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颗粒论文_刘镇,史建中,李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纳米,弹性体,磁性,分子,分散性,血红蛋白。

磁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刘镇,史建中,李茜[1](2019)在《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联用法对四环素类药物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取石墨烯、无水硫酸亚铁等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对畜禽产品的提取液中四环素类药物进行富集、除杂质、洗脱,进入液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将待测物匀浆于p H=4. 5的提取液中,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吸附3 min,磁铁吸附,弃去提取液,用5%甲醇水溶液除杂质,用纯甲醇洗脱,上机测定,回收率达到90%以上,检出限达到0. 2 mg/kg以下,与HLB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方法比较,检测结果接近。结论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畜禽产品中的4种四环素类药物,与传统HLB小柱方法相比,无需离心机、无需过柱装置、操作简便、成本更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9年11期)

朱健健,杨文晖,魏树峰,王铮,吕行[2](2018)在《纳米磁颗粒电磁探测及成像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年来,磁纳米颗粒已由最初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发展成为集疾病诊断、靶向药物输送及磁热疗等一体化诊断平台的功能性材料。磁纳米颗粒成像(MPI)是一种通过检测注射到血管中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来构建叁维图像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除血管造影和干细胞跟踪,磁纳米颗粒成像在生物医学上有一系列令人激动的潜在的应用,例如实时透视、诊断和分期癌症、体内炎症成像、温度显示和功能性分子成像等。该技术试图在现有的造影剂成像技术上以更敏感、更快捷、更安全的方式得到确定体积内的示踪剂分布的图像。首先介绍磁纳米颗粒在分子成像与诊疗应用研究进展,进一步说明磁纳米颗粒的电磁探测的原理,重点从扫描仪线圈拓扑结构和图像重建两方面介绍磁颗粒的电磁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邱碧霞[3](2018)在《磁颗粒复合分子印迹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将磁性纳米颗粒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开发一种蛋白质快速高效分离纯化新方法,为复杂体系中蛋白质的快速高效分离纯化提供一种新思路。本研究制备了硅氧基(O-Si-O)和羧基(-COOH)等基团修饰的磁纳米颗粒Fe_3O_4@SiO_2-AA,以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b)作为模板在磁颗粒上进行分子印迹反应,成功制备了分子印迹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nanoparticles,MIP),对MIP进行表征,并对其对蛋白质的吸附分离和洗脱性质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对Fe_3O_4纳米颗粒进行O-Si-O和-COOH等基团的修饰得到Fe_3O_4@SiO_2-AA颗粒。选择甲基丙烯酸(methylacrylic acid,MAA)和衣康酸(itaconic acid,IA)作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ethylene bis acrylamide,N’N-MBA)作为交联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MIP颗粒。研究发现当采用0.3%Fe_3O_4@SiO_2-AA颗粒,0.35%甲基丙烯酸,0.125%衣康酸和0.08%的N’N-MBA进行分子印迹时,所得到的MIP颗粒具有最优的BHb分子吸附量。其次,对所得磁颗粒进行了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O-Si-O和-COOH基团以及分子印迹聚合层成功地修饰在磁颗粒表面。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发现MIP颗粒的粒径大致在2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通过热重分析发现MIP颗粒的磁含量约为84%,分子印迹层稳定性好。元素分析结果显示MIP的C含量为4.06%,MIP颗粒中模板蛋白BHb分子已完全洗脱。Zeta电位分析显示MIP的等电点为pH 4.5左右,也说明了所需基团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成功修饰。再次,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MIP吸附BHb过程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吸附机理。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吸附12 h时,MIP颗粒对BHb的吸附达到平衡,获得了最大吸附量116.69 mg/g颗粒,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研究得出吸附过程中BHb的最佳初始浓度为1.0 mg/m L,并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的单分子层吸附。由不同溶液条件下MIP颗粒对BHb吸附量的研究可知,在pH 6.2时,由于静电吸引作用,MIP颗粒的吸附量可以达到169.29 mg/g颗粒。在NaCl浓度较低时,由于低浓度盐溶液对蛋白质的结构稳定作用,MIP颗粒对BHb的吸附量较大,而在高浓度NaCl溶液中,由于电荷屏蔽及蛋白质结构的变化,MIP颗粒对BHb的吸附受到抑制。在不同浓度尿素溶液中的吸附结果显示,MIP颗粒与BHb之间的氢键作用对其吸附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贡献。在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溶液和高浓度的尿素溶液中,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使MIP对其吸附作用大大减弱。由MIP对BHb的选择性和竞争性吸附可以发现,MIP颗粒仅对模板蛋白有特异性的吸附作用,对其他蛋白质的吸附作用较弱。此外,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洗脱液对MIP颗粒上BHb的洗脱效果,结果发现去离子水对BHb具有较高的洗脱率(64.23%),而以不同浓度NaCl溶液、不同pH值的PBS溶液、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作为洗脱液对BHb的洗脱率均小于去离子水。用SDS溶液作为洗脱液结果显示,当SDS的浓度达到1%以上时,其对MIP颗粒上BHb分子的洗脱率十分接近100%。对不同洗脱液的洗脱得到的蛋白质结构分析得,去离子水、NaCl洗脱液、PBS洗脱液洗脱得到的BHb分子结构保持良好,不易发生变性,而高浓度的尿素溶液以及SDS溶液洗脱得到的BHb结构发生了变化。最后,在经过5次重复吸附洗脱实验后,MIP颗粒对BHb分子的吸附量仍可以达到110 mg/g以上,颗粒具有良好的材料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雨,胡海良,陈昌友[4](2016)在《纳米磁颗粒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磁颗粒具有比表面积大、易于修饰、磁响应性强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经表面修饰后可负载DNA、核酸、蛋白质、细胞等物质,并能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负载物进行分离、富集、靶向操纵等,可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磁热疗等技术中,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医学检测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我们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磁颗粒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6年06期)

