化Akt蛋白水平较HP阴性组及对照组降低,而磷酸化的mTOR水平增高。结论:1.HP感染显着影响胃黏膜微生物群,降低了胃黏膜微生物群多种分类水平的丰度。与HP阴性组相比,HP感染对胃黏膜微生物群的影响更大。2.IL-17A/FOXP3对调节性T细胞偏向反应的平衡有利于HP持续感染,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3.HP感染可能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途径参与了对自噬的抑制作用。
梁倩萍,陈宏超,姜媛媛,李福青,袁丽,杜晓林[8](2016)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度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度的变化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Hp感染密度与IL-6、IL-8及TNF-α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41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患者Hp感染密度,患者胃黏膜炎症病况;IL-6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8和TNF-α应用放射免疫法测检测;分析患者Hp感染密度变化与IL-6、IL-8及TNF-α变化的关系。结果血清IL-6在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5.7μg/L、5.8μg/L、11.2μg/L,IL-8在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0.4μg/L、0.6μg/L、1.0μg/L,TNF-α在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8μg/L、2.0μg/L、2.9μg/L;Ⅲ级明显高于Ⅰ级、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在炎症中的重度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为6.8μg/L和3.1μg/L;血清IL-8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为0.8μg/L和0.5μg/L;血清TNF-α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为2.3μg/L和1.4μg/L,血清IL-6,IL-8,TNF-α在活动期的数值明显高于静止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Hp感染后IL-6、IL-8及TNF-α的水平数值升高,IL-6、IL-8及TNF-α参与了患者Hp阳性胃粘膜炎症的发生到发展的全部过程。
谢会忠,王莉,符仲标,刘昌江,杨维忠[9](201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度与血清IL-6和IL-8及TNF-α表达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密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34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6水平,放射免疫法测检测IL-8和TNF-α水平,病理学诊断Hp密度及胃黏膜炎症分期。结果 134例受检患者中病理诊断Hp感染83例,阳性率为61.94%(83/134);Hp感染密度1级41例、2级29例、3级13例。慢性胃炎轻度18例、中度50例、重度15例。活动期炎症66例,炎症静止期共17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5例、重度3例。Hp阳性炎症活动期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静止期(P<0.05);重度组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p密度组间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引起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后者可能参与Hp阳性胃黏膜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郭志强[10](2013)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L-8、IL-10、TNF-α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其血清IL-8、IL-10、TNF-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Hp阳性组)、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38例(Hp阴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分别测定HP阳性患者以及Hp阴性患者的血清IL-8、IL-10、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组血清IL-8、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升高,HP可通过以炎症细胞因子IL-8、IL-10、TNF-α为介导的致病环节参与消化性溃疡的病理过程。
二、IL-8、TNF-α在Hp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L-8、TNF-α在Hp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IL-8、PCT、TNF-α表达水平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Hp感染检测[7] |
1.2.2 血清IL-8、PCT、TNF-α水平检测 |
1.2.3 CAG病情程度评估[8] |
1.3 分析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Hp感染、血清IL-8、PCT、TNF-α水平比较 |
2.2 CAG患者Hp感染与血清IL-8、PCT、TNF-α水平关系分析 |
2.3 不同病情程度CAG患者Hp阳性感染率、血清IL-8、PCT、TNF-α水平比较 |
2.4 CAG患者Hp感染与血清IL-8、PCT、TNF-α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2)丁酸盐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炎症、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微生态制剂在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
1 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ASH2L表达下调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材料 |
1 耗材 |
2 实验试剂 |
3 仪器 |
4 菌株、细胞株 |
5 常用试剂配制 |
实验方法 |
1 ASH2L-siRNA序列的设计及选择 |
1.1 ASH2L-siRNA序列的设计 |
1.2 转染条件的优化 |
1.3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SH2L-siRNA序列的沉默效果 |
2 ASH2L表达下调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AGS细胞后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研究 |
2.1 样品的制备及免疫印迹技术 |
2.2 siRNA-ASH2L在感染和未感染Hp的 AGS细胞中沉默ASH2L效果的检测 |
2.3 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分子的表达 |
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NF-κB靶基因的表达 |
实验结果 |
1 ASH2L-siRNA序列的选择及条件优化 |
1.1 转染条件优化结果 |
1.2 荧光定量PCR检测3对siRNA沉默ASH2L效应的结果 |
2 ASH2L表达下调对Hp感染AGS细胞后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研究结果 |
2.1 siRNA-ASH2L在感染和未感染Hp的 AGS细胞中沉默ASH2L效果的检测结果 |
2.2 p65 蛋白的表达 |
2.3 IκBα蛋白的表达 |
2.4 H3 蛋白的表达 |
2.5 H3K4me3 蛋白的表达 |
2.6 ELISA检测NF-κB靶基因表达的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健胃祛痛方对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症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药品 |
1.1.3 主要试验试剂 |
1.1.4 主要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模型制备及评价方法 |
1.2.2 动物分组 |
1.2.3 实验药物配置及给药 |
1.2.4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
1.2.5 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 |
2.1 大鼠一般情况 |
2.2 大鼠血清TNF-α、IL-2、IL-4含量测定 |
2.3 大鼠胃组织尿素酶含量测定 |
2.4 大鼠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 |
2.4.1 大鼠胃黏膜镜下形态学改变 |
2.4.2 大鼠胃粘膜组织炎症评分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西医对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3.2 中医对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3.3 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的制备 |
3.4 TNF-α、IL-2、IL-4与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
3.5 健胃祛痛方处方来源及合理性 |
3.6 健胃祛痛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3.7 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RACK1调控NF-κB信号通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癌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RACK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临床组织标本及资料收集 |
