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转化率论文-高世伟,赵力

聚合转化率论文-高世伟,赵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转化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BR,聚合转化率,模糊逻辑系统,神经网络系统

聚合转化率论文文献综述

高世伟,赵力[1](2017)在《一种基于改进的ANFIS橡胶聚合转化率软测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合成橡胶聚合转化率难以进行有效在线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转化率软测量预测模型。模型引入了闭环反馈信息,提高了模型的收敛速度和准确度。利用SBR装置的现场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软测量模型能实现转化率的在线预测,可以满足工业现场的生产要求,对于实现装置的优化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2017年05期)

李永茹,陈义良,王怀宇,庞建勋,殷兰[2](2017)在《聚合转化率对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为研究对象,在基础胶乳聚合过程中,考察了不同聚合转化率对聚合物的影响。通过折光指数法进行了聚合物结合苯乙烯含量的测试;以甲苯为溶剂,经G2玻璃沙漏斗过滤,采用增重法进行了聚合物凝胶含量测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试。并考察了不同转化率的基础胶乳充油后生胶门尼黏度变化程度及其对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控制好基础胶乳门尼黏度,聚合转化率为70%的基础胶乳可以很好地满足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产品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7年02期)

贾瑞,蒋岳芳,包永忠[3](2016)在《引发剂对氯乙烯微悬浮聚合转化率和聚氯乙烯粒径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水溶性过硫酸铵(APS)和油溶性偶氮二异庚腈(ABVN)引发剂进行氯乙烯(VC)微悬浮聚合,并与APS引发的VC乳液聚合以及ABVN引发的VC悬浮聚合情况进行比较,考察了引发剂类型对聚氯乙烯(PVC)乳胶粒子粒径分布和增塑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相同时,VC微悬浮聚合转化率大于悬浮聚合,而小于VC乳液聚合;APS引发微悬浮聚合得到的PVC乳胶粒子存在数目较多的纳米级粒子,而ABVN引发微悬浮聚合得到的PVC基本不存在纳米级粒子;引发剂和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在水相/油相/胶束中的分配和成核机理不同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ABVN引发微悬浮聚合得到的PVC树脂成糊后呈剪切增稠特性,而APS引发微悬浮聚合得到的PVC树脂成糊后呈剪切变稀特性,且糊黏度较大。(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6年02期)

李洪国,胡玮,李宏冰,周在孝,翟凤阁[4](2015)在《丁苯橡胶装置提高聚合转化率工业化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抚顺石化公司丁苯橡胶装置自2012年6月开工以来,经过近叁年的摸索,装置生产日趋稳定,产品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装置为实现节能降耗,优化产品质量,2015年进行了提高聚合转化率工业化实验,并获得成功,达到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5年12期)

张兴刚[5](2015)在《APTEC技术升级聚氯乙烯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兴刚) 11月2日从青岛威德森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引进开发的氯乙烯悬浮聚合APTEC工艺技术在四川金路、山西霍家等聚氯乙烯(PVC)企业应用后,提升了PVC的热稳定性、树脂质量和环保性能,使氯乙烯单体聚合转化率提高7%~10(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报》期刊2015-11-04)

梁立柱[6](2015)在《提高通用ABS接枝聚合转化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作为一种高性能的通用塑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ABS树脂的生产和消费也呈飞速发展态势。在工业生产上,转化率的高低表明原料有效利用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生产装置的利用效率。本文开展了大量小试研究,通过提高引发剂用量、延长增量单体时间以及延长熟化时间等手段研究,提高了ABS接枝聚合转化率。并在装置进行了工业化试验验证,聚合转化率及产品性能达到预期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11-01)

徐国华,张秀玲,王绍江,刘春榉,宋振彪[7](2015)在《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聚合转化率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聚合转化率的测试方法,参照GB/T 8298—2008制定了适合装置控制需要的胶乳总固含量测试方法。确定了胶乳用0.20mm滤网过滤、100℃烘干15min的测试条件。讨论了胶乳取样过程中置换和取样时机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试接枝聚合转化率的关键是取样的合理性以及样品的处理。在吉林石化公司ABS生产装置上进行研究,通过充分置换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同时发现样品测试过程中的凝固物对测试结果影响明显,而过滤方法是保证测试结果正确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5年05期)

赵力,邸祥生,黄光灵[8](2015)在《乳聚丁苯橡胶聚合转化率在线检测系统应用及后期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乳聚丁苯橡胶聚合转化率在线检测系统的现场应用,解决了聚合转化率人工化验结果滞后这一突出问题。同时还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后期维护要点,为系统的现场实施和运行维护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常明[9](2013)在《乳聚丁苯聚合转化率控制的点滴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生产过程简述采用典型的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的丁苯橡胶(简称乳聚丁苯)是环保型橡胶,生产过程由单体储存和配制、化学品配制、聚合、单体回收、胶浆储存及掺混、凝聚、干燥及压块包装等工序组成。其中聚合单元的流程是:混合丁二烯、混合苯乙烯在线混合后配制成油相,与含有脱盐水、乳化剂、电解质、活化剂、引发剂、调节剂、除氧剂的水相混合后,进入乳液冷却器,通过控制液氨的蒸(本文来源于《石油技师》期刊2013年Z1期)

冯旭[10](2014)在《提高丁苯橡胶聚合转化率工业化试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丁苯乳液聚合的反应机理、历程,国内同类装置的运行参数,分析高转化率对门尼粘度、结合苯乙烯含量、凝胶含量、胶乳粘度、机械稳定性、分子量及分布等小试实验数据,确定较为合理的转化率指标控制范围:65%~72%。通过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确定高转化率聚合工艺配方。解决单体利用率低,脱气负荷高,脱除效果不佳等制约装置高水平运行的瓶颈。(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5-01)

聚合转化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为研究对象,在基础胶乳聚合过程中,考察了不同聚合转化率对聚合物的影响。通过折光指数法进行了聚合物结合苯乙烯含量的测试;以甲苯为溶剂,经G2玻璃沙漏斗过滤,采用增重法进行了聚合物凝胶含量测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试。并考察了不同转化率的基础胶乳充油后生胶门尼黏度变化程度及其对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控制好基础胶乳门尼黏度,聚合转化率为70%的基础胶乳可以很好地满足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产品生产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转化率论文参考文献

[1].高世伟,赵力.一种基于改进的ANFIS橡胶聚合转化率软测量模型[J].特种橡胶制品.2017

[2].李永茹,陈义良,王怀宇,庞建勋,殷兰.聚合转化率对充油丁苯橡胶SBR1712的影响[J].弹性体.2017

[3].贾瑞,蒋岳芳,包永忠.引发剂对氯乙烯微悬浮聚合转化率和聚氯乙烯粒径分布的影响[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6

[4].李洪国,胡玮,李宏冰,周在孝,翟凤阁.丁苯橡胶装置提高聚合转化率工业化实验[J].当代化工.2015

[5].张兴刚.APTEC技术升级聚氯乙烯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5

[6].梁立柱.提高通用ABS接枝聚合转化率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7].徐国华,张秀玲,王绍江,刘春榉,宋振彪.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聚合转化率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弹性体.2015

[8].赵力,邸祥生,黄光灵.乳聚丁苯橡胶聚合转化率在线检测系统应用及后期维护[J].石化技术.2015

[9].常明.乳聚丁苯聚合转化率控制的点滴体会[J].石油技师.2013

[10].冯旭.提高丁苯橡胶聚合转化率工业化试生产[D].兰州大学.2014

标签:;  ;  ;  ;  

聚合转化率论文-高世伟,赵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