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情绪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

癌症患者情绪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

一、肿瘤患者的情绪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洁,贾碎林,方春霞,缪慧慧[1](2021)在《更年期女性情绪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及两者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女性更年期情绪障碍、心理社会因素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更年期女性全方面干预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健康咨询的女性更年期受试者6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中的情绪(心境)障碍诊断标准筛查,并行Greene更年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及社会学资料(年龄、职业、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合并疾病、慢性疾病、月经婚育史等)测评及调查。根据是否诊断为情绪障碍将其分为观察组257例和对照组345例,比较两组受试者Greene评分、EPQ-RSC评分、SRSS评分及社会资料指标,对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系统,分析女性更年期情绪障碍与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婚姻正常率、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率、就业率、经济收入≥5 000元构成率、未合并其他疾病率、未合并慢性疾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reene评分中的焦虑症状群、抑郁症状群、躯体症状群、血管舒缩症状群、性功能症状群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受试者,EPQ-RSC评分中的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性(L)、精神质(P)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受试者,SRSS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reene评分、EPQ-RSC评分、SRSS评分、婚姻关系、经济收入、合并疾病与女性更年期情绪障碍密切相关(P<0.05)。结论女性更年期情绪障碍率较高,心理社会因素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加强更年期女性社会心理因素的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情绪障碍率,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王孟孟[2](2021)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老年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现状;探讨一般资料对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的影响;分析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探讨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及衰弱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稳定血液透析治疗的23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侵扰评定量表、焦虑抑郁评定量表、FRAIL量表。采用软件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同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关于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焦虑、抑郁和衰弱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焦虑、抑郁及衰弱之间的相关性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Zhao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焦虑、抑郁在疾病侵扰和衰弱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总分为(40.08±5.37)分,得分在性别、职业、主要照顾者、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运动、高血压、家庭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HD患者焦虑(56.5%)、抑郁(45.2%)症状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运动、家庭月收入、医保形式、每月医疗费用的老年HD患者在焦虑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主要照顾者、运动、家庭月收入的老年HD患者在抑郁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HD患者衰弱平均得分(2.47±1.48)分,得分在主要照顾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庭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老年HD患者的疾病侵扰与焦虑、抑郁和衰弱均呈正相关(P<0.01),患者的焦虑、抑郁与衰弱呈正相关(P<0.01)。5.焦虑、抑郁在老年HD患者的疾病侵扰与衰弱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96。结论:1.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衰弱症状有一定的影响。2.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风险处于高水平,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职业、主要照顾者、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运动、高血压、家庭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在临床工作中可侧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3.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三者之间两两相关,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风险越大,焦虑、抑郁程度越重,患者衰弱发生率越高。4.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和衰弱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管理开展关于延缓老年HD患者衰弱状态、减少疾病侵扰的干预性研究。

许梦白[3](2021)在《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引起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索PPD的中医证候特点,进一步归纳PPD的中医病机和治则,以期为PPD临床个体化精准辨证提供理论支持。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检索中药内服方剂治疗PPD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探讨治疗PPD内服方药的药物组成规律及遣方用药思路,为临床治疗PPD的选方用药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探索中药治疗PPD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结合PPD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中医文献方药研究,开展动物实验,建立PPD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造模成功后给予逍遥散干预。通过观察大鼠下丘脑病理组织形态、检测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激素水平、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ER)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等,探讨逍遥散治疗PPD的疗效及分子作用机制,为逍遥散治疗PPD提供具有科学内涵的客观依据,同时“以方测证”,揭示PP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病机本质。方法: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产后抑郁症调查问卷》,收集PPD患者的一般情况、抑郁量表积分、中医症状及体征信息。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索导致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研究,归纳PP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一步探寻PPD的中医病机和治则。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中文数据库2000年-2019年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PPD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按照筛选标准收集研究所需中药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4.0、Weka 3.8等软件对中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探索中药治疗PPD的遣方用药规律,探析临床治疗PPD的用药思路。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以妊娠后期慢性极轻度应激(Chronic ultra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PPD大鼠模型,综合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产仔及活仔量、行为学变化对模型进行评价,造模成功后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病理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E2、P、PRL含量;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下丘脑组织匀浆中ERα、ERβ、GPER及PKA、CREB、BDNF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分子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在基于HPG轴探索PPD的发病及逍遥散干预作用机制的同时,“以方测证”,以逍遥散为反证,揭示PPD肝郁脾虚证的证候生物学基础。