赵慧婷,廖昌荣,章鹏,简晓春[5](2016)在《硬磁颗粒填充与充磁对磁敏弹性体磁控力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4种钕铁硼粉填充型磁敏弹性体和4种羰基铁粉与钕铁硼粉混合填充的磁敏弹性体,对上述磁敏弹性体进行不同强度充磁,并利用数码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样品的磁化特性曲线,采用流变仪对磁敏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不同充磁强度对钕铁硼粉填充型磁敏弹性体磁控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硬磁颗粒的质量分数与剩磁对磁敏弹性体磁控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充磁强度越大,钕铁硼粉填充型磁敏弹性体力学性能受磁场影响越大,适量的硬磁颗粒、增大充磁能提高磁敏弹性体磁控范围。(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赵慧婷[6](2016)在《硬磁颗粒掺杂型磁敏弹性体制备及磁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敏弹性体由微米或纳米量级的磁性粉末与高聚物复合而成,外加磁场可控的刚度与阻尼特性使其在隔振降噪领域具有潜在工程应用价值。目前磁敏弹性体的相关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软磁弹性体上,硬磁弹性体及其磁致特性研究非常少,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硬磁填充型磁敏弹性体制备与磁控力学性能认识不足的现状,本文对其开展制备方法与磁致特性研究,为开发新型的磁控力学性能材料提供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考虑到传统磁敏弹性体存在机械强度不高的缺陷,利用硬磁颗粒零场下的剩磁,提出一种补强的新思路以拓宽磁敏弹性体的应用范围。论文以硅橡胶为载体,将钕铁硼粉分散其中,研究其磁致力学特性。另外,将钕铁硼粉掺杂于软磁填充型磁敏弹性体中,研究其补强作用与磁致力学特性。具体工作如下:(1)介绍了磁敏弹性体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仅有的少数硬磁填充型磁敏弹性体的磁致特性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缺乏系统研究的现状,提出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2)根据硬磁材料的性能,确立了填充颗粒的选取原则,并选取了填充材料、基体材料和添加剂材料。基于传统磁敏弹性体的制备工艺,提出了硬磁掺杂型磁敏弹性体的制备方法。采用硅橡胶、钕铁硼粉、羰基铁粉、增塑剂、硅烷偶联剂为主要成分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不同充磁强度及预结构化的样品。(3)采用VHX-600光学数码显微镜分别对硬磁填充型、混合颗粒填充型磁敏弹性体进行了微观结构观察,发现预结构化与充磁分别得到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两种结构,即充磁并未影响其微观结构。采用VersaLab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硬磁填充型、混合颗粒填充型磁敏弹性体进行了磁化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充磁改变了磁学性能,充磁强度增加提高了其在零场下的剩磁。(4)分析了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参数及表征系统的测试原理,采用MCR-301流变仪对硬磁填充型磁敏弹性体的磁致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影响其磁致力学性能的微观结构、硬磁颗粒含量、增塑剂、硅烷偶联剂等诸多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发现充磁样品的磁致力学性能表现出对磁场方向的依赖性。另外,将硬磁颗粒掺杂于软磁填充型磁敏弹性体中,讨论其补强作用。结果表明,适当添加硬磁颗粒、增大充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合颗粒填充型磁敏弹性体的初始模量及磁致模量。(5)研究了硬磁填充型、混合颗粒填充型磁敏弹性体力学性能对应变、频率的依赖性,并分别讨论了磁场强度与充磁强度对其应变、频率依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强度与充磁强度的增加对硬磁MAE线性粘弹区的拓宽有一定帮助,但对混合MAE的影响不大。磁场强度与充磁强度的增加使得硬磁MAE对频率的依赖性下降,但对混合MAE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琳,黄志伟,李云东,业红玲,孟普[7](2015)在《采用弱磁颗粒制备电镀金刚石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弱磁金刚石颗粒为第二相,采用电沉积法制备镍基弱磁金刚石工具。主要工序为:预处理,预镀镍,植砂(镀金刚石),去薄膜,严格的表面处理(包括电解除油、浸蚀、水洗等),补砂,加厚镀镍,开刃。所得金刚石工具中,胎体对颗粒包镶良好,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尖端露出。切削试验表明,不同界面间的结合力显着提高,与无磁金刚石工具相比,弱磁金刚石工具的切削长度提高了51.8%。(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5年20期)

