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论文_杨海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义利之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义利,孟子,儒家,史记,货殖,仁政,道德观。

义利之辨论文文献综述

杨海文[1](2019)在《义利之辨与做大丈夫——孟子对于国君、士人的道德劝谕》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首章的主题是义利之辨,旨在"格君心之非",这是孟子对于国君进行的道德劝谕。《孟子》6·2的主题是做大丈夫,旨在"志于道",这是孟子对于士人进行的道德劝谕。无论国君还是士人,做人都是永远在路上的大事。在位者要有责任伦理,有德者要有信念伦理,这表明孟子对于国君、士人进行的道德劝谕具有发人深省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路鹏飞[2](2018)在《“无所为”和“有所为”:论张栻的理欲、义利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栻以"无所为"和"有所为"统合义与利、天理与人欲、为人者与为己者、王者之政与霸者之政等的划分。在这种对举的概念辨析中,他主张明天理,遏人欲;赞成举仁义,行仁政,反对功利之学与霸政。张栻认为义利之辨为孔孟入门之处,他详细辨析了理欲、义利的多种含义。他分别以礼学、六经、命等来解释"天理",以公理、道义、体用、仁政等来解释"义",在这种辨析过程中,确立了"无所为"和"有所为"的区分,主张圣贤的"无所为",反对"有所为"。(本文来源于《朱子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朱承[3](2019)在《义利之辨与儒家公共性思想的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儒家思想史看,义利之辨虽然不能简单等同于公私之辨,但是公私问题依然是其核心要义。在公共生活中,公义和私利在何种情景下、何者更具有优先性的思考,是义利之辨的实质之一。在儒家看来,良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个体让渡部分私人利益来落实公义,并以此促成社会的和谐。义利之辨中的公共性优先原则,在儒家的仁爱学说、大同理想、修身工夫等思想中也有体现。就此而言,义利之辨是儒家公共性思想的逻辑展开。(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5期)

唐丰姣[4](2019)在《司马迁的“义利之辨”——《史记·货殖列传》研读札记(上)》一文中研究指出"货殖"一词,出自《论语?先进》:"赐(子贾)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安国注云:"殖,生也。生资货财利。""货殖"本意,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从中生财求利,后泛指经商之人、经营之商品乃至人们从事的经贸理财之活动。司马迁以"货殖"为名,将先秦至西汉中期着名的商人事迹汇辑为一篇,"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史记?货殖列传》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正史中第一篇专门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之类传,也是研究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重要篇章。于今读来,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市场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李军时[5](201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观视域下的儒学义利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共同的重大基本问题,儒学道德观集中体现在其核心问题义利之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义利之辨在关于道德的本质和基础上,前者认为道德的本质为社会意识形态,而其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后者认为道德本质在于合于"天理"的人之理性。关于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者认为道德与利益密不可分,利益决定道德;后者则认为道德具有独立而超越的价值,虽然后世儒学越来越认识到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但基本都强调以公抑私。关于道德的发展与完善,前者认为道德必然随着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而进步;后者则认为需要通过人对"天道"的感悟和心性的修养。总体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德观坚持历史逻辑与伦理逻辑相统一,历史逻辑优先;儒学从先秦特别是孔子时历史逻辑与伦理逻辑并重,到后世越来越强调伦理逻辑。(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维[6](2019)在《义利之辨:医科院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纷纭驳杂的社会文化视域中,尤其是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医科院校的医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以守护生命和提升人类幸福指数为使命的特殊专业学习者,未来也是以救死扶伤和提高人体生命质量为己任的职业医生。在学习过程中,医科生需要形成对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生命价值、利益价值最大程度的认同。"义利之辨"是我国儒家文化中重要的哲学语域,"义"与"利"的基本维度、内在逻辑、辩证关系对当今医科院校的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现实启发意义。二者辩证统一于医科生审美教育的教学与实践中,从中国哲学文化中撷取"义利之辨"作为重要的思辨命题,进而探索"义"与"利"的基本维度和辩证关系,运用到医科生的审美教育实践之中,达到"立德育人"的终极目的,不啻是一个科学的路径。(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李祥俊[7](2019)在《儒家义利之辨的概念含义、问题层次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的义利之辨形成了一个贯通理事、内外、天人的义理系统。在社会共同生活层面,关注利益与合宜的利益分配制度,主张以义制利、重义轻利。在个体价值选择层面,关注个体对外在规则的自觉遵循与自得自足,主张以义取利、以义为利。在性与天道的超越层面,主张义即是性、性即是理,义外无利,关注实现本体之义的修养工夫。儒家义利之辨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将以血缘情感为纽带的宗法伦理作为义的基础,从而奠定了偏向整体性、内在性、超越性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01期)