结果: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1)206例PPD患者平均年龄为30.28±5.07岁;轻度抑郁患者94例,占比45.63%;中度抑郁患者72例,占比34.95%;重度抑郁患者40例,占比19.42%。在影响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心理社会因素中,产前教育是影响PPD患者抑郁程度的保护因素,新生儿疾病、经前烦躁情况、孕期焦虑抑郁、孕产期负面事件、睡眠时间不足、患者受关心和支持度低是导致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2)206例PPD患者的高频症状及体征有情绪抑郁、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烦躁易怒、善太息、乳房胀痛、悲伤欲哭、精神萎靡、健忘、腹胀,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舌黯及舌有瘀斑瘀点,苔白、苔薄、苔腻,脉细、脉弦、脉沉。将中医症状因子分析得出的9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共出现5个聚类结果:①肝郁脾虚证,其症状包括善太息、腹胀、胁肋胀满甚则疼痛、乳房胀痛、食少纳呆;②阴血亏虚证,其症状包括面色淡白、爪甲色淡、肢体麻木、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③肝火炽盛证,其症状包括口苦、目赤、口干咽燥、便秘、烦躁易怒、头痛;④脾肾阳虚兼痰湿证,其症状包括脘痞、恶心、胸闷、惊恐易醒、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浮肿、小便清长或(和)夜尿增多;⑤心脾两虚兼血瘀证,其症状包括心悸、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多梦、悲伤欲哭、面色晦暗、自汗、下腹刺痛、恶露色紫暗有块。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1)本研究共筛选处方112例,涉及中药116味,使用频次为1216次。治疗PPD的高频药物有柴胡、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等17味。所有药物中,归经以脾经、肝经为主,温性和甘味药出现频率最高,药物功效以补益、理气、安神、活血化瘀等为主。(2)17味高频药物共聚为4类:①聚类1包括柴胡、白芍、当归、甘草;②聚类2包括白术、茯苓;③聚类3包括香附、陈皮、川芎、郁金;④聚类4包括茯神、黄芪、大枣、地黄、合欢皮、酸枣仁、远志。(3)17味高频药物关联分析共得出50条关联药物组合,符合二阶关联规则的有6组,符合三阶关联规则的有18组,符合四阶关联规则的有17组。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1)实验一:4组大鼠产仔及活仔量无明显差异,大鼠造模后出现倦怠嗜卧、活动量减少、粪便质软、体重降低等宏观表现,行为学结果中糖水消耗率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旷场实验中穿格、站立及修饰次数出现降低趋势性变化;氟西汀组及逍遥散组大鼠宏观表现及行为学结果均有明显改善,表明模型组大鼠产后出现抑郁样改变,PP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以方测证”,以逍遥散反证本研究建立的PPD大鼠模型是PPD肝郁脾虚证的病证结合模型。(2)实验二:在HPG轴中,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疏松紊乱,大量神经元出现核固缩、深染及胞体萎缩、空泡样变性、周围脱髓鞘改变等严重病理学变化,而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出现不同程度改善;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E2、P、PRL水平均明显降低;逍遥散组大鼠血清E2、P、PRL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升高。(3)实验三:RT-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ERα、GPER、PKA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β、CREB、BDNF基因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中ERα、CREB、BDNF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Rβ、GPER、PKA基因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ERα、CREB、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β、GPER、PKA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中PKA、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Rα、ERβ、GPER、CREB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免疫组化对上述指标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其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ARC及VMH中广泛分布,其中,模型组大鼠下丘脑ARC中ERα、PKA、CREB、BDNF的MOD值明显降低,VMH中的ERα、ERβ、GPER、CREB、BDNF的MOD值明显降低,逍遥散则可逆转这一改变,明显升高PPD模型大鼠下丘脑ARC及VMH中已降低的相关指标。结论:1.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可作为应激源导致PPD的发生、发展。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肝火炽盛证、脾肾阳虚兼痰湿证、心脾两虚兼血瘀证及其症状表现是PPD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的中医证候特点。2.女子产后多虚多瘀,气血失调,神魂失养,存在于PPD发病的始终。基于肝脾与情志、气血的密切相关性,临床治疗PPD患者可从肝脾论治,调理气血,临床可灵活运用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等治法。逍遥散用药组合气血兼顾,肝脾同调,是治疗PPD的常用方剂。3.以妊娠后期CUMS方法可建立病证结合的PP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采用逍遥散对PPD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可通过HPG轴上调性改变下丘脑内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ER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调节抑郁样行为。4.基于“以方测证”及“微观辨证”等中医理论基础,肝郁脾虚证是PPD的重要证候特点,以逍遥散为反证的PPD肝郁脾虚证的证候生物学基础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可能与下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HPG轴功能异常、性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下调性改变抑制神经发生有关。

江佳隆[4](2021)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三者间的关系,为改善其身心健康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便利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神内科收治的40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同意且病情稳定后面对面地进行问卷测评。采用既往编制成形的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量表评价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程度,心理一致感量表测评心理一致感强弱,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判断不同应对行为。同时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巴氏指数量表收集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疾病相关、健康相关和家庭社会等资料。用Excel和SPSS22.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一般资料特征和各量表得分进行描述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三者间关系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和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法。结果1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总分为(63.01±14.69)分。多因素结果表明:文化程度、病程时间、疾病了解程度、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P<0.05)。2老年脑卒中患者面对维度的得分为(15.53±4.19)分,低于常模水平;回避维度的得分为(15.04±2.44)分,屈服维度的得分为(11.43±3.43)分,高于常模水平。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工作性质、性格、卒中类型、是否卒中于额叶、睡眠质量、疾病了解程度、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其不同应对方式有影响(P<0.05)。3老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总分为(76.07±17.16)分,得分率为56.3%,处于中度水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发病次数、是否卒中于额叶、病程时间、失能程度、家庭关怀、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和应对方式,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其中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心理一致感对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有着独立负影响(β=-0.103,P<0.05),应对方式对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有着独立正影响(β=0.195,P<0.05)。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心理一致感、面对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为负相关(r=-0.730、-0.669,P<0.05),回避、屈服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为正相关(r=0.479、0.679,P<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心理一致感对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有直接负向效应,效应总量为-0.730,面对、回避和屈服三种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量为-0.218、-0.073和-0.229,分别占总效应量的29.9%、10.0%和31.4%(P<0.05)。