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三倍体毛白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毛,生长,边材,毛白杨,基因,染色体,生物量。
三倍体毛白杨论文文献综述
张平冬,张锋,孙静,宋连君,康向阳[1](2019)在《叁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多性状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揭示与阐明叁倍体毛白杨纸浆材新无性系在多点试验条件下的主要生长和材性指标遗传变异、无性系与栽培环境互作和稳定性信息,服务于各栽培地区的主栽品种选择。【方法】本文对设置在晋、鲁、豫5个试验点的叁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区域化对比试验林7年生无性系植株进行了木材基本密度和主干生长指标的调查分析,估算了无性系间遗传变异与稳定性参数。【结果】结果表明:栽培地点、无性系效应对叁倍体毛白杨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以及主干生物量均有极显着影响;地点与无性系间的交互作用对生长性状和主干生物量具显着影响,对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着。叁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重复力为0.92,略大于胸径(0.90)、树高(0.84)、单株材积(0.86)以及主干生物量(0.80)的重复力。通过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以及主干生物量的稳定性分析,筛选出高产且相对稳定的叁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03,两个木材基本密度大且稳定性好的无性系B331、B302。叁倍体毛白杨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稳定性评价结果不一致,可能与两者间存在弱的负相关性有关。建议主干生物量可作为纸浆材新品种评价的重要指标。【结论】论文成果深化了对毛白杨材性变异与影响因子的认识,为优良纸浆材品种选择提供了技术参考,对促进优良品种的推广有积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吕威,孙宇涵,张华新,杨庆山,李娟[2](2019)在《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花粉活力及枯落物外源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长期持续的开展转基因林木安全性评价研究,对林木遗传改良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转基因林木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田间种植11年和13年的转AhDREB1基因叁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bolleana)×P.tomentosa]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进行检测。此外,对自然条件下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枯落物中外源基因进行检测,并从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林下根际土壤中筛选出44株卡那霉素抗性细菌,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MTT和TTC染色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花粉没有活力,杂交试验结果再次表明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花粉不具备可授性和育性,其杂交结实率为0。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的枯落物(枝、茎和叶)无论是埋在土里,飘落在地表,飘落在草坪上,其外源基因在3个月后均未能检测到。种植13年的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枯落物中的外源基因暂未水平转移到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基因组中。【结论】未发现大田种植13年的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耿喜宁,任勇谕,韩志强,杜康,康向阳[3](2018)在《高温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毛白杨杂种叁倍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于杨树叁倍体具有突出的营养生长优势,针对毛白杨良种选育中母本效应难以充分利用问题,选择毛白杨育性好的雌株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叁倍体,为毛白杨叁倍体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毛白杨无性系MC1和MC2为母本,银腺杨YX1为父本。根据白杨大小孢子发生发育存在相关性的原理,以雄株小孢子发育进程为即时判别大孢子发生进程的参照,当小孢子发育至单核早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时,分别施加38、40和42℃高温持续处理雌花序4 h。【结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处理组共得到189株毛白杨杂种叁倍体,其中MC1×YX1组合中共获得70株杂种叁倍体,平均诱导率为56.45%; MC2×YX1组合中共获得119株杂种叁倍体,平均诱导率为47.04%,对照组未获得杂种叁倍体。当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对应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粗线期至中期Ⅰ,此时施加38和40℃高温处理4 h是毛白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叁倍体在平均苗高和地径生长方面均优于二倍体,但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叁倍体育种同样需要重视亲本选配。【结论】研究进一步证明高温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是一种高效获得毛白杨杂种叁倍体的技术途径,相关技术进步对于推进毛白杨良种选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广德,张亚雄,时海香,王斐,刘龙龙[4](2018)在《修枝对8年生叁倍体毛白杨生长及生理的短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年生叁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B301速生人工林为对象,从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叶片净光合速率、树干边材液流等生长、生理角度,探讨修枝对叁倍体毛白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修枝第二年,消除初始条件影响后,轻度修枝叁倍体毛白杨胸径年生长量显着大于对照(P=0.034);5月中旬到6月中旬,轻度修枝胸径生长量显着大于重度修枝和对照(P=0.024),分别为重度和对照的1.59和1.69倍。修枝可提高叁倍体毛白杨材积生长,轻度修枝材积生长显着高于对照(P=0.008),较对照和重度修枝分别高140.66%和90.16%,重度修枝也较对照高26.56%。