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棒垒球训练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弹簧,其中,第一连接杆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分节杆、第二分节杆和第三分节杆,其中第二连接杆的外径大于第一分节杆和第三分节杆的外径;弹簧和第二连接杆顺次套接在第一分节杆外壁,第一分节杆远离第二分节杆的一端设有固定件、用于阻挡第二连接杆从第一分节杆远离第二分节杆的一端滑出,弹簧的外径小于第二分节杆的外径,第二连接杆的内径大于第二分节杆的外径,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二分节杆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分节杆与凸起之间;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三分节杆为可拆卸连接。本申请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训练投手的出手力量和发力方向。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弹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分节杆、第二分节杆和第三分节杆,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分节杆和第三分节杆的外径;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顺次套接在所述第一分节杆外壁,所述第一分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设有固定件、用于阻挡所述第二连接杆从所述第一分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滑出,所述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分节杆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分节杆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分节杆与所述凸起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三分节杆为可拆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弹簧,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分节杆、第二分节杆和第三分节杆,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分节杆和第三分节杆的外径;
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顺次套接在所述第一分节杆外壁,所述第一分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设有固定件、用于阻挡所述第二连接杆从所述第一分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滑出,所述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分节杆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分节杆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分节杆与所述凸起之间;
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三分节杆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第一分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后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套接在所述第三分节杆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节杆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三连接杆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三分节杆的一端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分节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具有第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内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三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内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金属材质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空心圆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为铝塑材质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训练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棒垒球训练器。
背景技术
棒垒球是一项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在美洲具有较大影响力,是美国和日本的“国球”。棒垒球两个项目的基本竞赛规则近似,就是守备方投手球员把球投向进攻方的击球员的好球区,对方若击中球,所有队员都可以往下一垒位跑,直到球被防守队员控制住。到达本垒球员人数多的球队获胜。
垒球投手必须采用下手出手方式投球,为了提高投球速度,通常采用环绕式投球方法。而棒球投手没有出手方式限制,通常棒球会采用上手投球,与垒球投手不同,棒球投手通常在高出场地的投手丘上进行投球。在垒球比赛中,投手投球前跑垒员不得离垒,而棒球比赛时,跑垒员可以提前离开垒位跑向下一个垒位,称之为“盗垒”,但棒球投手可以牵制企图盗垒的跑垒员。
对于棒垒球的投手是否能够按照既定方向投出高质量的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败,所以亟需提供一种棒垒球训练器使得投手经过练习后投出高质量的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棒垒球训练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弹簧,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分节杆、第二分节杆和第三分节杆,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分节杆和第三分节杆的外径;
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顺次套接在所述第一分节杆外壁,所述第一分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设有固定件、用于阻挡所述第二连接杆从所述第一分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滑出,所述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分节杆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分节杆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分节杆与所述凸起之间;
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三分节杆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第一分节杆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后固定。
优选地,所述螺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杆套接在所述第三分节杆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第三分节杆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三连接杆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三分节杆的一端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分节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具有第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内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三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金属材质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空心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杆为铝塑材质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棒垒球训练器,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棒垒球训练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该棒垒球训练器能够训练投手的出手力量和发力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杆可以沿着第二分节杆的方向运动,在弹簧的作用下训练出手力量,同时第三连接杆在使用时配合地面上的直线,可以很容易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杆是否与地面上的直线是否平行判断发力方向是否正确,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空心圆柱形、采用金属材质,第三连接杆采用铝塑材质,材料易得,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组装。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棒垒球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第三连接杆;4-弹簧;11-第一分节杆;12-第二分节杆;13-第三分节杆;5-固定件;2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棒垒球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棒垒球训练器包括:第一连接杆1、第二连接杆2、第三连接杆3和弹簧4。