结论1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水平中等偏低。文化程度高、病程时间短、对疾病了解、良好家庭关怀和高水平社会支持,是提高其心理一致感的保护因素。2老年脑卒中患者更多偏向回避和屈服两种应对方式。而患者的不同应对方式会受到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工作性质、性格、卒中类型、是否卒中于额叶、睡眠质量、疾病了解程度、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3老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问题尚有待改善。高龄、文化程度低、发病次数多、卒中于额叶、病程时间长、失能程度严重、家庭关怀较差、低水平社会支持、低水平心理一致感和消极应对方式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其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程度更严重。4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面对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为中度负相关,回避、屈服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为正相关;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不仅皆可以独立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心理一致感还以面对、回避和屈服三种应对方式作为中介对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产生间接影响。图 3 幅;表 30 个;参 135 篇。

林李强[5](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中医证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素分布的影响,以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有效提高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RA患者辨病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对112例符合纳入条件的RA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估,并收集RA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及活动度指标,根据姜小帆研制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素评定量表》进行证素信息采集。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112例RA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3.2。其中有情绪障碍的RA患者占73.2%,无情绪障碍的RA患者占26.8%;有单纯焦虑或单纯抑郁情绪的RA患者占18.3%,合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RA患者占81.7%。2.有/无情绪障碍不同临床信息的比较:(1)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背景分布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2)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不同就业情况、活动度指标(包括CRP、ESR、VAS评分、DAS28评分)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5)。3.中医证素的分布情况:有情绪障碍的RA患者的病性证素分布总频次:气滞>痰湿>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火热>寒>风;病位证素分布总频次:脾>肝>心>肺>肾>胃。4.中医证素与临床信息的相关性:(1)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RA患者在年龄分布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RA患者在病程(除火热证素,P=0.554)、CRP(除寒证素、血瘀证素,P=0.071、P=0.212)、ESR(除风证素、阴虚证素,P=0.170、P=0.108)、VAS评分、DAS28评分(除气滞证素、风证素,P=0.178、P=0.103)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类风湿关节炎,且女性的RA患者更容易发生情绪障碍;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发生与不同就业情况存在相关性,就业的RA患者发生情绪障碍高于未就业的RA患者,提示对就业、女性RA患者应更加关注其情绪障碍的发生。2.有情绪障碍的RA患者病性证素,以气滞、痰湿、血瘀证素为主,病位证素以脾、肝证素为主。提示伴有情绪障碍的RA患者的病位在脾、肝,临床上治疗有情绪障碍的RA患者应重视“行气”、“化瘀”、“化痰”的治疗方法。3.不同中医证素的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在病程、活动度指标(包括CRP、ESR、VAS评分、DAS28评分)的分布上存在差异,提示对病程较长、活动度指标较高的RA患者应密切关注情绪障碍的发生,积极控制RA患者活动度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情绪障碍,提高患者预后。

王欢[6](2021)在《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症状评估及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痛经状况,并对伴痛经的抑郁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分析痛经等因素对其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96例(病例组156例,对照组140例)青年女性的一般资料以及痛经资料,比较分析;根据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将病例组分为痛经组(PDD组)和非痛经组(NPDD组),运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对PDD组患者进行症状评估;采用SPSS 25.0软件通过t检验、F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PDD患者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痛经患病率分别为62.2%和50.7%(χ 2=3.952,P=0.047),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痛经人群痛经症状量化评分分别为9.07±2.78和10.88±2.59(t=-4.333,P=0.000),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64±1.69和4.41±2.00(t=-2.610,P=0.010),两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痛经人群伴随症状占比分别为77.5%和89.7%(χ 2=4.684,P=0.030),而在痛经应对方式上,病例组更显消极被动(21.6%vs 9.9%,χ 2=4.103,P=0.043),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痛经类型在两组之间并无显着差异(P>0.05)。2.NPDD组和PDD组患者ISI得分分别为9.15±4.32和13.59±6.37(t=-4.726,P=0.000)、NGASR得分分别为8.47±4.07和10.11±3.49(t=-2.669,P=0.008)、CPSS得分分别为35.42±8.38和38.70±7.91(t=-2.455,P=0.015)、SAS得分分别为57.78±12.46和62.35±10.52(t=-2.453,P=0.015)、SDS得分分别为67.08±9.39和70.15±9.38(t=-1.982,P=0.049),两组上述五项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PDD组患者症状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失眠的影响因素有月经量、疼痛类型、痛经应对方式;(2)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有无痛经伴随症状、与家人关系状况;(3)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与家人关系状况、痛经症状量化评分、工作状态;(4)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痛经应对方式、痛经症状量化评分、与家人关系状况、有无痛经伴随症状;(5)自杀的影响因素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有无痛经伴随症状。结论:1.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痛经患病率高、程度重。2.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压力、失眠、自杀风险更加突出。3.高痛经症状量化评分、高视觉模拟评分、痛经伴随症状、隐痛痛经类型、消极的痛经应对方式、经量过多是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加重因素;此外,一般社会因素如与家人关系差、在婚、有工作也对其症状产生一定消极影响。4.在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还应该关注患者的痛经问题,并积极引导患者建立对生理问题的正确认知和应对策略。

杨芳[7](2021)在《加味交泰丸治疗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加味交泰丸对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8.10至2020.10期间经门诊部招募的60例IBS-D患者合并情绪障碍(抑郁或焦虑),经中医辨证以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证,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予以加味交泰丸,西药对照组予以地衣芽孢杆菌。治疗以每2周(14天±3天)就诊1次,以4周(28天±3天)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指标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情绪障碍(HAMD/HAMA)积分及肠道菌群分析。结果:(1)中药治疗组治疗4周后腹痛、大便性状、大便次数3大主症均较治疗前显着减轻(p<0.05),而西药对照组仅对腹痛、大便次数的改善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治疗4周后两组腹痛症状缓解程度均较治疗2周明显(p<0.05)。此外,中药治疗组治疗2周对大便次数的改善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3),但两组在治疗4周后3大主症无明显差异(p>0.05)。(2)中药治疗组对情志抑郁或烦躁、心悸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p=0.04,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后失眠均较前改善(p<0.05),西药对照组治疗4周后肠鸣、腹胀症状均较治疗前缓解(p<0.05)。