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料装置论文和设计-邱会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料装置,包括:用以将放料盒组中的一个盒体进行分离操作的分盒机构;所述分盒机构设有用以将经分离操作后得到的盒体进行传输的入料部;用以接收经所述入料部传输的盒体的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有用以将接收到的盒体进行定位操作的定位组件以及用以将盒体输出的输出组件;用以在经定位操作后的盒体中进行取放工件操作的机械手;用以接收经所述机械手取放工件后、并由所述输出组件输出的盒体的叠盒机构。上述上下料装置,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能够自动实现多个盒体的堆叠,还能够将堆叠形成的放料盒组进行分盒,得到盒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将放料盒组(300)中的一个盒体(301)进行分离操作的分盒机构(200);所述分盒机构(200)设有用以将经分离操作后得到的盒体(301)进行传输的入料部(202);用以接收经所述入料部(202)传输的盒体(301)的第一传送机构(400);所述第一传送机构(400)设有用以将接收到的盒体(301)进行定位操作的定位组件以及用以将盒体(301)输出的输出组件;用以在经定位操作后的盒体(301)中进行取放工件操作的机械手(600);用以接收经所述机械手(600)取放工件后并由所述输出组件输出的盒体(301)的叠盒机构(100);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用以沿盒体(301)的厚度方向运动以实现和盒体(301)的一端面相抵的长边定位固定部(406);用以沿靠近所述长边定位固定部(406)的方向运动以实现和盒体(301)的另一端面相抵的长边定位移动部(403);设于所述长边定位固定部(406)和所述长边定位移动部(403)之间用以和盒体(301)的一侧面相抵以实现盒体(301)的另一侧面抵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400)的外侧凸缘的短边定位部(405)。

设计方案

1.一种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将放料盒组(300)中的一个盒体(301)进行分离操作的分盒机构(200);所述分盒机构(200)设有用以将经分离操作后得到的盒体(301)进行传输的入料部(202);

用以接收经所述入料部(202)传输的盒体(301)的第一传送机构(400);所述第一传送机构(400)设有用以将接收到的盒体(301)进行定位操作的定位组件以及用以将盒体(301)输出的输出组件;

用以在经定位操作后的盒体(301)中进行取放工件操作的机械手(600);

用以接收经所述机械手(600)取放工件后并由所述输出组件输出的盒体(301)的叠盒机构(100);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用以沿盒体(301)的厚度方向运动以实现和盒体(301)的一端面相抵的长边定位固定部(406);

用以沿靠近所述长边定位固定部(406)的方向运动以实现和盒体(301)的另一端面相抵的长边定位移动部(403);

设于所述长边定位固定部(406)和所述长边定位移动部(403)之间用以和盒体(301)的一侧面相抵以实现盒体(301)的另一侧面抵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400)的外侧凸缘的短边定位部(4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包括:

设于所述长边定位固定部(406)和所述长边定位移动部(403)之间用以将经所述机械手(600)取放工件后的盒体(301)朝向远离所述长边定位移动部(403)的方向输送的抓取位输送部(404);

用以接收经所述抓取位输送部(404)移出的盒体(301)的出料位输送部(408);

可相对于所述出料位输送部(408)升降用以沿着垂直于所述出料位输送部(408)的运行方向输送盒体(301)的出料升降部(4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400)还包括:

可相对于所述入料部(202)升降用以接收经所述入料部(202)移出的盒体(301)的入料升降部(402);

用以接收当所述入料升降部(402)下降后位于所述入料升降部(402)的盒体(301)的入料位输送部(401),且所述入料位输送部(401)用以将接收到的盒体(301)输送至所述抓取位输送部(404),所述入料位输送部(401)和所述入料升降部(402)的运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位输送部(401)、所述抓取位输送部(404)和所述出料位输送部(408)的运行方向一致,且所述入料升降部(402)和所述出料升降部(407)的运行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盒机构(200)还包括:

用以将放置于所述入料部(202)的放料盒组(300)提升至所述入料部(202)的上方的分盒升降部(203);

用以经旋转后承托位于所述入料部(202)上方的放料盒组(300)的底部的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

位于所述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的上方用以经旋转后承托位于所述入料部(202)上方的放料盒组(300)中的倒数第二个盒体(301)的底部的分盒上层翻转托板(205),用以实现当所述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旋转至初始位置且所述分盒升降部(203)带动位于放料盒组(300)中的最底部的盒体(301)下降时,所述入料部(202)承托最底部的盒体(301),完成分离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盒机构(100)包括:

用以接收由所述输出组件输出的盒体(301)的出料部(102);

用以将放置于所述出料部(102)的盒体(301)提升至所述出料部(102)的上方的叠盒升降部(103);

用以经旋转后承托位于所述出料部(102)上方且已堆叠完成的放料盒组(300)的底部的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

用以经旋转后承托由所述叠盒升降部(103)提升至所述出料部(102)上方且待堆叠的盒体(301)的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用以实现当所述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旋转至初始位置时,已堆叠完成的放料盒组(300)和待堆叠的盒体(301)堆叠后由所述叠盒升降部(103)下降至所述出料部(1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安装所述入料部(202)和所述出料部(102)的底板(201),且所述分盒升降部(203)和所述叠盒升降部(103)均由下自上穿设所述底板(20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入料部(202)的两侧形成用以放置进行分离操作的放料盒组(300)的容置空间的分盒导向板(206);和\/或,还包括位于所述出料部(102)的两侧形成用以放置进行堆叠操作的放料盒组(300)的容置空间的叠盒导向板(10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和所述分盒上层翻转托板(205)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分盒导向板(206);和\/或,所述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和所述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叠盒导向板(106)。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放置工件的第二传送机构(500),用以供所述机械手(600)将工件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00)和所述盒体(301)之间进行传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盒机构(100)、所述分盒机构(200)、所述第一传送机构(400)、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00)和所述机械手(600)的个数均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叠盒机构(100)、一个所述分盒机构(200)、一个所述第一传送机构(400)、一个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00)和一个所述机械手(600)形成一组上料单元,两组所述上料单元并排设置,且两组所述上料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00)紧邻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不断换代升级,市场亟需各种类型的上下料装置。

目前在玻璃丝印行业,为了防止玻璃在存放过程中发生划伤等事故,往往需要将其放置于诸如吸塑盒等盒体中,当需要对玻璃进行丝印等操作时,再将玻璃从盒体中取出。

在现有技术中,上述过程往往需要人工操作,也即利用工人手动将玻璃放置于盒体中,且需要工人将玻璃从盒体中取出;同时,针对盒体的存放操作,也需要人工操作,无论是将多个盒体堆叠为放料盒组,还是将放料盒组分成每个盒体,均需要人工参与,极大限制了生产效率,增加劳动强度,成本较高。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能够自动实现多个盒体的堆叠,还能够将堆叠形成的放料盒组进行分盒,得到盒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包括:

用以将放料盒组中的一个盒体进行分离操作的分盒机构;所述分盒机构设有用以将经分离操作后得到的盒体进行传输的入料部;

用以接收经所述入料部传输的盒体的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有用以将接收到的盒体进行定位操作的定位组件以及用以将盒体输出的输出组件;

用以在经定位操作后的盒体中进行取放工件操作的机械手;

用以接收经所述机械手取放工件后并由所述输出组件输出的盒体的叠盒机构;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用以沿盒体的厚度方向运动以实现和盒体的一端面相抵的长边定位固定部;

用以沿靠近所述长边定位固定部的方向运动以实现和盒体的另一端面相抵的长边定位移动部;

设于所述长边定位固定部和所述长边定位移动部之间用以和盒体的一侧面相抵以实现盒体的另一侧面抵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外侧凸缘的短边定位部。

可选地,所述输出组件包括:

设于所述长边定位固定部和所述长边定位移动部之间用以将经所述机械手取放工件后的盒体朝向远离所述长边定位移动部的方向输送的抓取位输送部;

用以接收经所述抓取位输送部移出的盒体的出料位输送部;

可相对于所述出料位输送部升降用以沿着垂直于所述出料位输送部的运行方向输送盒体的出料升降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包括:

可相对于所述入料部升降用以接收经所述入料部移出的盒体的入料升降部;

用以接收当所述入料升降部下降后位于所述入料升降部的盒体的入料位输送部,且所述入料位输送部用以将接收到的盒体输送至所述抓取位输送部,所述入料位输送部和所述入料升降部的运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入料位输送部、所述抓取位输送部和所述出料位输送部的运行方向一致,且所述入料升降部和所述出料升降部的运行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分盒机构还包括:

用以将放置于所述入料部的放料盒组提升至所述入料部的上方的分盒升降部;

用以经旋转后承托位于所述入料部上方的放料盒组的底部的分盒下层翻转托板;

