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验证,SystemVerilog,UVM,RFID卡
接触卡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1](2014)在《基于UVM的RFID非接触卡系统级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规模和复杂度的提高,验证的工作量以指数形式增加。功能验证作为保证集成电路功能正确的重要环节,面临着重大挑战,需要新的验证技术来提高验证能力。基于SystemVerilog语言的UVM验证方法学可以提高验证效率。SystemVerilog语言的验证方面特性,可以提高验证平台的抽象层次和复用性,满足验证对于语言功能的需求。本文对UVM的验证架构以及主要组件UVC的分类,结构,功能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UVM标准类库中各基类的继承关系。UVM方法学利用SystemVerilog语言构建的标准类库充分发挥了语言的验证能力。本文的验证对象是一款RFID非接触卡,如何利用UVM的思想方法,搭建出RFID卡的系统级验证环境,提高验证效率,是本文的研究核心。本文对RFID卡功能和协议进行了讨论,并分解出测试点。根据UVM思想,规划RFID卡的验证平台,并对各组件的功能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序列库和用例库的建立,驱动器和监视器的功能实现,参考模型算法思路,输出数据比较方法是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仿真中,对监视器重要信号波形以及重要用例波形进行了分析。根据覆盖率报告,功能覆盖率达到100%,代码覆盖率均在95%以上,已满足项目要求。本验证环境使用较少的用例,较短的时间,完成验证任务。(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何薇[2](2013)在《基于非接触卡的指纹识别和身份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身份的确认和权限的认定是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安全认证方法显得越来越脆弱,已不能再适应现代安全认证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能够研究出更加安全,更加可靠,防伪性能更好的安全认证方法。指纹识别技术就是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借助人体的生理特征来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指纹图像易受噪声、形变等因素的影响,识别率和速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很多实际应用的要求,所以研究和改进指纹识别算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着重研究的指纹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伪特征剔除和特征匹配是指纹识别技术的四个关键部分,主要就这四个关键部分展开研究,并对其中的伪特征剔除算法进行了改进。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本设计的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图像的分割、增强、二值化和细化等;2.研究了现有的提取指纹特征(包括中心点、叁角点、端点和分叉点等)的方法;3.在对现有伪特征剔除算法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伪端点对、桥连分叉点和小孔这些较难处理的伪特征,分别提出新的伪特征剔除改进方法,并通过实验对其性能进行验证;4.采用基于FBI提出的指纹细节点模型匹配算法对指纹进行了特征匹配。通过引入一个大小可变的限界盒,使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被匹配的两幅指纹图像之间的非线性形变。改进后的指纹算法和非接触IC卡结合,将处理后的指纹数据存储至非接触IC中,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大容量存储空间来专门存放指纹数据。该设计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脱机使用,便于携带,现已用于湖南省武陵源张家界多个景区的指纹IC卡门闸系统中。经过测试,系统性能可靠。具有可视式指纹登记辅助屏幕,能实时反映游客指纹的干、湿、清晰程度,误识率小于0.001%。(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3-11-04)
严天华[3](2011)在《非接触卡小额电子钱包的可靠扣款流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非接触卡基本原理的阐述,对常规写卡失败的原因分析,探寻一种实现电子钱包可靠扣款的算法流程。(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1年12期)
[4](2010)在《HID携手Sony打造非接触卡读卡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身份验证解决方案领袖HID Global和索尼公司宣布,两家公司已订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向备忘录,共同研发适用于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嵌入式非接触智能卡读卡器平台。这一共同研发的平台专门为笔记本电脑制造商而设计,将覆盖索尼和HID Global的非接触式解决方案及各项其它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防伪报道》期刊2010年11期)
Robert,L.Mitchell,周文豪[5](2009)在《从非接触卡到手机的发展解读美国零售业结算的变迁——兼谈中美RFID发展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是信用卡使用大国,近年来在非接触式支付上有所进展。本文就美国零售业结算变迁的经纬分析美国消费市场的悄然变化。结合传统的流程,利用RFID或NFC的非接触技术从卡发展为手机,反过来又在统合信用卡、非接触卡,手机支付的大一统局面必将形成。本文还从市场经济、政府支持、反恐和生活应用等多个层面分析了中美在RFID发展中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期刊2009年04期)
王志梁,郭轶敏,陈晓颖[6](2007)在《非接触卡在电能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双界面卡、非接触卡、接触卡的性能比较,分析、提出了非接触式 IC 卡在电能表中应用的优越性。将非接触卡和手机 SIM 卡结合,初步探讨了基于双界面技术的多功能 SIM 卡实现手机购电模式。(本文来源于《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叁次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11-01)