(3)两组治疗2周、治疗4周后IBS-SSS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前、治疗2周两组IBS-SSS无显着差异,但治疗4周,中药治疗组IBS-SSS显着低于西药对照组(p=0.0047)。(4)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两组抑郁情绪均较治疗前减轻(p<0.01,p=0.0052),但中药治疗组治疗4周抑郁缓解程度较西药对照组明显(p=0.0187)。同样,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两组焦虑情绪均较治疗前减轻(p<0.01,p=0.008),但中药治疗组治疗4周后焦虑缓解程度较西药对照组明显(p=0.0014)。(5)中药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对酵母菌的抑菌作用强于西药对照组(p<0.01,p=0.0015),治疗4周对肠球菌的抑菌作用强于西药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治疗4周对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促进作用均强于治疗2周(p=0.0209,p<0.05)。结论:加味交泰丸可改善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于抑郁或焦虑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肠道有益菌群地衣芽孢杆菌对照组。目的:基于BDNF-TrkB调控脑肠回路探讨加味交泰丸干预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的效果与机制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50只S-D大鼠,分为5组,包括:①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10);②IBS-D模型组(模型组,n=10);③IBS-D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n=10);④IBS-D中剂量治疗组(中剂量组,n=10);⑤IBS-D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n=10)。采用三因素法构建IBS-D肝郁脾虚模型,采用对氯苯丙氨酸大鼠失眠法构建心肾失交模型。通过粪便含水量和1h糖水摄水量评价胃肠功能。采用大鼠腹部回撤反应(AWR)压力阈值的方法来评价大鼠肠道敏感性程度,分析疼痛压力阈值和最大耐受压力阈值。选择两个促炎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两个抗炎因子包括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评估大鼠体内促炎-抗炎系统张力情况。分别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加味交泰丸治疗对于心肾失交型IBS-D模型大鼠BDNF-TrkB通路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采用16S rRNA分析加味交泰丸干预前后IBS-D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1)大鼠粪便含水量:T2时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粪便含水量明显下降,与T0时水平无明显差异(中剂量组:t=1.983,p=0.075;高剂量组:t=1.055,p=0.315),说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此时粪便含水量明显改善。(2)大鼠糖水摄水量:T2时高剂量(t=2.256,p=0.047)组大鼠1h糖水摄水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组内比较可见,T2时对照组(t=2.937,p=0.014)和高剂量组(t=2.370,p=0.039)大鼠1h糖水摄水量较T0时水平明显上升,说明高剂量组大鼠1h糖水摄水量明显改善。(3)大鼠肠道敏感性:T2时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疼痛压力阈值和最大耐受压力阈值明显上升,与T0时水平无明显差异(疼痛压力阈值:中剂量组:t=1.084,p=0.282;高剂量组:t=1.879,p=0.065;最大耐受压力阈值:中剂量组:t=1.289,p=0.202;高剂量组:t=1.012,p=0.315),说明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疼痛压力阈值和最大耐受压力阈值情况明显改善。(4)促炎-抗炎平衡:促炎因子方面,T2时治疗组大鼠促炎因子TNFα(低剂量组:t=4.886,p<0.01;中剂量组:t=5.244,p<0.01;高剂量组:t=7.936,p<0.01和IL-6(低剂量组:t=4.211,p<01;中剂量组:t=5.483,p<0.01;高剂量组:t=7.501,p<0.0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T2时高剂量组大鼠促炎因子TNFα(t=2.752,p=0.007)和IL-6(t=3.973,p<0.01)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说明高剂量交泰丸对于大鼠促炎因子水平的改善能力最强。抗炎因子方面,T1时两组大鼠抗炎因子IL-4(中剂量组:t=2.439,p=0.017;高剂量组:t=3.404,p=0.001)和TGFβ(中剂量组:t=2.625,p=0.011;高剂量组:t=3.628,p<0.01)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T2时高剂量组大鼠抗炎因子IL-4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t=3.393,p=0.001),说明高剂量加味交泰丸对于大鼠抗炎因子水平的改善能力最强。(5)各组大鼠BDNF-TrkB通路激活情况:T2时,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BDNF mRNA(低剂量组:t=4.254,p<0.01;中剂量组:t=4.919,p<0.01;高剂量组:t=5.504,p<0.01)和TrkB mRNA(低剂量组:t=4.561,p<0.01;中剂量组:t=4.827,p<0.01;高剂量组:t=5.661,p<0.01)、BDNF蛋白(低剂量组:t=5.232,p<0.01;中剂量组:t=4.889,p<0.01;高剂量组:t=4.677,p<0.01)和TrkB蛋白(低剂量组:t=5.535,p<0.01;中剂量组:t=4.827,p<0.01;高剂量组:t=4.262,p<0.0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6)IBS-D粪便肠道菌群呈多样性改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主要菌群,各组的菌群组成在门水平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在属水平,中剂量组肠道菌群丰富度与正常对照组最为相似。IBS-D模型组中的真杆菌、粪杆菌、乳酸杆菌、瘤胃球菌004、葡萄球菌、嗜冷咸海鲜球菌和肠球菌明显增加而毛螺旋菌科、纽链瘤胃球菌、粘液螺旋菌和厌氧菌均显着减少(p<0.05)。中剂量组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真杆菌、粪杆菌、乳酸杆菌、瘤胃球菌004和嗜冷咸海鲜球菌显着减少(p<0.05),而毛螺旋菌和厌氧菌增加(p<0.05)。中剂量组中乳杆菌、毛螺菌科、瘤胃科等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的网络密度高于IBS-D组。中剂量组细菌种类变化较大,如毛螺菌科和瘤胃球菌,相关系数为0.69;瘤胃科和柔嫩梭菌,相关系数为0.58。结论:(1)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肠道功能明显异常,加味交泰丸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上述肠道功能异常,且与剂量高低相关。(2)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型IBS-D大鼠肠道敏感性明显异常,加味交泰丸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上述肠道敏感性异常,且高剂量加味交泰丸对于大鼠最大耐受压力阈值的改善能力最强。(3)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型IBS-D大鼠促炎-抗炎平衡失调,加味交泰丸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上述促炎-抗炎平衡失调,且高剂量加味交泰丸对于大鼠TNFα、IL-6和IL-4的改善能力最强。(4)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体内BDNF/TrkB通路异常激活,加味交泰丸治疗后可明显改善BDNF/TrkB通路异常激活,且高剂量加味交泰丸改善能力最强。(5)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粪便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功能失调,加味交泰丸治疗后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的产出,并与IBS-D形成相关肠道菌群网络,进一步阐述肠道菌群在IBS-D发生、发展、治疗中的作用。

贾秉洁[8](2020)在《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其带给人们的困扰和伤害,亦在逐年增加。虽然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显着提高了肿瘤患者生存率,但是临床缺乏对肿瘤患者心理层面的关注,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抑郁的比例约为3.7%~66%,而国内高达25%~80%。抑郁状态可使患者生存期下降10%~20%左右,甚至成为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而西医药物治疗因其副作用、耐药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中医药参与的综合治疗是我国肿瘤治疗的优势与特色,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能够缓解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Cancer Related Depression,以下简称CRD)症状,显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部分治疗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针对CRD的中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远大前景。近几年肾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增长迅速,约为2.5%,跃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二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近几年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研究突飞猛进,为肾癌患者带来希望,生存期明显延长,有研究证实肾癌病人平均生存率可达40个月,无进展生存期长达27个月,与其他类型肿瘤一样,治疗方式和生存期改善的同时,肿瘤治疗过程中诸多相关因素给肾癌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均带来巨大的压力,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病问题更加突出。肾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需引起相关重视。