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间隙论文_陈宝辉,陆佳政,王博闻,胡建平,方针

导读:本文包含了短间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弧,间隙,电压,电场,气体,模型,大气压。

短间隙论文文献综述

陈宝辉,陆佳政,王博闻,胡建平,方针[1](2019)在《细水雾对空气球–球短间隙工频击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水雾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灭火技术,但其绝缘性能一直缺乏研究。火灾消防用细水雾的雾滴直径为50~400μm,介于雾霾颗粒(<10μm)与降雨雨滴(>1 mm)之间。为此研究细水雾雾滴直径、雾滴间距与球隙工频击穿场强的关系。试验获得了细水雾雾滴直径与击穿场强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对于1.5 cm及以下的球隙,火灾消防用细水雾的击穿场强较空气更低,雾滴直径是影响细水雾击穿场强的主要原因。细水雾添加剂显着提升细水雾的灭火效率,因此研究了KCl、氟碳表面活性剂FC-1470等典型添加剂对细水雾球–球短间隙工频击穿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强电解质细水雾添加剂KCl显着降低纯水细水雾短球隙击穿场强,降低幅度达24.8%,弱电解质细水雾添加剂FC-1470对纯水细水雾短球隙击穿场强的影响相对较小,降低幅度只有7.5%。研究结果对细水雾在高电压火灾带电灭火的安全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郑跃胜,任建华,舒胜文,张佳[2](2019)在《空气湿度对非均匀交流电场下短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气间隙击穿前出现电晕或辉光放电时,湿度对交流击穿电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受影响的电极结构具体参数范围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揭示空气湿度对非均匀交流电场下短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设置电极间隙距离范围为1~5 cm和高压电极半径范围为0.1~2 cm,进行了相对湿度对空气间隙工频击穿电压影响的试验研究。在给定电极结构参数范围内,结果表明当电极半径>0.5 cm时,相对湿度对击穿电压几乎没有影响;当电极半径<0.5 cm时,相对湿度对击穿电压有一定的影响,开距越大影响越显着;当电极半径为0.3 cm时,相对湿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最大。结合复合击穿判据进行分析,当几何结构参数大于临界值时流注击穿判据仍然是有效的,当几何结构参数小于临界值时击穿电场公式在部分区域需要考虑相对湿度进行一定的修正。结果可为非均匀空气绝缘间隙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聂义民[3](2019)在《低压短间隙电弧故障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配电系统互联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由此带来的电弧事故隐患已不容忽视,低压电弧放电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保证在日常操作和电气设备带电检修时的人身和设备安全,及如何建立精确合理的电弧事故的灾害预防体系,已引起国内外工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建立并完善电弧危害的计算评价标准及个人保护设备(PPE)等级的相关规定亟待解决。电弧电压作为抑制电弧放电的关键因素,与绝缘距离和再击穿电压大小的确定密切相关。虽然人们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弧放电危害的计算以及合适的个人保护设备的选择上,电弧的物理特性却没有得到多少关注。对高压长间隙电弧故障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多,对具有动态特性的中低压电弧故障的研究较少。本文充分讨论了中低压短间隙电弧的动态特性。首先,本文从理论上介绍了电弧的基本概念、形成、组成、分类等电弧的物理特性以及影响电弧特性的不同因素,根据电弧的物理特性分别对交直流电弧的伏安特性及其燃烧与熄灭进行了详细分析,在交直流电弧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电弧的伏安特性。然后,本文分别从电弧电流、电弧能量以及电弧电压等方面介绍了电弧的建模,重点分析了一些经典的电弧经验模型和黑盒模型,针对低压短间隙电弧(系统电压为208V至600V、电极间隙为5mm至75mm),本文在Mayr电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弧电压梯度计算的数学模型。