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城镇论文_李佳宇,廖心治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庆历史城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镇,历史,重庆,景观,山地,文化,旅游。

重庆历史城镇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宇,廖心治[1](2019)在《空间基因视角下的“蔓生型”历史城镇保护开发策略探究——以重庆涞滩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的保护开发的高速化进程进入质量转型的时代背景,特别对于文化与自然意义深远的历史城镇,在规划发展中往往忽视了空间内在规律的深入思考,导致现状许多历史乡镇空间出现了缺乏活力及城乡失衡的建设更新矛盾。为了实现在地化的有机更新发展,研究提出营造"蔓生型"的城镇空间发展目标,强调自然与文化的空间生长,并同时利用"空间基因"理念,将城镇空间形成的多元影响因素凝练成四层相互链接的空间基因分析系统,并回归空间,构建"活力元、生长点、脉络链、生活网及融合体"的多尺度空间信息链,从而实现历史城镇的空间"蔓生"。最后通过对于重庆涞滩镇区的设计实践,结合国家级历史名镇的保护开发,来进一步展示空间基因在实际城镇发展规划中的运用,分析其空间基因的发展规律,以及相应的保护开发策略。基于此,探索实现传统遗产的有机传承与现代环境的内涵衔接,促进的城乡聚落空间的协同更新,为历史城镇的可持续保护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魏晓芳,万丹[2](2019)在《山地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以重庆山地历史文化名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历史文化城镇是一种具有特殊山地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空间载体,重庆山地历史文化名镇是其典型代表。文章以重庆山地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简述其概况及其保护规划与实践,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其空间分布特点;构建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发动基层管理人员联合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开展评估;对评估结果进分析,找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实施建议,为其他山地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规划实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9年06期)

张帅杰,邓宏[3](2018)在《重庆山地历史城镇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山地历史城镇由于自身空间、功能的局限性,历史价值的特殊性,无法恰如其分的迎合当前旅游产业大规模、高强度的行为模式,导致历史城镇旅游规划实践问题频出。研究立足于重庆地区部分旅游转型已相对成熟的历史城镇,通过对其资源特征及发展实态的分析研究,提出构建新旧场镇"资源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业态体系"、"空间疏密互补、互借共生的山地空间体系"、"景源联动、环线贯通的动线体系"为核心的区域发展理念,以延续旅游产业强势介入下脆弱的地域历史文脉与自然生态环境。本文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塑造乡镇地域特色环境提供参考,对于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山地历史城镇在旅游转型道路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8-11-24)

叶欣桐,欧阳桦,邓罗,辰尘[4](2018)在《浅析旅游背景下重庆历史城镇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渝北区悦来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山地历史城镇由于自身空间、功能的局限性;历史价值的特殊性,无法迎合当下旅游产业大规模、高强度的发展模式,导致其在面向旅游转型的更新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通过对重庆历史城镇资源特征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构建新旧场镇"资源互补.差异发展"的业态体系;"空间互补,场所再生"的山地空间体系;"景源互补,环线贯通"的景观体系的更新策略;推动历史城镇更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重庆市渝北区悦来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旧场镇的历史格局、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建筑风貌进行空间整合,将历史城镇更新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历史城镇的知名度和开放性。为塑造历史城镇地域特色环境提供参考,对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山地历史城镇在转型道路上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0)

肖洋,向铭铭,顾林生[5](2018)在《“微融合”策略下重庆山地城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关注日趋紧密,重庆作为西南典型山地城镇的代表,内部历史街区数量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原则、方法等的研究,结合重庆众多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在环境风貌、空间结构、文化复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微融合"的保护更新策略,希望实现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空间优化等目标,为山地城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10期)

李和平,谢鑫[6](2017)在《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历史城镇保护探索——以重庆濯水古镇保护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历史景观的?价值关联?、?历史层积?以及?活态保护?的理念视角出发,建立了历史城镇?景观要素认知—广泛逻辑关联—历史景观保护?的保护框架:提炼出物质、精神、时间、社会4种景观要素以及对应的空间关联、文化关联、时间关联与功能关联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景观要素与逻辑关系进行整合,剥离出格局景观、簇群景观、地标景观以及当代景观4种载体形式,并针对载体形式分别提出整体性保护、相关性保护、真实性保护与适应性发展的保护措施,以此推动历史城镇的保护迈向更为积极与全面的阶段。(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7-11-18)

郭璇,张着灵,万庆峰[7](2016)在《叁峡库区消落带历史城镇遗址保护与风貌恢复——以重庆忠县洋渡迁建传统风貌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建设叁峡工程,长江上游两岸仅少量古典场镇(如磁器口古镇)因选址较高得到保留,极少数场镇(如大昌古镇)得到搬迁保护,大量场镇均未逃脱被淹没的命运。据统计,叁峡工程淹没场镇总数在100个以上,其中不乏古典场镇。这些淹没的古典场镇绝大多数已变为叁峡库区消落带中的遗址,但我们仍有希望去保护这些"消亡"的场镇。本文以淹没后被确定为叁峡迁建传统风貌镇的重庆市忠县洋渡场为例,讨论这一类淹没古典场镇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思路。(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3)