目前有关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国内外尚缺乏对肾癌相关抑郁的关注和研究。另外国内有关CRD的中医治疗主要集中在同种药物或同组穴位上,而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遵循此原则治疗CRD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医优势,如果借助于传统中医理论与方法,即辨证论治治疗,将肿瘤患者群体归纳证候分型以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对易感体质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中医早期干预,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改善体质状态,可以为肾癌抑郁的早期防治与干预,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切入点。因此总结出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中医证型十分必要。导师在深入挖掘传统中医体质辨证基础上,尤其强调体质因素对肾癌相关性抑郁发病与预后的基础性作用,主张体质辨证与病、证、症辨治相结合,实践证明在缓解肾癌抑郁的症状,提高肾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治疗优势。体质内虚,在一定程度决定肾癌抑郁的易感性,“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若脏腑营卫表里冲和,气血调畅,则无积聚之弊,所谓“五脏元真通畅,则真气从之,病安从来”。本研究通过对肾细胞癌(以下简称肾癌)并发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分型进行研究,比较肾癌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差异,为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辨证分型、中医药辨治肾癌的中医病机理论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与临床数据依据。方法收集的病例为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初次就诊于导师门诊及肿瘤科病房治疗且符合纳排标准的肾癌患者142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患者需填写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D)和肾癌患者证候资料收集表,将信息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软件包处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结果1本研究调查的142例肾癌患者中,84例并发抑郁,发病率为59.15%。其中轻度抑郁患者36人(占25.35%);中度抑郁患者27人(占19.01%);中重度抑郁患者14人(占9.86%);重度抑郁患者7人(占4.93%)。2在肾癌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年龄(P=0.003,0R=1.869,95%CI[1.234,2.831])、既往病史(P=0.000,0R=7.864,95%CI[3.032,20.396])、个人月收入(P=0.001,0R=4.264,95%CI[1.884,9.651])与抑郁发生倾向呈正相关;是否手术(P=0.007,0R=0.248,95%CI[0.091,0.678])、知情情况(P=0.016,0R=0.231,95%CI[0.071,0.759])与抑郁发生倾向呈负相关。3本研究中肾癌并发抑郁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结果如下:阳虚证(占66.67%)、痰凝证(占53.57%)、湿阻证(占52.38%)、气滞证(占50.00%)、气虚证(占48.81%)、血瘀证(占28.57%)、血虚证(占19.05%)、阴虚证(占10.71%)、津亏证(占8.33%)、精亏证(占7.14%)、血寒证(占5.95%)、实寒证(占2.38%)、水停证(占2.38%)、饮停证(占2.38%)、气逆证(占1.19%),无实热证、血热证;肾癌非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的结果为:阳虚证(占75.86%)、痰凝证(占53.45%)、气虚证(占51.72%)、湿阻证(占44.83%)、血瘀证(占32.76%)、气滞证(占27.59%)、血虚证(占15.52%)、津亏证(占10.34%)、阴虚证(占8.62%)、精亏证4例(占6.90%)、水停证(占5.17%)、饮停(占3.45%)、血寒证(占3.45%)、实热证(占1.72%)、气逆证(占1.72%)、血热证(占 1.72%)、实寒证(占 1.72%)。4肾癌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气滞证上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余证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手术、个人月收入、知情情况呈负相关,与既往史呈正相关;肾癌相关抑郁发病率较高,以轻、中度抑郁为主。2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患者证候分布以阳虚证、痰凝证、湿阻证、气滞证为主,其中以阳虚证患者最多,气滞证与肾癌抑郁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肾癌抑郁组较非抑郁患者气滞证患者比例更多。

樊文彬[9](2020)在《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一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一般资料、便秘相关指标、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和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排粪频率(平均每周自发排粪,SBM)、粪便性状(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严重程度(Wexner便秘评分,WCS)、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便秘相关指标、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评分、PAC-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C组较健康人群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FC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9.29%。FC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精神病性是FC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的因子。(3)FC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FC组较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FC组生活质量中情绪心境、满意度、担忧、生活独立性、饮食、生理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度是两组之间差异最大的因子。(4)FC组Wexner便秘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477,P<0.001)。其中便秘病程与生活质量评分弱相关(r=0.223,P=0.017),排便时间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305,P=0.001)。(5)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均分弱相关(r=0.200,P<0.05)。(6)SCL-90均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相关(r=0.507,P<0.05)。结论: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BMI、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FC组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显着降低。FC患者便秘严重程度与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二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气阴不足型功能性便秘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一(玄参汤制剂)、试验组二(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普芦卡必利),分别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频率(SBM)、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Wexner便秘评分(W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频率、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程度、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90.0%,试验组二为97.1%,对照组90.3%,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SBM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BS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BSFS 3、4、5型合并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后PAC-QOL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治疗4周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HAMA评分总有效率为33.3%,试验组二为70.6%,对照组为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40.0%,试验组二为76.5%,对照组为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参汤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4周后与普芦卡必利在中医证候疗效、排便频率、大便性状、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所改善。玄参汤制剂结合精神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

