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纹漏查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红[1](2020)在《超95%!方正国际创刑侦指纹比对新精度》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机解锁、网上支付、考勤打卡、出入境等,无不需要指纹的验证。与此同时,司法和刑侦对指纹的依赖也日益增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被广泛引入案件侦查,指纹也因此被称为"证据之首"。虽然都是指纹识别,但实际上刑侦的指纹识别与我们生活中的并不相同。以手机解锁为例,
艾乐[2](2020)在《斗型纹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研究 ——基于百万级数据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纹鉴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将犯罪现场提取的指纹与自动识别系统中存储的已知来源指纹进行特征比对,再通过专家检视复核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方法。由于指纹具备“人各不同、终身基本不变”的特性,长期以来被视为证据之首,成为认定嫌疑人身份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现场指纹受到接触方式、接触客体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指印往往残缺不全,增加了指纹比对认定的难度,导致出现错误的鉴定意见。另一方面,个体接触物体的动作导致指纹三角区域更容易遗留在客体上,因此,犯罪现场勘察人员在现场提取到的指纹大多包括了三角区域。但三角区域的指纹纹线流向复杂,特征点出现频率高,导致异源指纹在该区域容易出现高度相似,极易给鉴定人员造成干扰。本文重点研究在百万级指纹数据库中,斗型纹三角区域特征点数量和质量对同源指纹在AFIS系统中排前率的影响;发现斗型纹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现象的出现及分布规律;分析总结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出现的概率以及在质量变化的情况下,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对系统排名、专家鉴定造成的影响;改进传统指纹比对算法,提升同源指纹在候选列表中的排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斗型纹捺印指纹三角区域,在特征点数量不同、标注特征点方法不同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系统比对列表中同源和相似异源指纹的排位,并总结同源指纹和相似异源指纹出现的规律;2、研究现场指纹三角区域,在特征点数量不同、标注特征点方法不同的情况下,出现同源指纹的几率,提升鉴定人员对三角区域特征的理解能力,给出人工标注特征的方法建议,以提升同源指纹排位;3、重点研究现场指纹质量的变化,对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在识别系统候选队列中排名的影响,提升算法研究人员重视程度,研究改进算法;4、重点研究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对专家鉴定结果的影响,分析造成鉴定错误的主客观原因,警示高度相似异源指纹的存在及其对鉴定人员的影响;5、通过将相似三角形算法和SFIT特征融合匹配,形成STSF算法,提升识别算法对残缺指纹上特征的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同源指纹排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特征标注数量能影响同源指纹和相似异源指纹的出现率及排位,整体趋势为随着特征数量增加,同源指纹排前率提升,相似异源指纹下降;2、现场指纹清晰、特征数量较多时,应采取系统自动标注特征的方法有利于查询同源指纹,指纹不清晰、特征数量较少时,应采取人工标注、改变特征组合的方式多次查询。3、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在候选列表中出现率为1.5‰,指纹质量降低会影响同源、相似异源指纹的出现率;4、鉴定人员应严格遵守鉴定流程,不能过度自信,同时建议定期开展指纹鉴定实验,提升对相似异源指纹的认识;5、提出的STSF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能提升残缺指纹的识别能力,提升同源指纹在候选列表中的排位,降低高度相似异源指纹排位,减少相似异源的干扰。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斗型纹三角区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给同源指纹查询提供参考意见,有利于提升鉴定人员对相似异源的认知能力,降低鉴定出错的风险。同时,通过对传统指纹识别算法的改进,提高自动识别系统对残缺指纹上三角区域指纹特征点的辨识能力,提升同源指纹在候选列表中的排名。
邵永军,杨柏屹[3](2016)在《AFIS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库容信息主要包括捺印指纹及现场指纹信息两大库容。随着二十年来的应用,库容量的急剧上升,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从近两年工作实际中遇到的案例出发,全面阐述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捺印指纹及现场指纹采集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研究。
