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酚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疏水,复合材料,刚果,性能,油水,聚合物,选择性。
聚酚胺论文文献综述
张真瑜[1](2019)在《聚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的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直接或间接的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目前,用于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主要为吸附法,而高分子复合材料由于含有大量的表面官能团以及吸附能力强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聚多巴胺(PDA)因其良好的粘附性,以及优异的物化性能,在能源、催化剂、生物医学、表面修饰等领域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但由于PDA价格昂贵,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以及大规模生产。因而,通过研究PDA的自氧化聚合机理,设计含有邻苯二酚基团与多胺的聚合物代替PDA。在具有相似的物化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材料价格。本文通过设计两种聚酚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对Cr(VI)的吸附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简单一步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聚(单宁酸-四乙烯五胺)-聚丙烯酰胺-还原氧化石墨烯(P(TA-TEPA)-PAM-RGO)叁元复合材料吸附剂,用于Cr(VI)的吸附还原。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形貌、化学组成及其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吸附研究表明,含有丰富酚羟基和胺基的吸附组分P(TA-TEPA)与支撑组分PAM和RGO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308 K时,最大吸附容量为397.52 mg/g,这高于大多数氧化石墨烯和单宁酸基材料。该材料不仅表现出良好的Cr(VI)去除能力,还能对Cr(VI)有较高的还原作用。制备的复合材料对其他金属离子(如Cu~(2+)、Zn~(2+)和Cd~(2+))和阴离子(如NO_3~-和SO_4~(2-))具有高效的竞争吸附能力。在吸附-解吸循环过后,该材料的最大吸附容量能达到300 mg/g以上,表明该吸附剂有良好的吸附稳定性。(2)通过廉价的草本植物与上述酚胺聚合物(聚酚胺)制备了新型Pre-AM-P(TA-TEPA)和AM-P(TA-TEPA)吸收剂,采用简单的方法有效去除Cr(VI)。该吸附剂在pH为2和298 K时显示出高效率的Cr(VI)去除率(555.56 mg/g),这高于大多数生物质基的吸附剂。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和热力学拟合表明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证明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的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过程。此外,所制备的吸附剂通过吸附-解吸循环和离子影响显示出良好的吸附稳定性。使用简单的过滤装置可以实现吸附剂在低浓度下的快速吸附,并且通过煅烧负载Cr(VI)的吸附剂可以来收集纯Cr_2O_3。本论文为聚酚胺代替PDA提供了思路,不仅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有望拓宽聚酚胺的其他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2)
魏刚[2](2018)在《聚酚胺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启发于多巴胺自聚的反应原理及其粘附与吸附性能的应用,本论文设计制备了聚酚胺改性材料以及聚酚胺复合材料,包括木质素基聚酚胺吸附剂(PCEA-LS)、氧化铁基聚酚胺(Fe_2O_3@Cc-PAA)复合材料和(刚果红-聚烯丙基胺)@邻苯二酚-己二胺杂化材料((PAH-CR)@PCHA)。并且使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分析仪(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仪器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进行表征、分析,将利用重金属离子(Cr(Ⅵ))或者染料(CR)作为吸附质来评估其吸附性能,探讨各种因素对其移除能力的影响,包括pH值、吸附剂量、时间、温度、初始浓度等,并用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热力学方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其吸附行为的机理。本论文主要分叁个部分:(1)木质素基聚酚胺(PCEA-LS)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未调节pH的溶液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表征测试证明了PCEA-LS颗粒按照设计方案被成功制备。而吸附实验表明PCEA-LS吸附刚果红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为12 h,该过程受颗粒分散模型的影响,是自发的、吸热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303 K时获得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052.6 mg/g。木质素磺酸钠不仅资源丰富、成本廉价,拥有诸多的官能团,而且经其改性后的聚酚胺展现了超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吸附剂。(2)Fe_2O_3@Cc-PAA复合材料去除溶液中的Cr(Ⅵ)。启发于多巴胺的黏附性能通过一步法制备了Fe_2O_3@Cc-PAA复合材料,并用于去除溶液中的Cr(Ⅵ)。并且在pH=2.0和pH=6.5两个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两个pH下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303 K时获得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633 mg/g和112.1 mg/g。尤其是在pH=2.0的条件下,当初始浓度小于120 mg/L,去除率接近100%。因此,该吸附剂可以应用于某类特定废水以及日常饮水中六价铬的移除。(3)(PAH-CR)@PCHA吸附剂主要由刚果红和PAH通过絮凝法成功获得。吸附剂不仅可以容易地从染料废水中制备,而且还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Cr(Ⅵ)。在30°C由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282.42 mg g~(-1)。动力学数据显示与伪二阶方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负的ΔG°值的和正的ΔH°值则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和吸热的。从染料废水处理到再利用和Cr(Ⅵ)去除,这项工作为废水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聚酚胺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温和、简单,而且单体来源丰富、种类众多,可以根据需求而自行设计分子结构或者进行接枝改性。更重要的是,聚酚胺吸附剂的吸附量大,去除率高,循环性能好,在污染物移除方面优势明显,因而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8-05-30)