对照和轻度修枝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重度高9.43%(P>0.05),但在某些特殊点,不同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显着。修枝对叁倍体毛白杨树干边材液流无影响,未修枝处理较修枝平均高3.36%。总体来看,修枝可促进叁倍体毛白杨林木生长,提高其整体水分利用效率,轻度修枝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平冬,康向阳,田书勇[5](2017)在《造林穴大小对叁倍体毛白杨纸浆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适宜的造林整地技术是改善土壤条件,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方法。以5种造林穴大小,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营建的叁倍体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经过5a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造林穴大小对叁倍体毛白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穴大小对1年生、3年生、4年生以及5年生叁倍体毛白杨胸径生长量影响显着;对1年生以及3年生的叁倍体毛白杨树高生长量影响显着;对1年生、3年生以及4年生的叁倍体毛白杨材积生长量影响极显着。就生长量而言,如果选择叁倍体毛白杨开展超短轮伐经营(轮伐期1~3a),则很有必要考虑造林穴大小对叁倍体毛白杨生长的影响。如果选择叁倍体毛白杨开展短轮伐经营(轮伐期5a以上),则可以不考虑造林穴大小对叁倍体毛白杨生长的影响,建议选择60cm×60cm×60cm大小的造林穴为宜。(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旻昱,康宁,索玉静,田菊,康向阳[6](2017)在《毛白杨杂种叁倍体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杨树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性影响,通过施加理化处理诱导杨树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授粉杂交获得的叁倍体,可能既包括来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形成的2n雌配子(FDR),也有来源于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形成的2n雌配子(SDR),难以进行表型鉴别,而通过分子标记分析可以实现不同类型2n雌配子的区分。本研究以通过高温诱导毛白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所获得的87株叁倍体及其亲本为材料,从母本杂合且与父本有差异的SSR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5对适宜于2n配子诱导途径来源鉴定的重组率较低的SSR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这5对低重组率SSR分子标记,开展毛白杨杂种叁倍体的2n雌配子诱导途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毛白杨杂种叁倍体的2n雌配子相应简单重复序列区域的等位基因配置不同,利用筛选出的5对低重组率SSR标记可以实现毛白杨杂种叁倍体的2n雌配子诱导途径鉴定,其中35株叁倍体来源于FDR型2n配子,另52株来源于SDR型2n配子。此外,选用5个位于高重组率位点的SSR引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验证了随机挑选的SSR引物用于鉴别结果是不完全可靠的,只有挑选低重组率的SSR位点才可能准确鉴定2n配子来源。开展毛白杨杂种叁倍体的2n配子诱导途径鉴定研究,对于FDR、SDR不同形成途径的2n配子传递亲本杂合性分析,以及毛白杨叁倍体育种策略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瑞雪,邱彤,刘红梅,张晓军,梁海永[7](2017)在《Ri质粒T-DNA对6年生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外源基因在成年树木中的表达及稳定性,以转Ri质粒6年生叁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为材料,以同时种植的未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为对照植株,对21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进行外源基因检测和生长、生理特性测定。PCR检测结果证明,Ri质粒T-DNA上的tms、rolC基因在各转基因株系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转基因株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转基因株系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均小于对照植株,叶片长宽比大于对照植株;71%的转基因株系树高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胸径低于对照植株。转基因株系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Fv/Fm值、PI值均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叶片内源GA3含量及所有株系叶片的内源IAA含量和IAA/ABA比值均高于对照植株,而86%转基因株系叶片的内源ABA含量低于对照植株。T-DNA能够在叁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中稳定表达,使植物体内内源IAA和GA3含量提高,生长受到抑制,但不同株系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佘生斌,李小华,黄志刚,李海俊[8](2017)在《叁倍体毛白杨生长量数学模型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叁倍体毛白杨生长节律和预测生长趋势,通过对汉中市林研所院内18年生叁倍体毛白杨标准木各生长量的解析,并运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对比,初步建立了幼林期材积、胸径、树高生长量的最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材积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v=0009a~(2.318),最佳胸径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D=-0.0186a~2+1.9145a+0.1943,最佳树高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H=2.9392a~(0.7459)。研究结果为预测叁倍体毛白杨的生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1期)
