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论文和设计-李国纲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包括冷却室、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和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述冷却室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辊组,出料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辊组,所述第一驱动辊组和第二驱动辊组之间设置有多个冷却辊组,每个冷却辊组包括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所述上冷却辊与下冷却辊之间设置有轧板通道,所述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内部均设置有轴向的冷却通孔。本设备能够使热轧板散热更加均匀,减小残余应力,从而更好地保证有色金属板的性能。

主设计要求

1.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室(1)、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和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述冷却室(1)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2),另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进料口(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辊组(4),出料口(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辊组(5),所述第一驱动辊组(4)和第二驱动辊组(5)之间设置有多个冷却辊组,每个冷却辊组包括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所述上冷却辊(6)与下冷却辊(7)之间设置有轧板通道(8),所述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内部均设置有轴向的冷却通孔(9),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有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依次连通并形成上冷却通道;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有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依次连通并形成下冷却通道。

设计方案

1.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室(1)、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和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述冷却室(1)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2),另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进料口(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辊组(4),出料口(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辊组(5),所述第一驱动辊组(4)和第二驱动辊组(5)之间设置有多个冷却辊组,每个冷却辊组包括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所述上冷却辊(6)与下冷却辊(7)之间设置有轧板通道(8),所述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内部均设置有轴向的冷却通孔(9),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有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依次连通并形成上冷却通道;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有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依次连通并形成下冷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组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套(12),所述连接套(12)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安装套(13),每根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一连接套(12)的轴承安装套(13)中,且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与对应的连接套(12)连通;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通过对应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通过对应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相邻两上冷却辊(6)的连接套(12)连通,相邻两下冷却辊(7)的连接套(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包括固定架(14)和活动架(15),所述活动架(15)与固定架(14)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且活动架(15)通过升降机构(10)与固定架(14)相连,与上冷却辊(6)相连的连接套(12)安装在固定架(14)上,与下冷却辊(7)相连的连接套(12)安装在活动架(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辊组(4)和第二驱动辊组(5)均包括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之间设置有输送间距,所述上驱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架(14)上且连接有驱动电机(20),下驱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活动架(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0)为液压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泵(16),所述第一输送泵(16)连接有第一输送软管(17),所述第一输送软管(17)与对应的连接套(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泵(18),所述第二输送泵(18)连接有第二输送软管(19),所述第二输送软管(19)与对应的连接套(1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壁厚为3至6mm,内径为6至2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为不锈钢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热轧是有色金属常见的加工方式,热轧的温度要高于有色金属再结晶的温度,轧制温度较高,因此在热轧后需要对有色金属板进行冷却,目前,一般是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或者是风冷的方式对其进行冷却,经常因各部位散热不均匀而导致有色金属板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对有色金属板的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以提高散热的均匀性,减小残余应力,从而更好地保证有色金属板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包括冷却室、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和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述冷却室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辊组,出料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辊组,所述第一驱动辊组和第二驱动辊组之间设置有多个冷却辊组,每个冷却辊组包括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所述上冷却辊与下冷却辊之间设置有轧板通道,所述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内部均设置有轴向的冷却通孔,与第二驱动辊组相邻的上冷却辊的冷却通孔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相邻的上冷却辊的冷却通孔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有上冷却辊的冷却通孔依次连通并形成上冷却通道;与第二驱动辊组相邻的下冷却辊的冷却通孔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相邻的下冷却辊的冷却通孔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有下冷却辊的冷却通孔依次连通并形成下冷却通道。

优选地,所述冷却辊组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安装套,每根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一连接套的轴承安装套中,且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的冷却通孔与对应的连接套连通;与第二驱动辊组相邻的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的冷却通孔通过对应的连接套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相邻的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的冷却通孔通过对应的连接套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相邻两上冷却辊的连接套连通,相邻两下冷却辊的连接套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架和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与固定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且活动架通过升降机构与固定架相连,与上冷却辊相连的连接套安装在固定架上,与下冷却辊相连的连接套安装在活动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辊组和第二驱动辊组均包括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之间设置有输送间距,所述上驱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架上且连接有驱动电机,下驱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活动架上。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缸。

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连接有第一输送软管,所述第一输送软管与对应的连接套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泵,所述第二输送泵连接有第二输送软管,所述第二输送软管与对应的连接套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的壁厚为3至6mm,内径为6至20cm。

优选地,所述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为不锈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装置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与热轧板的运动方向相反,随着热轧板的运动,温度逐渐降低,而冷却介质的温度逐渐升高,这样热轧板首先与温度升高后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避免了温度过低的冷却介质直接与温度较高的热轧板进行换热,实现热轧板比较缓慢地逐步冷却,能够使热轧板散热更加均匀,减小残余应力,从而更好地保证有色金属板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1-冷却室,2-进料口,3-出料口,4-第一驱动辊组,5-第二驱动辊组,6-上冷却辊,7-下冷却辊,8-轧板通道,9-冷却通孔,10-升降机构,11-支撑架,12-连接套,13-轴承安装套,14-固定架,15-活动架,16-第一输送泵,17-第一输送软管,18-第二输送泵,19-第二输送软管,2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冷却室1、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和冷却介质排放机构,冷却室1可采用板材拼接而成,主要起到挡风的作用,避免外界的气流与热轧板的部分位置接触而影响散热的均匀性。所述冷却室1的一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2,另一端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口3。进料口2用于热轧板的进入,出料口3用于热轧板的输出,进料口2可以与热轧机的输送机构对接,保证热轧后的板材能够直接通过进料口2进入冷却室1。

