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论文_李好

导读:本文包含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剩余,控制权,内部控制,人力资本,水务,最优,管理模式。

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论文文献综述

李好[1](2018)在《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创业企业创始人与外部投资者的关注,一直以来是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创业企业创始人是企业重要“知本”,往往能够为企业带来重要的商业资本、政治资本等,在企业存续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外部投资者不仅仅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还能为企业带来管理、技术、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也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外部投资者在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时,基于获得高额回报、风险防范、战略部署等的现实需求,引发了创业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在创始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分配的变动,这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依据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布特点可以划分为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模式。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呈现对称分布,符合现实中一贯以来的权责利对等原则,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范式。而现实中创业企业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呈现出的非对称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新问题的关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景。①高剩余控制权与低剩余索取权分布,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企业在引进外部投资者的过程中,通过制度设计保留了企业较大的剩余控制权,能够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但是持股比例由于财务资金的引入而被严重稀释,创始人获得企业未来剩余分配的权利受到影响。②低剩余控制权与高剩余索取权分布,乐视的大部分股权由企业创始人贾跃亭享有,保留了大部分企业剩余索取权,然而企业剩余控制权却由外部投资者牢牢掌控。引人深思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分布模式?又会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为此,本文聚焦于创业企业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分布,并深入分析创始人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机理。本文选取创业板2012-2016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结果如下:高剩余控制权与低剩余索取权分布模式,剩余控制权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剩余索取权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低剩余控制权与高剩余索取权分布模式,剩余控制权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剩余索取权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地,本文检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关系。研究发现:在高剩余控制权与低剩余索取权分布模式,剩余控制权不会通过剩余索取权影响企业绩效,可能的原因是奖金发放、股票期权等的权利由外部投资者掌控;低剩余控制权与高剩余索取权分布模式,剩余控制权通过剩余索取权影响企业绩效,叁者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关系。本文以创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契约不完全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分布,深入探究在不同情况下创始人所拥有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如何影响企业绩效,试图为创业企业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提供新的洞见。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契约不完全理论为视角,突破了对创业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问题的认识局限,为进一步探究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布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相关实证研究尚少,本文进一步丰富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关研究方法。第叁,以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为切入点,考察了创业企业中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不同情况下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第四,进一步深化了对创业企业董事会、管理层运行机制的理解,为完善创业企业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视域。(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12-01)

张梅希[2](2015)在《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当前人力资本激励》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合约,其中人力资本由于其产权特性离不开激励。给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配置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人力资本激励的重要方式之一。围绕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以及当前人力资本激励进行讨论。在如今人力资本时代,应当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更合理地配置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更有效地激励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5年07期)

刘晓斌,洪昔仁[3](2015)在《我国高校权力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高校权力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出现了不对应问题,高校行政权力掌握着高校的剩余控制权而不用承担剩余索取权中的风险,学术权力无力争夺剩余控制权且不享有剩余索取权中的收益。为此,高校应该提高学术人员在剩余控制权中的地位,增加行政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实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的相对应。(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李阳,党兴华,刘学[4](2013)在《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公有水务公司管理——一种解决农村集中供水的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当与城市享有同等地位,农村饮水安全也成为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有水务公司模式,激励公有水务公司发展,对比了当今世界现存的主要供水管理模式,探讨了最优委托权与成员相对重要性的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最优委托权的大小,最后尝试探讨最优委托权中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分配机制,为相关管理部门更好地服务农村居民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3年07期)

陈丽蓉,黄瑶[5](2013)在《管理层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是否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取决于公司是否存在自发性需求。本文利用2009-2011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管理层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管理层享有的剩余控制权数量与内部控制审计负相关;管理层享有的剩余索取权比例与内部控制审计正相关;管理层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性与内部控制审计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13年07期)

黄瑶[6](2013)在《管理层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因而产生了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国内外研究表明:合理配置管理层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能够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手段,也是解决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关键;而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形成补充契约,减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缓解企业代理冲突问题。可以说,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和内部控制审计是现代企业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因此,研究管理层享有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机制,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治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管理层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认为基于自利原则,在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同配置下,管理层在是否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的选择倾向。其次,以我国证券市场2009-2011年数据为样本,对管理层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的实证结论包括:(1)上市公司管理层享有的剩余控制权越多,越没有动力执行内部控制审计;(2)上市公司管理层分享的剩余索取权比例越高,越有动力执行内部控制审计;(3)上市公司管理层享有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对称性越好,越有动力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最后,在上述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3-04-30)

