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林光洁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文学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修养;重要性;提高

作者简介:林光洁,任教于广西北海市第八中学。

一、语文教师具备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1.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大大加快。随着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的深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迫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国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后,受教育者不仅要求高学历的教育,而且要求受到高质量的教育。然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下就很自然由语文教师个人的文学修养决定。

2.语文教材的特点所决定

现在的语文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加强了人文性,特别是教材的选文,包括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导向,这些都体现了人文性。第二,现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性。自主性就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材的编者是蹲下来看孩子,跟孩子平等对话。所以,教材的编写语言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转换。第三,教材体现了它的开放性。开放性是教材的助读系统,特别在思考和练习中,不追求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追求标准答案,让孩子遐想联翩,给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留下很大的空间。

3.取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读书、学会作文,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智慧和美好的人性,并使之升华,跟大千世界建立起多层次的联系。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理论界、学术界的观点不完全一致,还存在分歧,还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但是一般认为不外以下几个特性:(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3)语文学科的人文性。(4)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

4.决定于提高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指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2)科学文化修养。主要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学周期内,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现代文的读写能力、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听说交际能力、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等。(3)民族文化素质。主要指与初中语文相关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当代民族文化的精髓等。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决定语文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和民主性的培养,更决定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教育任务。

二、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学修养

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在语言文字方面所达到的一定的水平,通常表现在言语、举止、写作等方面,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是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语文教师担负着母语教学的任务,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养成阅读习惯

文学理论是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显得苍白无力和肤浅。简单地说,语文教师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作品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到经常关注新的文学理论信息,阅读有关的文学理论书籍和文章,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如果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阅读太少,缺乏对文学的悟性与感知力,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大量参阅对某一文学课文的讲读赏析文章,然后直接搬用到自己的课堂讲授中。不肯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阅读课本之外的似乎与课文无关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师不读书,不读文学作品是当今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利于教师素质提高,不利于教学质量改进。语文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

2.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熟知外,还要更广泛地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思考。

3.锤炼教学语言、能写各类文章,给学生引路

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主要是传授知识和师生交流的工具,而语文教师的语言本身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课文是学习的“目标语言”,但往往难以企及;学生之间的交谈和作文是“伙伴语言”,水平相近、缺乏提炼。校园以外的“大众语言”,生动活泼但比较粗糙。教师的教学语言比“伙伴语言”和“大众语言”规范,又比“目标语言”容易接受,是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语言”。同时,因课文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语文教师还须根据教材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或慷慨激扬,或曲折婉转,或见解明快,或犀利深刻……这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由此可见,锤炼教学语言固然重要,然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更为重要。

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教师不仅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能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还应该能写各类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章体裁、文学样式,教师应该先写,从中体会写作的甘苦,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此外,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习作练习,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通过写作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其中就包括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鉴赏能力或欣赏能力。在教学中,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和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对优秀文学做到知其然和所以然,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思维水平。

5.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科素质

语文教师大多重文轻理。而语文教育具有综合性,选作课文的文章,文史哲经,应有尽有,数理化生,无所不包,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都将选入教材。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才能读懂此类课文,并在教学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教师的成长比其他学科教师周期更长。因为学科特点要求语文教师有更高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那么,该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呢?

三、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1.教师的阅读积累和转变观念的关系

提起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这个问题,也许有的教师自然会想:我也想多读文学作品,但是时间不够,作业量很大,上课时间很多,还要接受各种培训,哪有时间读文学作品。阅读理论著作,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些当然是可以的,都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但笔者认为,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文学观念。大致来说,20世纪以来,在文学观念的更新方面,主要是抓住了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那么,这四要素是个什么关系呢?应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每两个因素之间都能发生联系,这联系是双向的,而不是一方决定另外一方的。究竟文学是什么东西呢?首先是文本,其它因素是次要的;你要解读文本,就要细读文本。

(1)就“世界”这个要素来说,我们要关心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要开发语文广泛的课程资源,用我们课程标准的话来说,“语文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首先要建立大语文观念,因为语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强调文学不仅反映生活、反映世界,还是作家主体意识的产物。这样一来,就要注意整体的因素:作家的思想感情,读者在读文学作品时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学生读文学作品时也有个积累,它包括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知识的积累等等。孩子对自己的生活世界、生活环境认识体验越深、越丰富,他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就越深刻、越丰富。所以就强调感性,让学生用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投入到对文学作品文本的阅读中去。