董慧霞,李贤伟[9](2016)在《不同草本层叁倍体毛白杨细根及草根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退耕还林后2种不同草本层(自然草、黑麦草)模式下的4年生叁倍体毛白杨幼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柱法对林地细根和草根按照0~10 cm(上层)、10~20 cm(中层)、20~30 cm(下层)3个土壤层次,2个径级(0~1 mm,1~2 mm)进行每月1次、为期1 a的草根和细根生长及死亡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式林地内,2个径级活细根的生物量,基本为上层>中层>下层,黑麦草林地在上、中、下层变化趋势均比自然草林地明显,0~1 mm细根上层有明显的年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谷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7月;2个径级死细根的生物量,0~1 mm径级为上层>中层>下层,1~2 mm径级则全年均为中层>下层>上层,黑麦草林地变化同样比自然草林地明显。2种模式内3层0~1 mm、1~2 mm活细根与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为5∶1。2种模式草根的生物量上层峰值也都出现在5月和9月,与0~1 mm细根上层相同,谷值则出现在8月。草根的年平均生物量,黑麦草仅在上层和中层分布,每层的自然草根系生物量都比黑麦草根系生物量大得多,上层是黑麦草的3.6倍,中层是黑麦草根系的4.6倍。人工种植的黑麦草林地细根生物量(0.614 t/hm~2)较自然草林地生物量(0.465 t/hm~2)高,但细根和草根合在一起后,自然草林地比黑麦草林地高。在自然草林地内,草根占据了0~2 mm根系生物量的53.4%,可见,就0~1 mm的根系来说,在造林初期,生物量在自然条件下要比人为干扰环境下大得多。(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李广德,富丰珍,席本野,王烨,贾黎明[10](2016)在《基于热扩散技术的叁倍体毛白杨单木及林分蒸腾耗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分析单木及林分的蒸腾耗水特征,是林木水分管理的关键环节。采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检测技术,结合自动气象站,对叁倍体毛白杨树干边材液流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2年的动态观测。结果表明:(1)单株尺度上,叁倍体毛白杨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在晴天表现为"单峰型",关键影响因子为水汽压亏缺(VPD)和太阳辐射(Qs),日平均液流速率在4—10月分别为0.65×10-3、2.12×10-3、2.09×10-3、1.78×10-3、1.84×10-3、1.76×10-3、1.04×10-3cm/s;(2)林分尺度上,叁倍体毛白杨在2008、2009年(栽植第4年和第5年)的蒸腾耗水量分别为339.52和410.62 mm,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孔导度(Gc)、相对湿度(RH),以及VPD;(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叁倍体毛白杨边材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P<0.01,2008年),模型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大6.39%(2009年),二者极显着线性相关(R2=0.910,Sig.=0.00054,n=1008)。(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三倍体毛白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长期持续的开展转基因林木安全性评价研究,对林木遗传改良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转基因林木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田间种植11年和13年的转AhDREB1基因叁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bolleana)×P.tomentosa]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进行检测。此外,对自然条件下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枯落物中外源基因进行检测,并从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林下根际土壤中筛选出44株卡那霉素抗性细菌,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MTT和TTC染色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花粉没有活力,杂交试验结果再次表明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花粉不具备可授性和育性,其杂交结实率为0。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的枯落物(枝、茎和叶)无论是埋在土里,飘落在地表,飘落在草坪上,其外源基因在3个月后均未能检测到。种植13年的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枯落物中的外源基因暂未水平转移到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基因组中。【结论】未发现大田种植13年的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倍体毛白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平冬,张锋,孙静,宋连君,康向阳.叁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多性状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2].吕威,孙宇涵,张华新,杨庆山,李娟.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花粉活力及枯落物外源基因检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3].耿喜宁,任勇谕,韩志强,杜康,康向阳.高温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毛白杨杂种叁倍体[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
[4].李广德,张亚雄,时海香,王斐,刘龙龙.修枝对8年生叁倍体毛白杨生长及生理的短期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5].张平冬,康向阳,田书勇.造林穴大小对叁倍体毛白杨纸浆林生长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
[6].旻昱,康宁,索玉静,田菊,康向阳.毛白杨杂种叁倍体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鉴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
[7].王瑞雪,邱彤,刘红梅,张晓军,梁海永.Ri质粒T-DNA对6年生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7
[8].佘生斌,李小华,黄志刚,李海俊.叁倍体毛白杨生长量数学模型建立及验证[J].陕西林业科技.2017
[9].董慧霞,李贤伟.不同草本层叁倍体毛白杨细根及草根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6
[10].李广德,富丰珍,席本野,王烨,贾黎明.基于热扩散技术的叁倍体毛白杨单木及林分蒸腾耗水研究[J].生态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