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包括前保险杠、机舱部件,前保险杠固定安装于车头前下方,机舱部件位于车头内部,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下部成型有翻边,翻边呈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两端延伸至前保险杠处渐变消失;所述翻边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下边缘。本实用新型在制造成型前保险杠的同时在前保险杠本体上一体成型有弓形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下边缘要低于机舱部件下边缘,气流通过翻边下边缘时气流会改变方向而形成低气压,其与从汽车散热格栅进入机舱内的气压产生气压差,促使高气压的气流流向低气压,从而带动热量流动,加快散热,因此解决了通过增加底部护板来降低风阻的现有技术存在着增加成本、散热效果差的现实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包括前保险杠(1)、机舱部件(6),前保险杠(1)固定安装于车头前下方,机舱部件(6)位于车头内部,其特征在于:前保险杠(1)本体下部设置有翻边(2),翻边(2)呈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两端延伸至前保险杠(1)处渐变消失;所述翻边(2)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6)下边缘。
设计方案
1.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包括前保险杠(1)、机舱部件(6),前保险杠(1)固定安装于车头前下方,机舱部件(6)位于车头内部,其特征在于:前保险杠(1)本体下部设置有翻边(2),翻边(2)呈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两端延伸至前保险杠(1)处渐变消失;所述翻边(2)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6)下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边(2)焊接在前保险杠(1)本体下部或与前保险杠(1)本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边(2)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角度不超过十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边(2)宽度为8.5-15.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边(2)离地高度10-60c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位于汽车前方和后方的大部分区域,表面上被设计于避免车辆外部损坏对车辆安全系统造成的影响,他们具有在高速撞击时减少驾乘人员伤害的能力, 在越来越多的被设计用于行人保护。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而汽车行驶过程中下部机舱会遭遇空气阻力,速度越快风阻越大,这会增加汽车的油耗成本,因此如何降低风阻是生产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机舱下方的风阻,采取增加一块护板把机舱底部区域密封,来阻止汽车前保险杠下部气流流入机舱内,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避免机舱部件在行驶中产生风阻,但使得设计生产成本增加,并且不利于机舱内散热,于汽车发热部件有所损害。因此通过增加底部护板来降低风阻的现有技术存在着增加成本、散热效果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通过增加底部护板来降低风阻的现有技术存在着增加成本、散热效果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包括前保险杠、机舱部件,前保险杠固定安装于车头前下方,机舱部件位于车头内部,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下部成型有翻边,翻边呈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两端延伸至前保险杠处渐变消失;所述翻边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下边缘。
本实用新型采取在制造成型前保险杠的同时在前保险杠本体上一体成型有风阻装置,具体来说,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包括前保险杠、机舱部件,前保险杠固定安装于车头前下方,机舱部件位于车头内部,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下部成型有翻边,翻边呈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两端延伸部分至前保险杠处渐变消失;所述翻边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下边缘。本实用新型在制造前保险杠的同时,在前保险杠的底部成型有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降低风阻的翻边--风阻装置,因此不需要在机床等设备上单独加工成型或者焊接成型,成本低廉,翻边设计成为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至前保险杠本体时与前保险杠合为一体,弓形的翻边有利于在汽车前进时分散空气气流,与矩形等状的护板比较其大大降低了空气阻力,且在成型之前计算好汽车车头内部机舱部件的高度位置,成型时使翻边的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的下边缘,保证翻边前缘能够阻挡住部分气流流入机舱内部,翻边具有整流功能,整流后的气流不能流入机舱内产生风阻;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因翻边结构下边缘要低于机舱部件下边缘,气流通过翻边下边缘时气流会改变方向而形成低气压,其与从汽车散热格栅进入机舱内的气压产生气压差,促使高气压的气流流向低气压,从而带动车头内部的散热器、机舱部件等散发的热量流动,加快散热,因此低气压的形成有利于加强机舱内的气流循环增强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制造成型前保险杠的同时在前保险杠本体上一体成型有弓形的翻边结构,翻边具有整流功能,整流后的气流不能流入机舱内产生风阻,翻边结构下边缘要低于机舱部件下边缘,气流通过翻边下边缘时气流会改变方向而形成低气压,其与从汽车散热格栅进入机舱内的气压产生气压差,促使高气压的气流流向低气压,从而带动车头内部的散热器、机舱部件等散发的热量流动,加快散热,在成本无增加的情况下解决了前保下部气流流入机舱内产生风阻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机舱散热。