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营养论文_王玲,施建军,史慧兰,欧卫友,王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磷营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营养盐,水体,太湖,蓝藻,营养,沉积物,黄河。

氮磷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施建军,史慧兰,欧卫友,王超[1](2019)在《氮磷添加对环青海湖高寒草原牧草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环青海湖区域轻度退化高寒草原适宜的氮磷添加量,选用尿素与磷酸二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N1P1 (35,26 kg·hm–2),N1P2 (35,52 kg·hm–2),N1P3 (35,65 kg·hm–2),N2P1 (70,26 kg·hm–2),N2P2 (70,52 kg·hm–2),N2P3 (70,65 kg·hm–2),N3P1 (140,26 kg·hm–2),N3P2(140,52 kg·hm–2),N3P3 (140,65 kg·hm–2) 9个施肥梯度,以不施肥为N0P0对照(CK),研究氮磷合施对该草原牧草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合施显着增加了牧草粗蛋白和牧草全磷含量(P <0.05),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牧草粗纤维含量随之降低,但对牧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2)氮磷合施显着增加了土壤全量养分(P <0.05)。不同梯度氮磷合施下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7.41%~150.00%、3.22%~114.68%、2.35%~306.85%。3)氮素施量为70~140 kg·hm–2,磷素施量为26~52 kg·hm–2时,不同梯度氮磷合施经济效益较高,牧草净收益增加1 646.74~5 797.68 CNY·hm–2。(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安峰,刘晓玲,张建霞[2](2019)在《不同氮磷营养供应比例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河叁角洲滨海湿地优势物种盐地碱蓬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3个氮磷供应比例(5:1、15:1和45:1),研究氮磷供应比例变化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施肥处理,不同氮磷供应比例下盐地碱蓬株高、基径均有所增加。氮磷添加促进了其生物量的积累,以低供应比例下盐地碱蓬生物量增加最为显着。相对于氮供应量的增加,磷供应量增加对盐地碱蓬生物量的提高效果更为显着,表明该区限制盐地碱蓬生长的因子可能为磷元素。(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罗晶,陈津端,周安刚[3](2019)在《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各地,水体富营养化都是一个普遍问题,富营养化引起的危害不容忽视,是水体治理中重点研究的问题,随着技术的成熟,景观生态浮岛技术已经开始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得到推广和使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探讨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0期)