陈德明[7](2012)在《公司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分析——公司利益相关者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组织体,如何评价一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取决于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而如何认定公司的存在目的取决于公司是什么。截止目前最为普遍的业绩评价标准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结论的逻辑是公司是股东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手段和工具,公司存在的目的是实现股东的价值最大化。而这一理论正受到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挑战,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综合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和公司治理架构进行梳理,并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2年18期)

马陆[8](2012)在《温州资金互助社沿革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资金互助社是经济组织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形式,它的客户同时又是这个互助社的剩余索取者,这种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所有权安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理结构。在温州历史上出现的最草根的资金互助社——合会,就以这种所有权安排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会逐渐变质,自发的资金互助社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为了整顿这种金融乱象而建立的正规农村资金互助社也开始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在温州资金互助社沿革的历史分析基础上,对这几种资金互助社进行了比较,强调其内部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安排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我国金融组织建设的完善,并引起对民间草根金融的关注。(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2年09期)

冉明东[9](2011)在《公司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计量模型的选择:基于鲁能集团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计量是财务学与公司治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从线性模型出发,探讨矩阵模型对复杂股权网络的计量,并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两类模型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矩阵模型可以更好地计量复杂股权网络,股权网络复杂度和透明度等指标可以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同时,案例分析也进一步揭示了国家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在现行信息披露制度下,难以获得真实的股权结构信息,应利用矩阵模型对现行制度进行改良。(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1年12期)

刘卫[10](2011)在《国有企业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企业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为研究切入点,首先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介绍了剩余控制权、索取权的理论价值和在企业制度变迁中安排的特征,描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然后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企业剩余控制权的、索取权的配置情况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理论部分,文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时代背景和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现实问题,说明了剩余控制权、索取权研究的重要性。接下来阐述了剩余控制权、索取权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状况,为接下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第叁章按照企业制度的变迁过程,考察了不同时期企业剩余控制权、索取权安排契约的演进过程,归纳出剩余控制权安排从独享到分享的一般原则;按照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剖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剩余控制权、索取权配置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实证检验部分,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范围,选取203个研究样本,其中包括138家传统企业和65家高新技术类企业。参照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下,选取分别代表企业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企业绩效和控制变量的相应指标,利用SPSSR软件分别对两类企业进行了描述性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上述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在上市公司中,传统国有企业中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对企业绩效有显着影响;高新技术类国有企业中,剩余索取权配置对企业绩效有显着影响。结合企业中剩余控制权、索取权的作用机理和我国国有企业中出现的问题,文章最后部分总结了我国国有企业中剩余控制权、索取权配置的本质特征和利害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1-05-01)

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合约,其中人力资本由于其产权特性离不开激励。给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配置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人力资本激励的重要方式之一。围绕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以及当前人力资本激励进行讨论。在如今人力资本时代,应当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更合理地配置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更有效地激励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论文参考文献

[1].李好.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分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2].张梅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当前人力资本激励[J].技术与市场.2015

[3].刘晓斌,洪昔仁.我国高校权力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

[4].李阳,党兴华,刘学.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公有水务公司管理——一种解决农村集中供水的新模式[J].经济问题.2013

[5].陈丽蓉,黄瑶.管理层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性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

[6].黄瑶.管理层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

[7].陈德明.公司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分析——公司利益相关者角度[J].科技视界.2012

[8].马陆.温州资金互助社沿革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分析[J].现代商业.2012

[9].冉明东.公司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计量模型的选择:基于鲁能集团的案例分析[J].当代财经.2011

[10].刘卫.国有企业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企业绩效[D].天津财经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供水管道长度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综合生产能力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公共项目治理模式的一般架构企业家人力资本、权力争夺与信任1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种资本之间...公司内部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实现交换...

标签:;  ;  ;  ;  ;  ;  ;  

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论文_李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