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源杀菌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杀菌剂,植物,调节剂,病害,提取物,病菌,黄柏。
植物源杀菌剂论文文献综述
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1](2019)在《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及其对叁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环腐病菌、番茄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这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以红蓼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和乳化剂筛选及毒力实验,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并以该配方配制植物源杀菌剂进行活体检测实验,分析其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5种溶剂及7种乳化剂的筛选,得出无水乙醇为溶剂,吐温-20为乳化剂。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为:按质量比,红蓼挥发油2%,无水乙醇8%,吐温-20 8%,用水补至100%。该配方配制的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分散性、稳定性、p H、热储稳定性及冷储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在活体检测实验中,该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30. 00%~88. 33%,治疗效果为43. 33%~88. 33%;对番茄溃疡病菌的预防效果为50. 00%~97. 00%,治疗效果为26. 67%~96. 67%;对白菜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48. 33%~98. 33%,治疗效果为48. 33%~97. 00%。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及其成本,建议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稀释80倍后对马铃薯块茎浸泡处理,对番茄及白菜喷药处理,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有显着的杀菌效果及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可为3种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绿色途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刘刚[2](2019)在《新型植物源杀菌剂苯丙烯菌酮》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丙烯菌酮,为补骨脂种子提取物,是我国自主创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免疫诱抗、促进生长等特点,契合绿色防控要求,对环境安全,无残留隐患。尤其对水稻稻瘟病、苹果腐烂病、早晚疫病、炭疽病等多种重要植物病害防治效果显着。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破坏植物病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等壁膜系统,干扰细胞代谢过程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农业知识》期刊2019年17期)
石金巧,龙友华,黎晓茜,莫飞旭,冉飞[3](2019)在《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植物源杀菌剂室内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贵长猕猴桃软腐病致病病原菌,筛选具有防控作用的绿色植物源杀菌剂,为猕猴桃软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结合回接试验确定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植物源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分离获得的8株有效菌株中RF2和RF2-4可引发软腐病,将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菌株RF2和RF2-4分别与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同源性达100%和99%,结合RF2和RF2-4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两株致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0.5%苦参碱AS对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的EC_(50)分别为0.442mg·L~(-1)和0.322mg·L~(-1),0.3%丁子香酚SL的EC_(50)则分别为0.680mg·L~(-1)和0.301 mg·L~(-1),两者毒力均高于其他植物源杀菌剂。【结论】引起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0.5%苦参碱AS和0.3%丁子香酚SL对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筛选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丁仁惠,何小娥,王文龙,黄卫文,石浩[4](2019)在《柑橘采后主要病害植物源杀菌剂的筛选及抑菌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提取物)对柑橘果实绿霉病、青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期实现柑橘贮藏病害的绿色防控。以柑橘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为供试真菌,选择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72种药用植物丙酮提取物进行离体生物活性测定。在提取物(生药)质量浓度为1.0 g/mL条件下初筛,得到20种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植物,其中丁香、肉桂、迷迭香、细辛、山苍子、零陵香、凤仙透骨草、广藿香、博落回等植物提取物处理后抑菌圈直径均达到20 mm以上。丁香、肉桂、迷迭香的抑菌效果较好,对2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均较低,分别为3.125~6.25 mg/mL、25~50 mg/mL。当3种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3.0 mg/mL时,对2种病原菌孢子形成的抑制率达86.84%~99.60%,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也均达到85%以上,平均半数抑制质量浓度(EC_(50))分别为1.86、1.94、2.11 mg/mL。3种提取物以质量浓度2.0 mg/mL处理柑橘果实,处理组果实发病率与无菌水对照组之间分别相差48.31%、41.57%、35.96%,有效地降低了柑橘果实发病率。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杀菌剂,为柑橘果实高效、绿色、环保贮藏提供了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吴柳燕,杨霞,邓伦秀[5](2018)在《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虎舌红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虎舌红为试验试材,探索不同的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后对虎舌红株高、地径、叶长、叶宽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与细胞分裂素复配、木霉菌与细胞分裂素复配对虎舌红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张桂芳,张晓瑜,张艺,王志昱,王桂强[6](2018)在《2016—2017年烟台市水果中22种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烟台市售水果中22种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水平及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风险。方法于2016—2017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居民消费量较大的14个品种563份样品。