此外,由于电弧试验现场操作中存在耗时严重、试验成本过于昂贵、及因电弧自身特性与环境因素造成的试验的不可控性,为了克服现场试验的局限性,获得准确的电弧电压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的电弧放电仿真方法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可将其作为数学模型的补充。最后,为了方便工业现场应用,针对传统电弧电压经验模型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系统电压(208V、480V和600V)、不同故障电流(500A至25kA)和不同间隙宽度(5mm至75mm)条件下测试案例的MHD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电弧电压梯度模型来估算电弧电压梯度。(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王胜辉,詹振宇,陈维江,杨广华,王华倩[4](2018)在《基于短间隙模型的直流输电线路极间短路电弧运动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释直流输电线路被异物短接时出现的多次重合闸不成功的现象,采用链式电弧模型对直流输电线路极间短路电弧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短路电弧受到磁场力、热浮力及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将电弧离散为电流元,计算每个电流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得到了电弧的速度控制方程。在试验室中观测了直流电压作用下短间隙模型线路极间短路时电弧的运动形态,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链式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现场实际线路中极间短路时的电弧运动特性。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极间短路电弧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热浮力及电磁力的作用会出现上拱,同时短路电弧弧根沿导线运动与初始位置之间存在较大位移,导致电弧与跨接异物相脱离,不能有效灼烧异物,从而出现多次闪络和重合闸不成功的情况。(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王帅,邱祁,刘星亮,胡斯登,何湘宁[5](2018)在《大气压短间隙介质阻挡放电等效负载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精确等效是影响电源参数准确设计的关键。现有的反应器等效模型通常未考虑介质等效电容在放电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化,使得在大气压短间隙工况下模型精度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传统非线性钳位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放电的不同阶段将介质等效电容进行分段等效,并给出一种分段等效负载模型及其测量方法。同时,推导出带分段负载模型的电压源谐振变换器关键参数,并搭建了一台1kW谐振电压源样机。实验证明,当气隙长度大于4mm时,分段负载模型与传统的非线性钳位模型相近;在气隙长度更小时,分段模型准确度更高,有利于准确地描述负载放电功率与单周期放电时间等重要参数。(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刘凯[6](2018)在《短间隙电弧热等效方法及放电下绝缘卡套热力特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高速电气化轨道交通以及油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大规模建设,不同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干扰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由于不同原因,在各个系统内出现的交直流电干扰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设备、器件内部间隙放电现象时有发生。不同设备及器件内的间隙放电会对设备及器件造成热冲击及热烧蚀,严重影响设备或器件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放电设备及器件的损坏而引发安全事故。特别在油气输送系统中,间隙放电时常发生在管道阀室内的绝缘卡套中,放电过程中的产生热冲击及热烧蚀造成绝缘卡套损坏或失效甚至引发天然气泄漏事故,给正常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研究放电下绝缘卡套的热力状态及热烧蚀特性,从而掌握放电下绝缘卡套的性能状态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放电下绝缘卡套的热力分析是一个涉及到电磁场、温度场、流场以及应力场等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过程,直接对其进行求解分析十分困难,甚至难以实现。