黄巧仪[10](2020)在《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理论思想与西方心理学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从体质人格、情志、志意行为、精神认知、家庭与社会支持等几个维度编制合格的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Physical Resilience Scale to Coronary Disease,PRS-CD),为临床医护人员能够有效识别、评估患者心理韧性水平提供一种中国化的测量工具,并据此制定提升冠心病患者心理韧性水平的干预措施。方法:以中医形神一体观、心理韧性的原创性思想和西方品质性心理韧性理论模型为基础,综合分析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韧性成分要素进行分析,建构维度与条目池,并应用Delphi法确定PRS-CD预测量表。采用PRS-CD预测量表,对123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施测,对所得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从而筛选条目确定PRS-CD正式量表。采用PRS-CD正式量表对251名冠心病患者进行测量,并且采用Excel软件随机在251名被试中标注其中的40名,在14天后对自评无病情变化者进行PRS-CD量表的重测,对所得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均值比较、项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索变量间的关系,并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法评价量表重测信度、效标效度;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系数、相关分析法进行量表的内在信度分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法等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确定量表的框架结构及测评维度。结果:1.首次提出了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五要素模型。本研究基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相关思想,并对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与西方心理韧性理论进行了跨文化比较,本文认为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与西方心理韧性理论模型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质,并提出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由正气等生理因素、体质性情因素、意志与认知因素、情志因素、家庭与社会支持因素等五大要素构成。2.编制了第一份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PRS-CD)。本研究遵循现代心理量表的编制规则、程序与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思想与现代心理学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测量量表。该量表包括体质人格、情志、志意行为、精神认知、家庭与社会支持五个维度,由24个条目构成。该量表采用两极性的词汇作为评价方式,具有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优点。本研究对PRS-CD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及信效度检验。量表的患者接受率和完成率较高,分别为 100%、96.54%,其 Cronbach’s a系数为0.908,分半系数为0.706,PRS-CD各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619-0.898之间,分半系数数值除志意行为维度外,其他维度均高于0.7,总量表及各维度重测信度高于0.9,表明本量表的内外信度较高;在内部一致性检验中,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72-0.771之间,各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654-0.914之间,除了志意行为维度中的条目10与自身从属维度相关系数为0.125,且与体质人格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568之外,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或项目的相关系数在0.313-0.913之间,具备统计学意义,即说明本量表的内容效度较高。经与效标CD-RISC-25-c得分进行相关分析,本量表与效标的相关系数r,即效标效度为0.804,表明本量表具备较高的效标效度。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因子数目与本量表原预设的维度数目一致,且五个公因子的基本内涵亦符合本量表原预设的体质人格、情志、志意行为、精神认知、家庭与社会支持五个维度,表明本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结论:1.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内涵丰富,与西方心理韧性理论模型相比,除了有相当程度的内在一致性,还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质。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相统合的整体观和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个体观。本研究认为正气充盛、体质强壮和性格适中、意志坚定与认知合理、五志平和、家庭社会支持充足是个体体质心理韧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至今仍具有现代临床应用价值和时代意义。2.本研究研制的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包含24个条目,由体质人格、情志、志意行为、精神认知、家庭与社会支持五个维度(因子)组成。该量表经各项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冠心病患者的体质心理韧性提供了一种准确、方便、简单、易操作的测量工具,对于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临床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肿瘤患者的情绪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患者的情绪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更年期女性情绪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及两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筛查方法
        1.2.2 所用量表及测评方法
        1.2.2.1 标准Greene更年期量表(GCS)测评方法[6]
        1.2.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测评方法[7]
        1.2.2.3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评方法[8]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女性更年期受试者社会学资料比较
    2.2 两组女性更年期受试者Greene评分比较
    2.3 两组女性更年期受试者EPQ-RSC评分比较
    2.4 两组女性更年期受试者SRSS评分比较
    2.5 女性更年期情绪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1.1.2 疾病侵扰(Illness intrusiveness)
        1.1.3 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
        1.1.4 衰弱(Frailty)
    1.2 研究背景
        1.2.1 老年HD流行病现状
        1.2.2 疾病侵扰研究现状
        1.2.3 HD 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现状
        1.2.4 HD患者衰弱研究现状
        1.2.5 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和衰弱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1.3 立题依据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及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1.2 样本量的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工具
        2.2.2 调查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调查阶段
        2.3.2 问卷整理和数据分析
    2.4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现状
    3.3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现状
    3.4 老年HD患者衰弱现状
    3.5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的影响因素
    3.6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3.6.1 老年HD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3.6.2 老年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3.7 老年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3.8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3.9 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现状
    4.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的影响因素
    4.3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现状
    4.4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4.4.1 老年HD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4.4.2 老年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4.5 老年HD患者衰弱现状
    4.6 老年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4.7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4.7.1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
        4.7.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与衰弱的相关性
        4.7.3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
    4.8 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和衰弱间的中介效应
    4.9 建议
        4.9.1 加强相关知识认知,普及衰弱筛查
        4.9.2 早期干预情绪障碍,提高社会支持
        4.9.3 完善医疗政策,提高社会福利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5.2.1 本研究的创新
