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协调视角下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人地协调视角下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基。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生活的根基,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要素,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山东省是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山东省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对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是解决山东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不可持续问题的前提,是进行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也是改善山东省人地关系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水土资源看作一个完整系统,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资源稀缺理论及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等进行梳理。其次从水资源总量、用水结构、水利工程现状、供水现状及用地结构等方面对山东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再次通过构建DPSIR模型对山东省2007、2012、2016年的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计算,从人地协调视角出发,分析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指标及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找出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然后运用单位面积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法对山东省2000年以来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进行计算,并对其匹配状态进行时空分析。最后总结出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目前面临的压力,并提出有效提高其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具体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水土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山东省及其17地市的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指标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2016年,山东省驱动力指数与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均呈现“先升后降、总体上升”的趋势,说明近十年来山东省水土资源系统面临或潜在的压力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作用于水土资源系统的驱动力与压力的不断变化,状态指数呈“先降后升、总体下降”的趋势,说明近十年来随着压力的波动上升,山东省水土资源系统的状态总体呈下滑趋势。影响指数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先升后降、总体变化不显著”,说明水土资源系统的状态变化对山东省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先上升、后下降,总体来看变化较小。响应指数的变化呈现“先升后降、总体降低、整体偏低”的特点,说明近十年来,山东省面对水土资源系统状态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仍然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2)对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时空格局演化分析。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山东省近十年来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利用ArcGIS10.2对17地市2007年、2012年及2016年的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并将承载力水平划分为五个相对等级。结果表明,从时间视角看,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呈“先升后降、总体上升”的变化趋势,与驱动力系统及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从空间视角看,山东省承载力重心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内陆地区扩散。(3)找出了山东省及其17地市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通过对山东省及其17地市2016年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指标障碍度计算,最终找出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五个主要障碍因素分别是耕地面积变化率、湿地面积比例、人均水资源量、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生态环境用水率,其中耕地面积变化率对其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影响最大。综合来看,17地市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五个主要障碍因素与山东省的较为一致,但是除了以上五个因素之外,还包括农机化程度、人均GDP和土地退化率。(4)对山东省水土资源匹配状态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总结。从时间视角看,2000年以来,山东省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年际变化显著,整体呈不间断的上下波动趋势,且可达到的最高匹配程度逐渐减小。从空间视角看,目前山东省整体的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一般,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一般及以下的地市数量占70%以上,匹配程度较优的地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究其原因,水资源的丰缺是山东省及其17地市水土资源匹配的主要制约因素。(5)提出了有效提高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当前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面临的压力,并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提高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具体对策:提高水土资源供给能力;促进水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保护与改善水土资源环境;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水资源承载力
  •     2.1.2 土地资源承载力
  •     2.1.3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地关系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系统论
  •     2.2.4 资源稀缺理论
  • 3 山东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3.1.2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   3.2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2.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2.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4 基于人地协调的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   4.1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计算
  •     4.1.1 评价模型构建
  •     4.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1.3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计算
  •   4.2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     4.2.1 五个分指标的变化分析
  •     4.2.2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分析
  •   4.3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障碍因素分析
  •     4.3.1 指标障碍度测算
  •     4.3.2 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 5 山东省水土资源匹配状态时空格局
  •   5.1 水土资源空间格局
  •     5.1.1 水资源区域分布
  •     5.1.2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
  •   5.2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及测算
  •     5.2.1 匹配系数测算模型
  •     5.2.2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的测算
  •   5.3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的时空分析
  •     5.3.1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时间变化分析
  •     5.3.2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空间差异分析
  • 6 人地协调视角下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对策
  •   6.1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压力
  •     6.1.1 水土资源供给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     6.1.2 水土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
  •     6.1.3 水土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     6.1.4 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差
  •     6.1.5 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
  •   6.2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对策
  •     6.2.1 提高水土资源供给能力
  •     6.2.2 促进水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     6.2.3 保护与改善水土资源环境
  •     6.2.4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     6.2.5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     6.2.6 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于贵思

    导师: 赵明华

    关键词: 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匹配系数,模型,人地协调,山东省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资源科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 F205

    总页数: 110

    文件大小: 5923K

    下载量: 559

    相关论文文献

    • [1].污染输出防控视角下浅山区水土资源空间优化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03)
    • [2].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及对策[J]. 农业展望 2020(02)
    • [3].黄土沟壑区沟道水土资源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 南方农业 2020(20)
    • [4].山东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及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11)
    • [5].基于两阶段模型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评价[J]. 水利水电技术 2018(12)
    • [6].灌溉方案中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8(20)
    • [7].水土资源是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条件[J]. 办公自动化 2016(24)
    • [8].探讨水土保持规划的意义[J]. 科学中国人 2017(17)
    • [9].河南省水土资源阻尼效应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 [10].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可变模糊集的水土资源保障风险仿真与评价[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8(04)
    • [11].农村小规模水土资源流失危害性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11)
    • [12].武威市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协调性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13(05)
    • [13].水土资源的保护[J]. 水利天地 2011(06)
    • [14].农业水土资源流失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 科技传播 2011(18)
    • [1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土资源的科学利用[J]. 河北水利 2008(06)
    • [16].浙江水土资源流失的原因与保护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1)
    • [17].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 内蒙古水利 2008(05)
    • [18].浅析三江平原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J]. 现代化农业 2008(04)
    • [19].陕西省水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0].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建设方案——以西北旱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9)
    • [21].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复杂适应系统配置研究——以三江平原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3)
    • [22].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经济系统耦合协调评价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2)
    • [23].区域水土资源复合系统风险分析研究初探[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02)
    • [24].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全民共建秀美山川[J]. 中国水土保持 2011(04)
    • [25].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质量评价与地埋滴灌节水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5)
    • [26].承德北部山区水土资源协调利用治理研究[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9(03)
    • [27].河南省水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分析[J]. 时代农机 2018(02)
    • [28].粮食增产期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8(04)
    • [29].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理论框架体系探讨[J]. 人民黄河 2017(07)
    • [30].合理管护水土资源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J]. 吉林蔬菜 2015(12)

    标签:;  ;  ;  ;  ;  

    人地协调视角下山东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