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现代化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柯超,曹洋,夏叶婉,方闯,施森杰,石文英,潘江,章薇[1](2022)在《浅析不同针法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灸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具有早期性、安全性、有效性、良性双向调整的优势。根据AD发病的不同病因病机特点,学者们将其和针灸理论相结合,提出不同的针灸治则和选穴处方,如嗅三针法、益肾调督针法、三焦针法等。不同学术思想的出现往往有利于百家争鸣,就不同针法治疗AD进行综述,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岑思园,扶应钦,文娟,蒋基昌[2](2022)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马万里的中医英译探析》文中认为马万里(Giovanni Maciocia)作为海外中医英译的代表人物,对中医英译事业及中医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对马万里的英译从"三维转化"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高中医英译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
盛永琴,张莹[3](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杨蓉,赵焕新,季新燕,翟晓艳,杨李旺[4](2021)在《整合医学联合CBL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西医基础综合课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中西医并举是我国重要的国策,西医基础课程是中医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医专业的学生不重视西医基础课程学习的问题,学校开设了西医基础综合课程,并采用整合医学联合以案例为先导(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模式讲授该课程。该教学模式以案例为先导,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有效地建立起西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联系,使中医专业的学生深刻体会到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关键,明确了西医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了对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陈定芳,吴月峰,桂卉,贺玉婷,李海英,肖美凤,周晋,周逸群,邓凯文,贺福元[5](2021)在《水光谱组学研究现状及对中药归经理论的特殊影响》文中提出水光谱组学是一门研究水和水系统分子间氢键组成形态的新兴科学,它通过观察近红外光对水的作用所表征特征峰的变化来分析水系统中溶剂与溶质间的作用关系,且具有非侵入性、分析速度快和定性定量等特点,是研究中医经络及中药归经的有用工具。根据前期建立的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中药归经是中药成分客体与人体经络脏腑主体"印迹模板"自主选择性作用的结果,体现出以水为溶剂的体系的主体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特性,故水光谱组学可分析以水为溶剂系统人体的经络、腧穴、脏腑与中药分子的相互作用。本文先梳理水光谱组学的历史沿革、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现状,再结合中药归经的超分子属性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旨在阐明水光谱组学可用于测定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结构特征,揭示具特殊基团"印迹模板"的中药归经微观物质基础。因此,水光谱组学将成为研究中药归经理论的有利工具,也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有效方法。
曹洋,方昌敢[6](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出发,以CNKI样本框中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文献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当前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共现、研究机构时区、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得出中医药健康旅游文献研究主要分为8大模块,并归纳为4个主导性研究特点:旅游及中医药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药健康旅游理论研究、中医药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和中医药相关产业研究。同时还分析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现状与不足。未来,需要形成完整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知识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融合,共同致力于中医药健康旅游学术研究。
白龙,任慧霞,朱珂,朱晓晓,王常海[7](2021)在《以五脏病证为例探讨中医学辨病论治体系》文中认为应用文献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中的逻辑分析和系统分析对五脏病辨病论治体系进行相关研究。五脏病辨病论治体系以五脏生、长、化、收、藏的特性将疾病分为5类,并以五脏的特性对病名进行病位、病机的限制,进而使得病名具有特异性,指导临床辨病论治的应用。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五脏病病机的变化具有规律可循。五脏病的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分别获得五色、五音、五味、五脉的信息而确定病在何脏,再依五脏五行脉法和虚实证候的不同,判定五脏病的虚实。五脏病的治疗以《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所述五脏补泻所需药味为准则,选取适当的药物。五脏病辨病论治体系具有成熟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它的提出有助于中医辨病论治体系的完善。
石燕,何黎,任秋静,刘露,温川飙,孙涛,罗悦[8](2021)在《中医体质知识图谱分析——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计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中医体质近10年以来的发展概况、研究热点,预测研究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近10年收录的相关期刊文献,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绘制其知识图谱,分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热点及前沿。结果纳入符合研究文献6915篇,得到王琦、王济、李玲孺、李英帅、朱燕波等14位核心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相关性""中医体质辨识"以及"治未病"3个高频关键词,"气虚质""健康管理""阳虚质""痰湿体质""中医体质分类"及"体质辨识"6个高中心度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3个突现关键词。结论根据VOSviewer和CiteSpace研究表明,当前中医体质研究逐步标准化、科学化,机构间的交流合作需跨越地理因素,进一步加深,核心团队影响力显着增加。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集中于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研究,今后,亟需革新社区健康管理中体质辨识的方法及技术,以丰富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功能、增加老年群体对体质辨识系统的适应性、提升移动终端体质辨识系统处理数据的速度及准确度。
周琳[9](2021)在《张天文教授从久病入络论治头痛》文中指出张天文教授是全国第四、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其幼承庭训,从医至今已50余年,近20年主要从事中医脑病的诊治和研究。张师临证擅长针药并用,处方用药强调要突出君药的重要性,主次分明,反对不分君臣,过剂过量,混杂不清。其治疗头痛,多从久病入络立论,并以古方芎归汤、都梁丸为切入点,以细辛、蜈蚣加味制成加味芎归汤,临床疗效颇高。