        5.2.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产后抑郁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产后抑郁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2 产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3 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病机及治则分析探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雌激素受体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1 雌激素受体
        2 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中医治疗产后抑郁症用药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产后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基于HPG轴探讨产后抑郁症发病机制及逍遥散干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产后抑郁症大鼠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变化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性
    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调查指标及评价工具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老年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2.2 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1.2.3 老年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
        1.2.4 老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
        1.2.5 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关系
    1.3 讨论
        1.3.1 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1.3.2 老年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
        1.3.3 老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
        1.3.4 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关系
    1.4 不足与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与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
    2.1 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2.1.1 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概述
        2.1.2 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2.1.3 国内外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2 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研究现状
        2.2.1 心理一致感的概念
        2.2.2 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
        2.2.3 国内外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研究进展
    2.3 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2.3.1 应对方式的概念
        2.3.2 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2.3.3 国内外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
    2.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老年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B 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量表
附录C 心理一致感量表
附录D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中医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RA西医分类标准
        2.2 中医证素评定标准
    3 研究病例的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观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4.1 一般情况
        4.2 活动度指标
        4.3 焦虑抑郁情绪
    5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RA患者的性别分布
        1.2 RA患者的年龄分布
        1.3 R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分布
    2 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中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背景、就业情况的分布情况
        2.1 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不同性别的分布
        2.2 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不同年龄段分布
        2.3 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不同教育背景的分布
        2.4 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不同就业情况分布
        2.5 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病情活动度指标的分布
    3 中医证素的分布情况
        3.1 RA患者中医证素的分布情况
        3.2 RA患者有/无情绪障碍的中医证素分布
        3.3 RA患者不同情绪障碍的中医证素分布
    4 RA患者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的年龄、病程分布的比较
        4.1 RA患者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的年龄分布
        4.2 RA患者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的病程的比较
    5 RA患者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的活动度指标的比较
        5.1 RA患者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的CRP值的比较
        5.2 RA患者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的ESR的比较
        5.3 RA患者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的VAS评分的比较
        5.4 RA患者不同中医证素中有/无情绪障碍的DAS28 评分的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RA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认识
        1.1 RA 的中医研究现状
        1.2 郁证的中医研究现状
    2 现代医学对RA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认识
        2.1 抑郁情绪的评估
        2.2 焦虑情绪的评估
        2.3 RA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3 结果讨论
        3.1 RA患者一般情况的分布特点
        3.2 RA患者活动度指标的分布特点
    4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情绪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症状评估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抑郁障碍概述
    1.2 原发性痛经概述
    1.3 抑郁障碍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研究
    1.4 抑郁障碍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机制研究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病例组和对照组痛经人群的相关状况对比
    3.3 PDD组和NPDD组一般资料比较
    3.4 PDD组和NPDD组症状对照分析
    3.5 PDD组症状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6 PDD组患者症状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PDD组患者痛经发生状况
    4.2 PDD组患者的症状评估
    4.3 PDD组患者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精神因素对痛经的反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少年女性月经紊乱导致抑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加味交泰丸治疗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IBS-D病名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IBS-D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现代医家对IBS-D病因病机的认识
        4. 中医对IBS-D的治疗
        5. 中医药治疗IBS-D的优势及问题展望
    二、西医理论研究
        1. 遗传因素
        2. 饮食因素
        3. 胃肠道动力异常
        4. 内脏超敏反应
        5. 脑-肠轴调节异常
        6. 肠道感染与免疫因素
        7. 精神心理因素
        8. 肠道微生物群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加味交泰丸治疗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案
        1.3 检测与评价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一般情况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IBS-SSS积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情绪障碍HAMD、HAMA积分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落数比较