因此解决了通过增加底部护板来降低风阻的现有技术存在着增加成本、散热效果差的现实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前保险杠,2、翻边,3、散热格栅,4、散热器,5、风阻气流,6、机舱部件,7、低气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描述中,相关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方位指示位置仅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而为了便于描述简化本实用新型,不是所述的零部件必须具有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附图1、2、3所示,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包括前保险杠1、机舱部件6,前保险杠1固定安装于车头前下方,机舱部件6位于车头内部,所述前保险杠1本体下部成型有翻边2,翻边2呈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两端延伸至前保险杠1处渐变消失;所述翻边2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6下边缘。
本实用新型采取在制造成型前保险杠的同时在前保险杠本体上一体成型有风阻装置,具体来说,一种降低风阻的前保险杠装置,包括前保险杠1、机舱部件6,前保险杠1固定安装于车头前下方,机舱部件6位于车头内部,所述前保险杠1本体下部成型有翻边2,翻边2呈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两端延伸至前保险杠1处渐变消失;所述翻边2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6下边缘。本实用新型在制造前保险杠1的同时,在前保险杠1的底部成型有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降低风阻的翻边2即风阻装置,因此不需要在机床等设备上单独加工成型或者焊接成型,成本低廉,翻边2设计成为弓形,其两端向后延伸至前保险杠1本体时与前保险杠1合为一体,弓形的翻边2有利于在汽车前进时分散空气气流5,与矩形等状的护板比较其大大降低了空气阻力,且在成型之前计算好汽车车头内部机舱部件6的高度位置,成型时使翻边2的下边缘低于机舱部件6的下边缘,保证翻边2前缘能够阻挡住部分气流5流入机舱内部,翻边2具有整流功能,整流后的气流5不能流入机舱内产生风阻;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因翻边2结构下边缘要低于机舱部件6下边缘,气流5通过翻边2下边缘时气流5会改变方向而形成低气压7,其与从汽车散热格栅3进入机舱内的气压产生气压差,促使高气压的气流5流向低气压7,从而带动车头内部的散热器4、机舱部件6等散发的热量流动,加快散热,因此低气压7的形成有利于加强机舱内的气流5循环增强散热。
进一步的,翻边2焊接在前保险杠1本体下部或与前保险杠1本体一体成型。翻边2可以在前保险杠1安装后焊接在前保险杠1本体下部,也可以在前保险杠(1)本体制作时一体成型翻边2,减少工步,节省时间、成本。
进一步的,翻边2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角度不超过十度。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为达到较佳的整流效果,在成型翻边2时需要呈现合适的角度,翻边2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角度不超过十度,实际中翻边2处于竖直向下时达到的整流效果最好,保证使用时翻边2竖直向下,这样气流5通过翻边2的下边缘时能够在机舱下方形成最大的气压差,形成的低气压7区域最大,散热效果最好。
进一步的,翻边2宽度为8.5-15.5cm。针对不同的车型,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应当选择好翻边2的宽度,翻边2宽度过小则不能有效阻挡气流进入散热格栅3而使机舱部件6受到风阻,翻边2宽度过大则受风面积大,风阻变大,因此本实施例中,对于小型车型,翻边2宽度选择8.5cm即可,对于大型车选取15.5cm即可,对于中型车辆选择12cm即可,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小型车型,翻边2宽度选择10cm,对于大型车选取14cm,对于中型车辆选择11cm即可。
进一步的,翻边2离地高度10-60cm。前保险杠1离地有一定距离,为保证翻边2不至于过宽而接触到地面,因此限定翻边2的离地高度,同样,针对不同的车型,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应当选择好翻边2的离地高度,本实施例中,对于小型车型,翻边2离地高度选择10cm即可,对于大型车选取60cm即可,对于中型车辆选择30cm即可,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小型车型,翻边2离地高度选择15cm,对于大型车选取50cm,对于中型车辆选择40cm即可。
显然,本实用新型在制造成型前保险杠的同时在前保险杠本体上一体成型有弓形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下边缘要低于机舱部件下边缘,气流通过翻边下边缘时气流会改变方向而形成低气压,其与从汽车散热格栅进入机舱内的气压产生气压差,促使高气压的气流流向低气压,从而带动车头内部的散热器、机舱部件等散发的热量流动,加快散热,在成本无增加的情况下解决了前保下部气流流入机舱内产生风阻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机舱散热。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实验等得出相关技术方案,因此这些相关技术方案都应在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4158.9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505662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0R 19/02
专利分类号:B60R19/02;B60R19/52
范畴分类:32B;33B;
申请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栖霞路18号19幢1单元5-3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当前权利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立荣
代理机构:50214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保险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