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校正调节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调节器,自适应,系统,过程控制,算法,方差,因子。
自校正调节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蓝益鹏,郭庆鼎[1](2003)在《龙门移动式镗铣加工中心自校正调节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龙门移动式镗铣加工中心两立柱位置同步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自校正调节器控制方法。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对被控对象参数在线辨识 ,用H∞ 鲁棒控制算法对调节器参数在线求解 ,使系统在未知有界扰动、参数变化和未建模动态等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存在时 ,对调节器参数进行自动整定 ,保证速度同步控制的鲁棒性 ,从而间接实现位置同步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控制效果好 ,鲁棒性强 ,满足对龙门移动式镗铣加工中心速度同步以及位置一致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03年01期)
侯解民,周亦武,赵涛[2](2002)在《船舶航向控制线性二次高斯自校正调节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线性二次高斯自校正调节器设计以及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自适应控制的问题.介绍利用谱因子分解理论和线形多项式方法求解线性二次高斯调节器的一般理论,并对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系统具有不能控且不稳定成分时的线性二次高斯调节器设计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给出了该调节器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的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李毅,冯泽森[3](1995)在《应用稳定性回归分析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自校正调节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最小二乘法设计的自校正调节器抗干扰能力差二其原因在于离差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模型稳定性差,而离差绝对值和作为目标函数得到的模型具有高拟变和稳定性.本文绘出了应用离差绝对值和作为目标函数设计模拟程度高、稳定性好的自校正调节器的算法.(本文来源于《新疆工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李维[4](1992)在《增加补偿调节提高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控制精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用补偿调节改善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的控制精度,这种调节对微动干扰较多的系统,其作用十分明显,经过多次的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1992年03期)
张可仁,吴介民,李奇平[5](1992)在《一种采用自校正调节器的液位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自校正调节器理论用于液位控制。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结构、自校正调节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将运行结果与常规PID控制作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袁德利[6](1992)在《自校正调节器在合成氨氢氮比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我国中小型合成氨厂的工艺特点及常规控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用差分方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出自校正调节器,仿真研究和现场应用证明行之有效。(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1992年04期)
董长义,刘铁男,陈军[7](1992)在《一种交替更换控制量的自校正调节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生产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了一种自校正调节器(记为STR)。它有主、副控制量。并且在工作状况改变时,主、副控制量可无扰动切换.而STR的最优性不因切换而改变。实验表明这种STR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彭立信,孙德敏,张德颂,袁斌,杨健[8](1990)在《多变量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在蓄电池厂铅粉机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铅粉机是一个多变量耦合的、具有双重积分和本质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对象。研究工作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一种新的递推估计方法的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多变量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算法的设计、计算机实现和现场调试。(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1990年05期)
李维[9](1990)在《改进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在过程控制中的鲁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前馈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用自适应调整控制量限幅的方法改善系统的鲁棒性,经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1990年02期)
李维[10](1990)在《带有前馈的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前馈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对加前馈和不加前馈的差别进行了推导对比并把讨论结果在试验中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1990年01期)
自校正调节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讨论线性二次高斯自校正调节器设计以及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自适应控制的问题.介绍利用谱因子分解理论和线形多项式方法求解线性二次高斯调节器的一般理论,并对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系统具有不能控且不稳定成分时的线性二次高斯调节器设计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给出了该调节器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的仿真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校正调节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蓝益鹏,郭庆鼎.龙门移动式镗铣加工中心自校正调节器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
[2].侯解民,周亦武,赵涛.船舶航向控制线性二次高斯自校正调节器的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2
[3].李毅,冯泽森.应用稳定性回归分析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自校正调节器[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5
[4].李维.增加补偿调节提高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控制精度[J].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2
[5].张可仁,吴介民,李奇平.一种采用自校正调节器的液位控制系统[J].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2
[6].袁德利.自校正调节器在合成氨氢氮比控制中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2
[7].董长义,刘铁男,陈军.一种交替更换控制量的自校正调节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2
[8].彭立信,孙德敏,张德颂,袁斌,杨健.多变量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在蓄电池厂铅粉机控制中的应用[J].自动化学报.1990
[9].李维.改进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在过程控制中的鲁棒性[J].控制与决策.1990
[10].李维.带有前馈的多变量自校正调节器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0
论文知识图
![参数时变的情况下,自校正调节器控](/uploads/article/2020/01/05/66fb5045b507428aecd8df71.jpg)
![速度同步误差曲线](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459793&suffix=.jpg)
![位置同步误差曲线](/uploads/article/2020/01/05/42188cb0762b4262bbac1e66.jpg)
![模糊自校正调节器原理框图](/uploads/article/2020/01/05/beb68420910eeaba8235220a.jpg)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uploads/article/2020/01/05/ebae7b189387c942726e5642.jpg)
![自校正调节器控制系统结构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ZDBN2004060010004&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