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芽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堆肥,指数,种子,发芽率,甘蓝,性状,大麦。
发芽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侯林涛[1](2017)在《甘蓝型油菜种子老化处理后发芽指数QTL定位及生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优质的蛋白饲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叁分之一。如何提高产量、选育优良品种是当前摆在油菜育种科学家面前的重大课题。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品质好坏直接决定出苗率及幼苗的生长情况。但在实际生产中,因贮藏方式不当,保存困难,时常发生种子老化、劣变和退化的问题,造成生产浪费和种质资源遗失。因而开展油菜老化机理的研究,选育耐贮藏、抗老化品种对我国油菜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GH06(母本)和P174(父本)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谱,对人工老化后种子发芽指数QTL定位,并从中筛选极端材料测定其各项生理指标,包括脂肪酸及激素含量等,再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寻找相关候选基因,为解释种子老化机理,选育甘蓝型油菜优良种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将2015、2016年RIL群体种子老化处理(40℃,90%)15d后,统计发芽情况,计算发芽指数,结果显示,2015年老化后种子的发芽指数范围为1.46-47.58,均值为23.92,变异系数为35.74%;2016年老化处理后种子发芽指数范围为3.24-98,均值为57.31,大致是2015年的两倍,表明种子在贮藏过程中活力下降较快,导致两年种子品质相差较大。从总体分布来看,2015年种子发芽指数呈明显的正态分布,2016年种子发芽指数呈偏态分布,表明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适合QTL分析。结合已构建好的RIL群体SNP遗传连锁图谱对2015、2016年老化后种子发芽指数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13个QTL,其中2015年检测到6个QTL,分别分布在A02、A03、C02、C05和C08染色体上,2016年检测到7个QTL,分别分布在染色体A03、A06、A09和C08上。在C08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TL位点q2016AGI-C08-2和q2015AGI-C08重合,置信区间为36.8-38.4cM,目前没有发现其他两年重复检测到的QTL。(2)根据2015年RIL群体人工老化后种子发芽情况筛选出极端表型材料,并对其高温高湿处理后统计发芽指数,叁次重复,结果表明油菜种子经老化后发芽指数降低,但两种材料相比,无论处理前后敏感型材料发芽指数都偏低,且人工处理后差别更明显,表明人工老化使种子内部结构物质已发生改变,影响正常发芽。对人工老化处理前后极端表型材料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老化加深,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和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CAT和POD酶活性逐渐下降,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变化较明显的是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和CAT含量,其余生理指标变化幅度较小。而从两种不同材料来看,相对电导率老化处理前耐受型材料低于敏感型材料,处理后则相反;脯氨酸含量处理前后在敏感型材料中都较高;而CAT活性无论老化前后在耐受型材料中都较高。之后对种子老化发芽指数和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发芽指数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6、-0.636和-0.822,与其他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CAT、POD和SOD)均呈正相关,其中与CAT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0.736。(3)对油菜种子极端材料老化处理后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种子人工老化处理过程中,各脂肪酸含量(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和芥酸)变化不明显,可能是由于种子在贮藏过程中脂肪酸含量已发生改变,老化处理对其影响较小。而从不同材料来看,耐受型材料芥酸含量远远高于敏感型材料,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低,亚麻酸含量与敏感型材料相差不大,表明脂肪酸含量和组分不同会影响种子活力,阻碍其正常萌发,进而导致其发芽指数有明显差异。利用液相质谱方法对老化处理后极端材料混样(R0、R15、S0和S15)进行激素含量测定,发现高温高湿处理后耐受型材料脱落酸含量升高,敏感型材料含量降低,赤霉素在两种不同类型材料中含量均升高。从总体来看,种子老化处理前后ABA和GA3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尤其是GA3含量较低,差异不大。但老化后油菜种子GA3/ABA比值均升高,表现出内源激素失衡可能也是种子老化过程中伴随的生化反应或引起油菜种子劣变的原因之一。(4)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老化处理后极端材料的混样(R0、R15、S0和S15)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R15 Vs R0得到2843个DEGs,S15 Vs S0得到1086个DEGs,且上调基因明显多于下调基因。以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并比较R15 Vs R0和S15 Vs S0前10个显着富集的GO词条和KEGG途径,发现两组有富集到相同的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如响应活性氧,蛋白质折迭凳,但参与其中的基因数有很大差别,表明响应程度不同。然后主要对R15 Vs R0和S15 Vs S0两组中共同差异表达上调的461个基因进行分析和整理,其中找到62个可能与种子老化相关的重要基因,分别编码一些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等。本研究将转录组分析中SNP标记附近的基因位置与之前的RIL发芽指数QTL定位相结合,寻找落在QTL区间内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找到25个基因,分别分布在A02、A03、A09、C02、C05和C09染色体上,其中有3个基因与蛋白泛素化有关,也有编码水解酶和热激蛋白的基因,可能与种子老化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5-23)
黄光群,黄晶,张阳,韩鲁佳[2](2016)在《沼渣好氧堆肥种子发芽指数快速预测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发芽指数是衡量好氧堆肥植物毒性和腐熟度的重要参数。以沼渣和猪粪为主要原料,麦秸和蘑菇渣为辅料,利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好氧堆肥反应器系统开展了联合好氧堆肥试验,基于获取的种子发芽指数和基本理化指标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和回归建模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指数与挥发性固体、总碳、总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干基相对含量以及碳氮比均具有显着的相关性(R≥0.83,Sig.为0.000)。所构建的一元和二元线性预测模型均具良好的拟合度(R≥0.81,Sig.为0.000),其中,以总碳和总氮为二元变量的种子发芽指数快速预测模型(R=0.92,SEP为7.58)具有最好的预测能力。该研究为种子发芽指数的快速预测分析提供了方法学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胡克伟,贾冬艳,郝长红,刘启[3](2011)在《猪粪堆腐对不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好氧模拟堆腐试验,研究了猪粪腐解过程中对不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腐过程中的温度和pH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而后平稳的趋势。同一堆腐时期,不同种子的发芽指数明显不同,其中小白菜种子最为敏感,而黄瓜种子表现出的抗性最强。因此,可以选择小白菜作为猪粪无害化生物学指标的指示种子。(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1年07期)