所述进料口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辊组4,出料口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辊组5,第一驱动辊组4和第二驱动辊组5用于驱动热轧板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辊组4和第二驱动辊组5之间设置有多个冷却辊组,冷却辊组用于对热轧板进行冷却,相邻两冷却辊组之间的间距在4至12cm为宜。具体地,每个冷却辊组包括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所述上冷却辊6与下冷却辊7之间设置有轧板通道8,所述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内部均设置有轴向的冷却通孔9。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材质,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壁厚应当尽量地小,因此,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为不锈钢管,且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壁厚为3至6mm,内径为6至20cm。

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有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依次连通并形成上冷却通道;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所有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依次连通并形成下冷却通道。

冷却介质供给机构用于将冷却介质输送至上冷却通道和下冷却通道,冷却介质排放机构用于将上冷却通道和下冷却通道中的冷却介质排出,保证冷却介质连续地供给,实现持续地冷却。

热轧板在第一驱动辊组4和第二驱动辊组5的作用下在轧板通道8中运动,轧板通道8的高度与热轧板的厚度一致,保证热轧板的上表面与上冷却辊6接触,下表面与下冷却辊7接触,这样轧板通道8运动时会带动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转动,提高热轧板与冷却介质的散热效率,同时提高换热的均匀性。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启动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和冷却介质排放机构,使冷却介质在上冷却通道和下冷却通道中流动,热轧后的钢板在外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进入冷却室1的进料口2,然后在第一驱动辊组4的作用下进入轧板通道8,热轧板的热量通过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传递至上冷却通道和下冷却通道中的冷却介质,实现换热。由于热轧板的运行方向与冷却介质的运行方向相反,随着热轧板的运行,自身的温度不断降低,而冷却介质在运动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当冷却介质运动到接近第一驱动辊组4的位置时,温度较高,这样热轧板进入进料口2后首先与温度升高后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避免了温度较高的热轧板直接与温度过低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实现热轧板缓慢地冷却,能够使热轧板散热更加均匀,减小残余应力,从而更好地保证有色金属板的性能。

所述冷却辊组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套12,连接套12为不锈钢的筒体,且连接套12的内径小于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内径14。所述连接套12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安装套13,轴承安装套13与连接套12一体成型,保证连接强度,且轴承安装套13的内径大于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外径。每根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一连接套12的轴承安装套13中,且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与对应的连接套12连通,保证了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能够转动,且在转动时不影响冷却介质的输入和输出。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通过对应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即最接近第二驱动辊组5的上冷却辊6一端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二驱动辊组5相邻的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通过对应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即最接近第二驱动辊组5的下冷却辊7一端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供给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上冷却辊6的冷却通孔9通过对应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即最接近第一驱动辊组4的上冷却辊6一端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与第一驱动辊组4相邻的下冷却辊7的冷却通孔9通过对应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即最接近第一驱动辊组4的下冷却辊7一端的连接套12连接冷却介质排放机构。

相邻两上冷却辊6的连接套12连通,相邻两下冷却辊7的连接套12连通,除了位于两端的上冷却辊6和下冷却辊7,每个上冷却辊6两端的连接套12连接不同上冷却辊6的连接套12,下冷却辊7两端的连接套12连接不同下冷却辊7的连接套12,具体可以采用软管连接。

所述支撑架11包括固定架14和活动架15,所述活动架15与固定架14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且活动架15通过升降机构10与固定架14相连,与上冷却辊6相连的连接套12安装在固定架14上,与下冷却辊7相连的连接套12安装在活动架15上。可利用升降机构10调整活动架15的高度,进而调节轧板通道8的高度,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热轧板冷却。此外,也可以将下冷却辊7设置在固定架14上,高度保持不变,将上冷却辊6设置在活动架15上,高度可调。

所述第一驱动辊组4和第二驱动辊组5均包括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之间设置有输送间距,所述上驱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架14上且连接有驱动电机20,下驱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活动架15上。驱动电机20带动上驱动辊转动,进而带动热轧板移动。可利用升降机构10调节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输送间距的大小,以便于根据需要输送不同厚度的板材。

升降机构10可以包括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与活动架15螺纹配合,通过旋转调节丝杆,即可调整活动架15的高度,为了使操作更加省力,所述升降机构10为液压缸。

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泵16,所述第一输送泵16连接有第一输送软管17,所述第一输送软管17与对应的连接套12连通。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泵18,所述第二输送泵18连接有第二输送软管19,所述第二输送软管19与对应的连接套12连通。冷却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外界的冷空气。水作为冷却介质时,冷却效率更高,但需要保证上冷却通道和下冷却通道的密封性,对装配的精度要求较高,水的使用成本更高。冷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时,成本低,直接抽取外界的冷空气即可,且对密封性要求不高,即使上冷却通道和下冷却通道出现轻微的漏气现象也不影响使用,实施成本较低,但效率也比较低。实施时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设计图

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4652.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531729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21B 45/02

专利分类号:B21B45/02

范畴分类:26C;

申请人:重庆迪普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迪普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0700 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镇前进村大房社

发明人:李国纲

第一发明人:李国纲

当前权利人:重庆迪普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向霞

代理机构:1151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论文和设计-李国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