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返回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抑制,客体,记忆,工作,定势,空间,线索。
返回抑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艳艳,张晓伟,李杰,张成明,张禹[1](2019)在《线索一致和冲突下散打运动员返回抑制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将双线索范式与线索-靶子范式相结合,并引入了散打运动员人群,探讨中央线索与外周线索一致时返回抑制的迭加效应与两线索不一致时不同人群的线索偏向特点。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普通大学生12名(无散打经验、无运动等级)和散打运动员13名(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年限6±1.15);采用2(分组: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4(线索类型:双线索有效、双线索无效、中央线索有效外周线索无效、外周线索有效中央线索无效)混合实验设计,分组为组间自变量,线索类型为组内自变量,因变量为反应时和返回抑制量。结果: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线索的主效应显着,F(3.69)=19.839, P<.001,偏η~2=.463。表明不同线索条件下,参与者的反应时存在显着差异。事后检验发现,双线索有效的反应时高于双线索无效的反应时,产生返回抑制效应(MD=36.319,p<.001)中央线索有效外周线索无效的反应时高于双线索无效的反应时,产生显着的返回抑制效应(MD=-15.833,p=.005)且线索一致的反应时高于中央线索有效外周线索无效的反应时(MD=20.486,p<.001)。分组主效应边缘显着,F(1,23)=3.206,p=.087,偏η~2=.122,表明散打运动员的反应时快于普通大学生。以返回抑制量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线索主效应显着,F(1,23)=18.151,p<.001,偏η~2=.441,表明两种线索条件下,返回抑制量差异显着,且中央与外周线索均一致有效的返回抑制量大于中央线索有效外周线索无效的返回抑制量。分组的主效应不显着。F(1,23)=.432,p=.518,偏η~2=.018;分组与线索交互作用不显着,F(1,23)=.030,p=.863,偏η~2=.018。结论 (1)散打运动员反应速度快于普通大学生。(2)不同线索条件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不同,中央线索与外周线索一致有效时表现出稳定的迭加效应;中央线索与外周线索有效性不一致时,表现出对中央线索的偏向,结果具有部分跨人群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程颖,李杰,张禹[2](2019)在《不同注意定势条件下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在返回抑制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在线索编码阶段不同类型工作记忆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本研究不仅采用四个位置随机的空间占位符作为空间工作记忆材料和四个固定位置上的客体工作记忆材料,且创新之处在于将客体工作记忆材料与随机的空间位置结合,并将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以期分离出空间位置信息、客体信息及两者绑定对返回抑制的不同影响。同时,通过操控线索有效性的概率,形成高、低不同的注意定势水平,使其接近现实场景中注意偏向或定势的情况,而后探究叁种工作记忆任务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7名普通大学生(平均年龄18.48±1.00岁),其中男生13名;女生14名。采用3×2×2×2被试内设计,3(工作记忆类型:空间工作记忆、客体工作记忆、空间绑定客体工作记忆)×2(是否记忆:记忆、不记忆)×2(注意定势:低定势、高定势)×2(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对靶子觉察任务而言,因变量为反应时、返回抑制量;对工作记忆任务而言,因变量为正确率。结果:(1)反应时:注意定势×线索有效性交互作用显着,在低定势条件下发生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定势条件下发生易化效应。(2)返回抑制量:是否记忆×注意定势交互作用显着,低注意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着小于不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高注意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大于不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存在边缘显着。结果表明叁种类型的工作记忆任务对返回抑制量的影响无显着差异。(3)工作记忆任务正确率主效应显着,记忆空间位置和记忆客体图形这两种任务的正确率均显着高于将两者进行绑定记忆的条件。结论: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外源线索前时,注意定势不均衡的状态下,低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慢的抑制现象进行削弱;高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快的易化现象进行削弱。将空间和客体信息绑定记忆的难度虽然大于单独记忆,但返回抑制量并未受到工作记忆任务难度的影响而不同。(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3](2019)在《任务难度对返回抑制调节效应的认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线索与靶子出现的间隔超过约200ms时,个体对在先前线索出现过的位置上靶子的反应会减慢,该现象被称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IOR研究领域中,任务难度能否调节IOR效应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问题。尽管前人研究针对其展开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彼此间存在着诸多分歧。仔细研究前人的设计,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多通过直接变化刺激的颜色、形状、亮度等因素来操控任务难度,但这不可避免地造成靶子刺激在低水平特性上的差异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变量混淆。为克服该混淆效应,当前研究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刺激,通过变化刺激的组合形式来操控任务难度(通过调节一个带缺口矩形的缺口偏移度来操控刺激)。随机招募的128名志愿者进行了测试,并利用Ratcliff等提出的漂移扩散模型(Drift Diffusion Model, DDM)对反应时及正确率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从而产生反应信息累积速率、信息累积边界、非决策潜伏时间和先验偏向四种指标,从而对任务难度对IOR影响的认知机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传统行为指标上,同Li等(2018)的研究相一致,任务难度对IOR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正确率而非反应时指标上;2)模型结果显示,任务难度对IOR的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在反应信息累积速率指标上,而非判断标准等指标上。