汤江武,朱利中[4](2008)在《不同堆肥条件对种子发芽指数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添加外源微生物菌剂、调理剂及堆肥C/N比、堆肥初始水分、翻堆频率对猪粪堆肥腐熟度指标种子发芽指数(GI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菌剂和调理剂可以促进堆肥腐熟,与单一菌剂相比,复合菌剂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木屑作为调理剂的效果优于砻糠;堆肥C/N比为25,初始水分在60%~70%情况下,利于堆肥的腐熟;在堆肥过程中,翻堆频率越大,堆肥腐熟越快;在优化堆肥条件下,20 d左右堆肥GI值达到80%以上(腐熟)。(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李少明,邓文祥,郭亚妮,陈成卫,芮晓林[5](2007)在《微生物菌剂对烟末堆肥理化性状及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弃烟末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在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的条件下,采用好氧人工翻堆堆肥方式,研究烟末高温堆肥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动态变化及种子发芽力。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的烟末堆肥,pH,EC,容重的增加均显着高于纯烟末堆肥对照,进入高温时间较短,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1.02%~88.67%,堆肥达到腐熟指标,可以作为有机肥施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杨燕,张春利,陈新民,夏兰芹,王德森[6](2007)在《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及STS标记Vp1B3在小麦抗穗发芽基因型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抗穗发芽品种(系)并了解其抗性机制,应用整穗发芽法和发芽指数鉴定了33份小麦新品系的穗发芽抗性,以红粒品种京冬8号和京9428作为抗穗发芽对照,以白粒品种京411和中优9507作为感穗发芽对照,并结合共显性STS标记Vp1B3对其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穗发芽率(SGR)低于抗性对照京冬8号和京9428平均值(12.7%)的品系有7份,其中2份为白粒,5份为红粒。只有一份红粒品系CA0489的发芽指数(GI)低于抗性对照平均值(13.2%)。应用STS标记Vp1B3共扩增出849 bp、569 bp和652 bp叁种片段,分别属于抗穗发芽基因型Vp1Bb和Vp1Bc及感穗发芽基因型Vp1Ba,其频率分别为3%、18%和79%。红粒抗穗发芽品系CA0489属于Vp1Bb基因型和红色种皮休眠型,CA0481属于Vp1Bc抗穗发芽基因型,另外叁份红粒抗穗发芽品系的抗性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白粒抗穗发芽品系CA0509和CA0459的抗性为非Vp1B3类型,其抗性可能与穗部性状和颖壳抑制物有关。(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谷将[7](2006)在《牛粪木渣高温堆肥发芽指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文献报道,植物种子在堆肥原料和未腐熟堆肥萃取液中生长受到抑制,而在腐熟的堆肥中生长得以促进,以种子发芽和根长计算发芽指数G I(G erm ination index),当发芽指数G I大于50%时可认为堆肥腐熟。这种方法实质是植物毒性测定,也是对正在(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技术》期刊2006年04期)
PrebenRiis,黄文妍[8](1997)在《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测定──协作试验和稳定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测定制麦大麦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方法由EBC分析委员会作过试验,这种方法已被批准汇入“EBC分析法”里。在协作试验中,按照高、中、低活力分类的叁组大麦样品由16个实验室进行分析。发芽率的r95值范围从0.5%到6.3%;随着发芽率平均水平降低,R95值则上升,范围从0.5%到8.7%,发芽指数的r95值范围从0.29到0.74,而R95植范围则从0.97到1.20。对发芽指数的稳定性测试表明,温度这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次要的,但是也很明显,主要有显着影响的因素是第一次统计的时间和水的用量。试验过的多种因素对发芽率没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麦科学》期刊1997年04期)
发芽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种子发芽指数是衡量好氧堆肥植物毒性和腐熟度的重要参数。以沼渣和猪粪为主要原料,麦秸和蘑菇渣为辅料,利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好氧堆肥反应器系统开展了联合好氧堆肥试验,基于获取的种子发芽指数和基本理化指标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和回归建模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指数与挥发性固体、总碳、总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干基相对含量以及碳氮比均具有显着的相关性(R≥0.83,Sig.为0.000)。所构建的一元和二元线性预测模型均具良好的拟合度(R≥0.81,Sig.为0.000),其中,以总碳和总氮为二元变量的种子发芽指数快速预测模型(R=0.92,SEP为7.58)具有最好的预测能力。该研究为种子发芽指数的快速预测分析提供了方法学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芽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侯林涛.甘蓝型油菜种子老化处理后发芽指数QTL定位及生理分析[D].西南大学.2017
[2].黄光群,黄晶,张阳,韩鲁佳.沼渣好氧堆肥种子发芽指数快速预测可行性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6
[3].胡克伟,贾冬艳,郝长红,刘启.猪粪堆腐对不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
[4].汤江武,朱利中.不同堆肥条件对种子发芽指数影响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8
[5].李少明,邓文祥,郭亚妮,陈成卫,芮晓林.微生物菌剂对烟末堆肥理化性状及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6].杨燕,张春利,陈新民,夏兰芹,王德森.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及STS标记Vp1B3在小麦抗穗发芽基因型鉴定中的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07
[7].谷将.牛粪木渣高温堆肥发芽指数的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6
[8].PrebenRiis,黄文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测定──协作试验和稳定性测试[J].大麦科学.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