位于所述分盒下层翻转托板的上方用以经旋转后承托位于所述入料部上方的放料盒组中的倒数第二个盒体的底部的分盒上层翻转托板,用以实现当所述分盒下层翻转托板旋转至初始位置且所述分盒升降部带动位于放料盒组中的最底部的盒体下降时,所述入料部承托最底部的盒体,完成分离操作。

可选地,所述叠盒机构包括:

用以接收由所述输出组件输出的盒体的出料部;

用以将放置于所述出料部的盒体提升至所述出料部的上方的叠盒升降部;

用以经旋转后承托位于所述出料部上方且已堆叠完成的放料盒组的底部的叠盒上层翻转托板;

用以经旋转后承托由所述叠盒升降部提升至所述出料部上方且待堆叠的盒体的叠盒下层翻转托板,用以实现当所述叠盒上层翻转托板旋转至初始位置时,已堆叠完成的放料盒组和待堆叠的盒体堆叠后由所述叠盒升降部下降至所述出料部。

可选地,还包括用以安装所述入料部和所述出料部的底板,且所述分盒升降部和所述叠盒升降部均由下自上穿设所述底板。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入料部的两侧形成用以放置进行分离操作的放料盒组的容置空间的分盒导向板;和\/或,还包括位于所述出料部的两侧形成用以放置进行堆叠操作的放料盒组的容置空间的叠盒导向板。

可选地,所述分盒下层翻转托板和所述分盒上层翻转托板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分盒导向板;和\/或,所述叠盒下层翻转托板和所述叠盒上层翻转托板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叠盒导向板。

可选地,还包括用以放置工件的第二传送机构,用以供所述机械手将工件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和所述盒体之间进行传送。

可选地,所述叠盒机构、所述分盒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和所述机械手的个数均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叠盒机构、一个所述分盒机构、一个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一个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和一个所述机械手形成一组上料单元,两组所述上料单元并排设置,且两组所述上料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紧邻设置。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主要包括叠盒机构、分盒机构、第一传送机构和机械手;其中,分盒机构设有入料部,利用入料部将经分离操作后得到的盒体传输至第一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接收到经入料部传输的盒体后,利用第一传送机构的定位组件对盒体进行定位操作,当盒体定位后,通过机械手在盒体中进行取放工件操作,然后利用第一传送机构的输出组件将盒体输出至叠盒机构;至此,放料盒组中的一个盒体依次经过分盒机构的入料部、第一传送机构的定位组件、第一传送机构的输出组件和叠盒机构,并且当盒体位于定位组件时,利用机械手将工件放置于盒体或者将盒体中工件取出;可以看出,上述过程为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叠盒机构和分盒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放料盒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第一传送机构和机械手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二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其中:

叠盒机构100、分盒机构200、放料盒组300、盒体301、第一传送机构400、第二传送机构500、机械手600、出料部102、叠盒升降部103、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叠盒导向板106、底板201、入料部202、分盒升降部203、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分盒上层翻转托板205、分盒导向板206、入料位输送部401、入料升降部402、长边定位移动部403、抓取位输送部404、短边定位部405、长边定位固定部406、出料升降部407、出料位输送部408、固定架501和工件输送部5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上下料装置,如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主要包括叠盒机构100、分盒机构200、第一传送机构400和机械手600。

分盒机构200用以将放料盒组300中的一个盒体301进行分离操作,分盒机构200设有入料部202;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将由多个盒体301构成的放料盒组300放置于入料部202,经过分盒机构200的分离操作后,放料盒组300中的一个盒体301被分离出来,并由入料部202传输至第一传送机构400。

针对放料盒组300,参考说明书附图3,包括多个叠放的盒体301,盒体301可具体为用以盛放玻璃的吸塑盒,当然,盒体301还可以为其他盒体,本文并不作出具限制。

第一传送机构400设有定位组件和输出组件,当被分离出来的盒体301由入料部202传输至第一传送机构400之后,定位组件对该盒体301进行定位,使得盒体301处于适当的位置,以便由机械手600执行后续操作。

举例来说,倘若盒体301中放置有玻璃等工件,则当盒体301由定位组件定位完毕后,利用机械手600将盒体301中的玻璃等工件取出,然后盒体301由输出组件传送至叠盒机构100,这一过程即为将玻璃等工件从盒体301中取出、以实现后续加工的操作。类似地,倘若需要将玻璃等工件放置于盒体301时,则当盒体301由定位组件定位完毕后,利用机械手600将玻璃等工件放置于盒体301中,然后利用输出组件将放置有玻璃等工件的盒体301传送至叠盒机构100,这一过程即为将玻璃等工件放置于盒体301中、以暂时保存的操作。

