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网络道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道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网络,大学生,社会,约束力,道德教育,自制力。

网络道德问题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欧冬高娃[1](2019)在《当前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网络的发展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网络的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以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为主要问题的消极影响。探索当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4期)

张赞民[2](2019)在《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国高校开展积极的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响应党中央号召,也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渗透进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网络道德意识缺失、网络言行放纵随意等,针对此,我们分别从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加大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7期)

张永霖[3](2019)在《新时期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能够掌握自身言论权的平台,这使得人们掌握了一种新生的权利一一网络舆论权。新时期,网络“道德绑架”就是网络“道德绑架”实施者以其个人的道德准则作为评价标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善恶评价,并使之形成舆论压力,胁迫他人采取符合其相应道德要求的举措,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的行为。此外,根据网络“道德绑架”承受者的差异性,可将其分类为对普通群众的道德绑架、对名人的道德绑架以及对公务员的道德绑架。网络“道德绑架”是道德观异化所导致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与道德的自身特质是分不开的,以及人们的道德认知以及社会大环境有关。并且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质为网络“道德绑架”现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其影响力提升,这也导致了一些不良影响的产生。首先,它侵害网络“道德绑架”承受者的自由权利,其次,削弱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力,再者,一味强调道德义务,严重破坏道德公平。新时期,在面临网络“道德绑架”问题时,提升网络道德绑架实施者的自制力与加强法律对其的约束力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提升网络“道德绑架”的实施者自制力,提升承受者的自我防御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同时还要引导符合网络发展规律的义利观,树立责任意识。(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7-01)

姚丝雨[4](2019)在《从屈楚萧被扒“黑历史”的狂欢中看网络道德绑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本质上看,网络道德绑架是一种暴力行为,它把"道德"当作工具,大范围地迅速占领社会舆论,最后形成自己的话语权力,迫使"被暴力者"做出符合大众舆论倾向的行为。本文将从演员屈楚萧被扒"黑历史"的网民狂欢事件中分析由此引发网络道德绑架的原因以及危害。(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6期)

赵菲菲[5](2019)在《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道德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网络自身的种种特性以及作为网络主体的网民与网络媒体自身的问题,使得网络道德绑架现象频发。道德绑架这个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道德绑架与网络道德绑架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分析网络道德绑架问题时要将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本文根据网络中发生的种种道德绑架事件,对网络道德绑架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探析。论文共有五大部分,首先概括了网络道德绑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认为,网络道德绑架事件的频频发生,不利于构建健康的网络道德体系,由于网络世界的特性,还会加剧网络道德失范的程度,再加上网络主体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上网的未成年人和青年人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如果不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就会不利于未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因此,探究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并对其发生机制采取必要而有效的措施,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风气、有利于维护网民的合法权益等等。其次则是对网络道德绑架进行了概念的界定。首先对道德绑架这个概念的内涵、特征和评判标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道德绑架的内涵做出了总结,即:网络道德绑架是指网络道德绑架事件中的绑架者从某种道德规范出发,以行善的名义来维护某种道德信念或者达到某种道德目的,利用舆论等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和胁迫,使得被绑架者按照绑架者的意愿放弃其自由意志并履行或者中止一定的行为。并对其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认为网络道德绑架在具有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广泛传播性、盲目跟风性和名人效应。再次则以概念为基础对网络道德绑架现象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概括,首先从网络管理的维度,分析了相关部门与网络媒体管理的缺失及信息的碎片化对网络道德绑架的影响;其次从社会心理的维度出发,对人们的从众心理、同情心理、不平衡心理和道德责任感的淡漠等心理环境出发分析了网络道德绑架发生的原因;最后从道德环境维度出发,认为道德与法律边界的模糊、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僵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单一的道德评价模式都是导致网络道德绑架问题频发的原因。接着从社会关系层面、道德伦理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等叁个层面入手多方面探析了网络道德绑架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从社会关系层面来看,网络道德绑架的频发不仅会加剧社会冲突,还会破坏司法公平;从道德伦理层面来看,网络道德绑架会造成网络道德的异化,破坏伦理公平和道德共识;从个人层面来看,网络道德绑架会侵害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扭曲公民正确的道德观,并且造成责任意识的缺失。最后主要探究了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消解路径,主要包括净化网络空间、加强网民教育以及促进社会公平等叁大方面。净化网络空间方面主要强调了网络媒体的自我监管、网络治理的法制化、以及网络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加强网民教育方面,着重致力于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权利意识和道德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提出了要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潆方[6](2019)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崇德尚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样化社会思潮和多元化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本文以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进行研究。首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总结出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行为失范四个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即发挥政府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职能;发挥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重视家庭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网络道德素质。(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永祝[7](2019)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鉴于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是网络最活跃的参与主体,所以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理论研究。二是深化了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一是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促使网络虚拟社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表现有较好的方面,但同时在使用网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滥用网络、在网络中的人格异化、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欺骗、网络色情以及网络暴力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本身的原因,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以网络为基础,净化网络虚拟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创建虚拟“电子眼”,监督大学生上网行为;推行网络实名,唤醒大学生责任感等。二是以自身为根本,挖掘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培养自身健康心理;结合传统修身思想,促进形成网络道德的自律意识等。叁是以家庭为辅助,牢固教育辅阵地,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应熟悉和了解网络;加强与大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优良家风,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四是以学校为主导,夯实教育主渠道,如高校应利用陕西省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加强网络德育队伍建设;占领科技制高点,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监管等。五是以社会为依托,营造教育大环境,主要包括健全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大众传媒要对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进一步有效规范网吧等。(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志刚,曹婉笛[8](2019)在《网络舆论道德规范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舆论引导不正确往往会引起人们的道德焦虑,造成道德失范和道德迷茫,网络暴力"围观"和道德绑架折射出人性偏激和道德冷漠,诱发一系列道德失范困境。网络舆论道德规范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正确叁观的塑造,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学校、政府和大学生个体要形成教育引导合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道德环境。(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8期)

曾雪凤[9](2019)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道德异化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不利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和谐构建,从某些方面也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为了大学生能健康成才,必须要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基于此,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素养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常英[10](2019)在《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交流思想、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也传播着反动、迷信甚至色情的信息,这些负面影响无时无刻不在侵蚀青少年的思想和灵魂,青少年参与网络所引发的各种道德与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调查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现状,探析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4期)

网络道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国高校开展积极的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响应党中央号召,也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渗透进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网络道德意识缺失、网络言行放纵随意等,针对此,我们分别从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加大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道德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欧冬高娃.当前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2].张赞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9

[3].张永霖.新时期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4].姚丝雨.从屈楚萧被扒“黑历史”的狂欢中看网络道德绑架问题[J].视听.2019

[5].赵菲菲.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9

[6].张潆方.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

[7].陈永祝.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9

[8].张志刚,曹婉笛.网络舆论道德规范问题研究[J].戏剧之家.2019

[9].曾雪凤.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10].李常英.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标签:;  ;  ;  ;  ;  ;  ;  

网络道德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