魏潇,李凡,马元庆,徐艳东,陈玮[4](2019)在《2014年山东近岸海域海水氮磷营养盐含量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2014年山东近岸海域海水春夏秋叁个航次的营养盐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等3种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山东近岸海域的海水营养盐含量特征和富营养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DIN和PO_4-P含量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次比例分别为7.1%和0.5%,各营养盐空间分布离散程度较大,总体趋势为山东北部海域的含量高于南部。NO_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春夏秋叁个季节DIN、PO_4-P和SiO_3-Si的含量变化基本呈春季至夏季降低、而后秋季再升高的趋势。调查海域呈富营养化(E≥1)的站次占总监测站次的14%,83.3%的站次的N/P>30,氮磷营养盐结构失衡,磷限制为山东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应加强富营养化海域监测,特别关注营养盐严重失衡区域。(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曾嘉敏,邹任炯,姚家敏,吴画屏,黎楚婷[5](2019)在《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混合种植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芦苇、苦草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进行单独栽种以及混合栽种,通过监测水中氮磷浓度,探讨混合种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被净化水体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和苦草及其组合型对水体中氮磷均有去除作用,高浓度下苦草对总氮去除率最高,为67.33%,中低浓度下均是组合型对总氮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8.81%、6.34%;高中低3种浓度下均是芦苇对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1.81%、89.21%、67.64%.综合评价,苦草对总氮去除效果较好,芦苇对总磷去除效果较好,2种植物混合种植能够互补并有效降低水体氮磷浓度,改善富营养化水质.(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任焕莲[6](2019)在《漳泽水库底泥氮磷污染与表层水营养化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富营养化和底泥是造成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漳泽水库库前、库中、库尾不同监测点的表层水和底泥总磷、总氮的监测结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明显,对应监测点的底泥中总磷含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均明显,总氮随时间变化不明显,随空间变化从库前至库尾整个监测期呈显着下降趋势,底泥与其对应的表层水氮磷含量无直接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成果为解决水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苗晓茸,孙艳梅,于磊,马春晖,张前兵[7](2019)在《氮磷互作对不同茬次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互作模式对绿洲区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N 105 (N_1)和210 kg·hm~(-2)(N_2)2种梯度,施P_2O_5 0 (CK)、50 (P_1)、100 (P_2)和150 kg·hm~(-2)(P_3)4种施磷梯度,交互配施共8个处理(N_1P_0、N_1P_1、N_1P_2、N_1P_3、N_2P_0、N_2P_1、N_2P_2、N_2P_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滴灌苜蓿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_1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_2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_2条件下,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_1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_1、N_2条件下,各茬次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P_2处理小于其他处理。P_0、P_2和P_3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N_1处理大于N_2处理;相同施磷条件下,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N_1处理小于N_2处理。通过对苜蓿各生长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生长速度和茎粗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株高和茎叶比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小。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评价表明,不同氮磷处理下滴灌苜蓿各茬次的较优施肥模式为N_1P_2处理,此处理下,苜蓿能够获得较高干草产量(25103.19 kg·hm~(-2))、高蛋白含量(叶:23.60%~26.47%、茎:10.57%~11.76%)、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3.28%~17.41%、茎:38.63%~47.21%)和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8.18%~22.93%、茎:49.53%~59.83%)。在新疆绿洲区,施氮(N)105 kg·hm~(-2)、磷(P_2O_5)100 kg·hm~(-2)有利于促进滴灌苜蓿干草产量的形成及营养品质的提高。(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许海,陈洁,朱广伟,秦伯强,张运林[8](2019)在《水体氮、磷营养盐水平对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南京市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清溪、护城河、玄武湖、月牙湖、琵琶湖和前湖为研究对象,调查各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和优势种,并结合藻类生长潜力试验,探究不同氮、磷营养水平的自然水体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与竞争的影响.野外调查发现不同营养水平水体浮游植物优势种不同,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以绿藻、蓝藻、硅藻和隐藻分别占优势.单一藻种培养时,铜绿微囊藻在清溪、护城河和玄武湖水体中生长均较好,而斜生栅藻仅在高氮、磷浓度的清溪和护城河水体中有较大生长量,说明斜生栅藻对氮、磷的需求高于铜绿微囊藻;两种藻共培养时,清溪水体中斜生栅藻占优势,护城河和玄武湖水体中铜绿微囊藻占优势,但其他水体中两种藻均不能生长,说明氮、磷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蓝藻形成优势.对低营养水平的玄武湖、琵琶湖、月牙湖和前湖水体进行氮、磷加富后,两种藻均能较好地生长,且各组没有显着差异,说明藻类在这些水体中生长受到氮、磷的限制,氮、磷浓度升高会增加水华发生的风险.本研究将野外调查和藻类生长潜力实验相结合,深入探究了蓝藻优势形成与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关系,揭示了蓝藻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水体氮、磷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易产生蓝藻优势.(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弘杰,秦梦钰,胡方旭,徐慧敏,卢诗洁[9](2019)在《渔业养殖对东太湖沉积物氮磷营养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网养殖是东太湖渔业养殖的传统模式。传统围网养殖中高密度的围网设置、过度地投放饵料等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已对东太湖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近年来,东太湖的渔业养殖模式已经得到了优化和改良。该文通过对比东太湖不同区域(养殖区1、养殖区2、恢复区、对照区),不同季节(冬季:2月;夏季:7月)的沉积物理化指标数据,研究东太湖渔业养殖区沉积物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养殖区1和养殖区2的沉积物营养盐浓度略高于恢复区和对照区。随季节变化(冬季至夏季),各研究区域的沉积物总氮、总磷、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浓度均有所下降,但氨态氮浓度均显着升高;养殖区(养殖区1和养殖区2)、恢复区和对照区沉积物营养盐浓度的差异逐渐减小;恢复区和对照区沉积物营养盐浓度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养殖区(养殖区1和养殖区2)小;冬季和夏季恢复区沉积物营养盐浓度均低于养殖区1和2但略高于对照区,说明恢复区沉积物营养负荷治理已初见成效。(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徐淑敏,齐占会,史荣君,刘永,韩婷婷[10](2019)在《水产养殖对亚热带海湾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以深澳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典型的亚热带养殖海湾——深澳湾海水中无机氮(DIN)、磷酸盐(PO_4-P)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鱼类网箱和贝藻筏式等规模化养殖活动对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对营养盐的潜在限制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深澳湾DIN和PO_4-P浓度及分布呈明显的季节变化:DIN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PO_4-P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季网箱区的DIN浓度和氮磷比(N/P)低于贝藻养殖区和对照区,而其他3个季节,网箱区的DIN和PO_4-P浓度以及N/P均高于贝藻养殖区和对照区。贝藻养殖区和对照区之间在各个季节,氮、磷营养盐和N/P之间均无显着差异。各个季节DIN和PO_4-P浓度均高于理论上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阈值,不存在营养盐的绝对限制。夏、冬季的N/P分别为13.6、13.1,低于Redfield值,说明存在N的潜在限制;春、秋季的N/P分别为16.6、19.0,说明P的潜在限制性较强。深澳湾的年均N/P为14.3,全湾受N潜在限制性较强。除夏季外,硝酸盐(NO_3-N)是DIN的主要组成,比例介于51.7%~92.7%,其次为NH_4-N (5.2%~43.8%),亚硝酸盐(NO_2-N)比例最低(2.1%~27.2%),说明深澳湾的氮营养盐达到了热力学平衡状态。与2001年相比,深澳湾海区的DIN和PO_4-P浓度均有下降,由中度营养型转变成贫营养型,年平均N/P更接近Redfield值,说明深澳湾的生产力水平依然受氮限制,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规模化贝藻养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氮磷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黄河叁角洲滨海湿地优势物种盐地碱蓬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3个氮磷供应比例(5:1、15:1和45:1),研究氮磷供应比例变化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施肥处理,不同氮磷供应比例下盐地碱蓬株高、基径均有所增加。氮磷添加促进了其生物量的积累,以低供应比例下盐地碱蓬生物量增加最为显着。相对于氮供应量的增加,磷供应量增加对盐地碱蓬生物量的提高效果更为显着,表明该区限制盐地碱蓬生长的因子可能为磷元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磷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玲,施建军,史慧兰,欧卫友,王超.氮磷添加对环青海湖高寒草原牧草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2].张安峰,刘晓玲,张建霞.不同氮磷营养供应比例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9