杨洪平,陈迎,顾世翔,张治国,石峻宇[4](2016)在《指纹系统自动提取特征模式对指纹比对识别精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提取十指纹特征情况统计分析,了解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提取特征发生偏差的规律特点,开展自动比对测试实验,并根据测试结果评估自动提取特征对指纹比对精度的影响,探索解决因自动提取特征不准导致该比中而未比中问题的对策。
陈泽宏,蔡慕华[5](2015)在《广东指掌纹系统查询比对参数对结果影响浅析》文中认为在使用广东省公安厅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过程中,笔者通过实践验证获取实验数据,以探讨细节特征点等比对参数对指纹查询结果的影响。
董岩[6](2015)在《浅谈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漏查原因及解决方案》文中研究指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指纹的破案率,然而,由于捺印样本的质量不过关、现场指纹的条件较差、指纹系统软硬件老化、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指纹比对的准确性和查中率。
陈梅,李莉,余权,吴燕芳[7](2015)在《从指纹漏查看指纹系统查中率现状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广州市公安局在2014年初新建指纹系统,实现与省厅中心系统互联互通。通过新系统近一年来的应用,发现旧系统有部分案件指纹漏查,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新指纹系统的查中率仍有待提高,因此要充分利用指纹系统的特点,探讨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指纹系统应用工作模式,提升指纹系统应用效能。
许晓琳,吴向荣[8](2014)在《现场指纹录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文中研究表明该文通过对指纹系统中已录入的现场指纹进行分析,总结了录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避免因录入错误而出现案件漏查问题。
贺福元,邓凯文,曾姣丽,戴儒文,夏赞韶,刘文龙,石继连[9](2012)在《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群筛查方法研究的现状与免疫综合法》文中认为中药注射剂在我国已有60多年的发展及应用历程,近些年来不良反应的报道层出不穷。筛查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成分群(致敏原群)的研究为世人关注,已成为国际性难题。该文先根据其产生免疫毒性的机制,分析中药注射剂致敏原筛查技术研究的现状,然后提出采用免疫底、盖芯片及免疫指纹图谱相结合的免疫综合分析筛查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群,旨在为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与临床使用构筑安全性评价屏障。
赵俊杰[10](2009)在《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论文抄袭判定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提出反对学术腐败以来,被揭露出来的学术腐败事件最多的是学术造假,其中又以学术着作和论文的抄袭为最。解决论文抄袭的判定问题不但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学术论文质量、净化学术领域、防止学术腐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一稿多投和减轻审稿人员的工作负担。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研究面向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文本数据的自然延伸。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的信息有大多数都是以文本形式出现的,文本挖掘是从文本或文本集中发现和挖掘归纳性的有效、创新、有用和最终可理解的模式、模型、趋势、规则等知识的非平凡过程。文本挖掘是利用智能算法,并结合文字处理技术,分析大量的非结构化文本源(如文档、电子表格、电子邮件、书籍、网页等)抽取或标记关键字概念,文字间的关系,并按照内容对分档进行分类,获取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如何将文本挖掘中的主要技术应用于论文抄袭判定中,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工作如下:(1)依据论文抄袭界定的法律,分析归纳了论文抄袭的类型和论文抄袭判定的主要技术,包括数字指纹技术和词频统计技术;(2)探讨和研究了文本挖掘中涉及的信息检索与信息抽取技术以及文本挖掘的主要方法(关联分析、文本分类、文本聚类、自动文摘等);(3)在分析各种文本相似度计算主要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文本分类的文档相似度计算和基于段落词频统计的文档相似度计算,在实际测试中,效果较好;(4)结合全文相似度计算、段落相似度计算和语句相似度计算的技巧,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文本分类思想的论文抄袭判定系统。
二、指纹漏查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指纹漏查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斗型纹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研究 ——基于百万级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鉴定人认知能力研究 |