针对机械手600,其可实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方向的运动,且能够完成抓取等动作,其具体设置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对此并未作出改进,只要其能够上述技术效果即可。

具体地,第一传送机构400的定位组件包括长边定位移动部403、短边定位部405和长边定位固定部406,以说明书附图4所示的方位为例,在定位过程中,长边定位固定部406沿盒体301的厚度方向运动,也即长边定位固定部406向上运动后,具备了限位功能,盒体301的右端面和长边定位固定部406相抵。

长边定位移动部403沿着靠近长边定位固定部406的方向运动,长边定位移动部403和盒体301的左端面相抵,可以看出,盒体301被长边定位移动部403和长边定位固定部406夹在其中,实现了盒体301在一个方向上(盒体301的长边方向上)的定位。

针对盒体301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定位方式,本实用新型利用短边定位部405和第一传送机构400的外侧凸缘分别和盒体301的两个侧面相抵;具体地,短边定位部405位于长边定位移动部403和长边定位固定部406之间,在定位过程中,短边定位部405朝向盒体301的方向运动,使得盒体301被夹在短边定位部405和第一传送机构400的外侧凸缘之间,这样一来,盒体301的四个边缘均和不同的部件相抵,实现对盒体301的定位操作。

针对长边定位移动部403、短边定位部405和长边定位固定部406,均可设置为气缸等可伸缩部件,长边定位移动部403可以沿着靠近和远离长边定位固定部406的方向运动,同时长边定位移动部403还可以沿着盒体301的厚度方向运动,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短边定位部405的运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第一传送机构400的侧缘,可看作是将第一传送机构400的两侧宽度变窄;长边定位固定部406可相对于第一传送机构400的表面凸起和下降,起到上述定位效果。

第一传送机构400的输出组件包括抓取位输送部404、出料升降部407和出料位输送部408,抓取位输送部404设于长边定位移动部403和长边定位固定部406之间,抓取位输送部404位于第一传送机构400的表面,用以将盒体301朝向远离长边定位移动部403的方向输送。盒体301由抓取位输送部404输送至出料位输送部408,出料位输送部408处设置出料升降部407,出料升降部407可相对于出料位输送部408升降,且出料升降部407和出料位输送部408的运行方向垂直,利用出料升降部407将盒体301输送至叠盒机构100。

具体来说,当盒体301由定位组件定位之后,利用机械手600可将盒体301中的工件取出或者利用机械手600将工件放置于盒体301中,此时盒体301的下方即为抓取位输送部404,当机械手600完成上述操作之后,抓取位输送部404开始运行,带动盒体301朝向出料升降部407和出料位输送部408的方向运行,也即,抓取位输送部404和出料位输送部408朝向同一方向运行,实现盒体301由抓取位输送部404运动至出料位输送部408,然后抓取位输送部404和出料位输送部408可同时停止运行,出料升降部407相对于出料位输送部408上升,托起盒体301,且由于出料升降部407和出料位输送部408的运行方向垂直,从而将盒体301输送至叠盒机构100。可以看出,出料升降部407和出料位输送部408的工作面积重合,且两者之间可形成一定的高度差,用以分别执行不同的运送阶段。

参考说明书附图4,第一传送机构400还包括入料位输送部401和入料升降部402,入料升降部402可相对于入料位输送部401和入料部202升降,当盒体301由入料部202运送至入料升降部402后,入料升降部402带动盒体301下降至入料位输送部401处,盒体301由入料位输送部401承托,并在入料位输送部401的带动下运动至抓取位输送部404所处位置,实现上述定位操作。

具体来说,入料升降部402和出料升降部407的运动方向平行,且方向相反,入料升降部402和出料升降部407两者的运动方向和入料位输送部401、抓取位输送部404和出料位输送部408三者的运动方向垂直,入料位输送部401、抓取位输送部404和出料位输送部408三者可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且运动方向相同,可供盒体301沿着第一传送机构400的长度方向运动,且上述三者均可设置为滚筒,实现盒体301在滚筒上运行;入料升降部402和出料升降部407可具体设置为可升降的皮带机构,入料升降部402用以接收来自入料部202的盒体301,出料升降部407用以将盒体301输出至叠盒机构100。

针对分盒机构200的具体形状构造,参考说明书附图2,还包括分盒升降部203、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和分盒上层翻转托板205;入料部202可设置为两条入料皮带,分盒升降部203位于两条入料皮带之间,用以将位于两条入料皮带上的放料盒组300托起。