高长君,陈志威[7](2004)在《浅析新型非接触卡——SPT-FC02智能卡的测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介绍上海邮电发展总公司最新研制的新型非接触卡——SPT-FC02智能卡,主要内容是和传统的非接触卡相比较,生产SPT-FC02智能卡应该解决的生产工艺问题;采用倒装技术的简要说明;介绍了这种新型非接触卡的优点,以及新产品应用前景等。(本文来源于《金卡工程》期刊2004年08期)
姚磊,单承赣[8](2004)在《非接触卡MCRF200及PSK读写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芯片MCRF200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并对其在PSK工作模式下的读写器电路设计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该PSK解调方法亦可用于设计TYPEB型卡读写器BPSK的解调电路。PSK方式的优点是读出速度快捷。(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元器件》期刊2004年02期)
张大伟,张其善,吴今培[9](2003)在《非接触卡数据链路层通信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非接触智能卡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有限状态机模型对卡上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实现算法进行了数学表述和状态转换的设计 ,并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中的状态图描述了卡上的协议处理过程。最后 ,在智能卡芯片上实现了此层协议 ,实际应用证明系统运行正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03年12期)
[10](2003)在《非接触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肉眼可见的各种符号印记在看得见模得着的纸张上,是人类沿用了千年的信息记录方式,现代电磁技术的发展却可以将信息存储在磁或硅介质上,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计算机一小再小,直至现在可以将它“装”入口袋中。现代社会中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IC,便是处理和存储技术在缩微化方面不断取得进步的结晶。 在地铁站,在公交车上,在许许多多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有人将一张比巴掌还小的卡片轻(本文来源于《金卡工程》期刊2003年05期)
接触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个人身份的确认和权限的认定是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安全认证方法显得越来越脆弱,已不能再适应现代安全认证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能够研究出更加安全,更加可靠,防伪性能更好的安全认证方法。指纹识别技术就是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借助人体的生理特征来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指纹图像易受噪声、形变等因素的影响,识别率和速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很多实际应用的要求,所以研究和改进指纹识别算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着重研究的指纹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伪特征剔除和特征匹配是指纹识别技术的四个关键部分,主要就这四个关键部分展开研究,并对其中的伪特征剔除算法进行了改进。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本设计的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图像的分割、增强、二值化和细化等;2.研究了现有的提取指纹特征(包括中心点、叁角点、端点和分叉点等)的方法;3.在对现有伪特征剔除算法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伪端点对、桥连分叉点和小孔这些较难处理的伪特征,分别提出新的伪特征剔除改进方法,并通过实验对其性能进行验证;4.采用基于FBI提出的指纹细节点模型匹配算法对指纹进行了特征匹配。通过引入一个大小可变的限界盒,使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被匹配的两幅指纹图像之间的非线性形变。改进后的指纹算法和非接触IC卡结合,将处理后的指纹数据存储至非接触IC中,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大容量存储空间来专门存放指纹数据。该设计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脱机使用,便于携带,现已用于湖南省武陵源张家界多个景区的指纹IC卡门闸系统中。经过测试,系统性能可靠。具有可视式指纹登记辅助屏幕,能实时反映游客指纹的干、湿、清晰程度,误识率小于0.00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卡论文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UVM的RFID非接触卡系统级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2].何薇.基于非接触卡的指纹识别和身份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3
[3].严天华.非接触卡小额电子钱包的可靠扣款流程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
[4]..HID携手Sony打造非接触卡读卡器[J].中国防伪报道.2010
[5].Robert,L.Mitchell,周文豪.从非接触卡到手机的发展解读美国零售业结算的变迁——兼谈中美RFID发展的差异[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9
[6].王志梁,郭轶敏,陈晓颖.非接触卡在电能表中的应用[C].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叁次会议论文集.2007
[7].高长君,陈志威.浅析新型非接触卡——SPT-FC02智能卡的测试及应用[J].金卡工程.2004
[8].姚磊,单承赣.非接触卡MCRF200及PSK读写器电路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
[9].张大伟,张其善,吴今培.非接触卡数据链路层通信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
[10]..非接触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J].金卡工程.2003
标签:验证; SystemVerilog; UVM; RFID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