1.2.2 指纹鉴定准确性及可靠性研究 |
1.2.3 鉴定意见表述研究 |
1.2.4 基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特征人工标注研究 |
1.2.5 指纹相似异源研究 |
1.2.6 指纹自动识别算法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2 捺印斗型纹中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 |
2.2.1 实验设计 |
2.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3 实验样本的制作、选取与录入 |
2.2.4 现场指纹特征标注方法 |
2.2.5 现场指纹特征标注数量 |
2.2.6 候选列表中同源指纹排位记录 |
2.2.7 候选列表中相似异源指纹的查询及记录 |
2.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2.3.1 同源指纹排位结果分析及讨论 |
2.3.2 相似异源指纹查询结果分析及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3 现场指纹质量不同对检索结果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 |
3.2.1 实验设计 |
3.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3.2.3 现场指纹的制作 |
3.2.4 现场指纹质量评估 |
3.2.5 现场指纹的录入 |
3.2.6 现场指纹特征标注方法 |
3.2.7 同源指纹及相似异源指纹的查询方法 |
3.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3.3.1 同源指纹与相似异源指纹均未出现的情况分析及讨论 |
3.3.2 仅出现同源指纹的情况分析及讨论 |
3.3.3 仅出现相似异源指纹的情况分析及讨论 |
3.3.4 同源指纹与相似异源指纹同时出现的情况分析及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相似异源指纹对鉴定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 |
4.2.1 实验设计 |
4.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3 参加实验人员 |
4.2.4 现场和档案指纹的选取 |
4.2.5 PIANOS指纹能力验证系统 |
4.2.6 实验操作 |
4.2.7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工作年限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
4.3.2 对指纹检验鉴定价值的判断 |
4.3.3 鉴定人员自信程度对结果的影响 |
4.3.4 3015 指纹错误鉴定的原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指纹三角区域特征融合匹配STSF算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算法介绍 |
5.2.1 相似三角形算法改进 |
5.2.2 SIFT特征点匹配算法 |
5.2.3 改进的相似三角形匹配算法 |
5.2.4 STSF融合算法 |
5.3 STSF特征匹配算法验证实验 |
5.3.1 实验环境及数据集选取 |
5.3.2 评价指标 |
5.3.3 特征提取 |
5.4 实验结果 |
5.4.1 公开数据集和真实指纹集实验结果 |
5.4.2 实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总结 |
6.2 对实战部门的建议 |
6.3 论文创新点 |
6.4 后续研究方向 |
在学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A:检索得到的高度相似异源指纹照片 |
附B:同源指纹和相似异源指纹均未出现的查询结果 |
附C:仅出现同源指纹的查询结果 |
附D:20组样本指纹查询结果 |
参考文献 |
(3)AFIS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案例材料 |
2 捺印指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 |
2.1 漏采集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
2.2 捺印指纹质量不合格、特征标注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
2.3 指纹附带信息填写不全、虚假人员信息逐渐增多 |
2.4 重复指纹信息问题亟待解决 |
3 现场指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 |
3.1 无比对条件的垃圾指纹大量入库 |
3.1.1 无查询条件、比对价值指纹 |
3.1.2 未经甄别的其他无关人员指纹 |
3.1.3 非现场提取的“假”现场指纹 |
3.2 不规范输入造成现场指纹信息失去应有价值 |
3.3 已破现场指纹信息及相同指位信息的清除和替换工作开展不力 |
4 解决方法和途径分析研究 |
4.1 加快研发,提高指纹系统质量自动化控制水平 |
4.2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规范操作水平 |
4.3 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考核制度 |
4.4 加快推进相关信息系统的关联,实现不同系统间信息互查、共享 |
(4)指纹系统自动提取特征模式对指纹比对识别精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指纹系统自动提取特征情况的统计分析研究 |
2 系统自动提取特征对指纹自动识别精度影响的测试 |
2.1 测试1 |
2.2 测试2 |
3 系统自动提取特征对指纹自动识别精度影响的评估 |
