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论文_李佳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阅微草堂笔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草堂,笔记,清代,意象,聊斋志异,地理,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欣[1](2019)在《《阅微草堂笔记》的生态伦理思想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作者用他的"才子之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奇异的生活画卷。这些画卷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关注,传递着作者"自然无为""参赞化育"和"因果宿命"的生态伦理思想。作者先进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唤醒我们当代人的生态意识、构建和谐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韵鸥[2](2019)在《论吕留良形象的文学差异——以《子不语》与《阅微草堂笔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子不语》与《阅微草堂笔记》涉及吕留良的文学形象描写大相径庭。作者选择吕留良案件为文学材料的动机不同,其间接原因是纪昀"法严考辨"与袁枚"性灵自由"的对立,直接原因则是纪昀奉君于朝与袁枚夷旷在野的差异。这背后显示了在朝集团与在野之士之间的张力:《子不语》中袁枚是为士人群体发声,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则是为皇权话语正名。吕留良文学形象的分裂,代表了两人立场的根本不同。(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馨月[3](2019)在《笔记小说,叙写万千世态——《阅微草堂笔记》导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引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也让不少人成为了纪晓岚的粉丝,记住了纪晓岚的大烟袋。而那只是电视演绎的故事,带有传奇的色彩。生活中的纪晓岚,也是一代才子,这样的人,晚年集毕生智慧,写成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是一部怎样的书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作品。(本文来源于《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期刊2019年06期)