因此为解决放电下绝缘卡套的多物理场的求解问题并研究电弧对其产生的热冲击及热烧蚀,论文开展了对放电下绝缘卡套的热力场分析方法的研究。主要工作具体包括:(1)考虑间隙内电弧与间隙壁之间的热作用,建立了短间隙内电弧的MHD数值计算模型并确定了短间隙内电弧的热源分布特性,解决了对短间隙内电弧的数值分析问题。具体包括研究了短间隙内电弧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分析了对电弧内部多物理耦合场的求解方法;同时,论文以针板放电模型为例,通过分析电弧的温度场及流场的分布确定了电弧的热行为特性,并将电弧的热效应分为电弧弧柱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弧在阴极的热效应两部分,继而基于所建立电弧MHD模型,确定了电弧的两部分热效应的热源分布特性。(2)根据论文中确定的电弧热源分布特性,提出了短间隙内电弧的等效热源模型,分别利用椭球体热源和高斯面热源对电弧弧柱和电弧在阴极表面的热效应进行等效,利用等效热源模型对电弧的热效应进行等效极大地简化了对电弧的热分析过程;同时,建立了等效热源作用下的针板电极数值计算模型,并对针板间隙内电弧的热效应进行等效数值计算,通过与论文中的电弧MHD模型中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电弧等效热源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论文分析了等效热源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电弧电流大小来确定椭圆体等效热源和高斯面等效热源的结构参数,该研究为分析短间隙内电弧的热效应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捷的创新分析方法。(3)基于对短间隙内电弧的热等效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弧放电下绝缘卡套的等效热力计算模型,将放电下绝缘卡套热力场分析中的温度场、流场、电磁场以及应力场等多物理耦合场的复杂求解问题转化为等效热源作用下绝缘卡套的流-固体传热问题;同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绝缘卡套在放电下的热力分布特性,并分析确定了绝缘卡套中绝缘层的热力场分布情况,研究简化了放电下绝缘卡套内多物理场间复杂的耦合关系,解决了对放电下的绝缘卡套热力场求解问题,为求解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4)搭建了针板电极放电及绝缘卡套放电实验测试平台,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论文中建立的电弧MHD模型,等效热源模型以及放电下绝缘卡套的热力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具体包括利用红外成像仪分别得到了针板电极和绝缘卡套内放电电弧的热分布,并与论文中的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验证了论文中的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重复性分析论证,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5)研究了电弧在不同放电时间、不同电弧电流、不同材料的金属以及间隙间距对阴极烧蚀的影响,具体包括分析了电弧放电时间、电弧电流、阴极材料以及间隙间距对电弧作用下阴极表面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温度梯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电弧作用下阴极表面的烧蚀半径的计算分析,确定了放电电弧分别在不同放电时间、不同电弧电流以及不同材料的金属板上的烧蚀规律。基于以上规律,分析了降低绝缘卡套绝缘层温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宋芳,李小伟[7](2016)在《棒-板短间隙在不同环境下的电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Comsol软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干燥情况下以及棒电极凝露、形成水膜、凝结出水滴、间隙间有雾霾等情况下的棒-板短间隙模型,分析了棒-板短间隙在不同环境下的场强分布。结果表明:棒-板短间隙之间含有单颗雾滴时,场强发生了明显畸变;棒电极末端凝露时棒-板短间隙的电场分布相较于纯空气间隙下的电场分布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电场最大值仅升高了约5%;棒电极末端形成水膜时的击穿电压也没有出现太大变化;棒电极末端有水滴时棒-板短间隙的击穿电压发生明显改变,畸变率达到30%;霾颗粒也容易使间隙中的场强发生畸变。(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6年07期)