田峰,齐素文[8](2015)在《基于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人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方法使用异鲁米诺(ABE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分别标记SCCA的单克隆抗体,与待测SCCA抗原通过夹心法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采用包被有FITC的磁颗粒作为固相分离载体,加入底物之后检测发光强度。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达到22ng/mL,灵敏度为0.025ng/mL,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CV分别小于6%和7%。与现有的SCCA检测方法进行比对,相关系数为0.990 1。结论基于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SCCA的方法性能稳定、可靠,可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中SCCA浓度。(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3期)

何章勇[9](2015)在《微纳米磁颗粒对微量DNA的提取及对DNA片段的选择性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硅羟基,氨基及羧基修饰的功能化磁颗粒由于其快速的磁分离和高效的核酸提取率已广泛用于DNA的分离和纯化。微量DNA的有效提取对于提高核酸分子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如对疾病早期的分子诊断等。本论文首先基于高灵敏度的核酸分子检测,以羟基和氨基修饰的氧化硅磁颗粒为核酸载体,研究了它们对于微量核酸的提取。其次,随着二代基因测序的迅速发展及外周血游离DNA的发现,目标DNA片段的快速准备已是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本论文研究了羧基修饰的氧化硅磁颗粒对DNA片段的选择性分离。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叁个方面:ⅰ)以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不同类型的羟基氧化硅磁颗粒对微量核酸(λDNA)的回收率,分析磁颗粒分散性,吸附-脱附过程振荡、脱附液体积及磁分离时间等因素对微量核酸回收率的影响;研究带入羟基氧化硅磁颗粒的PCR对提高核酸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ⅱ)以PCR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dNTP对氨基氧化硅磁颗粒结合微量核酸(λDNA)的置换脱附行为;研究氨基氧化硅磁颗粒对PCR扩增的影响,分析带入氨基氧化硅磁颗粒的PCR对提高核酸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ⅲ)研究一定盐(NaCl)浓度下,羧基氧化硅磁颗粒对DNA片段的回收浓度(或回收率)与聚乙二醇(PEG)浓度的关系,建立确定羧基氧化硅磁颗粒沉淀DNA片段所需临界PEG浓度的新方法,并进一步建立羧基氧化硅磁颗粒选择性分离DNA片段所需NaCl和PEG浓度的新方法及对其生物医学应用进行初步研究。由上述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如下:1)羟基氧化硅磁颗粒对微量核酸的回收率较低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氧化硅磁颗粒的分散性对微量核酸的回收率起主要决定作用,此外,吸附-脱附过程振荡、脱附液体积及磁分离时间等外部因素也影响着微量核酸的回收率,带入结合DNA的适量羟基氧化硅磁颗粒的PCR有利于提高核酸分子检测的灵敏度;2)dNTP对氨基氧化硅磁颗粒结合微量核酸的置换脱附与磁颗粒表面氨基密度,dNTP浓度及结合的核酸量相关,氨基密度越低,dNTP浓度越大,结合的核酸量越多,越有利于dNTP对与氨基结合DNA的置换脱附;3)羧基氧化硅磁颗粒对DNA片段的回收浓度(或回收率)与PEG浓度呈典型的S型曲线关系,并可用Logistic函数(y=A_2+(A_1-A_2)/[(1+(x/x_0)~p]对该S型曲线拟合确定DNA片段沉淀到羧基氧化硅磁颗粒上所需的临界PEG浓度,通过该函数的一阶导数得到了回收率的斜率函数,建立了DNA片段回收率对应PEG浓度的回收谱,该回收谱可以用来确定用于DNA片段选择性分离所需的NaCl和PEG浓度.最后,根据该方法,本研究实现了羧基氧化硅磁颗粒对DNA片段的选择性分离在生物医学上的初步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6-30)