黄寒隽[4](2019)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晚年撰写的一部着名笔记小说。小说中不仅征引了数量繁多的他人诗作,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纪昀自撰诗作,这些诗歌是《阅微草堂笔记》的有机组成部分。论文从诗入小说的角度,对《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歌做了系统梳理和全面考察,与此同时,立足于乾隆时期复杂学术文化背景、结合纪昀生平际遇,对《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歌进行了典型解读,意在剖析《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歌与其他文言小说中诗歌在形态、思想和功能等层面的差异,从而探究纪昀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深刻意蕴,力图拓展学界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第一章旨在对诗入《阅微草堂笔记》的背景进行分析。通过对乾隆朝官方政策和民间风气、纪氏家族学术旨趣以及纪昀的交游情况的分析,试图分析纪昀在这一场“诗歌风暴”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阅微草堂笔记》创作风格带来的影响。第二章主要分析《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昀自撰的诗歌。将纪昀诗集中与小说中的同题材的自撰诗歌进行对比,可窥探出纪昀的晚年心境。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的自撰诗歌中流露出消沉、伤感的情绪同时,也凸显了他更为客观的写作态度,较为清晰地反映出他晚年沉淀之后人生价值的调整和变化。第叁章着重阐释了《阅微草堂笔记》中亲友见闻所得诗歌的价值。联系乾隆朝社会、文艺思想,通过梳理亲友见闻中所得诗歌以及纪昀的点评,从而分析出纪昀的“折衷思想”。纪昀在这种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往往通过对概念的重新阐释,在调和两种对立观点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主张。第四章侧重讨论《阅微草堂笔记》中所征引的前人诗歌。纪昀身处学术风向巨变的时代,其学术风格也体现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征引前人诗歌所承担的作用上。通过分析前人诗歌在小说中所体现的议论功能和考据功能,揭示了汉宋两种学派对纪昀的深远影响。第五章意在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歌放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其历史地位和贡献。通过与同一时代的文言小说相比,从诗歌数量体裁、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清晰地反映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歌在形成“博辨宏远”“简淡妙远”语言风格的重要贡献,是《阅微草堂笔记》能够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通过与六朝志怪小说对比,分析诗歌在小说中所承担功用的异同,剖析纪昀小说创作对传统志怪小说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通过这一分析,确立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歌在“诗入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卉[5](2019)在《“异—常”相对结构:《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志怪小说的叙事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志怪"作为中国特有的小说文体,其叙事有独特的深层结构和方式。其中,"异—常"相对结构,是历代志怪作者普遍选用的阐释方式。这种叙事表达,同时也体现出志怪小说与史书共生的特点。"异"和"常"分别代表不可知、不稳定的事物和人们一般的认知经验。怪异的发生,表明常态的人间秩序被打破。清代志怪作者强化了这一结构,常在故事中将二者对举,但他们叙事的目的是使"异""常"达到一种平衡,以符合人们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期待。叙述者一般通过"导异为常"和"化异为常"两种形式,对怪异之事进行解释,或者利用道术将其化解。对《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志怪小说叙事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志怪叙述者所持有的共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伦理观。(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雪娇[6](2019)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阅微草堂笔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地理学是目前学界的研究热点,它借鉴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学科理论,形成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从地理文化属性探究文学创作、文学审美、文学思想的独特性。本文以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研究对象,借助文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研究支撑,提取概括《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地理空间和地理意象,并且以此为切入点,研究《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特色和审美属性,以期发现《阅微草堂笔记》和地理要素之间特殊关系和美学价值。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证纪昀的生平,以期构建其所经地理空间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关系,纪昀长于沧州、宦居京师、被贬新疆,这叁个现实中的地理空间对于纪昀来说既是生存空间又是精神家园,影响着其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地理空间的构造和地理意象的描述。一方面,现实中的地理空间是纪昀的生存空间,这些地理空间为《阅微草堂笔记》提供了素材,书中很多故事或取材于纪昀的真实经历或取材于他的道听途说,虽然故事可能带有虚拟的成分,但他在书中所记述的地理背景基本上和现实相一致;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地理空间是纪昀的精神家园,在这些地方的游历经历影响着其小说观的形成。第二部分梳理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地理空间和地理意象,文中主要构建了乡村地理空间、都城地理空间、西域地理空间叁个地理空间,对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着细致的描写。在此基础之上,纪昀又着重描绘了神祠、官署等地理意象,这些地理意象一方面有着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寄托着作者的某种特殊情感,区别于现实中的地理景观,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和象征性。作者之所以构建这些地理空间和地理意象,主要是为其“劝惩”和“风教”的目的而服务,它们是经过作者艺术烛照之后的艺术空间和意象。第叁部分主要在文学地理学的视域下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叙事特征,书中的地理要素对人物刻画、叙事空间、情节模式均产生了影响。在人物刻画方面,首先,作者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中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注重立足现实,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塑造人物,描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可以表现人物的常态,更能够强调人物的本质,这是为了塑造艺术的真实,从而增加可信度。在叙事空间方面,《阅微草堂笔记》中存在着现实空间和超现实空间,一方面,这两类空间阴阳相隔,有着清晰的界限;另一方面,这两类空间相互融通,互相交融在一起。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将狐鬼世界引入现实生活中,使善恶报应之类荒诞的情节显得真实可信,从而劝诫世人。在情节设置方面,很多情节依托于地理意象,从而呈现模式化的现象,其中地理意象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第四部分主要在文学地理学的视域下研究《阅微草堂笔记》的美学表达,书中频频出现的地理要素使这本书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一方面,作者描述特定地理空间中的种种事物,体现了其对具体地域事物的关注,纪昀对于很多地域的社会问题都有所关注,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情”为出发点,并且以“情”去体悟世俗人情,具体表现为敦实崇情的美学风格;另一方面,纪昀虽然关注地理空间中的具体问题,但是《阅微草堂笔记》的整体情感和风格是节制的,表现为审美风格上的“着书者之笔”。(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茜[7](2019)在《《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下层文人形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两部极具盛名的文言志怪小说。下层文人同为两部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下层文人以童生和生员为主,他们久困场屋,无法以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实现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因为无法取得更高的功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十分低下。与《聊斋》相比,《阅微》中下层文人的生活更为艰辛。蒲松龄为笔下的下层文人创造了经商、借助女方等理想化的致富方式,纪昀却更加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现实状况。对于下层文人的科举生活,两部作品中都有详细描写。蒲松龄将自己的深刻感受融入着作之中,《聊斋》中的下层文人常常才华横溢却在科举中难以及第,借助下层文人形象蒲松龄对考官的无能和考场的腐败进行了全面的开火。纪昀作为清代文宗,多次担任科举的考官,他站在高处俯瞰下层文人,认为他们的不幸与自身的学问不精、命运不济和品行有失有着密切的关联。爱情与婚姻也是下层文人生活的重要方面,因作者的生活环境和个人遭际的不同,书中的下层文人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在异性恋方面,《聊斋》中的下层文人崇尚婚恋自由,注重女性才情和情投意合的知己之感。纪昀并不认可《聊斋》中书生与狐女艳遇式的爱情故事,因此《阅微》中的下层文人更重视人间夫妻的深情。在同性恋方面,蒲松龄肯定他们之间的情故态度更为宽容,纪昀认为这是一种陋习故反对立场十分坚定。蒲松龄以才子之笔着书,书中的下层文人身上暗含了他的寄托,因此在人物描写乃至姓名设定上蒲松龄都极为细致讲究,实现了个性化的人物塑造。相比美学价值,纪昀更重视小说的实用功能,《阅微》重在说理,因此人物塑造略显单薄,这也是作者不同创作观念和方式的体现。(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岸[8](2019)在《《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商人形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蒲松龄《聊斋志异》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最有影响的两部文言小说,这两部小说中都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商人形象,由于二人平生经历、志趣皆大有不同,因此考察二人笔下的商人形象,其文化意义与艺术意义颇耐人寻味,如对清代商业观念与商人生存状态的认识等等,值得关注。论文首先整理归纳了两书中与商人有关的故事数量及类型,从文学形象入手,从感性上考察了解清代商人的现实生活;其次探讨了两部书中商人形象的共性与差异,从个性上升到共性,探讨商人形象塑造的整体艺术风格;第叁从《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这两部文言小说探讨蒲松龄和纪昀两人有关志怪小说的创作观念,找到这两部书对商人形象的塑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以及在中国文化史的意义。《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商人形象是清以前商人文学的延续,是对白话世情小说中的商人形象的补充。这两部小说,用传统的题材改头换面地表现了商人时代特征,以传奇志怪的特有的迷幻色彩,再现了其时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让人耳目一新。(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安宁[9](2019)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爱恨情仇》一文中研究指出阅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再读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犹如一个人从青年步入中年,曾经与花妖鬼狐在云端之上的浪漫与柔情,忽然就坠入了红尘,眼看着要一头扎进那现实的泥淖里去了,偏偏就止了步,在最合适的半空处,俯视大地上为生存而奔走劳碌的红男绿女,那内心的柔软慢慢风化,坚硬,(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10期)