(2)注重文学教育中的情感问题

我们都说文学是人学,创造文学作品的是人,文学表现的对象是人,文学作品是给人看的,是为了完善人、改造人。文学的功能你可以说出很多种,但最根本的功能是什么呢?其实是人的一种反思能力的表现。人通过文学作品来剖析、来分析人本身,然后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用真善美的理想来改造人。因此,就要注意人的非常复杂的内心表现。但是过去的文学理念对人的感情往往简单化。例如,归纳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表现了什么精神,体现什么思想,其实不是人的丰富的心灵反映,人的内心非常复杂。所以说,哪位教师上语文课能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能把孩子的体验过程拉长,能让他和作品里的情绪发生共鸣、沟通,那么这位教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语文教师。

(3)文学与读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文本和作品不是一个概念,文本是作者创造出来没有被读者阅读的东西,它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没有人去读去看,所以这个不能叫作品。只有读者读了你这个文本,这个文本才能转化为作品。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创造的。一篇课文出来后给学生学、让教师教,在这个过程中文本才转换为作品,这才有意义。因为这个文本转为作品的意义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文本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意了确定的一面,而忽略了不确定的一面。每个孩子阅读时都有“期待视野”,这个“期待视野”可以指这个孩子原来的情感,也可指这个孩子原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指这个孩子独特的一种眼光,也可以指这个孩子在读这个作品时的心情、心境。在不同心境下读课文,感受、体会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我们教师对孩子的“期待视野”一定要重视。你要琢磨孩子的心理,从孩子的角度去思去想,这样才能与心灵对话。

2.语文教师应注重个体审美体验、文学体验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文学性课文,讲授这些文学性课文,许多语文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地复述着统一的流行的对作品的结论和解释,没有教师的激情,没有教师的体温,这样的讲授根本不能让学生听得有兴味。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把文学性课文中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有机地融入、转化到自己个体的审美体验、文学体验中,从而使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讲授充溢着生命的鲜活与质感,使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讲授是从语文教师的血肉之躯、心中流淌出来,而不是用嗓子复制出来。由于阅读量、感性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量,所以对文学的悟性与感知力较差。“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语文教师常常讲,但是,这一桶水的概念,在某些教师的眼里只是看比学生多若干倍的教参或与课文直接相关的解读课文,而不是教多地阅读文学作品。

3.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语文是工具学科,具有超越某一具体学科的性质,从一定意义上讲,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教材选文广泛,内容丰富,且吸纳了一定量的现代科技文章。因此,教师必须有足够丰富的科技知识来透彻理解它们,带领学生学会阅读科技文章。此外,教材还编选了影视欣赏、评论、中外文学名著等。这都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数理化史地生、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兼容并蓄,并将这些知识具体化为教师文学修养的体现而无声地滋润教学。

4.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语文是工具,从更高层次看,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相当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储备,学科知识要达到专家学者的水平。

教材、教参一反过去提供现成结论的办法,为知识传授余留的空间大,供主观创造的自由度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围绕教学进行多姿多彩的再创造活动。“现炒现卖”、照本宣科、浮光掠影的方式无法适应新教材,更无法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既要有相当的阅读量,又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只有首先丰富自己,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营养,并不断深入钻研教材,才能融会贯通地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5.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在教学中,能力培养在新教材中被提到很高的地位。比如,阅读能力,新教材讲求思维训练,侧重整体把握,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培养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首先要采用各种方式训练、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并善于归纳总结,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通过听说读写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锤炼教学语言,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提高表达能力的榜样和示范。

每个教师都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学习现代科学知识……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夜学成。但是,教育事业、教师素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必受更多的尊重。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必须把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作为第一己任。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甘其勋.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0).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第八中学

邮政编码:536000

ChineseTeachers’LiteratureQuality

LINGuangjie

Abstract:ThispaperexpoundshowtoimproveChineseteachers’literaturequalitybasedontheauthor’steachingpractice.

Keywords:Chineseteachers;literaturequality;importance;improvement

标签:;  ;  ;  

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