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连接杆1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分节杆11、第二分节杆12和第三分节杆1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分节杆11和第三分节杆13的外径。所述弹簧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顺次套接在所述第一分节杆11外壁,所述第一分节杆11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一端设有固定件5、用于阻挡所述第二连接杆2从所述第一分节杆11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一端滑出,弹簧4第二连接杆2所述弹簧4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2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21,所述弹簧4位于所述第二分节杆12与所述凸起2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3与所述第三分节杆13为可拆卸连接。
在安装时,先将弹簧4套接在第一分节杆11的外层,再将第二连接杆2套接在弹簧4外层,然后固定好固定件5,以防第二连接杆2从所述第一分节杆11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一端滑出,弹簧4位于所述第二分节杆12与所述凸起21之间,也防止了弹簧4从第二连接杆2靠近所述凸起21的一端滑出;最后将第三连接杆3和第三分节杆13安装上,不使用时可将第三分节杆13拆下。
使用时,投手右手(以右投为例)握住第二连接杆2,左手握住第三分节杆13,在右手发力时第二连接杆2带动弹簧4向第三分节杆13的方向运动,可以练习发球的出手力量,当手上不发力时在弹簧4的作用下第二连接杆2回位;再者在地面上设一条直线,当发力方向平直时那么前端的第三连接杆3与地面上的直线是平行的,而发力方向有偏差时,那么前端的第三连接杆3与地面上的直线就会出现一定的角度,可以练习投手的发力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第一连接杆1、第二连接杆2、第三连接杆3和弹簧4的尺寸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棒垒球训练器的又一种结构。当然如图1所示该棒垒球训练器包括:第一连接杆1、第二连接杆2、第三连接杆3和弹簧4。第一连接杆1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分节杆11、第二分节杆12和第三分节杆1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分节杆11和第三分节杆13的外径。所述弹簧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顺次套接在所述第一分节杆11外壁,所述第一分节杆11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一端设有固定件5、用于阻挡所述第二连接杆2从所述第一分节杆11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一端滑出,弹簧4第二连接杆2所述弹簧4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杆2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21,所述弹簧4位于所述第二分节杆12与所述凸起2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3与所述第三分节杆13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弹簧4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长度相同。由此,第二连接杆2的运动区间是从原始位置到弹簧4能够压缩的最大距离。
所述固定件5可选用螺栓(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分节杆11远离所述第二分节杆12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后固定。所述螺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内径。只有当螺栓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2的外径,才能够阻挡第二连接杆2从第一连接杆1上滑出。
可选的,第三连接杆3套接在所述第三分节杆13的内壁。第三连接杆3与第三分节杆13的连接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方便拆卸即可,不使用时可将第三分节杆13拆下便于收纳。
可选的,所述第三分节杆13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三连接杆3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相配合,将第三连接杆3旋进第三分节杆13即可。
当然也可以采用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将第三连接杆3和第三分节杆13连接到一起,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杆3靠近所述第三分节杆13的一端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分节杆13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3的一端具有第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内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三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为金属材质的,可选的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可采用铝塑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为空心圆柱形。
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杆3为铝塑材质的。铝塑材质轻便一些,由于第三连接杆3的作用是判断发力方向而非训练出手力量,所以应尽量减轻第三连接杆3的重量,铝塑是比较好的选择。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棒垒球训练器,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棒垒球训练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该棒垒球训练器能够训练投手的出手力量和发力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杆可以沿着第二分节杆的方向运动,在弹簧的作用下训练出手力量,同时第三连接杆在使用时配合地面上的直线,可以很容易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杆是否与地面上的直线是否平行判断发力方向是否正确,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空心圆柱形、采用金属材质,第三连接杆采用铝塑材质,材料易得,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组装。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8534.4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90796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A63B69/00
专利分类号:A63B69/00
范畴分类:15H;
申请人:北京物资学院
第一申请人:北京物资学院
申请人地址: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富河大街321号
发明人:吴强
第一发明人:吴强
当前权利人:北京物资学院
代理人:于淼
代理机构:1160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螺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