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包括电动车车架,其中部安装用于套设链轮的中轴,车架两侧边沿各设一安装块,两个安装块对称设置,每个安装块的外侧面上开有凹槽,凹槽的底面上开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一旁的凹槽底面上设有一菱形凸块;安装块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曲柄,曲柄一端连接脚蹬,另一端外侧间隔开有圆槽一和圆槽二,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出端;圆槽二内开有用于与菱形凸块相卡接的菱形通孔,圆槽一内开有用于与圆形通孔通过螺栓连接的圆孔;中轴伸出车架的两端分别延伸有与菱形通孔连接的连接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脚踏骑行装置由于零部件过多利用率不高造成的空间浪费、安全隐患、影响骑行效果的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包括电动车车架(1),车架(1)中部安装有用于套设链轮(8)的中轴,其特征在于:车架(1)的两侧边沿各设有一安装块(2),两个安装块(2)对称设置,每个安装块(2)的外侧面上开有凹槽(21),凹槽(21)的底面上开有圆形通孔(3),圆形通孔(3)一旁的凹槽(21)底面上设有一菱形凸块(4);安装块(2)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曲柄(5),曲柄(5)一端连接脚蹬(6),另一端外侧间隔开有圆槽一(51)和圆槽二(56),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21)配合的凸出端(52);所述圆槽二(56)内与凸出端(52)内同时开有一个用于与菱形凸块(4)相卡接的菱形通孔(54),所述圆槽一(51)内与凸出端(52)内同时开有一个用于与圆形通孔(3)通过螺栓连接的圆孔(53);所述中轴整体成圆柱状结构,其两端分别延伸有与菱形通孔(54)连接的连接端。
设计方案
1.一种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包括电动车车架(1),车架(1)中部安装有用于套设链轮(8)的中轴,其特征在于:车架(1)的两侧边沿各设有一安装块(2),两个安装块(2)对称设置,每个安装块(2)的外侧面上开有凹槽(21),凹槽(21)的底面上开有圆形通孔(3),圆形通孔(3)一旁的凹槽(21)底面上设有一菱形凸块(4);
安装块(2)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曲柄(5),曲柄(5)一端连接脚蹬(6),另一端外侧间隔开有圆槽一(51)和圆槽二(56),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21)配合的凸出端(52);所述圆槽二(56)内与凸出端(52)内同时开有一个用于与菱形凸块(4)相卡接的菱形通孔(54),所述圆槽一(51)内与凸出端(52)内同时开有一个用于与圆形通孔(3)通过螺栓连接的圆孔(53);
所述中轴整体成圆柱状结构,其两端分别延伸有与菱形通孔(54)连接的连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槽一(51)和圆槽二(56)外侧同时设有一个将其封闭的罩盖,圆槽一(51)内壁上车有用于与所述罩盖连接的内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结构为:包括均匀分布于中轴端部圆周侧面上的四个装配面(7),四个装配面(7)均沿轴向延伸成矩形面,并用于分别与菱形通孔(54)的四个内壁相卡合;还包括从中轴的圆周端面沿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柱(9),连接柱(9)直径小于中轴本体直径,连接柱(9)的表面车有外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柱(9)的表面车有M10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通孔(54)的截面成正方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曲柄(5)通过其一端上开设的连接孔(55)与脚蹬(6)中间的脚蹬轴(61)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脚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脚踏骑行装置,需要设置两个零部件:脚蹬、踏板来分别满足脚踏骑行功能和踏板功能,此结构的缺点在于:在电动车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踩踏脚蹬骑行来助力,脚蹬突出在车架两侧造成在装箱时占用空间、在行驶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而普通的踏板通常面积较大,造成车架整体体积增大,不利于车身的减量优化设计,影响骑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从而通过转换装置满足不同的行驶需求,解决脚踏骑行装置由于零部件过多且利用率不高造成的空间浪费、安全隐患、影响骑行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包括电动车车架,车架中部安装有用于套设链轮的中轴,车架的两侧边沿各设有一安装块,两个安装块对称设置,每个安装块的外侧面上开有凹槽,凹槽的底面上开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一旁的凹槽底面上设有一菱形凸块;安装块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曲柄,曲柄一端连接脚蹬,另一端外侧间隔开有圆槽一和圆槽二,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出端;所述圆槽二内与凸出端内同时开有一个用于与菱形凸块相卡接的菱形通孔,所述圆槽一内与凸出端内同时开有一个用于与圆形通孔通过螺栓连接的圆孔;所述中轴整体成圆柱状结构,其两端分别延伸有与菱形通孔连接的连接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圆槽一和圆槽二外侧同时设有一个将其封闭的罩盖,圆槽一内壁上车有用于与所述罩盖连接的内螺纹。
