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按照“3+1+2+3”的培养模式,可以打通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连续性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目标。本文对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并提出了配套的保障措施方案。
关键词: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课程一体化
一 工商管理学科概况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工商管理的一级学科下包含了四个二级学科:包括企业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会计学和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是培养人才的核心,主要是培养人才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技巧以及科学的专门方法,从中分析与解决管理企业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1]。
工商管理学科一个特点是宽口径,使高校在进行工商管理学科培养使出现培养模式单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统一的培养模式[2],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培养质量,往往使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激发,能力培养受到阻碍。
对工商管理学科的本硕博体系建设,是打通本硕博培养体系,让有科研潜质与科研兴趣的学生能有更加完善的培养体系,让整个培养体系更具有逻辑化和体系化。
在纯粹由人工智能完成创作且数据挖掘也由人工智能完成的情况下,由于数据中体现的独创性表达的价值基础来源于公众体验,因而赋予这种独创性表达的特别知识产权需要以公开发表为权利获得的条件。由于数据挖掘完全可能由不同的人工智能分别独立完成,因此赋予数据挖掘结果的特别知识产权也不能排斥其他人对其独立完成的相同数据挖掘结果享有知识产权。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睡觉,无论天怎么冷,我都要把脚伸到被子外面,爸爸妈妈就把它们塞进被子里,可是只要一塞,我就会叫:“脚脚没有了哦!脚脚没有了哦!”然后再伸出来,脚脚又有了。
二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一个整体的培养目标: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在具备人文、科学高素养的同时,深入地掌握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以及管理实践的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思维、能力与素质。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回应社会现实需求的现代高层次专门人才。
“3”指的是本科生前3年进行基本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架构的搭建;“1”指的是本科生第4年可以根据个人学习兴趣选修部分本硕贯通课程,提前完成部分硕士阶段课程的学习;“2”指的是研究生2年的课题研究和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有余力或有志读博的同学,可以选修硕博贯通课程;“3”指的是博士生3年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阶段。
(2)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分布于研究区西区中北部,岩性以凝灰熔岩和凝灰岩为主,偶见变粉砂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带具强烈的绿帘石化。该地层为区内主要赋矿层位,尤其是与印支期第二期斜长花岗岩接触带形成矿体。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课程体系打破了本硕博课程壁垒,实现本硕博三个阶段课程的有效整合及无缝衔接,避免课程重复设置及教学资源的浪费。这必然需要建设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措施,使本硕博课程建设一体化方案能顺利落地实施,并保障其平稳运行。本文从三个方面提供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保障措施方案。
磁参数测定结果(表1)表明:地表岩矿石标本中铁闪锌矿磁性最强,花岗岩、灰岩、砂岩基本无磁性或弱磁性;钻孔深部岩矿石标本矽卡岩、含矿矽卡岩具有一定磁性,因地层含有黄铁矿,部分受岩浆热作用影响变为磁黄铁矿也具有一定磁性[5],导致区内磁异常解释具有多解性,但铁闪锌矿的磁异常反应可作为寻找隐伏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充分条件。
首先,在本硕博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下,课程需要重新进行统一编码。其次是学分认定工作,各学科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资源,在学校规定的学分设置范围内确定各学科类别本硕博学生培养方案的最低学分要求和课程配置。特别的,要关注本硕贯通课程和硕博贯通课程的学分认定工作。
对于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应呈现阶梯式的变化模式,具体来说,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不同的能力:
硕士阶段:相比于本科生,在相关知识掌握上从基础知识到强调知识掌握的扎实性,系统性以及专业性。强调科研能分析能力。
(1)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三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总体思路-“3+1+2+3”培养模式
红色文化有着不同的形态,主要包含红色根据地、革命遗址以及抗战英雄故居等,也体现在革命精神及其道德文化传统等方面。山西省红色文化种类更加丰富,重要党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机构遗址有上千处,革命纪念馆共有738处,抗战英雄的故居共有213处。其中被纳入到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刘胡兰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晋西北行政公署遗址、晋绥解放区革命烈士陵园等。
图1 “3+1+2+3”培养模式设计
四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课程设置
在本硕博贯通培养的课程建设思想就是要体现本领域与交叉领域的前后呼应,由浅入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能力发展。具体的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课程设置
能力要求 课程设置要求 核心课程设计本科(第一、二、三年)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以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涵盖各专业大类基础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通识课:数理化生、思政、英语、计算机、体育;大类专业课: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核心专业课:财务管理I II,高级财务管理,微观(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宏观)经济学.....本硕衔接(第四年)硕士(第五年)硕博衔接(第六年)博士(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从理论过度到实践。具备系统性,深入性知识体系,初步建立学术思维,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从系统性的科研能力过度到创新型的科研能力,能独立进行科研任务。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过渡性,专业性,使学生“具有科研能力”。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思维。以开放式研究式学习为主,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过渡性,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注重研究性教学,强调研究成果。核心专业课:财务管理,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与理论(研究生选修课)....核心专业课:中级计量经济学,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XXX理论与方法)高级宏观(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核心专业课:(XX专题)、高级计量经济学、博士课程前沿XXX国际视野XXX研究前沿