在分盒操作过程中,首先可人工将放料盒组300放置于入料部202,在电机丝杆的驱动下,分盒升降部203上升,带动放料盒组300向上运动,使得放料盒组300位于入料部202的上方,当放料盒组300的底部和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齐平时,分盒升降部203停止上升,然后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向上翻转,使得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承托于放料盒组300的底部,也即承托于位于最下方的盒体301的底部。接着分盒上层翻转托板205向上翻转,使得分盒上层翻转托板205承托放料盒组300中的倒数第二个盒体301的底部;而后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旋转至初始位置,也即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向下旋转,此时位于最下方的盒体301不和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接触,位于最下方的盒体301始终由分盒升降部203承托,分盒升降部203下降,带动位于最下方的盒体301下降,使得位于最下方的盒体301由入料部202输送至第一传送机构400,这样即可完成分盒操作;以此类推,位于放料盒组300的最下方的盒体301依次被分离,从而逐一输送至第一传送机构400。

针对叠盒机构100,参考说明书附图2,包括出料部102、叠盒升降部103、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和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叠盒机构100的形状构造和分盒机构200的形状构造相似;具体地,在叠盒操作过程中,首先利用叠盒升降部103将已经位于出料部102上的放料盒组300提升至和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齐平的位置,然后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向上旋转,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承托放料盒组300;而后叠盒升降部103下降至低于出料部102的位置,出料部102即可接收来自第一传送机构400输出的盒体301,叠盒升降部103上升,带动位于出料部102上的盒体301上升,使得盒体301位于出料部102的上方;当盒体301和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齐平时,叠盒升降部103停止上升,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向上旋转,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承托盒体301,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旋转至初始位置,也即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向下旋转,则原来由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承托的放料盒组300落在盒体301之上,此时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不仅承托盒体301,还需要承托位于盒体301上的放料盒组300,此时盒体301和放料盒组300堆叠形成新的放料盒组,且此时盒体301的下方有叠盒升降部103,当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旋转至初始状态,也即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向下旋转后,堆叠形成新的放料盒组由叠盒升降部103承托,并可由叠盒升降部103带动下降至出料部102,进而完成堆叠操作。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叠盒机构100和分盒机构200可共用一块底板201,叠盒升降部103和分盒升降部203由下自上穿设底板201,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针对叠盒机构100,还可设置叠盒导向板106,两块叠盒导向板106竖直设置,位于出料部102的两侧,形成用以放置进行堆叠操作的放料盒组300的容置空间,两块叠盒导向板106能够避免放料盒组300从出料部102上掉落。与之类似地,分盒机构200还可设置分盒导向板206,两块分盒导向板206竖直设置,位于入料部202的两侧,形成用以放置进行分盒操作的放料盒组300的容置空间,两块分盒导向板206能够避免放料盒组300从入料部202上掉落。

更为具体地,如说明书附图2,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和分盒上层翻转托板205可沿竖直方向依次铰接于分盒导向板206,实现分盒下层翻转托板204和分盒上层翻转托板205的旋转;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和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可沿竖直方向依次铰接于叠盒导向板106,实现叠盒下层翻转托板104和叠盒上层翻转托板105的旋转。

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5,上下料装置还可以设置第二传送机构500,用以放置玻璃等工件;具体地,如上文所述,倘若盒体301中放置有玻璃等工件,则当盒体301由定位组件定位完毕后,利用机械手600将盒体301中的玻璃等工件取出,进而放置于第二传送机构500,以完成后续操作;倘若需要将玻璃等工件放置于盒体301时,则当盒体301由定位组件定位完毕后,利用机械手600将玻璃等工件从第二传送机构500中抓取并放置于盒体301中,最后利用输出组件将放置有玻璃等工件的盒体301传送至叠盒机构100。

第二传送机构500可包括固定架501和工件输送部502,工件输送部502可具体为皮带传送线等组件,针对第二传送机构500还可有其他设置方式,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说明书附图1,叠盒机构100、分盒机构200、第一传送机构400、第二传送机构500和机械手600的个数均为两个;其中,叠盒机构100、分盒机构200、第一传送机构400、第二传送机构500和机械手600形成一组上料单元,两组上料单元并排设置,且两组上料单元的两个第二传送机构500紧邻设置;两组上料单元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极大提升上下料装置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下料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上下料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311770.2

申请日:2019-08-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427712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65G 47/90

专利分类号:B65G47/90;B65G61/00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0311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401室

发明人:邱会生;徐胜强

第一发明人:邱会生

当前权利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欣然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上下料装置论文和设计-邱会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