[3].罗晶,陈津端,周安刚.景观生态浮岛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作用[J].科技视界.2019

[4].魏潇,李凡,马元庆,徐艳东,陈玮.2014年山东近岸海域海水氮磷营养盐含量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J].海洋湖沼通报.2019

[5].曾嘉敏,邹任炯,姚家敏,吴画屏,黎楚婷.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混合种植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9

[6].任焕莲.漳泽水库底泥氮磷污染与表层水营养化关系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7].苗晓茸,孙艳梅,于磊,马春晖,张前兵.氮磷互作对不同茬次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8].许海,陈洁,朱广伟,秦伯强,张运林.水体氮、磷营养盐水平对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9

[9].张弘杰,秦梦钰,胡方旭,徐慧敏,卢诗洁.渔业养殖对东太湖沉积物氮磷营养盐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10].徐淑敏,齐占会,史荣君,刘永,韩婷婷.水产养殖对亚热带海湾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以深澳湾为例[J].南方水产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湖泊拟湖底沉积量交换过程水质控制点示意图营养盐变化趋势(左)浮游生物变化趋势...业8001000营养...黄水收集洁具:从左到右依次为小便斗...磷酸铵镁电镜扫描照片

标签:;  ;  ;  ;  ;  ;  ;  

氮磷营养论文_王玲,施建军,史慧兰,欧卫友,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