这些结果表明1)任务难度的确能影响IOR效应,尽管这一影响是经由影响信息累计速率而非其它过程实现。2)过往研究针对任务难度对IOR效应量影响上的争论可能源于不恰当的变量操控和刺激设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阳,苗程菓,李艾苏,陈曹霁,张明[4](2019)在《刺激放置朝向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一项ERP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个体对出现在先前提示位置上的刺激反应更慢的现象。尽管大量ERPs研究发现呈现在线索化和非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刺激诱发的ERPs在250~300ms处存在一个稳定的差异(Nd250),但这一差异的方向却并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结合经典的线索-靶子范式,考察刺激放置的朝向是否会影响到IOR中Nd250效应的极性。结果显示虽然刺激放置朝向并未有影响到Nd250的极性,却对早期P1成分的线索化效应的地形图分布有着显着的影响。这表明(1)过往ERPs研究中的Nd250效应极性的不一致并非源于刺激放置朝向的作用;(2)刺激的放置朝向会导致早期线索化效应(P1)在地形分布上出现差异。(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训娟,顾嘉旭,塔若琪[5](2019)在《返回抑制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了返回抑制已有的研究及经典范式,综述了现存的叁类研究发展方向:第一类关注不同材料对返回抑制产生的差异,主要以面孔为主;第二类侧重于研究情绪及效价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第叁类关注返回抑制在特殊人群中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6期)
程颖[6](2019)在《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对散打运动员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效应是指个体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对已注意过的客体或位置再次反应时,表现出反应滞后的现象,这是一种人类视觉搜索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而生成的机制。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改变工作记忆材料的内容,探究叁种工作记忆对注意觉察任务所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及人群差异。研究一分别探究叁种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和后阶段对返回抑制的影响。采用混合实验设计,3(工作记忆类型:空间工作记忆材料、客体工作记忆材料、空间绑定客体工作记忆材料)×2(是否记忆:记忆、不记忆)×2(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2(人群分组: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除人群分组为组间自变量外,其他均为组内自变量,因变量为觉察任务的反应时和返回抑制量。研究一a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参与者大学生30人,散打运动员26人。反应时上,是否记忆×人群分组交互作用显着,在记忆条件下,散打运动员的觉察任务反应时显着快于普通大学生;在不记忆条件下,两类人群无显着差异。返回抑制量上,是否记忆主效应显着,记忆工作记忆材料条件下的觉察任务返回抑制量显着小于不记忆的条件。研究一b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后,参与者大学生24人,散打运动员22人。返回抑制量上,是否记忆×人群分组交互作用显着,普通大学生是否记忆工作记忆材料的觉察任务返回抑制量无显着差异;而散打运动员记忆条件下的觉察任务返回抑制量显着大于不记忆的条件。研究二通过操控线索有效性的概率,形成高、低不同的注意定势水平,以便接近于竞技场景中可能出现的注意偏向或定势情况,而后探究叁种工作记忆任务对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采用混合实验设计,3(工作记忆类型:空间工作记忆材料、客体工作记忆材料、空间绑定客体工作记忆材料)×2(是否记忆:记忆、不记忆)×2(注意定势:低定势、高定势)×2(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2(人群分组: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研究二a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参与者大学生27人,散打运动员24人。返回抑制量上,是否记忆×注意定势交互作用显着,在低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着低于不记忆的条件;在高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着高于不记忆的条件。研究二b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后,参与者大学生24人,散打运动员23人。返回抑制量上,是否记忆×注意定势交互作用显着,在低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与不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无显着差异;在高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着高于不记忆的条件。结论:整体上对工作记忆任务在线索前、后阶段的记忆都会削减返回抑制量,即叁种工作记忆任务对线索-靶子范式中外源线索的编码和存储均会产生影响。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外源线索前时,低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慢的抑制现象进行削弱;高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快的易化现象进行削弱。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且无注意定势的调节时,较比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觉察反应能力,更擅长将资源分配于注意觉察任务之中。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后且无注意定势的调节时,较比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更容易受到线索和靶子刺激间工作记忆的影响,一定条件下返回抑制量反而会增强。(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田晓晨[7](2019)在《网球运动员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实际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体现注意转移能力的返回抑制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研究热点。返回抑制是对原来注意过的物体、位置等做出反应时存在的滞后现象。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即返回抑制出现的SOA,通常认为返回抑制出现的SOA更短,即返回抑制能力更好。