殷金昌,杨冲,陈静,张茂润[10](2014)在《Dy_(0.15)Fe_(1.85)O_3磁颗粒的有机改性对其硅油基磁流体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Dy0.15Fe1.85O3纳米磁颗粒,用月桂酸进行了在线有机改性,干燥后用中间体包覆,在超声振荡下将其分散在硅油中,得到硅油基磁流体。研究了月桂酸用量(wt)对磁颗粒性能及中间体用量(wt)对磁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用TEM、XRD对磁颗粒进行表征、用SQUID、VSM对样品的磁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n(Fe2+)/n(Fe3+)/n(Dy3+)=1:2:0.011,反应温度为50℃,月桂酸用量为0.05g/g(磁颗粒),中间体用量为(0.42~0.58)g/g(磁颗粒)的条件下,制得的磁流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磁性能。(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磁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10年来,磁纳米颗粒已由最初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发展成为集疾病诊断、靶向药物输送及磁热疗等一体化诊断平台的功能性材料。磁纳米颗粒成像(MPI)是一种通过检测注射到血管中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来构建叁维图像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除血管造影和干细胞跟踪,磁纳米颗粒成像在生物医学上有一系列令人激动的潜在的应用,例如实时透视、诊断和分期癌症、体内炎症成像、温度显示和功能性分子成像等。该技术试图在现有的造影剂成像技术上以更敏感、更快捷、更安全的方式得到确定体积内的示踪剂分布的图像。首先介绍磁纳米颗粒在分子成像与诊疗应用研究进展,进一步说明磁纳米颗粒的电磁探测的原理,重点从扫描仪线圈拓扑结构和图像重建两方面介绍磁颗粒的电磁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镇,史建中,李茜.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联用法对四环素类药物检测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19

[2].朱健健,杨文晖,魏树峰,王铮,吕行.纳米磁颗粒电磁探测及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8

[3].邱碧霞.磁颗粒复合分子印迹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8

[4].刘雨,胡海良,陈昌友.纳米磁颗粒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6

[5].赵慧婷,廖昌荣,章鹏,简晓春.硬磁颗粒填充与充磁对磁敏弹性体磁控力学行为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6

[6].赵慧婷.硬磁颗粒掺杂型磁敏弹性体制备及磁致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

[7].王琳,黄志伟,李云东,业红玲,孟普.采用弱磁颗粒制备电镀金刚石工具[J].电镀与涂饰.2015

[8].田峰,齐素文.基于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9].何章勇.微纳米磁颗粒对微量DNA的提取及对DNA片段的选择性分离[D].上海交通大学.2015

[10].殷金昌,杨冲,陈静,张茂润.Dy_(0.15)Fe_(1.85)O_3磁颗粒的有机改性对其硅油基磁流体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磁纳米颗粒磁学性能分析(A)未改性的...脉冲磁场曲线OOMMF3-12腐植酸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的XRD图碳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的FTIR图谱(a)平行磁场作用下磁流体薄膜的磁链...和M7C3颗粒的退磁因子随着扁长椭...

标签:;  ;  ;  ;  ;  ;  ;  

磁颗粒论文_刘镇,史建中,李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