杨国胜,龙彬[8](2014)在《基于旅游动力的历史城镇保护利用整合探析——以重庆秀山洪安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特定条件下,立足长远视野,历史城镇(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利用是契合、协同与共生的,基于此前提,以重庆洪安历史名镇为案例,对衰落型商贸古镇实施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利用的协同共生手段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历史保护和旅游利用整合的六大方法:非遗充实街场、设施畅通建筑、节点衔接街巷、旅游强化动力、游线串联景点、地域联合共治等,力图为同型历史城镇保护和利用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李和平,邢西玲[9](2013)在《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山地历史城镇保护途径——以重庆龙兴古镇保护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景观概念的提出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转向对遗产地现实生活的关注,并以动态的视角解决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针对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城镇面临的景观与文化双重破坏的困境,以文化景观的新视角,探究历史城镇的保护途径。结合龙兴古镇的保护规划实践,以时间为线索,从城镇格局、空间形态、特色场所、典型地标四个空间层级对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的历史与空间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寻求传统空间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生。(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2-12)

李良[10](2013)在《历史时期重庆城镇景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基础,良好的城镇景观布局及景观形态能够带来舒适、惬意、宜居的居住环境,这正是城镇建设的终极目标。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摸索,很多学者对当前的城镇建设提出诟病,指出生态、宜居、诗意、个性、文化才是城镇景观的必备素质,历史时期中国的一些城镇在这些方面均很出色。重庆城镇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西南经济开发与城镇规划的风向标。区域内有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存了大量历史景观遗存,景观类型多样。参照景观遗存与历史文献记载等资料,可以勾勒出历史时期重庆城镇景观的面貌。因此,本文以重庆为研究区域。以景观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城镇历史时期的城镇景观格局、自然景观要素、人文景观要素、景观结构等进行复原,建立若干景观横切面,并分析不同时期的景观特征;对其演变的动态规律进行研究,以期理解历史时期的景观面貌,衔接重庆城镇景观的历史文脉,希望能够对重庆城镇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也为全国城镇的建设提供借鉴。对历史时期重庆城镇景观面貌的复原,主要是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搜寻有价值的材料,加以归纳、推理,甄别后加以使用,力求景观复原尽量接近真实。但对唐宋以前城镇景观的记载十分匮乏,则需要运用考古材料更客观、准确地认识历史。通过实地探查,可以发现一些历史景观遗迹,特别是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以及重庆城镇保存良好的古建筑、石刻、街道等。并通过田野考察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修正传世文献的谬误之处,使研究成果更加准确。再运用图样、表格、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历史时期城镇景观的面貌,也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与说服力。本文分为以下叁个部分,一是复原历史时期的城镇景观,包括景观格局、自然景观要素、人文景观要素、景观结构等内容,在复原的基础上总结不同时期城镇景观的特征并探究景观变迁的规律。二是对现留存历史城镇景观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其价值。叁是反思城镇景观的构建;现代与传统,一般与个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4-01)

重庆历史城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地历史文化城镇是一种具有特殊山地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空间载体,重庆山地历史文化名镇是其典型代表。文章以重庆山地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简述其概况及其保护规划与实践,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其空间分布特点;构建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发动基层管理人员联合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开展评估;对评估结果进分析,找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实施建议,为其他山地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规划实施评估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庆历史城镇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宇,廖心治.空间基因视角下的“蔓生型”历史城镇保护开发策略探究——以重庆涞滩镇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2].魏晓芳,万丹.山地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以重庆山地历史文化名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

[3].张帅杰,邓宏.重庆山地历史城镇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研究[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2018

[4].叶欣桐,欧阳桦,邓罗,辰尘.浅析旅游背景下重庆历史城镇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渝北区悦来古镇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2018

[5].肖洋,向铭铭,顾林生.“微融合”策略下重庆山地城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J].建材与装饰.2018

[6].李和平,谢鑫.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历史城镇保护探索——以重庆濯水古镇保护规划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7

[7].郭璇,张着灵,万庆峰.叁峡库区消落带历史城镇遗址保护与风貌恢复——以重庆忠县洋渡迁建传统风貌镇为例[C].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

[8].杨国胜,龙彬.基于旅游动力的历史城镇保护利用整合探析——以重庆秀山洪安古镇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

[9].李和平,邢西玲.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山地历史城镇保护途径——以重庆龙兴古镇保护规划为例[C].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2013

[10].李良.历史时期重庆城镇景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巧宁厂的天际线东溪镇太平桥45#民居的保护Figs.27P...传授传统技艺的老人可见,主体间的交...山清水秀的东溪镇Figurel.3DongxiTOw...树枝形街巷示意/磁器口古镇核心区的...双江镇现状与保护后肌理对比

标签:;  ;  ;  ;  ;  ;  ;  

重庆历史城镇论文_李佳宇,廖心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