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浆谷氨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酰胺,血浆,颅脑,损伤,色谱,液相,内毒素。
血浆谷氨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徐牛,姜应波,李扬,祝鑫,陈永存[1](2019)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治疗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对照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观察期为7天。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而ChE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不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D-乳酸、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天冬氨酸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浆DAO及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Gln、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AST、ALT、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能够促进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恢复,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保护胃肠道黏膜。(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邓明,李国亮,童端,袁海涛,肖小华[2](2018)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和血浆二胺氧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进行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2组,均采取综合治疗,39例单号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普通营养支持,39例双号患者为观察组,同时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增强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血清清蛋白(ALB)为(37.78±4.20)g/L、转铁蛋白(TRF)为(2.38±0.36)g/L、前清蛋白(PA)为(0.48±0.04)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7.48、6.80,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6.87、6.3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2.79±0.36)g/L、免疫球蛋白G(IgG)(13.76±1.64)g/L、免疫球蛋白M(IgM)(2.28±0.42)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7.30、7.04,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6.81、6.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7天时乳果糖排泄率[(0.25±0.05)%、(0.18±0.06)%]明显降低(t=6.56、6.81,P<0.05);治疗后第3、7天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2.92±0.25)、(1.57±0.18)U/mL]明显降低(t=7.20、6.92,P<0.05);治疗后第1、3、7天时D-乳酸[(0.19±0.04)、(0.15±0.05)、(0.09±0.06)μg/L]均明显降低(t=7.52、8.02、8.29,P<0.05);治疗后第3、7天时内毒素(LPS)[(0.27±0.06)、(0.16±0.03)U/L]明显降低(t=6.88、7.20,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能纠正营养代谢障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04期)
陈渠发,张锡迎,张宝庭,徐宝琪[3](2017)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C反应蛋白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对比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C反应蛋白(CRP)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情况,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间内毒素、CRP、二胺氧化酶、丙二醛及肠黏膜通透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的内毒素、CRP、二胺氧化酶、丙二醛及肠黏膜通透性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同时,观察组腹痛时间、腹胀时间、腹部压痛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可有效地改善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宝成,王蕾,张俊梅,周佳,张越[4](2017)在《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浆氨基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6头体重相近的2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谷氨酰胺组),试验期为21 d,研究在日粮中添加1%谷氨酰胺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有降低仔猪0~14 d和0~21 d腹泻率的趋势,显着降低了15~21 d仔猪料重比(P<0.05)。2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降低了仔猪血液中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P<0.05)。3添加谷氨酰胺可提高血浆尿素、丝氨酸、半胱氨酸、瓜氨酸、蛋氨酸、酪氨酸、β-丙氨酸、γ-氨基丁酸和色氨酸含量(P<0.05),降低α-氨基丁酸、组氨酸和脯氨酸含量(P<0.05)。说明日粮中添加1%谷氨酰胺可提高仔猪饲料利用率并降低腹泻率,并可改变仔猪血液氨基酸组成,提示谷氨酰胺具有影响部分氨基酸的吸收与转运和改善肠道完整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05期)
钱振华,马卫星,向辉,薛骅[5](2017)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小儿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Gln)对重型颅脑损伤(SCI)小儿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本院82例小儿SC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Gln治疗,测定其乳果糖排泄率、血浆内毒素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乳果糖排泄率,内毒素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显着性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给予Gln,可有效的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及上皮细胞坏死,对肠粘膜屏障作用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减少炎症的发生有着良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7年01期)
刘婷婷,丁西平,虞文永[6](2016)在《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的影响。方法将安徽省立医院南区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完全随机化法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C组),低剂量0.3 g/(kg·d)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L组),高剂量0.6 g/(kg·d)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H组),每组20例。于肠内营养支持的第1天、第8天、第15天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浆DAO及D-乳酸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3组患者第1天血浆DAO及D-乳酸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天、第15天,L组和H组患者血浆DAO及D-乳酸水平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肠黏膜功能,且随着谷氨酰胺剂量增加,保护作用加强。(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6年11期)