宋宽锋[8](2018)在《“义利之辨”的政治哲学意蕴与“仁政”的实际可行性问题——孟子政治哲学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义利之辨"的政治哲学意蕴在于呈现了"出于利的政治"与"出于仁义的政治"及其思考方式之间的分歧和争执。"出于仁义的政治"就是"仁政","仁政"就是为政者优先考虑"民"的利益的"政治"。"仁政"有其制度之维,为政者的"仁心"必须通过"仁政"来使自身得到落实和客观化。孟子"仁政"构想落空的主要根源在于其制度设计的不合时宜,而并非缺乏对制度的关注和设计。虽然"人君"所具有的"不忍人之心"为"仁政"的施行提供了内在根据,但是单纯依据"性善论",孟子却无法解释"政刑"乃至"政治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岳文典[9](2018)在《从义利之辨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义利之辨",并认为对"义"与"利"的抉择关乎人生的方向与人品的高低,必须慎重对待。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同样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经据典,表达了对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义利观的重视与期望,如"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又如"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正确的义利观不仅关乎个人的人生方向与品行高下,而且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与前途。(本文来源于《群众》期刊2018年22期)

高潇倩[10](2018)在《论《一笠庵四种曲》中儒家的义利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期,儒家对于义利之辨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辨析。儒家肯定利益的合理性,指出义与利是君子和小人的重要分界,利是天下人的利,而利则是个人的私利。儒家提倡义以为上,反对见利忘义、以义求利,在极端情况下倡导舍生取义。《一笠庵四种曲》多层面地呈现了儒家义利之辨的内涵。《一捧雪》表现了舍生取义和忘恩负义的两种人生选择;《人兽关》力图回应"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的命题;《占花魁》揭露了乱世之中小人的见利忘义;《永团圆》凸显了闺门烈女义以为上的气概。(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8年04期)

义利之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栻以"无所为"和"有所为"统合义与利、天理与人欲、为人者与为己者、王者之政与霸者之政等的划分。在这种对举的概念辨析中,他主张明天理,遏人欲;赞成举仁义,行仁政,反对功利之学与霸政。张栻认为义利之辨为孔孟入门之处,他详细辨析了理欲、义利的多种含义。他分别以礼学、六经、命等来解释"天理",以公理、道义、体用、仁政等来解释"义",在这种辨析过程中,确立了"无所为"和"有所为"的区分,主张圣贤的"无所为",反对"有所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义利之辨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海文.义利之辨与做大丈夫——孟子对于国君、士人的道德劝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路鹏飞.“无所为”和“有所为”:论张栻的理欲、义利之辨[J].朱子学刊.2018

[3].朱承.义利之辨与儒家公共性思想的展开[J].哲学动态.2019

[4].唐丰姣.司马迁的“义利之辨”——《史记·货殖列传》研读札记(上)[J].市场论坛.2019

[5].李军时.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观视域下的儒学义利之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张维.义利之辨:医科院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维度[J].美育学刊.2019

[7].李祥俊.儒家义利之辨的概念含义、问题层次与价值取向[J].学习与实践.2019

[8].宋宽锋.“义利之辨”的政治哲学意蕴与“仁政”的实际可行性问题——孟子政治哲学新探[J].孔子研究.2018

[9].岳文典.从义利之辨说开去[J].群众.2018

[10].高潇倩.论《一笠庵四种曲》中儒家的义利之辨[J].戏曲艺术.2018

论文知识图

张栻-[南宋]张栻 小楷书(局部)事功之学和功利思想张栻-[南宋]张栻 小楷书孟轲-孟轲像异地浙江商会会长领导素质五维评价模型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3)

标签:;  ;  ;  ;  ;  ;  ;  

义利之辨论文_杨海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