张丽丽[10](2021)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文化自信之路: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学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热度,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基于知网1986-2020年相关文献的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内容的具体解读以及表现形式、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适应性、传统文化元素在具体领域的运用三个方面。每种研究领域均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观点与对策,这对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这些文献也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描述不清、实践不足,仅将其作为符号去讨论的问题。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传统文化必将与时代融合,展现出新的面貌。
二、中医现代化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现代化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不同针法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特色针法 |
1.1 嗅三针法 |
1.2 头穴针刺法 |
2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特色针法 |
2.1 智三针法 |
2.2 益肾调督针法 |
2.3 三焦针法 |
2.4 其他针法 |
3 讨论 |
(2)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马万里的中医英译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翻译学 |
2 文本选取 |
3 马万里的英译特色 |
3.1 注重对模糊语内涵的把握 |
3.1.1 隐喻中的模糊性 |
3.1.2“散、举”一词多义的模糊性 |
3.2 有效传达中医文化内涵 |
3.2.1 四个饮证英译 |
3.2.2 淋证病名的英译 |
4 结语 |
(3)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4)整合医学联合CBL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西医基础综合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课前准备 |
1.2.1. 1 选择案例 |
1.2.1. 2 发放案例 |
1.2.2课堂讲授 |
1.2.3 案例讨论及教师点评 |
1.2.4 课后评价反馈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语 |
(5)水光谱组学研究现状及对中药归经理论的特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光谱组学的历史沿革、研究方法和应用现状 |
1.1 水光谱组学及其历史沿革 |
1.2 水光谱组学的研究方法 |
1.2.1 波长的选择 |
1.2.2 数据库的建立 |
1.2.3 数据挖掘方法 |
1.3 水光谱组学的应用现状 |
2 水光谱组学对中药归经理论的特殊作用 |
2.1 中药归经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归经研究的核心问题 |
2.2 超分子“气析”理论能诠释中药归经理论的微观物质基础 |
2.3 水光谱组学是表征中药归经“印迹模板”的良好工具 |
2.4 水基质坐标可揭示中医经络脏腑和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 |
3 讨论与展望 |
(6)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研究方法 |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现状分析 |
(一)年度发文量与发文作者分析 |
1. 年度发文量分析 |
2. 发文作者分析 |
(二)研究机构分析 |
1.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
2. 研究机构时区分析 |
三、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关键词与前沿趋势分析 |
(一)文献关键词分析 |
(二)前沿趋势分析 |
四、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特点分析 |
(1)旅游及中医药文化基础理论研究:包括“#2旅游”和“#3健康旅游”2个聚类。 |
(2)中医药健康旅游理论研究:包括“#0中医药旅游”和“#1中医药健康旅游”2个聚类。 |
(3)中医药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包括“#4大别山区”“#5旅游开发”和“#8开发策略”3个聚类。 |
(4)中医药相关产业研究:包括“#6中医药服务贸易”和“#7境外旅客”2个聚类。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1. 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内容比较零散 |
2. 研究者与研究机构相对分散 |
3. 研究方法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缺乏实证研究 |
(二)研究展望 |
1.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
(7)以五脏病证为例探讨中医学辨病论治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辨病论治的渊源 |
五脏病辨病论治理论体系 |
1. 五脏病的基本病机 |
2. 五脏病病机演变规律 |
2.1 心病病机演变规律 |
2.2 肝病病机演变规律 |
2.3 脾病病机演变规律 |
2.4 肺病病机演变规律 |
2.5 肾病病机演变规律 |
3. 五脏病的病因 |
4. 五脏病的命名方式 |
五脏病辨病论治诊疗体系 |
1.五脏病的诊断方法 |
1.1望诊 |
1.2闻诊 |
1.3问诊 |
1.4脉诊 |
2.五脏病的治法 |
3.五脏病的用药法则 |
讨论 |
(8)中医体质知识图谱分析——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软件介绍 |
2.2 数据来源 |
2.3 研究方法 |
3 数据可视化分析 |
3.1 作者共现分析 |
3.2 机构共现分析 |
3.3 关键词共现分析 |
3.3.1 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 |
3.3.2 研究前沿(关键词突现) |
4 讨论 |
5 展望 |
(9)张天文教授从久病入络论治头痛(论文提纲范文)
1 头痛发病的现状 |
2 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
3 张师从久病入络立论 创加味芎归汤治头痛 |
3.1 以芎归汤为主方治疗头痛 |
3.2 以都梁丸为辅方 |
3.3 以细辛加味 |
3.4 重视虫类药的应用 |
4 医案举隅 |
(10)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文化自信之路: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民国-今) |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解读及其与时代发展的适应性(1986年-今) |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某一领域的具体运用 |
四、中医现代化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不同针法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 柯超,曹洋,夏叶婉,方闯,施森杰,石文英,潘江,章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 [2]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马万里的中医英译探析[J]. 岑思园,扶应钦,文娟,蒋基昌. 亚太传统医药, 2022(01)
- [3]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4]整合医学联合CBL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西医基础综合课程中的应用[J]. 杨蓉,赵焕新,季新燕,翟晓艳,杨李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24)
- [5]水光谱组学研究现状及对中药归经理论的特殊影响[J]. 陈定芳,吴月峰,桂卉,贺玉婷,李海英,肖美凤,周晋,周逸群,邓凯文,贺福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 [6]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J]. 曹洋,方昌敢. 保定学院学报, 2021(06)
- [7]以五脏病证为例探讨中医学辨病论治体系[J]. 白龙,任慧霞,朱珂,朱晓晓,王常海.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11)
- [8]中医体质知识图谱分析——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石燕,何黎,任秋静,刘露,温川飙,孙涛,罗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09)
- [9]张天文教授从久病入络论治头痛[J]. 周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18)
- [10]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文化自信之路: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 张丽丽. 文化产业, 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