李学斌,黄旭,赵义松,单长旺,庚振新[8](2016)在《短间隙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的光谱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F_6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减少SF_6气体的使用量已达成共识。笔者从SF_6混合气体的角度,对短间隙SF_6/N_2混合气体完全击穿时的光谱特性开展研究。采用光谱仪测量压强0.1~0.4 MPa、电极间距2~12 mm时SF_6及SF_6/N2混合气体完全击穿时的电子温度、电子数密度等参数,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混合气体放电时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1~0.4 MPa下随着气体压强的升高SF_6气体完全击穿时的电子温度由6.06×10~4 K下降到2.67×10~4 K,电子密度由3.15×10~(17) m~(-3)增大到6.91×1017 m~(-3);0.1 MPa下随着SF_6混合比的升高混合气体完全击穿时的电子温度由N_2时的1.17×10~4 K上升到SF_6时的6.06×104 K,电子数密度由N_2时的5.94×1017 m~(-3)下降到SF_6时的3.15×10~(17) m~(-3)。(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6年07期)

钟久明,刘树林,王玉婷,段江龙[9](2016)在《短间隙的击穿及其短路放电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IEC安全火花试验装置短路放电的击穿放电机制,针对室温1atm下不同浓度的甲烷空气混合气体,对几百微米~几毫米范围内的击穿实验进行了设计。分析表明对于不同浓度甲烷空气混合气体,击穿电压与电极间距的关系曲线均呈现马鞍形;室温1atm下8.5%甲烷空气混合气体在几百微米~几毫米间隙范围内的最低击穿电压表明试验装置的电容短路放电过程在巴申定律的适用范围之外且其临界击穿间距在几百微米以下。可见,该放电过程中间隙内的碰撞电离效应并不突出,阴极电子发射是其击穿放电的主导机制,该放电过程类似真空放电,通过安全火花试验装置得出不同介质环境的电容电路短路放电波形对此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汪沨,李敏,李锰,皮建民,许松枝[10](2016)在《基于ETG-通量校正传输法的短间隙SF_6/N_2混合气体流注放电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粒子输运方程及耦合泊松方程,研究了短间隙中10%~90%SF_6/N_2混合气体在不同阶段的流注放电特性。针对流注头部粒子空间分布出现陡梯度问题,基于不均匀的叁角元网格剖分,采用Euler-Taylor-Galerkin(ETG)格式对粒子连续性方程进行时间离散,利用通量校正传输法(FCT)对离散后的方程进行求解,可以明显提高计算准确度和减小数值扩散。基于以上算法,考虑电子与SF_6/N_2中性混合气体的电离、复合、吸附以及光电离等过程,对短间隙气体流注放电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初始场强的大小影响流注的发展,随着流注发展,流注头部空间电荷加剧了两极板间的电场畸变,间隙击穿时流注头部电子浓度达到10~(20)/m~3,最大空间场强达到114k V/cm;光电离对加速流注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仿真结果也验证了ETG-FCT法应用于气体放电研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短间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空气间隙击穿前出现电晕或辉光放电时,湿度对交流击穿电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受影响的电极结构具体参数范围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揭示空气湿度对非均匀交流电场下短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设置电极间隙距离范围为1~5 cm和高压电极半径范围为0.1~2 cm,进行了相对湿度对空气间隙工频击穿电压影响的试验研究。在给定电极结构参数范围内,结果表明当电极半径>0.5 cm时,相对湿度对击穿电压几乎没有影响;当电极半径<0.5 cm时,相对湿度对击穿电压有一定的影响,开距越大影响越显着;当电极半径为0.3 cm时,相对湿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最大。结合复合击穿判据进行分析,当几何结构参数大于临界值时流注击穿判据仍然是有效的,当几何结构参数小于临界值时击穿电场公式在部分区域需要考虑相对湿度进行一定的修正。结果可为非均匀空气绝缘间隙的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间隙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宝辉,陆佳政,王博闻,胡建平,方针.细水雾对空气球–球短间隙工频击穿特性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9

[2].郑跃胜,任建华,舒胜文,张佳.空气湿度对非均匀交流电场下短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9

[3].聂义民.低压短间隙电弧故障建模与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19

[4].王胜辉,詹振宇,陈维江,杨广华,王华倩.基于短间隙模型的直流输电线路极间短路电弧运动仿真研究[J].电网技术.2018

[5].王帅,邱祁,刘星亮,胡斯登,何湘宁.大气压短间隙介质阻挡放电等效负载模型[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8

[6].刘凯.短间隙电弧热等效方法及放电下绝缘卡套热力特性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8

[7].宋芳,李小伟.棒-板短间隙在不同环境下的电场特性研究[J].绝缘材料.2016

[8].李学斌,黄旭,赵义松,单长旺,庚振新.短间隙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的光谱实验研究[J].高压电器.2016

[9].钟久明,刘树林,王玉婷,段江龙.短间隙的击穿及其短路放电特性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6

[10].汪沨,李敏,李锰,皮建民,许松枝.基于ETG-通量校正传输法的短间隙SF_6/N_2混合气体流注放电数值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极性对气体放电的影响短间隙放电电弧充满整个相间空间...短间隙电弧放电模型1.7多重短间隙灭弧装置短间隙直流辉光放电轴向电位分...在电极最短间隙(2mm)处击穿时的电...

标签:;  ;  ;  ;  ;  ;  ;  

短间隙论文_陈宝辉,陆佳政,王博闻,胡建平,方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