        2.6 安全性指标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加味交泰丸干预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的构建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实验检测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比较分析
        3.2 各组大鼠糖水摄水量比较分析
        3.3 各组大鼠肠道敏感性比较分析
        3.4 各组大鼠循环炎症因子比较分析
        3.5 各组大鼠BDNF-TrkB通路激活情况评估
        3.6 各组大鼠粪便肠道菌群16S rRNA分析
    4. 讨论
        4.1 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动物模型制备的探讨
        4.2 加味交泰丸调节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的IBS-D大鼠抗炎-促炎系统的平衡
        4.3 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加味交泰丸改善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胃肠功能的分子机制
        4.4 加味交泰丸对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不足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所获奖励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8)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1 中医研究现状
        2 西医研究现状
        3 肾癌抑郁状态的研究现状
        4 结语
    综述二 肾癌的西医研究概述
        1 肾癌的病因
        2 肾癌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3 肾癌的治疗
        4 结语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研究过程
    1.6 统计学方法
    1.7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发病情况
    2.3 肾癌相关抑郁危险因素分析
    2.4 抑郁与非抑郁组证候分型特点
    2.5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证型上的关系
3 讨论
    3.1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病率
    3.2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3.3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证候分型特点
    3.4 导师对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认识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的认识进展
        1 罗马标准的起源及沿革
        2 罗马Ⅳ标准的背景
        3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命名
        4 功能性便秘与其他肠道疾病的关系
        5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6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展
        1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2 流行病学调查
        3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现状
        4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病因及机制
        5 与阿片类物质诱导的便秘鉴别
        6 评估与干预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估
        1 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评估
        2 便秘症状评估
        3 生活质量评估
        4 精神心理评估
        5 其他评估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对象来源
        2.3 研究对象入组
        2.4 主要研究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排便相关指标
        3.3 精神心理指标
        3.4 生活质量评价
        3.5 FC组内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FC的危险因素
        4.2 对排便相关指标认识的差异
        4.3 肛肠科FC患者群的治疗难度
        4.4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4.5 便秘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5 问题与展望
    6 调查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病例来源
        2.3 试验设计
        2.4 受试者选择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组间比较
        3.2 中医证候
        3.3 每周自发排粪(SBM)
        3.4 Bristol大便性状(BSFS)
        3.5 Wexner便秘评分
        3.6 PAC-QOL生活质量评价
        3.7 精神心理指标
        3.8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疗效分析
        4.1 便秘相关指标分析
        4.2 生活质量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4 精神心理状况疗效分析
    5 讨论
        5.1 中药玄参汤的应用
        5.2 精神心理干预及评估
        5.3 FC治疗方案的制订
    6 问题与展望
        6.1 此次研究
        6.2 中医药科研
        6.3 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制定
        6.4 精神心理干预
    7 试验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2 功能性便秘气阴不足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综述
    祖国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1 指南及共识
        2 定义
        3 流行病学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5 病理生理机制
        6 诊断标准
        7 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心理韧性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思想
        一、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原型
        二、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构成要素
        三、中医对胸痛心理生理因素的认识
    第三节 西方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情况
        一、西方心理韧性量表的理论模型
        二、冠心病心理韧性测评量表
    小结
第三章 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
    第一节 编制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的思路
        一、PRS-CD量表维度的构成模型
        二、PRS-CD量表评价方式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正式量表的形成
        一、建立PRS-CD量表的条目池
        二、Delphi法
        三、形成PRS-CD预测量表
        四、PRS-CD预测量表的实施
        五、PRS-CD正式量表的确立
    第三节 PRS-CD的正式施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可行性分析
        四、信度分析
        五、效度分析
第四章 讨论分析
    一、量表可行性分析
    二、信度评价
    三、效度分析
    四、与同类量表的比较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肿瘤患者的情绪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更年期女性情绪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及两者相关性研究[J]. 郑洁,贾碎林,方春霞,缪慧慧.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7)
  • [2]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D]. 王孟孟. 吉林大学, 2021(01)
  • [3]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D]. 许梦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及应对方式与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的关系[D]. 江佳隆.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5]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中医证素研究[D]. 林李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伴痛经的青年女性抑郁患者的症状评估及因素分析[D]. 王欢. 兰州大学, 2021(12)
  • [7]加味交泰丸治疗心肾失交兼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D]. 杨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D]. 贾秉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9]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樊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D]. 黄巧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7)

标签:;  ;  ;  ;  

癌症患者情绪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