张葱葱,刘强,刘钦泽,蔡美荣[3](2017)在《基于表面修饰的PTFE/聚酚胺复合材料减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简单的表面修饰PTFE微米颗粒的制备方法,通过研磨将聚酚胺(PCHA)快速包覆在微米级PTFE粉体的表面,得到PTFE/PCHA复合材料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分析(TGA)、SRV-IV微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CHA成功包覆在PTFE表面上,并且PTFE/PCHA在水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作为水润滑体系的添加剂可将体系的摩擦系数从0.43降低至0.23,减小磨斑大小,有效地改善了润滑性能,达到减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松,左长萍,王冠磊,刘钦泽,阮子宁[4](2015)在《聚酚胺/二氧化硅复合不锈钢网的制备及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制备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将其和聚酚胺(PCHA)一起修饰不锈钢网,并通过嫁接十八胺制备亲油疏水不锈钢网;通过嫁接四乙烯五胺和全氟辛酸制备亲水疏油不锈钢网。将两种网膜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该网膜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刘晓玲,丛龙亮,孙芳,范成艳,刘钦泽[5](2014)在《pH响应性聚酚胺微胶囊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制备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聚酚胺微胶囊。研究发现,聚酚胺微胶囊表现出两性而且对带电荷小分子的吸附受p H影响。在低p H值条件下,聚多巴胺胶囊对甲基橙(带负电荷的小分子)具有选择性装载;在高p H值条件下,聚多巴胺胶囊对罗丹明6G(对带正电荷的小分子)具有选择性装载。装载量受p H值和装载物质的浓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刘钦泽,陈春霞,阮子宁[6](2014)在《聚酚胺亲疏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浸润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能之一,具备超亲水、超疏水性能的材料,具有防污染、防积雪、抗氧化、自清洁等性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1]。在分析和研究超亲水、超疏水表面制备和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黏附蛋白结构和多巴胺可能聚合机理[2],本文选择邻苯二酚和己二胺温和条件下聚合,修饰材料表面,制备超亲水、超疏水涂层。由于聚酚胺本身带有大量胺基和邻苯二酚基,具有和聚多巴胺相似的性能,可以与几乎所有的材料形成较强相互作用。本文以制备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酚胺,利用简单的化学沉积法分别制备超亲水和超疏水涂层,通过红外、热重、扫描电镜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亲、疏水性能,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期刊2014-08-04)
聚酚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启发于多巴胺自聚的反应原理及其粘附与吸附性能的应用,本论文设计制备了聚酚胺改性材料以及聚酚胺复合材料,包括木质素基聚酚胺吸附剂(PCEA-LS)、氧化铁基聚酚胺(Fe_2O_3@Cc-PAA)复合材料和(刚果红-聚烯丙基胺)@邻苯二酚-己二胺杂化材料((PAH-CR)@PCHA)。并且使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分析仪(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仪器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进行表征、分析,将利用重金属离子(Cr(Ⅵ))或者染料(CR)作为吸附质来评估其吸附性能,探讨各种因素对其移除能力的影响,包括pH值、吸附剂量、时间、温度、初始浓度等,并用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热力学方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其吸附行为的机理。本论文主要分叁个部分:(1)木质素基聚酚胺(PCEA-LS)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未调节pH的溶液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表征测试证明了PCEA-LS颗粒按照设计方案被成功制备。而吸附实验表明PCEA-LS吸附刚果红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为12 h,该过程受颗粒分散模型的影响,是自发的、吸热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303 K时获得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052.6 mg/g。木质素磺酸钠不仅资源丰富、成本廉价,拥有诸多的官能团,而且经其改性后的聚酚胺展现了超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吸附剂。(2)Fe_2O_3@Cc-PAA复合材料去除溶液中的Cr(Ⅵ)。启发于多巴胺的黏附性能通过一步法制备了Fe_2O_3@Cc-PAA复合材料,并用于去除溶液中的Cr(Ⅵ)。并且在pH=2.0和pH=6.5两个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两个pH下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303 K时获得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633 mg/g和112.1 mg/g。尤其是在pH=2.0的条件下,当初始浓度小于120 mg/L,去除率接近100%。因此,该吸附剂可以应用于某类特定废水以及日常饮水中六价铬的移除。(3)(PAH-CR)@PCHA吸附剂主要由刚果红和PAH通过絮凝法成功获得。吸附剂不仅可以容易地从染料废水中制备,而且还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Cr(Ⅵ)。在30°C由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282.42 mg g~(-1)。动力学数据显示与伪二阶方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负的ΔG°值的和正的ΔH°值则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和吸热的。从染料废水处理到再利用和Cr(Ⅵ)去除,这项工作为废水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聚酚胺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温和、简单,而且单体来源丰富、种类众多,可以根据需求而自行设计分子结构或者进行接枝改性。更重要的是,聚酚胺吸附剂的吸附量大,去除率高,循环性能好,在污染物移除方面优势明显,因而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酚胺论文参考文献
[1].张真瑜.聚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2].魏刚.聚酚胺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8
[3].张葱葱,刘强,刘钦泽,蔡美荣.基于表面修饰的PTFE/聚酚胺复合材料减磨性能[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张松,左长萍,王冠磊,刘钦泽,阮子宁.聚酚胺/二氧化硅复合不锈钢网的制备及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刘晓玲,丛龙亮,孙芳,范成艳,刘钦泽.pH响应性聚酚胺微胶囊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刘钦泽,陈春霞,阮子宁.聚酚胺亲疏水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