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忠(西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西吉756299)
【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93-01【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3年西吉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为疾病控制机构制定下一步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西吉县法定报告甲乙传染病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乙类传染病报告16种52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9.95/10万,总体发病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继续巩固和强化免疫规划工作,认真落实结核病防控策略,进一步开展对居民健康宣教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关键词】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分析了解西吉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为疾病控制机构制定下一步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现对2009—2013年固原市法定报告甲乙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1.2方法对2009—2013年西吉县法定报告甲乙传染病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体检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发病情况2009—2013年西吉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6种52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9.95/10万;无死亡病例。乙类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x2=128524.100,P=0.000),2009年报告发病率最高(309.34/10万),最低为2013年(151.79/10万),见表1。2.2报告发病情况2.2.1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6种1381例(其中肺结核1353例、甲型H1N1流感9例、麻疹8例、猩红热12例、流脑4例、百日咳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5.68/10万,以肺结核为主(占总数的97.97%)。
表12009—2013年西吉县乙类传染病发病率[n(1/10万)
2.2.2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共报告5种1977例(其中细菌性痢疾1287例、甲肝657例、戊肝6例、肝炎未分型25例、伤寒2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9.71/10万,发病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以细菌性痢疾和甲肝病例为主(分别占总数的65.09%、33.23%)。2.2.3血源及性接触传染病共报告血源及性接触传染病5种1834例(其中乙肝1676例、丙肝29例、HIV感染者4例、梅毒91例、淋病3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3.95/10万。主要以乙肝病例为主(占总数的91.38%)。2.2.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共报告1种20例(全部是布病),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81/10万。2.2.5新生儿破伤风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21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36/10万。
2.3主要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2009—2013年西吉县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一直位居发病的首位,共报告2378例(其中乙肝1676例、甲肝657例、丙肝29例、戊肝6例、未分型25例),年均发病率为95.88/10万。肺结核共报告13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4.31/10万。细菌性痢疾共报告1288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93/10万。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共报告5013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6.27%(其中乙肝占32.18%、肺结核占25.86%、细菌性痢疾占24.73%,),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淋病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67/10万、1.37/10万,见表2。
表22009—2013年西吉县前5位乙类传染病发病率[n(1/10万)]
3讨论2009—2013年西吉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中以呼吸道、血源及性接触和肠道传染病病例为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和肺结核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和结核病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儿童免疫规划、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结核病发生与流行[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在农村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使肠道传染病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性病(梅毒、淋病、HIV)发病上升应引起疾病控制机构重视[2]。针对西吉县传染病流行趋势,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免疫规划工作,认真落实结核病预防控制策略,进一步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1]李华兵.建始县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3):40—43.[2]吴丽兰.开平市2003—2009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