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景之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意识,细节化培养
文景之治论文文献综述
林小玲[1](2019)在《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细节化培养——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动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形成,文章阐述了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细节化培养策略,包括学生自主收集史料,丰富实证感知;指导学生解读史料,增强实证意识;选择应用史料,践行实证精神。(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黄梓轩[2](2019)在《从文景之治到盐铁新政试论西汉初期经济政策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秦末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西汉作为秦以后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秦末的混乱状态,但摆在中央政府面前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经济凋敝,徭役沉重,百姓苦不堪言,统治者施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短短几十年间,民力物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提升,百姓安居乐业。本文从文景之治到盐铁新政对西汉初期的经济政策的演变加以分析,以期对于西汉初期的经济政策研究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06期)
高建文,田竟力[3](2018)在《历史课堂如何开展史料实证——以“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是实施统编版教科书的根本任务。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基于史料的教学体现了历史学科本质特征和思想方法,已成当前课堂教学常态。本文以统编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合理、有效选择与运用史料开展史料实证、涵育实证的精神。本课由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23期)
段进生[4](2018)在《“文景之治”面面观——初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得去年一次下校视导,一位教师执教初中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他是这样讲述对"文景之治"评价的:"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增,国库充裕,钱粮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在历史上称文景之治。"这时,一位男生举手问道:"老师,文景之治是不是西汉的小康社会,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很好啊?""应该是吧!"教师回应道。这一案例,引起了我的深思。从知识层面讲,文景之治真是西汉的小康社会吗?当时的老百姓生活真的是很(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8年30期)
卜宪群[5](2017)在《营造京城创业与守成:西汉文景之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王朝在经历了高祖、惠帝、吕后之后,进入了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汉社会出现了一个和平稳定的阶段,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与发展,因而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出现的第一个盛世。东汉的班固全面考察了文、景二帝时代的历史后,在《汉书》中深情地写到:"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而距离这个时代并不遥远,甚至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司马迁父子也同样感叹文景二帝:"德(本文来源于《智慧中国》期刊2017年12期)
张生[6](2017)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可谓源远流长。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纲纪之整肃、吏治之维护、政治污弊之涤荡多有赖于此,是公正、有效之政治法律秩序得以实现的保障。从御史与谏官之间关系来理解(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7-11-06)
多奕帆[7](2017)在《我国古代盛世探析——以文景之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盛世",是相对而言在某一特定时代,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文化水平繁荣昌盛的时期,同时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关系发达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曾出现过几个"盛世""治世"的朝代。但是最为典型的当属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雍、乾盛世。其中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武帝时期的大一统,长达一个世纪之多,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即以我国古代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为例,从经济、政治、对外政策叁个方面力求探寻盛世出现的原因,以期探寻我国古代盛世之治的方方面面。(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7年20期)
巩建萍,张伟波[8](2017)在《以史为鉴:新准则条例视角下的治吏模式初探--以文景之治的吏治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官吏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古代的盛世,都致力于整饬吏治,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不断规范各级官吏,从而加强对官吏的管理。注重官吏的选拔和官吏的自身修养是吏治建设的基础:一方面,良好的吏治管理是社会发展稳定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官吏选拔和官吏的自身修养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文景之治"治吏模式的分析和思考,并与今天新修订的《准则》《条例》中倡廉惩贪规范的内容进行联系,对探索新时期社会发展中的吏治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赵云旗[9](2016)在《从战乱到盛世:西汉“文景之治”41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高祖刘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败了强手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但面对的却是一片惨淡而严酷的现实。由于战争的破坏,山河破碎,许多着名的大都市都付之一炬,残垣断壁,变成了废墟。国家人口锐减,大城名都,户口可得者只有十分之二叁,即大中城市的人口减少了70%。刘邦的封地曲逆原来有叁万人,现在只有剩下五千。在战乱中,生产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凋敝,土地荒芜,人失作业,米一石5000钱,人相(本文来源于《意林文汇》期刊2016年22期)
陆培法[10](2016)在《“文景之治”势恢宏》一文中研究指出阳陵,又称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塬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和西安市高陵区叁县区。作为西汉帝国的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和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6-09-24)
文景之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秦末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西汉作为秦以后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秦末的混乱状态,但摆在中央政府面前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经济凋敝,徭役沉重,百姓苦不堪言,统治者施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短短几十年间,民力物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提升,百姓安居乐业。本文从文景之治到盐铁新政对西汉初期的经济政策的演变加以分析,以期对于西汉初期的经济政策研究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景之治论文参考文献
[1].林小玲.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细节化培养——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
[2].黄梓轩.从文景之治到盐铁新政试论西汉初期经济政策的演变[J].高考.2019
[3].高建文,田竟力.历史课堂如何开展史料实证——以“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4].段进生.“文景之治”面面观——初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刍议[J].山东教育.2018
[5].卜宪群.营造京城创业与守成:西汉文景之治[J].智慧中国.2017
[6].张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N].北京日报.2017
[7].多奕帆.我国古代盛世探析——以文景之治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7
[8].巩建萍,张伟波.以史为鉴:新准则条例视角下的治吏模式初探--以文景之治的吏治建设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赵云旗.从战乱到盛世:西汉“文景之治”41年[J].意林文汇.2016
[10].陆培法.“文景之治”势恢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