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

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730799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贯穿始终。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以下简称“三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进行必要的探索,寻求对学生进行“三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三会”素质教育?我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的核心是高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会做人,这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身心还未健全的中学生,学会做人,显得尤为重要。我采取的具体方法如下:

1.制度约束法。人常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每个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分子,必须将自己的言行置于规章制度的监控之中,这样才能融于集体、完善自己。《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另外,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学生言行的具体要求。教师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按这些要求规范学生的言行,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利。

2.明理激情法。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只有当学生对一种道德现象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觉性是形成道德习惯的必须条件之一,要教育学生分清好坏、明辨是非,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从而使良好的情感意志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3.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将伟大神圣的人作为榜样能够引导我们得到崇高思想并作出崇高行为的唯一途径”(爱因斯坦语)。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共产主义奋斗、献身的人,都可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如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等等,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也要注意在本校学生中树立榜样,要让学生明白平凡之中见伟大的道理。

4.师德垂范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对青少年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深,影响最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常常是学生的楷模,因此教师垂范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引导学生做人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我校提出“构建师德工程,铸造师魂大厦”的师德要求,通过教师的率先垂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5.环境熏陶法。校园环境对于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是一个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如我校一方面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促进学生学会生活

“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不会生活的人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学会生活必须从小抓起。具体做法是:

1.劳动实践教育。教育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工农、了解现实、认识国情,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倡节约,爱惜劳动成果;要求学生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料理个人生活和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劳动。通过这些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培养了奉献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生活能力。

2.意志强化教育。可创设困难情境,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其受挫力和耐受力。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困难、经受一些挫折,如果他缺乏意志力,将会跌倒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甚至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因此要创设困难情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抵抗诱惑的能力。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不良影响的诱惑。培养学生抵抗诱惑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3.和谐共处教育。培根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上帝就是野兽。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社会共处,并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教育者要教育学生从具体的、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与人共处中受到高尚精神的熏陶和滋养,养成一种宽容的胸怀和慈爱的情操,从而真正学会生活、体味生活、享受人生。

三、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21世纪需要的不是学会知识的人,而是学会学习的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发掘每一个人潜在的各种能力和天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倒置了教育手段与目的的坐标,教师累,学生苦。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做到:一是变教师灌输为学生吸收,二是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三是变片面追求升学率为追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习与生存和生命的意义相关联。教师应开展一些有益的兴趣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标签:;  ;  ;  

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