所述连接端的结构为:包括均匀分布于中轴端部圆周侧面上的四个装配面,四个装配面均沿轴向延伸成矩形面,并用于分别与菱形通孔的四个内壁相卡合;还包括从中轴的圆周端面沿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柱,连接柱直径小于中轴本体直径,连接柱的表面车有外螺纹。
连接柱的表面车有M10螺纹。
所述菱形通孔的截面成正方形结构。
曲柄通过其一端上开设的连接孔与脚蹬中间的脚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分别在车架和中轴上安装与曲柄的一端配合的连接结构,可以将曲柄安装在中轴上用于骑行脚蹬、或将曲柄安装在车架上用作踏板;当曲柄安装在车架上时,车架上的菱形凸块、圆形通孔分别与曲柄上的菱形通孔、圆孔配合,其中菱形凸块卡入菱形通孔将曲柄进行限位,圆孔和圆形通孔利用螺栓锁紧从而可将两侧的脚蹬均朝前轮方向固定在车架上,用作踏板,节约空间的同时保证两只脚踩踏的位置保持齐平,提升了骑行体验,同时防止行驶过程中,脚蹬连接在中轴两侧带来安全隐患;当曲柄安装在中轴上时,转轴两侧的连接端分别与两个曲柄的菱形通孔配合并通过螺母锁紧,脚蹬可随中轴旋转而转动,实现作为脚踏骑行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极大的节约了空间,提高了踩踏装置的利用率,减小了车架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脚蹬安装在中轴上作为骑行脚蹬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脚蹬安装在中轴上作为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2、安装块;3、圆形通孔;4、菱形凸块;5、曲柄;6、脚蹬;7、装配面;8、链轮;9、连接柱;21、凹槽;51、圆槽一;52、凸出端;53、圆孔;54、菱形通孔;55、连接孔;56、圆槽二;61、脚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兼顾脚踏骑行与踏板功能的转换装置,包括电动车车架1,车架1中部安装有用于套设链轮8的中轴,车架1的两侧边沿各设有一安装块2,两个安装块2对称设置,每个安装块2的外侧面上开有凹槽21,凹槽21的底面上开有圆形通孔3,圆形通孔3一旁的凹槽21底面上设有一菱形凸块4;安装块2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曲柄5,曲柄5一端连接脚蹬6,另一端外侧间隔开有圆槽一51和圆槽二56,内侧设有与凹槽21配合的凸出端52;圆槽二56内与凸出端52内同时开有一个用于与菱形凸块4相卡接的菱形通孔54,圆槽一51内与凸出端52内同时开有一个用于与圆形通孔3通过螺栓连接的圆孔53;中轴整体成圆柱状结构,其两端分别延伸有与菱形通孔54连接的连接端。
圆槽一51和圆槽二56外侧同时设有一个将其封闭的罩盖,圆槽一51内壁上车有用于与所述罩盖连接的内螺纹。
连接端的结构为:包括均匀分布于中轴端部圆周侧面上的四个装配面7,四个装配面7均沿轴向延伸成矩形面,并用于分别与菱形通孔54的四个内壁相卡合;还包括从中轴的圆周端面沿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柱9,连接柱9直径小于中轴本体直径,连接柱9的表面车有外螺纹。
连接柱9的表面车有M10螺纹。
菱形通孔54的截面成正方形结构。
曲柄5通过其一端上开设的连接孔55与脚蹬6中间的脚蹬轴6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如下:
如图4所示,将曲柄5的一端与脚蹬6固定好,电动车在电量充足时,可将连接脚蹬6的曲柄5整体连接到车架1的安装块2上:将曲柄5的凸出端52卡入安装块2的凹槽21内,将菱形凸块4卡入菱形通孔54内,同时圆形通孔3与圆孔53对接,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此时位于车架1两侧的两个曲柄5端部的脚蹬6均位于曲柄5上靠近电动车前轮的一端,且曲柄5与车架1间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即实现了脚蹬6用作踏板功能的安装形式;
如图1所示,当需要踩踏脚蹬6进行骑行时,将连接脚蹬6的曲柄5整体连接到中轴的连接端上:将两个曲柄5分别从车架1的安装块2上卸下,将其中一侧的曲柄翻转180度后与中轴一端连接端连接,将装配面7卡入菱形通孔54中,同时连接柱9伸出菱形通孔54孔口后位于圆槽二56内,利用螺母与连接柱9连接将曲柄5固定于中轴上;将另外一侧的曲柄5直接平移至中轴另一端的连接端处按照同样的方式将两者连接,且曲柄5在中轴的作用下可相对于车架转动,即实现了脚蹬6用作踩踏骑行功能的安装形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曲柄5分别与车架1及中轴进行组装,无需设置多余零件,使脚蹬6兼顾两种不同的功能、满足了两种不同的使用需求,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空间,节省材料等优点。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620.6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81756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62M 3/00
专利分类号:B62M3/00;B62M3/08
范畴分类:32C;27D;
申请人: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106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大道501号
发明人:杨客松;向龙贤
第一发明人:杨客松
当前权利人: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聂启新
代理机构:32228
代理机构编号: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骑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