韩雨钊,姜悦,林茂,李野,李淼[7](2016)在《LC-MS/MS法测定人体血浆中谷氨酰胺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血浆样品用质量分数为10%的叁氯乙酸沉蛋白,色谱柱:Inertsil-CN柱,流动相:5 mmol·L~(-1)醋酸铵(含体积分数为0.1%的甲酸)-甲醇-乙腈(体积比为70∶15∶15),流速:750μL·min~(-1),质谱:采用多反应检测模式,API2000电喷雾离子源。结果谷氨酰胺的线性为12~384 mg·L~(-1),定量下限为12 mg·L-1,日间日内精密度(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不大于15%。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谷氨酰胺颗粒5 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为(0.77±0.13)h,ρmax为(75.3±29.0)mg·L~(-1),t_(1/2)为(1.83±1.93)h,采用梯形法计算,AUC_(0-t)为(109.2±40.1)mg·h·L~(-1),AUC_(0-∞)为(114.0±40.4)mg·h·L~(-1)。结论该法适合于谷氨酰胺颗粒的人体药动学研究。(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成玮,邓云,黄勤,姚晓阳,金文琪[8](2015)在《口服谷氨酰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口服谷氨酰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糖耐量异常者、10例病程<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病程≥1年而<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病程≥5而<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病程≥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10例非肥胖健康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间隔1个月先后口服75 g葡萄糖及30 g谷氨酰胺,在服药前(0 min)及口服药物后30、60、90和120 min分别留血,检测血浆GLP-1、胰岛素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口服75 g葡萄糖后,健康人及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GLP-1水平均升高,健康人的GLP-1分泌高峰在30 min(6.167 ng·ml-1),糖耐量异常者、病程<1年、病程≥1年而<5年、病程≥5年而<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GLP-1的分泌高峰也在30 min(分别为4.195、3.706、3.794、3.000 ng·ml-1),病程≥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GLP-1的分泌高峰在60 min(3.923 ng·ml-1)。口服30 g谷氨酰胺后,所有的受试者的血浆GLP-1的水平也均升高,健康人、糖耐量异常者以及病程<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GLP-1分泌高峰均在30 min(分别为5.488、3.719、3.718 ng·ml-1),病程≥1年而<5年、病程≥5年而<10年以及病程≥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GLP-1分泌高峰在60 min(分别为3.667、2.399、2.368 ng·ml-1)。结论: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GLP-1分泌缺陷,口服葡萄糖刺激的GLP-1分泌峰值随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口服30 g谷氨酰胺可以促进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GLP-1的分泌,并且不会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谷氨酰胺通过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GLP-1的分泌,可能可以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王婷,蒋学华,王凌[9](2015)在《H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EZ:faastTM氨基酸分析试剂盒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并用此方法对谷氨酰胺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大鼠血浆用EZ:faastTM氨基酸分析试剂盒进行样品处理,而后采用API 3000 HPLC-MS/MS进行分析。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EZ:faast 4μAAA-MS(3.0 mm×250 mm,4μm),柱温为20℃,流动相由0.2%甲酸水溶液(含5 mmol·L-1乙酸铵)-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质谱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的扫描模式,以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电离模式下进行测定。结果本方法在3.003~150.2μg·m L-1内线性良好(r=0.996 6),最低定量限为3.003μg·m 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在85%~115%之间,萃取回收率约90%,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在室温放置、处理后放置、反复冻融及长期冷冻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样品处理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谷氨酰胺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萧慧敏,陈顺何,杨秀芬[10](2014)在《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及对血浆胃动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预防作用及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3-12间康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生后24h内口服或鼻饲谷氨酰胺0.1/kg.次,Q8H,连续28天。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记录每日体重增长值,记录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日龄及达到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开奶前,开奶后7d、14d两组患儿血胃动素水平,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5.0%vs.55.0%),达全胃肠喂养及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短[(18.7±2.8)d vs.(21.7±2.7)d,(12.1±1.3)d v s.(15.3±1.2)d],干预组生后7d,14d血浆胃动素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可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浆胃动素分泌,从而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血浆谷氨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进行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2组,均采取综合治疗,39例单号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普通营养支持,39例双号患者为观察组,同时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增强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血清清蛋白(ALB)为(37.78±4.20)g/L、转铁蛋白(TRF)为(2.38±0.36)g/L、前清蛋白(PA)为(0.48±0.04)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7.48、6.80,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6.87、6.3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2.79±0.36)g/L、免疫球蛋白G(IgG)(13.76±1.64)g/L、免疫球蛋白M(IgM)(2.28±0.42)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7.30、7.04,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6.81、6.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7天时乳果糖排泄率[(0.25±0.05)%、(0.18±0.06)%]明显降低(t=6.56、6.81,P<0.05);治疗后第3、7天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2.92±0.25)、(1.57±0.18)U/mL]明显降低(t=7.20、6.92,P<0.05);治疗后第1、3、7天时D-乳酸[(0.19±0.04)、(0.15±0.05)、(0.09±0.06)μg/L]均明显降低(t=7.52、8.02、8.29,P<0.05);治疗后第3、7天时内毒素(LPS)[(0.27±0.06)、(0.16±0.03)U/L]明显降低(t=6.88、7.20,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能纠正营养代谢障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浆谷氨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徐牛,姜应波,李扬,祝鑫,陈永存.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2].邓明,李国亮,童端,袁海涛,肖小华.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和血浆二胺氧化酶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3].陈渠发,张锡迎,张宝庭,徐宝琪.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C反应蛋白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7
[4].李宝成,王蕾,张俊梅,周佳,张越.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浆氨基酸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
[5].钱振华,马卫星,向辉,薛骅.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小儿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
[6].刘婷婷,丁西平,虞文永.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6
[7].韩雨钊,姜悦,林茂,李野,李淼.LC-MS/MS法测定人体血浆中谷氨酰胺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6
[8].成玮,邓云,黄勤,姚晓阳,金文琪.口服谷氨酰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9].王婷,蒋学华,王凌.H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及其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15
[10].萧慧敏,陈顺何,杨秀芬.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及对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