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标准操作程序,对水果中16种杀菌剂和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进行检测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烟台市售水果22种农药残留检出率为40. 1%(226/563),均未超出GB 2763—2016限量值。14种水果中检出农药残留,圣女果、草莓、葡萄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5. 7%(45/47)、84. 9%(45/53)和83. 3%(25/30)。共检出11种农药残留,多菌灵、嘧霉胺、烯酰吗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 7%(128/563)、17. 8%(100/563)和11. 4%(64/563)。不同监测年度和不同季节样品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农贸市场样品检出率高于商场超市和水果专营店总检出率(P <0. 05)。结论烟台市售水果存在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污染,含量水平处于安全范围。(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易永丰,周洁尘[7](2018)在《浅谈植物源杀菌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何为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是生物农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实等部位获得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源制剂,对植物病原物具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用于防治植物病害但又不防碍植物正常生长。植物中的活性物质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下与有害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这些物质来源于自然,(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生态》期刊2018年10期)
祝子铜,雷美康,许源,黄超群,陈瑶[8](2018)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产品中5个酰胺类杀菌剂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产品中5个酰胺类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噻唑菌胺、吲唑磺菌胺、硅噻菌胺、吡噻菌胺)的含量。方法:样品用1%甲酸乙腈溶液进行提取,经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GCB)分散萃取净化,采用Accucore X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4.0μm)分离,以甲醇(A)和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45%A;1.0~3.0 min,45%A→80%A;3.0~8.0 min,80%A→95%A;8.0~12.0 min,95%A;12.0~13.0 min,95%A→45%A;13.0~17.0 min,45%A),流速为0.4 m L·min~(-1)。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扫描模式,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测定结果显示,在草莓、白菜等水果蔬菜中未检测到酰胺类杀菌剂;在葡萄中有检出酰胺类杀菌剂,检测结果均符合欧盟等法规要求。5个酰胺类杀菌剂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3 7~0.999 6。5个酰胺类杀菌剂检出下限为3.0μg·kg~(-1),定量下限为10.0μg·kg~(-1)。对6种植物源性产品进行10.0、20.0和100.0μg·kg~(-1) 3个水平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6.3%~117.1%,RSD为0.70%~14.3%。结论:该方法能满足国内外标准法规对植物源性产品中5个酰胺类杀菌剂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齐健博,何小娥,胡倩,郭阳,石浩[9](2018)在《鱼类水霉病植物源性杀菌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鱼类水霉病植物源性杀菌剂的抑菌效果,以水霉病菌为供试病菌,选取了多种具有消炎、杀菌功效的药用植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指标,确定植物提取物对水霉菌的抑菌效果;筛选抑菌效果较强的植物提取物,测定其对水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其对水霉菌生长抑制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油茶饼、大黄等植物提取液对水霉菌的生长具有较强抑制效果;叁者对水霉菌的MIC值均较低,分别为3.125、6.25、12.5mg/mL,对水霉菌的MBC值相差不大,均在为50 mg/mL左右。总体上,黄连表现出了相对最优的抑菌效果,当黄连提取液处理浓度达到500 mg/L时,抑菌率达到97%以上,菌丝鲜重低于0.02 g,抑菌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刘刚[10](2018)在《黄柏提取物或可开发成谷子赤霉病新型植物源杀菌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生产上谷子赤霉病防治提供依据,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谷子禾谷镰孢菌菌株,采用胚根抑制法研究了不同谷子品种对禾谷镰孢菌毒素的抗性,并对其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8个谷子品种中,张杂谷10号对谷子禾谷镰孢菌毒素抗性最强,与其余谷子品种抗性程度差异明显;苯甲·嘧菌酯在浓度为325μg/m L时对该菌抑菌活性最高,为74%。嘧菌酯在浓度为250μg/m L时对该菌抑菌活性最高,为56%。同一浓度下嘧菌酯处理后抑菌率均低于苯甲·嘧菌酯。黄柏提取物在30mg/m L时的抑菌活性最高,为73.1%。(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2期)
植物源杀菌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苯丙烯菌酮,为补骨脂种子提取物,是我国自主创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免疫诱抗、促进生长等特点,契合绿色防控要求,对环境安全,无残留隐患。尤其对水稻稻瘟病、苹果腐烂病、早晚疫病、炭疽病等多种重要植物病害防治效果显着。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破坏植物病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等壁膜系统,干扰细胞代谢过程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源杀菌剂论文参考文献
[1].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及其对叁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刘刚.新型植物源杀菌剂苯丙烯菌酮[J].农业知识.2019
[3].石金巧,龙友华,黎晓茜,莫飞旭,冉飞.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植物源杀菌剂室内筛选[J].福建农业学报.2019
[4].丁仁惠,何小娥,王文龙,黄卫文,石浩.柑橘采后主要病害植物源杀菌剂的筛选及抑菌效果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5].吴柳燕,杨霞,邓伦秀.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虎舌红生长的影响[J].四川农业科技.2018
[6].张桂芳,张晓瑜,张艺,王志昱,王桂强.2016—2017年烟台市水果中22种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情况[J].卫生研究.2018
[7].易永丰,周洁尘.浅谈植物源杀菌剂[J].林业与生态.2018
[8].祝子铜,雷美康,许源,黄超群,陈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产品中5个酰胺类杀菌剂残留[J].药物分析杂志.2018
[9].齐健博,何小娥,胡倩,郭阳,石浩.鱼类水霉病植物源性杀菌剂的筛选[J].湖南农业科学.2018
[10].刘刚.黄柏提取物或可开发成谷子赤霉病新型植物源杀菌剂[J].农药市场信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