同样在运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中,网球运动员返回抑制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注意转移能力。网球属于高度开放的隔网对抗竞技运动,比赛场地宽阔,视野范围广,运动员必须在非常复杂、变化迅速的比赛过程中保持冷静的头脑,进行迅速的思维活动,收集一切有效信息,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焦点。为了揭示网球运动员返回抑制特征,研究采用线索-靶子结合专家-新手范式对不同运动训练水平网球运动员返回抑制时间进程进行实验研究,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表明水平更高的运动员在注意转移能力方面更加优秀。本文综合采用文献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辨别任务方面选择连续化线索范式,并以专业网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返回抑制进行测验。研究结果表明:1.返回抑制在普通大学生和网球运动员中普遍存在,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网球运动员在较短的SOA条件下产生返回抑制,表明其返回抑制能力相对较好,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具有更强的返回抑制能力。2.专家网球运动员能在更短的SOA条件下出现返回抑制,说明训练等级越高,个体的视觉搜索能力越强,搜索效率越高。专家运动员可以快速从外界环境中提取信息,在脑海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后,据此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展现了高水平运动员对瞬息万变的网球赛场的洞察力。对返回抑制时程特征展开研究,可以为网球运动员选材和训练定向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尹晓霞[8](2019)在《工作记忆类型对基于位置和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线索范式中,当线索开始呈现与目标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时,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目标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目标反应慢,这种现象叫做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简称IOR)。根据其参考框架可以分为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和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关于它的机制研究是一大热点。主要有注意抑制说、反应抑制说和转换抑制说。转换抑制理论认为,返回抑制是在激活的靶子刺激的知觉表征和反应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之中发生的,在线索呈现阶段和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不会对返回抑制产生影响。有证据表明,工作记忆参与了返回抑制的过程。视觉工作记忆包括空间工作记忆和客体工作记忆两种类型。大量研究表明,线索呈现阶段和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都对IOR存在影响。Castel等(2003),Chou和Yeh(2008),张丽芸,朱磊(2015)等研究采用的范式只考察了靶子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得到了空间工作记忆只影响位置IOR、客体工作记忆只影响客体IOR、颜色工作记忆只影响颜色IOR。Klein,Castel,&Pratt(2006),Vivas(2010),Zhang,Zhang(2011)等人考察的线索化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但是结果并不一致。我们拿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发现Vivas等(2010)继时呈现客体工作记忆项目,IOR不受影响,Zhang和Zhang(2011)同时呈现空间工作记忆项目,IOR受到影响。基于继时呈现的记忆项目记忆难度比同时呈现大,我们推测更有可能是工作记忆类型和返回抑制类型不匹配造成的结果不一致。所以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探究了Vivas(2010)中出现IOR的原因,并深入挖掘了工作记忆是如何影响返回抑制的。实验一排除了客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方式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采用了2(记忆项目:序列呈现,同时呈现)×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被试内设计。结果显示序列和同时呈现条件下都会产生非常显着的返回抑制效应。实验二为了探究空间工作记忆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采用2(记忆项目:无,有)×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被试内设计。结果显示,呈现工作记忆项目条件下不存在显着的返回抑制效应,无工作记忆条件下存在显着的返回抑制效应。表明空间工作记忆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产生了影响。结合实验一,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影响不同。支持了转换抑制理论。但是转换抑制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是线索化阶段的注意变化和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是没有区别的。Chou和Yeh(2008)是考察的靶子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发现空间工作记忆只影响位置IOR、客体工作记忆只影响客体IOR,如果线索化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和Chou和Yeh(2008)中靶子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一致,那就进一步支持了转换抑制理论。实验叁探究记忆项目呈现在线索呈现之前时视觉工作记忆类型对返回抑制的影响。采用2×2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线索条件(有效和无效)和工作记忆任务类型(客体任务和方向任务),因变量为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表明,空间工作记忆仅仅影响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而不影响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客体工作记忆仅仅影响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而不影响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说明线索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和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并无差异,支持了转换抑制理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工作记忆的呈现方式不会对返回抑制效应量产生影响;(2)继时呈现工作记忆时返回抑制反应时会长于同时呈现工作记忆下的反应时;(3)与工作记忆呈现在线索和靶子之间的结果一致,工作记忆呈现在线索之前时,空间工作记忆只影响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而不影响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客体工作记忆只影响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不影响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这个结果支持了转换抑制理论。(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4)
