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涉及巷道支护领域。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包括钢管、H型钢、填充混凝土;所述钢管竖直设置,条形的H型钢竖直设在所述钢管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填充混凝土填充在所述钢管的内部空腔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钢管混凝土立柱中加入H型钢,提高了立柱的抗压抗弯支护强度,从而产生更稳定的刚性支护。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包括钢管(11)、H型钢(12)、混凝土(13);所述钢管(11)竖直设置,所述H型钢(12)竖直设在所述钢管(11)的内部空腔中,所述混凝土(13)填充在所述钢管(11)的内部空腔中。
设计方案
1.一种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包括钢管(11)、H型钢(12)、混凝土(13);所述钢管(11)竖直设置,所述H型钢(12)竖直设在所述钢管(11)的内部空腔中,所述混凝土(13)填充在所述钢管(11)的内部空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1)采用螺旋钢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1)的直径为400mm,壁厚为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12)水平方向的截面尺寸为200×200m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顶部通过锚杆(2)固定在巷道顶板上。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部埋在巷道底板下方的地基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部埋深大于400mm。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立柱(1)间隔设置,相邻立柱(1)的间距为900~1100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回采工作面切顶卸压工艺使用日益广泛,相对于原有的采煤工艺,切顶卸压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面留巷数量,降低顶板应力集中。但是随着煤层开采深度日益增加,沿空留巷切顶线一侧支护的困难有:顶板变形强度随时间变化明显,并且巷道深度对围岩变形程度有直接影响;随着巷道周围应力扰动、冲击振动以及开采动压影响,单体液压支柱逐渐失效。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埋煤层沿空留巷内,使用单体支柱已无法满足巷旁支护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压支护强度的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包括钢管(11)、H型钢(12)、混凝土(13);所述钢管(11)竖直设置,所述H型钢(12)竖直设在所述钢管(11)的内部空腔中,所述混凝土(13)填充在所述钢管(11)的内部空腔中。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管(11)采用螺旋钢管。螺旋焊管的强度相对于直缝焊管较高。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管(11)的直径为400mm,壁厚为5mm。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H型钢(12)水平方向的截面尺寸为200×200mm。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1)的顶部通过锚杆(2)固定在巷道顶板上。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1)的底部埋在巷道底板下方的地基中;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1)的底部埋深大于400mm。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若干立柱(1)间隔设置,相邻立柱(1)的间距为900~110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钢管混凝土立柱中加入H型钢,提高了立柱的抗压抗弯支护强度,从而产生更稳定的刚性支护;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的竖直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设置在沿空留巷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设置在沿空留巷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包括立柱1、锚杆2。
若干立柱1在沿空留巷切顶线一侧间隔设置,相邻立柱1的间距为900~1100mm,各立柱1的顶部分别通过锚杆2固定在沿空留巷的巷道顶板上,各立柱1的底部埋在沿空留巷的巷道底板下方的地基中,埋深大于400mm。
立柱1包括钢管11、H型钢12、混凝土13。
圆柱体的钢管11竖直设置,H型钢12竖直设在钢管11的内部空腔的中间,混凝土13填充在钢管11的内部空腔中,混凝土13充满钢管11的内壁与H型钢12之间的空隙。
钢管11采用螺旋钢管,直径为400mm,壁厚为5mm,H型钢12水平方向的截面尺寸为200×200mm。
若干立柱1在沿空留巷切顶线一侧间隔设置,相邻立柱1的间距为900~1100mm。
立柱1由钢管11固定形状,通过锚杆2预固定钢管11的位置与高度,H型钢12通过混凝土13固定在立柱1的中间。
该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沿空留巷的巷道顶板用锚杆2预先固定钢管11的位置与高度。
步骤二,在钢管11的下方的巷道底板开挖地基,将钢管11埋在地基中。
步骤三,将H型钢12放入钢管11的内部空腔中,往钢管11内填入混凝土13,通过混凝土13固定H型钢12。
步骤四,立柱1的混凝土13凝结成型后,撤去沿空留巷中原有的单体液压支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944.6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483386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E21D 15/02
专利分类号:E21D15/02;E21D20/00
范畴分类:25A;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申请人地址: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理工大学(泰丰大街168号)
发明人:史文豹;李万峰;常聚才;李世辉;贺凯
第一发明人:史文豹
当前权利人:安徽理工大学;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毛雪娇
代理机构:34124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