宋蓝图[10](2019)在《清代志怪传奇灯烛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志怪传奇发展到清代,“传奇遁入志怪集中”的文学现象已屡见不鲜。志怪与传奇进一步结合所形成的新型小说,在卷帙浩繁的清代文言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志怪传奇中呈现的灯烛意象,想象奇特,内容丰富,使得此类型的故事表现出一种光怪陆离、亦真亦幻的美学意蕴。就研究现状而言,对灯烛意象的考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关于诗词歌赋的灯烛意象研究比较兴盛,而涉及到的小说,尤为文言小说鲜矣。本文以搜集的大量的、相关小说为基础,再立足前人研究,试图深入分析清代志怪传奇中灯烛意象蕴含的美学意蕴与社会价值,以期探寻小说中的灯烛意象在清代所承载的特殊与普遍意义。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梳理了与选题相关的专着和论文等研究现状,对研究对象、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进行了界定与明确。第一章,以古人的文娱故事为切入点,将灯烛意象概括为文士之灯与节庆之灯两类。首先,文人与灯不可分割,应举与联诗作对是文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亦以此来探讨文人与灯的“不解情缘”;其次,在节庆之灯中将从灯戏及与之相关的“人口走失”事件来探讨灯烛意象的两种呈现方式。第二章,以出行的空间位移长短及真幻为标准,探讨灯烛意象在不同出行环境中的表现方式与书写意味,分别概括为歧路灯见、坦途灯寻、梦寤灯存叁种。歧路与坦途相对,前者可分为海路与陆路两类,其间亦有神佑灯至穿插其中;后者依据寻灯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抽象寻灯与具体寻灯。而梦寤灯存则主要从与现实环境相对的幻境出发来论述灯烛意象的呈现方式。第叁章,首先以民俗学中的婚姻与祭祀两大视角为切入点,对灯烛意象与其中的交叉部分进行研究,即婚嫁之灯与丧祭之灯,并试图探讨蕴藏其背后的美学价值、社会学价值与伦理学价值。其次,在婚丧之灯中分流出鬼见灯变故事类型,此类故事不仅是婚丧故事中某些灯烛异变的重要渊源与成因,更是一种包容性极广的故事类型。第四章,以古人的宗教观审视灯烛意象。这类故事奇幻诡谲,想象丰富,审美价值极高。按照故事类型,可归纳为人亡灯灭与奇术灯幻两类。人亡灯灭又可概括为“人”之亡与“国”之亡;而佛道二教利用灯烛或驱鬼、或禳邪,这种与灯烛相关的仪式或过程在小说中的艺术化呈现,笔者概括为奇术灯幻。第五章,概括、阐述灯烛意象中的其他类型故事。除去上述主要范型外,珍奇之灯、丽人灯影及其他奇闻异事亦不可或缺。在珍奇之灯中,以灯烛的宝贵与珍奇这一特性为核心,阐述与之相关的斗富、富贵之人出行仪仗与家居布置、进献与盗窃之灯叁种类型故事;丽人灯影则是从灯烛与美人的角度来审视灯烛意象;其他奇闻异事中,因涉及篇目纷繁复杂且难以归类,故选取因灯受罚与因灯受赏二者加以阐述,其他则制成表格形式予以说明。(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阅微草堂笔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子不语》与《阅微草堂笔记》涉及吕留良的文学形象描写大相径庭。作者选择吕留良案件为文学材料的动机不同,其间接原因是纪昀"法严考辨"与袁枚"性灵自由"的对立,直接原因则是纪昀奉君于朝与袁枚夷旷在野的差异。这背后显示了在朝集团与在野之士之间的张力:《子不语》中袁枚是为士人群体发声,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则是为皇权话语正名。吕留良文学形象的分裂,代表了两人立场的根本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阅微草堂笔记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欣.《阅微草堂笔记》的生态伦理思想解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

[2].刘韵鸥.论吕留良形象的文学差异——以《子不语》与《阅微草堂笔记》为中心[J].嘉兴学院学报.2019

[3].胡馨月.笔记小说,叙写万千世态——《阅微草堂笔记》导读[J].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9

[4].黄寒隽.《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5].吴卉.“异—常”相对结构:《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志怪小说的叙事方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6].王雪娇.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

[7].李茜.《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下层文人形象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9

[8].李岸.《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商人形象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9].安宁.《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爱恨情仇[J].牡丹.2019

[10].宋蓝图.清代志怪传奇灯烛意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阅微草堂笔记-清嘉庆五年(1800)北平...阅微草堂笔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这种《阅微草堂笔记》情节与线索...—3明西旅贡獒图进步: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标签:;  ;  ;  ;  ;  ;  ;  

阅微草堂笔记论文_李佳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