2.1.2 细胞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1.5 主要溶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TCGA数据库胃癌信息提取及分析 |
2.2.2 胃黏膜病理组织标本的取材及处理 |
2.2.3 病理学实验及结果判定 |
2.2.4 细胞培养及Western blot检测 |
2.2.5 qRT-PCR 实验 |
2.2.6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胃癌及癌旁组织RACK1 的表达 |
2.3.2 RACK1 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
2.3.3 RACK1 在不同分化阶段胃黏膜细胞中的表达 |
2.4 讨论 |
第3章 Hp感染对RACK1及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菌株及实验动物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1.4 主要溶液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KEGG分析与GO分析 |
3.2.2 细菌培养 |
3.2.3 构建体外Hp感染细胞模型 |
3.2.4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各目的蛋白表达 |
3.2.5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3.2.6 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的构建 |
3.2.7 胃黏膜病理组织标本的取材及处理 |
3.2.8 病理学实验及结果判定 |
3.2.9 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蒙古沙鼠模型中各目的蛋白表达 |
3.2.10 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生物信息学分析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功能 |
3.3.2 Hp活菌对细胞的RACK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毒力因子CagA在其中的作用 |
3.3.3 Hp活菌对NF-κB信号通路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4 Hp感染对蒙古沙鼠胃黏膜上皮细胞RACK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4章 RACK1 调控Hp感染介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机制 |
4.1 实验材料 |
4.1.1 质粒及慢病毒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 |
4.1.4 主要溶液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质粒转染 |
4.2.2 慢病毒稳转细胞系的建立 |
4.2.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2.5 Western blot检测 |
4.2.6 qRT-PCR检测 |
4.2.7 统计学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调控RACK1对Hp感染介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
4.3.2 RACK1 参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探讨 |
4.4 讨论 |
第5章 黏膜不同病理阶段的RACK1、整合素β-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及与Hp感染的关系 |
5.1 实验材料 |
5.1.1 临床组织标本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1.4 主要溶液配制 |
5.2 实验方法 |
5.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2.2 免疫组化检测 |
5.2.3 统计学分析 |
5.3 实验结果 |
5.3.1 生物信息学分析RACK1、整合素β-1在Hp阳性及阴性胃癌中的表达 |
5.3.2 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阶段RACK1、整合素β-1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及与Hp感染的关系 |
5.4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胃十二指肠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其致病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及十二指肠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HP感染诊断标准 |
2.3 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和临床研究注册 |
2.4 研究方案 |
2.5 实验材料 |
2.6 实验方法 |
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8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胃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比对分析 |
3.2 十二黏膜相关细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比对分析 |
3.3 胃黏膜菌群共网络分析和功能基因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组织免疫相关因子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情况分析 |
3.2 组织病理学结果 |
3.3 免疫组化 |
3.4 细胞因子 |
3.5 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及与组织学表现相关性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诱导自噬发生的过程及其信号通路变化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透射电镜检测 |
3.2 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 |
3.3 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 |
3.4 HP抑制胃组织细胞自噬依赖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度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检测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Hp感染密度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关系 |
2.2 Hp慢性胃炎炎症程度与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关系 |
2.3 Hp阳性慢性胃炎状态与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关系分布 |
3 讨论 |
(9)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度与血清IL-6和IL-8及TNF-α表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10)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L-8、IL-10、TNF-α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IL-8、TNF-α在Hp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IL-8、PCT、TNF-α表达水平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J]. 胡掌朝,安俊丽,程帅师,赵新跃,郭旗. 热带医学杂志, 2021(06)
- [2]丁酸盐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炎症、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D]. 黄雨梅.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3]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ASH2L表达下调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 张弛. 大理大学, 2019(01)
- [5]健胃祛痛方对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症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 潘永建.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RACK1调控NF-κB信号通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癌中的作用及机制[D]. 胡奕. 南昌大学, 2019(01)
- [7]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胃十二指肠黏膜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其致病机制[D]. 郑伟. 浙江大学, 2019(03)
- [8]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度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关系[J]. 梁倩萍,陈宏超,姜媛媛,李福青,袁丽,杜晓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14)
- [9]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度与血清IL-6和IL-8及TNF-α表达的关系[J]. 谢会忠,王莉,符仲标,刘昌江,杨维忠. 医学综述, 2015(01)
- [10]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L-8、IL-10、TNF-α的关系[J]. 郭志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