彭姓,常若松,李奇,王爱君,唐晓雨[9](2019)在《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外源性线索-靶子范式,采用2(线索-靶子间隔时间,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SOA:400~600 ms、1000~1200 ms)×3(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2(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无效线索)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对目标刺激完成检测任务,以考察视觉线索诱发的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从而为感知觉敏感度、空间不确定性及感觉通道间信号强度差异假说提供实验证据。结果发现:(1)随SOA增长,视觉IOR效应显着降低,视听觉整合效应显着增强;(2)短SOA (400~600 ms)时,有效线索位置上的视听觉整合效应显着小于无效线索位置,但长SOA(1000~1200ms)时,有效与无效线索位置上的视听觉整合效应并无显着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SOA条件下,视觉IOR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产生变化,当前结果支持感觉通道间信号强度差异假说。(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月胜,刘树辉,张豹,刘鹏玉[10](2019)在《外周与中心情绪信息的返回抑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信息和中心情绪信息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采用真实情绪场景图片,结合隐性附随搜索范式,考察线索化中心情绪信息与外周信息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①线索化负性中心信息时,返回抑制效应消失且出现易化效应;线索化中性中心信息时,返回抑制效应依然存在。②线索化外周信息时,不管中心信息的情绪性如何,返回抑制效应均消失且均出现易化效应。结论:返回抑制是一种受外界情绪刺激干扰,受之前线索化位置或客体加工深度影响的非"盲目"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返回抑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在返回抑制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在线索编码阶段不同类型工作记忆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本研究不仅采用四个位置随机的空间占位符作为空间工作记忆材料和四个固定位置上的客体工作记忆材料,且创新之处在于将客体工作记忆材料与随机的空间位置结合,并将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线索前,以期分离出空间位置信息、客体信息及两者绑定对返回抑制的不同影响。同时,通过操控线索有效性的概率,形成高、低不同的注意定势水平,使其接近现实场景中注意偏向或定势的情况,而后探究叁种工作记忆任务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7名普通大学生(平均年龄18.48±1.00岁),其中男生13名;女生14名。采用3×2×2×2被试内设计,3(工作记忆类型:空间工作记忆、客体工作记忆、空间绑定客体工作记忆)×2(是否记忆:记忆、不记忆)×2(注意定势:低定势、高定势)×2(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对靶子觉察任务而言,因变量为反应时、返回抑制量;对工作记忆任务而言,因变量为正确率。结果:(1)反应时:注意定势×线索有效性交互作用显着,在低定势条件下发生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定势条件下发生易化效应。(2)返回抑制量:是否记忆×注意定势交互作用显着,低注意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显着小于不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高注意定势条件下,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大于不记忆条件的返回抑制量,存在边缘显着。结果表明叁种类型的工作记忆任务对返回抑制量的影响无显着差异。(3)工作记忆任务正确率主效应显着,记忆空间位置和记忆客体图形这两种任务的正确率均显着高于将两者进行绑定记忆的条件。结论: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在外源线索前时,注意定势不均衡的状态下,低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慢的抑制现象进行削弱;高定势中,记忆负载会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反应变快的易化现象进行削弱。将空间和客体信息绑定记忆的难度虽然大于单独记忆,但返回抑制量并未受到工作记忆任务难度的影响而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返回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艳,张晓伟,李杰,张成明,张禹.线索一致和冲突下散打运动员返回抑制的特点[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程颖,李杰,张禹.不同注意定势条件下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对返回抑制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任务难度对返回抑制调节效应的认知机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张阳,苗程菓,李艾苏,陈曹霁,张明.刺激放置朝向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一项ERPs研究[J].心理科学.2019
[5].杨训娟,顾嘉旭,塔若琪.返回抑制的研究综述[J].山西青年.2019
[6].程颖.空间和客体工作记忆对散打运动员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
[7].田晓晨.网球运动员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8].尹晓霞.工作记忆类型对基于位置和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9
[9].彭姓,常若松,李奇,王爱君,唐晓雨.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9
[10].黄月胜,刘树辉,张豹,刘鹏玉.外周与中心情绪信息的返回抑制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