五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本科阶段:基础能力培养:强调培养基础知识背景和掌握基本理论,且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研方面,具备科研初步能力。
(一) 课程编码与学分认定
根据6上105-2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实测,r=12 834 kN,p0=5 563 kN,Δhi=600 mm,ΔhA=1 394 mm,计算得K=3 130 kN。
(二)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博士阶段:相比于本、硕。在知识的掌握上,不仅强调知识的厚度同样强调知识的宽度。强调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相比于本硕更加强调应当由创造性的成果,而不再强调具体的业务工作,强调具有独立创新的科研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师以完成课程大纲为首要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创新科研人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变革,将学生“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式”学习甚至是研究。教学方法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可综合运用“探讨”、“实践”、“研究”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科经典论文研讨、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创新实践、科研训练等方式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2)完善教学资源考核机制
在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必然涉及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及合理开发,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用的同时,需建立起长效的评估机制。学校应定期对教学改革成果和教学内容进行检查和绩效考核,并对本硕博各阶段课程实行动态管理。学校还可以通过座谈、访谈及问卷的形式对学科课程、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及实践基地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将其纳入年底的评优和年终考核以保障教学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3)建设配套的创新型导师队伍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需要相配套的创新型导师队伍。“配套”指的是导师与学生的联系方式。在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学生从本科阶段起就要建立起与研究导师密切的联系,循序渐进式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因此,采用学科导师与研究导师相结合的模式。在本科阶段,学生统一实行学科导师制,但是本硕博学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后可以加配一名研究导师,学生从本科阶段起就可以开始了解研究导师的科研项目,长期受到研究导师的耳濡目染,可以初步培养起他们的科研能力。
而“创新型”是对导师队伍质量方面的要求。导师队伍是教学管理中的关键要素,所以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势必对导师队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导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和科研能力,从而能够为本硕博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知识指导以及科研实践指导;其次,导师应当具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3]
(三) 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高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是保障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当发挥保障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作用。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旨在打通本硕博课程壁垒,实现本硕博三个阶段课程的整合与衔接,相应的需要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优化设计。传统的管理信息平台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教学资源割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新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应当集中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跨越培养阶段自由选课,最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樊乐. 浅谈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J]. 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1):179-179.
[2] 袁君.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的分析[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3(4):274.
[3] 熊玲,李忠.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01):11-15.
本文引用格式:钟睿思,等.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究——以工商管理学科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6(44):21-23.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4.007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经管类本硕博课程建设一体化研究:“3+1+2+3”培养模式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钟睿思,女,汉族,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公司融资及管理;任智鹬,女,土家,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公司融资及管理;马春爱,女,汉,山东定陶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公司融资及管理。
标签: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科研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44期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