4 系统自动提取特征对指纹自动识别精度影响的对策 |
(5)广东指掌纹系统查询比对参数对结果影响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过程 |
2.2 实验说明及结果 |
3 探讨与结论 |
(6)浅谈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漏查原因及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漏查原因 |
(一)捺印样本质量不过关 |
(二)现场指纹的条件不好 |
(三)指纹系统软、硬件的优劣 |
(四)鉴定人员技术水平高低 |
二、解决方案 |
(一)基层民警都应掌握活体采集方法 |
(二)改善指纹系统 |
(三)对鉴定人员新的要求 |
(7)从指纹漏查看指纹系统查中率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该案侦破背后暴露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
2 对新指纹系统查中率现状的思考及应用体会 |
2.1 优化系统设置,相应提高系统的查中率 |
2.1.1 利用系统的比对前筛选功能,进行分库检索,相应提高系统的查中率 |
2.1.2 将倒查比对的目标库设定为未破案件库 |
2.2 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指纹系统应用工作模式,提升指纹系统应用效能 |
(8)现场指纹录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一:现场掌纹和指纹辨识不清, 将掌纹录入指纹库中 |
2 问题二:录入时, 比例尺不准确, 过大或过小 |
3 问题三:录入时, 指纹方向错误 |
4 问题四:特征点标注太分散 (见图9) |
5 问题五:编辑现场指纹时, 乱用自动提取功能 |
6 问题六:对现场指纹质量缺乏认识, 重叠指纹没有区别对待 |
(10)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论文抄袭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论文抄袭问题概述 |
2.1 论文抄袭界定的法律依据 |
2.2 论文抄袭的类型 |
2.2.1 论点抄袭 |
2.2.2 内容抄袭 |
2.3 论文抄袭判定常用方法 |
2.3.1 论点抄袭的判定方法 |
2.3.2 内容抄袭的判定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本挖掘技术概述 |
3.1 文本挖掘概念 |
3.2 信息检索与信息抽取 |
3.2.1 信息检索 |
3.2.2 信息抽取 |
3.2.3 信息检索和信息抽取的关系 |
3.3 文本挖掘主要方法 |
3.3.1 关联分析 |
3.3.2 文档分类 |
3.3.3 文档聚类 |
3.3.4 自动文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本相似度的计算 |
4.1 文本相似度概念 |
4.2 文本相似度的主要计算方法 |
4.2.1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相似度计算 |
4.2.2 隐性语义标引 |
4.2.3 基于海明距离的文本相似度计算 |
4.2.4 基于属性论的文本相似度计算 |
4.2.5 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相似度计算 |
4.3 基于文本分类的文档相似度计算 |
4.4 基于段落词频统计的文档相似度计算 |
4.5 基于段落向量空间的文档相似度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论文抄袭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分析 |
5.2 系统总体框架 |
5.3 系统主要模块与具体算法 |
5.4 系统实现 |
5.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 |
四、指纹漏查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95%!方正国际创刑侦指纹比对新精度[J]. 张军红. 经济, 2020(05)
- [2]斗型纹三角区域相似异源研究 ——基于百万级数据库[D]. 艾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3]AFIS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 邵永军,杨柏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4]指纹系统自动提取特征模式对指纹比对识别精度的影响研究[J]. 杨洪平,陈迎,顾世翔,张治国,石峻宇.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6(01)
- [5]广东指掌纹系统查询比对参数对结果影响浅析[J]. 陈泽宏,蔡慕华. 广东公安科技, 2015(04)
- [6]浅谈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漏查原因及解决方案[J]. 董岩. 净月学刊, 2015(05)
- [7]从指纹漏查看指纹系统查中率现状及应对策略[J]. 陈梅,李莉,余权,吴燕芳. 广东公安科技, 2015(02)
- [8]现场指纹录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 许晓琳,吴向荣. 海峡科学, 2014(11)
- [9]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群筛查方法研究的现状与免疫综合法[J]. 贺福元,邓凯文,曾姣丽,戴儒文,夏赞韶,刘文龙,石继连. 中国中药杂志, 2012(19)
- [10]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论文抄袭判定研究[D]. 赵俊杰.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