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V测量的三维圆柱尾流的实验研究

基于PIV测量的三维圆柱尾流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钝体绕流不仅在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程领域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流动现象。圆柱绕流作为钝体绕流的一种简化模型,成为绕流研究中的典型对象。目前对圆柱尾流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卡门涡,而肋状涡还有待更深的研究,同时高雷诺数下二次涡街起始位置判据是否依然适用并不清楚,此外由于分辨率不足的原因PIV对平均能量耗散率的测量也不够准确。因此对圆柱绕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解释流动现象和解决工程问题。本文利用PIV测量技术对圆柱尾流(x,y)平面、(x,z)平面和(y,z)平面上的流场数据进行采集(x,y,z表示方向详见2.3节),通过POD(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对三个方向上涡结构进行提取,评价基于PIV测量的POD方法(PIV-POD)涡提取效果。(x,y)平面上通过第1、2阶模态提取到大尺度卡门涡,(x,z)平面上提取到两种涡结构,一种为涡量沿y方向呈正负交替的涡,另一种为肋状涡,但不能分辨第一种涡结构的频率,相应模态下的肋状涡结构没有(x,y)平面上卡门涡明显,同时(y,z)平面上的肋状涡提取效果优于(x,z)平面。对热线测量的各方向数据同样进行了POD分析,对PIV-POD和热线POD方法分别在卡门涡和肋状涡两个分量上进行了比较,PIV-POD能够提取整个流场面上的大尺度相干结构,对于流场上相干结构的提取效果与模态的能量占比和能量分布有关,其对模态能量占比高、分布明显的大尺度卡门涡结构提取效果良好,对模态能量占比较低,分布不明显的肋状涡提取能力减弱。热线POD方法对卡门涡和肋状涡都有良好的提取效果,在卡门涡的提取上热线POD方法与PIV-POD具有相同的效果,而在肋状涡的提取上热线POD方法要明显优于PIV-POD方法。此外,对圆柱尾流中心线速度U和偶极矩密度M的分布进行了探讨。在x>10d的范围,低雷诺数下(Re=140~600)二次涡的起始位置都存在局部最小值,而高雷诺数下(Re≥2 000)中心线速度单调递增,偶极矩密度基本不变。不同雷诺数下两者的表现完全不同,高雷诺数下依然通过U和M的局部最小值来判断二次涡街的起始点是不合适的。本文对平均能量耗散率的PIV测量准确性也进行了分析。PIV测量结果低于热线测量和仿真结果,通过PIV修正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PIV测量准确性。圆柱尾流中修正后的结果基本与热线测量和DNS结果一致。将修正方法延伸到边界层平均能量耗散率的PIV测量中,修正后的结果也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尾流与肋状结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POD方法应用现状
  •     1.2.3 国内外POD方法应用到圆柱绕流研究现状
  •     1.2.4 PIV处理湍流小尺度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2.1 引言
  •   2.2 实验设备
  •   2.3 圆柱尾流实验
  •     2.3.1 实验模型布局
  •     2.3.2 实验参数
  •   2.4 边界层数据与热线数据
  •   2.5 相关数据分析方法
  •     2.5.1 POD本征正交分解
  •     2.5.2 PIV小尺度测量修正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x,y)平面相干结构提取与流动分析
  •   3.1 引言
  •   3.2 收敛性分析
  •   3.3 (x,y)平面相干结构提取
  •     3.3.1 能量分布
  •     3.3.2 大尺度涡结构提取
  •   3.4 热线POD与 PIV-POD比较
  •   3.5 雷诺数对尾流中心线速度分布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x,z)平面相干结构提取
  •   4.1 引言
  •   4.2 (x,z)平面大尺度涡结构提取
  •     4.2.1 (x,z)平面能量分布
  •     4.2.2 (x,z)平面大尺度结构涡提取
  •   4.3 (x,z)平面肋状结构涡提取
  •   4.4 热线POD与 PIV-POD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y,z)平面相干结构提取
  •   5.1 引言
  •   5.2 (y,z)平面肋状涡结构提取
  •     5.2.1 (y,z)平面能量分布
  •     5.2.2 (y,z)平面肋状涡结构提取
  •   5.3 热线POD与 PIV-POD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PIV测量的平均能量耗散率修正
  •   6.1 引言
  •   6.2 低分辨率PIV在格栅湍流中的修正
  •   6.3 圆柱尾流速度梯度均方值修正分析
  •   6.4 边界层速度梯度均方值修正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朱特

    导师: 唐顺林

    关键词: 三维圆柱尾流,本征正交分解,二次涡,耗散率修正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力学

    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雷诺数效应对小尺度湍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分类号: O357.5

    DOI: 10.27061/d.cnki.ghgdu.2019.005604

    总页数: 67

    文件大小: 4972k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距平行跑道离场尾流间隔优化研究[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0(02)
    • [2].基于激光雷达测风数据的复杂地形下风力机尾流特性研究[J]. 大气科学学报 2020(02)
    • [3].基于偏航尾流模型的风场尾流主动控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0(05)
    • [4].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标准的安全性评估方法[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0(04)
    • [5].基于安全阈值的尾流危险区评估[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0(05)
    • [6].有限水深海浪背景下船舶尾流感应电磁场数值模拟[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2)
    • [7].舰船热尾流的测试技术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09(09)
    • [8].舰船气泡尾流特性研究现状[J]. 舰船科学技术 2008(04)
    • [9].大气湍流稳定度对风力机尾流影响的模拟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20(04)
    • [10].基于动网格对风力机尾流的数值模拟[J]. 太阳能学报 2016(12)
    • [11].舰载机发动机尾流对流场内设备影响的分析[J]. 机械制造 2017(09)
    • [12].终端空域尾流间隔缩减研究综述[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6)
    • [13].舰尾流对飞机下滑姿态的影响[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05)
    • [14].并列双圆柱尾流切向喷射控制研究[J]. 实验流体力学 2020(05)
    • [15].水深变化影响下潮流能水轮机尾流场特性实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21)
    • [16].固体发动机水下点火尾流变化过程试验研究[J]. 固体火箭技术 2015(05)
    • [17].尾流间隔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8)
    • [18].水下航行体热尾流水面温度特征的研究[J]. 红外 2011(09)
    • [19].风力机尾流流场的数值分析和尾流边界建模[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05)
    • [20].近距平行跑道隔离运行的尾流安全性评估[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02)
    • [21].新疆地区陆上风电场风机尾流特征分析[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9(04)
    • [22].船舶尾流感应电场特性研究[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4(04)
    • [23].一种水平轴风力机尾流模型及其计算方法[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2(01)
    • [24].模拟尾流对抗尾流自导鱼雷效能仿真研究[J]. 舰船防化 2011(06)
    • [25].尾流间隔——管制指挥中不可忽视的原则[J]. 空中交通管理 2010(03)
    • [26].提高弹道准确性的尾流自导设计[J]. 鱼雷技术 2010(04)
    • [27].基于激光雷达扫描数据的湍流强度影响下风力机尾流特性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19(12)
    • [28].带燃气舵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流仿真[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1(02)
    • [29].纵向尾流间隔计算方法研究[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10(05)
    • [30].飞机遭遇尾流的动态响应模型及安全性分析[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06)

    标签:;  ;  ;  ;  

    基于PIV测量的三维圆柱尾流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